中医健康网

缺铜和糖尿病(糖尿病缺铜吃什么)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患糖尿病45年,77岁了,身体棒棒哒,他这样为身体补充微量元素,你也能做到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谈论最多的是糖尿病与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今天我们谈谈糖尿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若缺乏微量元素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恶化。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又叫矿物质或无机盐,仅占人体体重的万分之1~2,所占比重很小,所以称为微量元素。

据科学研究,现在世界上已知化学元素有110多种,人体内已经测到80多种。其中铁、铜、锡、氟、锌、硒、钡、锰、碘、镍、铬、钴、硅、钼、锂等15种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它能促进营养素合成,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骨质疏松,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等。

其中铬、锌、硒、镁、铜、锂、钒等元素对防治糖尿病有特殊作用。

微量元素的功效

铬是人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科学研究证明三价铬参与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促进胰岛素发挥生物效应,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六价铬是有害物质,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

锌参与糖、脂肪、维生素A的代谢,对改变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能促进人体细胞正常分化和发育,调节能量、蛋白质、核酸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参与免疫反应,提高性功能。

硒是谷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代谢,抗氧化,消除体内活性氧和自由基,在糖等物质和神经电子传递中起调节作用,能调节糖等物质的代谢,调节神经功能,保护心肌细胞、肾小球和眼晶状体免受氧自由基的攻击。

镁是一种激活剂,能提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和细胞的生长,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和利用,调节受体对糖等物质的利用和代谢。

铜是中枢神经的传导递质,促进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改善大脑和神经功能。铜是产生胶原酶的重要元素,缺铜会使血脂升高,糖代谢异常,加重糖尿病,诱发冠心病等。

锂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能够增加糖原合成酶和已糖激酶的活性,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活性。以上这些酶都是糖代谢中的关键酶,锂还有促进胰岛受体的作用。

钒可以促进细胞摄取糖,加速糖的氧化,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扺抗等。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所获得的微量元素数量有限,加之高血糖引起肾呈高渗利尿状态,大量微量元素随尿液排出体外,致使体内的微量元素“入不敷出”,需要给予补充。

尤其是上述这几种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的元素更需要重点补充。

微量元素的补充标准

经过科学研究,正常人体微量元素每日需要量可按以下表的标准进行补充。

上表为成年人的日用量,孕妇、哺乳期妇女、重体力劳动者和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增加剂量。

我国医学泰斗、湘雅医院原院长伍汉文教授生前在我写的巜糖尿病人的家庭医生》一书中他亲自撰写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的内容,在文中强调:“以上为健康人所需,糖尿病病人对于上述营养素损耗大,可增加1-3倍。

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

1.有的放矢

首先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缺什么补什么。此后每半年查1次,根据复查结果进行补充。

2.抓重点。

我重点补充有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的微量元素,如硒、铬、锌、铜等微量元素,交换服用。为了防治骨质疏松,同时长期补钙。

3.食补。

大千世界很多食物都含有微量元素。根据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我十分重视食补。我从实践中体会到:食补更方便,更实惠,更安全。

很多食品都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如豆类、动物血等含铁丰富。牛肝、猪肝、紫菜、黄豆、花生、核桃等含铜较多。动物蛋白含锌较多。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动物肝、肉和乳类等含维生素B12比较丰富。以上这些食品我经常食用,效果很好。

4.加强运动锻炼

加强运动锻练,减肥降脂,放松紧张情绪,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弹性,提高细胞吸收胰岛素的敏感性。为此,365天,我每天早、晚外出散步、做操或练功,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

实践证明以上这些方法还不错,现在我身体的各种微量元素基本达标,患45年糖尿病的我身体还比较硬朗,虽然已经77岁了。

作者:邓焕新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荣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华夏医魂》特邀编委中华糖尿病协会委员

矿物元素直接影响血糖水平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大问题,防治糖尿病的五架马车分别是饮食、运动、合理用药、自我监控和糖尿病知识教育,其中饮食治疗可谓是重中之重,也成为临床营养学家和内分泌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微量元素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改善血糖、改善血压、调节血脂、减少脂蛋白氧化易感性、改善蛋白尿、降低同型半脱氨酸水平、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等都有一定帮助。

微量元素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贮存、活性以及能量底物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而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也影响微量元素的体内平衡。影响胰岛素活性和糖代谢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铬、锌、锰、锂、铁、硒、钒、硼、锗、铜、镍。

1、铬:是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辅助因子,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给糖尿病患者补充适量铬,可改善由铬缺乏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补充铬,可降低对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需要量,也可改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铬的作用机理是增加胰岛素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受体数和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

2、锌: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以及结构的完整性,锌也是许多葡萄糖代谢酶的构分及脂质和蛋白质代谢酶的辅助因子。缺乏时敏感性降低,表现为胰岛素有抵抗作用。锌缺乏损伤碳水化合物代谢。糖尿病人普遍缺锌,几种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症也与细胞锌或锌依赖抗氧化物酶的降低有关。

3、锰:通过影响胰岛素的代谢而影响糖代谢,直接影响葡萄糖的生成。锰对胰岛素合成量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胰岛素β细胞进行的,导致自由基受到损伤。动物实验证实,缺锰胰腺发育不全,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糖的利用率降低。

4、锂:锂对内分泌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对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这些作用会相互抵抗。因此,治疗剂量的锂可以降低血糖,也可使血糖升高。锂单独使用或与钒、锌、镁合用均可使胰岛素灵敏度和肌糖原合成正常化。

5、铁:功能性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许多酶中,参与一系列代谢过程,特别是三羧酸循环中。机体铁含量下降,损害糖的分解,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组织缺氧,血清铁降低。

6、硒:硒具类胰岛素样作用。硒能促进葡萄糖转运、激活cAMP磷酸二脂酶和刺激核糖体S6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并能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直接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保证胰岛素分子的结构完整和功能。

7、钒:钒酸盐具有胰岛素样作用,并能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量体外实验、动物模型证明,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钒酸盐均显示降糖效果。

8、硼:硼能影响能量底物,例如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在人体研究中发现,缺硼时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升高,补充硼可使血糖和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降低。

9、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体内糖化最终产物(AGE)是糖尿病的起因及促进其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机锗能抑制AGE的生成。多种试验表明,包括Ge-132在内的多种有机锗化合物能使升高的血糖恢复正常。

10、铜:铜对胰岛素和血糖平衡起一定作用。缺铜大鼠糖耐量异常,对胰岛素反应迟钝。在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中加入少量铜盐(5~10mg硫酸铜/d)可使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所改善,血糖和尿糖含量降低。

11、镍:镍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有人认为,镍是胰岛素分子中的辅酶。镍对血糖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小剂量镍使血糖下降,随着镍剂量增加血糖升高。缺镍大鼠肝脏变小,呈暗褐色,糖原含量降低。

================

更多健康资讯,关注微信:悦糖订阅号(yuetangdyh)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与健康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潜藏着一群“隐形的守护者”,那就是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甚微,却是维护健康的关键。本文揭开微量元素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微量元素?主要有什么种类?

微量元素是一类生物体需求量少但对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的矿物质,通常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不超过0.01%。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碘、硒、氟、铬、铜、锰和钼。它们的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各种微量元素分别有什么作用?主要有哪些摄入途径?

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血红蛋白则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生命活动。人体缺乏铁可能导致贫血、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而过度摄入铁则可能会引起消化系统问题、肝脏损伤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日常饮食中,红肉、绿叶蔬菜和豆类都是富含铁的食物。

锌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儿童则会出现生长迟缓的问题。长期过量摄入锌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干扰其他矿物质吸收。牡蛎、红肉都是锌的良好食物来源。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对智力发展和身体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碘缺乏时,甲状腺可能会肿大,儿童则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问题,影响学习能力和认知发展;碘过量时,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人体摄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和海产品。

硒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通过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害,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人体硒缺乏可能导致肌肉问题,也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硒过量则会引起皮肤、毛发和指甲异常,严重时更会影响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巴西坚果是硒含量较高的食物之一,只需少量就能满足日常所需。

氟通过与牙齿釉质结合,增强牙齿的抗腐蚀能力,来帮助预防蛀牙。没有足够的氟,牙齿更容易受到酸的侵蚀,形成蛀牙;摄入氟过量则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茶叶是氟的天然来源之一,适量饮用茶水有助于维持牙齿健康。

铬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血糖,维持血糖水平稳定。铬缺乏可能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正常饮食情况下,一般不太容易出现铬摄入过量的情况。红肉和家禽都是铬的良好摄入来源。

铜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参与能量产生和铁的代谢。人体缺铜可能影响能量水平,导致贫血或神经系统问题。正常饮食不太容易造成铜摄入过量,除非长期大量服用含铜的补充剂或者处于特殊的环境中。牡蛎、蘑菇、坚果和种子都是铜的良好食物来源。

锰参与骨骼的形成,支持新陈代谢和抗氧化反应。锰缺乏会影响骨骼健康,也可能导致皮肤、神经系统问题,而通过日常饮食摄入锰而导致过量的情况较为少见。未经加工的谷物是锰的良好来源。

钼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硫氨酸代谢和硝酸盐还原,钼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硫氨酸代谢障碍,影响神经系统,而一般正常饮食不太容易过度摄入钼。豆类是钼的良好来源。

微量元素的平衡

为了维持身体健康,适量摄入这些元素很有必要。过量或摄入不足都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饮食多样性,确保充分获取所需微量元素,并控制摄入量,以避免过量。通过血液测试等方法定期检测体内微量元素浓度,可以帮助监测健康状况,预防缺乏或过量问题,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饮食计划。在食物摄入不足或特定情况下,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使用补充剂。(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预防药品效果评价室 苏祖俭)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