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查眼底(妊娠糖尿病查眼睛准吗)

点点医讯 0
文章目录:

妊娠期糖尿病 需行眼底检查

女性怀孕后身体各项机能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这时不仅要注意病情变化,还要当心眼睛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影响视力,注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若控制不佳,都可能会带来视网膜、视力的损伤,对母体和胎儿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及脉络膜新陈代谢异常、缺氧而发生微循环损伤,出现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等,严重的会出现新生血管增殖,导致视网膜脱离等。妊娠期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硬化、狭窄,进而出血、渗出、水肿,严重者还会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神经水肿等。而这些眼底改变仅靠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必须通过眼底检查才能发现并明确病情。

目前常用的眼底检查方法有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扫描激光眼底照相等。对于无法自由活动的孕产妇常使用直接检眼镜,眼科医生手持仪器贴着患者眼睛检查即可,但由于该检查可见范围较小,视网膜中周边部位较难观察清楚,因此检查效果不及眼底照相。

对于可以自由活动的孕产妇常使用彩色眼底照相或者扫描激光眼底照相进行检查。其中彩色眼底照相一般需要滴眼药水散瞳,明确视网膜情况,因散瞳后会有4-6小时视物模糊,需有家属陪同才能检查。而扫描激光眼底照相无需散瞳,患者盯着机器内的视标自动拍照,几秒钟即可完成,相对来说更加便捷。需要说明的是,眼底检查没有辐射,孕产妇可以放心检查。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

妊娠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查眼底

患有糖尿病的任何人都应定期查眼底,几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如果患者有视觉症状,诸如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蚊子”或“蜘蛛网”等,都应及时检查眼底。

1 型糖尿病(青少年型)诊断时若年龄小于19 岁者,当时即应检查眼底。如眼底正常,以后每5年查一次眼底,10 年后每年查一次。诊断时,患者年龄为20 岁或大于20 岁者,当时即应查眼底,如眼底正常,3 年后,应每年查一次眼底。

2 型糖尿病(成人型)在诊断前数年可能已患有糖尿病,因此,刚发现糖尿病时可能已有相当明显的视网膜病变(甚至有些患者是以眼部不适为首发症状来就诊的)。这些患者当时应检查眼底,如眼底正常,3 年后,应每年查一次眼底。

妊娠期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妇女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所有的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 个月散瞳检查眼底一次,以及早发现问题,保护视力。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途径。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查眼底

受访专家

闵伟峰

湖州爱尔眼科眼底病

专科主任

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高达24.7%-37.5%,严重者最终会致盲。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定期查眼底,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来看,若患糖尿病5年以上,大概有10%的人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即眼底病变;患病20年,将近50%的人会有视网膜病变;患病30年,几乎都会有视网膜病变,而在那个时候致盲率就很高了。”湖州爱尔眼科眼底病专科主任闵伟峰医生说,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患者的寿命足够长的话,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眼底病变。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主要在视网膜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然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眼底病。

闵医生介绍,眼底在眼球的后方,平时一般的发病它不红、不痛、不痒又不会出血,所以很容易会被忽略。此外,无论是内科大夫还是患者本人,关注更多的是血糖的控制、全身并发症的处理,而对于眼底病不重视,经常是等到患者失明了才来眼科就诊。

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据去年11月发布的《爱尔眼科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的眼底检查异常率均高于21.39%,即每五个60岁以上的人群中就有一个眼底异常的人。

因此,闵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去眼底病科做检查,一旦发现眼底有病变了,应及早通过激光或药物等手段进行干预。

“其实所有人都应该关注眼底病变,因为它会严重损害视力,甚至会失明。其中除了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的青少年、50岁以上患有黄斑病变等的中老年人也应是重点关注眼底病的人群。”闵医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