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吃辣子吗(辣椒糖尿病人能吃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辣椒?

多年来,以辣味为特色的川菜、湘菜广受食客们的追捧。对于喜欢吃辣的人,看见菜上红红的辣椒,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那绝对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糖尿病患者需要忌辣吗?

赞成观点:能吃!很多研究证实辣椒好处多多,它富含维生素C,能改善胃口,缓解消化不良等好处。再说了,作为一个四川人,不能吃辣,那还谈什么生活质量啊?

反对观点:不能吃!吃得清淡是我们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重要原则。辣椒会刺激食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得太多,不利于饮食控制。

胜出观点:糖尿病患者不必忌辣,但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吃辣。

理由:

第一,就辣椒本身而言,它所含的热量较低,对血糖的影响不大。只不过问题出在川菜的味道较重上。水煮鱼、麻辣火锅等川菜口味重,且比较油腻,烹调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油和盐,如果糖尿病患者肆无忌惮地吃这类菜肴,就会导致摄入较多的脂肪和盐,影响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此外,辣椒可增加食欲,可能会增加主食的摄入,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第二,对于特别喜欢吃辣的患者,如果突然限制其吃辣椒,他会觉得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对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饮食治疗的坚持。

第三,有研究证明,赋予辣椒以辣味的辣椒素能降低血糖水平。尽管在牙买加传统医学中,辣椒一直被用来治疗糖尿病,但此前从未有人对辣椒主要成分的药性做专门研究。如今,来自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西印大学的科学家们,弥补了这一缺陷,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实验表明,在进食后两个小时,与未服用辣椒素的实验羊相比,服用辣椒素的实验羊的血糖水平明显较低。两个半小时后测得的羊胰岛素含量发现,服用过辣椒素的同样也高一些。目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辣椒素是如何影响胰岛素含量的。他们推测,可能是辣椒素提高了胰岛素的分泌量。目前,辣椒素也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

怎样吃辣椒?

不过,糖尿病患者能吃辣,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吃。爱吃辣的患者朋友享受口腹之欲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菜肴的烹调方式,最好禁食像水煮鱼、麻辣火锅等脂肪含量高的辣味菜。大家可以在鱼蒸好后,再加一些剁碎的不过油的生辣椒,或者在拌菜时少放一些辣椒油,这样既满足了口味,又不会摄入过多的脂肪。其次,吃辣时注意控制主食米、面和盐的摄入量,不要超量。最后,辣椒是辛热之品,气候干燥或炎热时最好少吃。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辣椒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糖尿病人群能吃吗?此文给您个靠谱建议

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很多人都对于含糖类的食物避之不及,担心吃了血糖会升高,不过,最近有网友私信,他说自己吃了辣椒,血糖不稳定了,想问问辣椒是不是会升血糖?就这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聊一聊,特别是平时爱吃辣的糖友们不妨多看看。

辣椒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

观点一:吃辣降血糖。有研究发现,吃辣其实对身体有好处,那叫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吃了就会伤胃,只要正确进食,对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有利于降血糖。

观点二:吃辣升血糖。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应该要坚持清淡饮食的原则,平时少吃辣椒等重口味食物,不利于降血糖。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更倾向于观点一,吃辣是有助于降血糖的,但这有前提条件,你得吃对了才行,如果你每天把辣椒当成饭吃,最后可能不仅对降糖没有帮助,还会惹来一堆麻烦,下面具体跟大家讲一讲:

有研究发现,吃辣有助于降低多种疾病风险,还能降低早亡风险

研究人员对于近50万人进行了长达近8年的调查,最后发现,吃辣跟癌症、心脏病导致的早亡风险之间是逆相关的关系,得2型糖尿病的几率也会降低。对于平时不喝酒的人来说,表现得更明显,尤其是在吃生辣椒的情况下。

也有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研究人员对羊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吃辣椒的那一组羊,两小时后,体内的血糖水平有了明显的降低。

另外,辣椒本身其实也是低升糖指数食物,拿常见的青椒来说,升糖指数在15左右,而且含糖量也低,但其中的营养却比较丰富。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说糖尿病人群可以愉快地吃辣椒了?

并不是,在此要提醒各位糖友,虽然说吃辣椒不升糖,但它是否能帮助降血糖,关键还得看你怎么吃,想要放心地吃,以下几点要牢记于心:

第1点,不要过量进食

因为辣椒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以提高你的食欲,很多人吃辣时,虽然嘴上说着辣,但也没停下筷子,这样一吃就容易吃多了,吃太多就不好了。可能不仅血糖容易受到影响,你的“菊花”也会。

第2点,注意辣椒的做法

这里的辣椒指的就是辣椒,而非辣椒酱,虽然很多人觉得辣椒酱的口感更好,但它在制作时,往往还会添加油盐等物质,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糖并不是唯一的祸首,经常吃高油高盐食物,也会影响到血糖水平,所以如果你吃的是辣椒酱,可能就吃错了。另外,麻辣火锅等川菜其中也含有较多的辣椒,但是这些菜肴中也含有较多的油、盐、糖,糖友尽量少吃或不吃,不然也容易影响到血糖。

若是遵循了这2点吃辣原则,正确适量吃辣,相信对于降血糖是有帮助的。但要提醒部分糖友,不要因此就一刀切,无论是降糖还是升糖,其实都没有绝对安全或不安全的食物,每种食物的升糖指数不一样、食物的做法和吃法不一样,最后对于血糖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不要把辣椒当做降糖神器,同样,也不要盲目相信什么降糖食物,即便有些食物吃了有助于降糖,说的并非是它本身,而是它的提取物。

除了辣椒,对于很多糖友来说,水果能不能吃也是他们比较纠结的,他们认为水果中的糖分高,吃了不利于降糖,那么,糖尿病人群能吃水果吗?

水果种类有很多,是升糖还是降糖,这要看你吃的是什么水果,但提醒大家不要只凭着水果的口感去判断,应该看它的升糖指数是高还是低,比如干枣、荔枝等水果,升糖指数比较高,建议少吃,而像樱桃、草莓等水果,就比较低,可以适当吃点。

综上所述,辣椒不是血糖的放大器,有研究表明,吃辣是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的,糖友可以吃。不过,怎么吃有讲究,以上2点若能牢记于心,正确吃辣,才是真的有好处,如果因为辣椒的这个好处可以大量地去吃,那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参考资料:

《多吃生辣椒可防糖尿病》.人民网.2019.09.02

辣椒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物”?4种辣椒尽量少吃,管住嘴巴

慢性病患者平时的饮食要注意很多方面,哪怕自己不当回事,家人都会在一旁劝阻,如果你还是不听不管,那么最后检查指标会给你当头一棒,所以,该忌口还是忌口吧!那么,辣椒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物”吗?哪些辣椒不建议多吃?

糖尿病是怎么一回事?

老人们总说以前穷苦的时候没那么多疾病,大家天天下地干活个个壮得像头牛,哪里像现在,伙食那么好补充那么多营养,还这么多人有慢性病。

其实饮食的变化就是现在慢性病高发的主因,能量过少或平衡时,身体一点都不会浪费,大部分都能消耗掉,而现在摄入多消耗少各个器官负担就大了。

上班坐着工作,下班回家葛优瘫,动不动就聚餐吃火锅,晚上还有一顿宵夜,很少品尝挨饿的滋味,慢慢的葡萄糖就堆积下来,胰岛只能把它们存储下来,等到存储的仓库爆满,最后胰岛就会消极怠慢,要么减少搬运,要么减少细胞数量,不管是哪一种,最后的结果都是糖尿病。

很多患者也是确诊后才开始关注血糖这个问题,开始监测血糖变化,饭前量一下,饭后量一下,记录各种食物升糖时间以及运动后血糖的变化,此时会发现运动后血糖降得真的很明显,所以,说到底疾病还是和肥胖、运动少有很大关系。

辣椒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物”?

辣椒可以做成很多美食,关于辣椒的美食也比较多,习惯吃辣的人每天炒菜都会搁点辣椒,家里也有很多辣椒酱之类,但是人们又担心辣椒吃了有刺激,对自己的病不好。

先和大家说一下新鲜的辣椒,他里面有辣椒素,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常吃鲜辣椒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比较低,这是因为辣椒素对提升代谢水平有一定帮助。所以,患者平时炒菜的时候里面加点小米辣、青椒是可以的,还能补充维生素。

辣椒是火热、有刺激,但是,大家要正确理解发物的意思,要辨证看待,比如说有的人肠胃出血,此时吃辣椒就是“发物”,会让伤口溃烂疼痛。而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有异常,其他地方都是好的,吃辣椒就不算“发物”。

而且发物的范围很广,不单指某个食物,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如果吃了感觉不舒服,那就属于发物,以后尽量不要吃。

辣椒素能降低血糖水平,但四种辣椒尽量少吃

第一种是辣椒酱

它不是新鲜辣椒,里面有糖、油、盐、味精等多种调味料,还有可能放了添加剂,经常食用对血糖代谢不利,尽量不要多吃。鲜辣椒的GI值和辣椒酱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前者是15,后者的热量升高22倍,还有高血脂、高血压风险,要关注嘴巴。

第二种是虎皮青椒

这是一种美食做法,烹饪的时候要加入食用油和白砂糖,热量也很高,虽然吃起来辣中带甜很下饭,但是建议大家少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第三种是火锅底料中的辣椒

吃火锅的时候底料里有很多辣椒,表面飘着一层红油,红色的干辣椒被炸得很脆,看起来很有食欲,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它的营养已经流失,在高温煸炒中还会产生少量有害物质,有的商家为了减少成本甚至用地沟油,经常吃体内会堆积油脂和垃圾,对代谢不利。

第四种是腐烂的辣椒

冬天气温低,买回来的辣椒过不了几天就干巴不新鲜了,有的是表皮发黑腐烂,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而有的则是从内部长毛,这样的辣椒不能食用。看着只是一小块地方坏掉,但是毒素已经扩散,还是不要冒险食用。

新鲜的辣椒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可以放心吃,但是辣椒酱、辣椒底料就要少吃了,里面的调味料比较多,而且营养比较少,只能带来口感上的刺激,实则对健康无益,患者要管好嘴巴。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有什么办法预防?

超重和肥胖人口的增多以及环境和饮食变化,让患者数据逐渐升高,成年人中患病率已达11.2%。患者的特点很明显,那就是肥胖,能预防肥胖其实就抓住了一级预防的重点。

大庆研究结果显示,及时减轻体重改变饮食结构,能够降低糖尿病风险,让发病时间推迟了3.96年,由此可见,健康生活就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建议肥胖的人每天饭后走一走,走上6000-8000步,长期保持这种习惯,以后患病的风险会降低。每天还要进行肌肉锻炼,让体内的脂肪得到消耗,让肌肉含量增多,例如举哑铃、深蹲、卷腹等等。

中老年人要关注个人血糖水平,定期测量,加强健康管理,有任何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这是长期要进行的工作,要有耐心。另外,添加了辣椒的食物虽然更好吃,但是也要看自己的身体适不适合,如果有胃溃疡、肠炎、上火等,还是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