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尿症糖尿病(毒尿症糖尿病能活多久)
得了糖尿病肾病,不想恶化成尿毒症,记住这4招,能保命
糖尿病肾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所以控制糖尿病肾病不发展的最关键一点就是合理饮食,那么到底该如何饮食呢?记住这4招能保命。
1、限制蛋白质摄入
高蛋白饮食可以加重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高滤过改变,因此对已有大量尿蛋白、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采取限量保质的原则,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在慢性肾病处在1-3期时,每日摄入0.75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慢性肾病5、6期的(未透析)的患者,每日摄入0.6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没有其他临床营养治疗的患者,建议每日到蛋白质摄入量最低不低于30克。
2、少量进食高嘌呤食物
由于大量嘌呤在机体内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应严格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而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嘌呤,应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以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
3、限制钾摄入量,避免高血钾
适当限制钾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失常和肝性脑病,因此每日因控制钾的摄入量低于1500毫克,油菜、菠菜、韭菜、番茄、海带、香蕉和桃子等含钾量高的食物应当适当限制。
不过,糖尿病患者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且血清钾浓度正常,则不必限制钾的摄入,一般可以随意选择蔬菜和水果,若出现低血钾,则应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
4、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微量元素,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糖尿病无非就血糖高点,怎么还引起尿毒症?警惕:莫让无知害了你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师,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与各种肾脏病患者打交道。给大家说个你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像我们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加腹透总共的数百名尿毒症患者中,是因为糖尿病导致做透析的病人可以占到总透析人数的1/3还要多。在平常人眼中,觉得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我人又没有什么不舒服,该吃能吃,该睡能睡,吃嘛嘛香。这其实是极其危险的想法,糖尿病它就是一个沉默中的杀手,防不胜防,为什么我要把“糖尿病”说得这么坏?看完本文大家即可明白。
糖尿病!你知道多少?
我们常讲三高三高,这其中一高就是“高血糖”,其主体便是“糖尿病”。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并没有因为医疗水平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放缓脚步,反而是患病率、发病率急剧上升。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将达到6.42亿之多,这是什么概念,全球也才70来亿人口。
糖尿病与肾脏病的关联
●不少人的观点说“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一些”,这是极其片面的看法。我们在临床上最要担心的就是糖尿病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拿急性并发症来讲,当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再往上就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注意,这是可以致命的。再拿慢性并发症来讲,全身多个脏器均可累及,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感染以及今天要给大家分析的“糖尿病肾病”。
●由于篇幅有限,对于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在这我就不过多讲解,下面直接切入主题,给大家理清糖尿病与肾脏病的管理那。对于肾脏的理解,很多人会误认为它是“性能力强弱”的代表脏器,其实不然!在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来,它就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一个代谢器官。我们所用的需经过肾脏代谢的药物、人体的肌酐、尿素氮、微球蛋白等毒素的代谢以及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都需要依靠我们的肾脏来完成。
●正是基于肾脏的这些功能,所以它的血供是极其丰富的,它就是要依靠这种高灌注状态来完成各种废物、毒素的代谢,从而清除出体外。所以除了肾动脉、肾静脉外,肾脏中的数百万个肾小球它就是由各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等构成。话分两头,我们再看看肾脏的损害是怎么跟高血糖搭上边的。
肾小球
●注意,我们人体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它将破坏我们动脉的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的粥样硬化,这就是病变的基础。上面给大家讲到,我们肾脏中发挥滤过作用的肾小球它是由众多的细小动脉构成的,而这些小动脉在高血糖状态下 也可发生病变,最终引起各个肾小球的硬化。肾小球硬化代表着什么呢?即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减退,尿液中可出现本不该出现的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清除不出去,所以化验血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会升高,这就是糖尿病引起肾脏病的根本原因。
●那么肾脏病它又急慢性之分,糖尿病作为一个慢性疾病,故对于肾脏的损害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达质变的过程。那么慢性肾脏病根据 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又可分为1期、2期、3期、4期、5期。这个第5期我们在临床上称之为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大家常讲的“尿毒症”。在尿毒症状态下肾脏的数百万个肾小球几乎已经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所以此时的病人有肾脏也等同于没有肾脏,因为他的肾脏已经没有功能了。解决办法无非就两种,要么选择肾移植,要么选择透析,别无他法。
我有糖尿病,该怎么避免患上尿毒症?
●这其实就讲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办法,在这我告诉大家,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将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如没有及时的临床干预,每年的尿蛋白增长速度可达10%-20%,10-15年后进入显性肾病,而且还是不可逆的。我可以告诉大家,当你出现尿微量蛋白时,完全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普通的尿常规尿蛋白这个项目还有可能提示阴性。等发展到糖尿病肾病4期、5期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高血压、急性心衰时一查发现已经是疾病晚期。
●所以对于慢性病治疗,我的心得就是重在预防,重在平时的疾病管理,这不仅仅只是靠医生,更重要的还是得靠患者自己。所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解决办法,我的临床经验就是三级防治措施,并且在不同的病期、不同的治疗对象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一级预防,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微量白蛋白尿是重要的危险信号。由于很多罹患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罹患有高血压,所以这一级上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这两样事做好,我告诉大家,问题不大。
●对于二级预防,就是防止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发作为显性的糖尿病肾病,即从微量蛋白尿期发展为大量蛋白尿期。具体所做的事情还是一样,严控血糖、血压,选择具有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如某某普利、某沙坦类的。在三级预防上,就是防止或者说尽最大的可能延缓显性糖尿病肾病发作为终末期肾脏病。在这一、二、三级的预防中,原则就是以上讲到的几点,具体的临床诊疗措施根据病人具体的疾病情况、临床特点综合决定。
目标上血糖的控制目标建议空腹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建议控制130/80mmhg以下,如果尿蛋白的排泄率>1g/24h,,血压更严格,需要在125/75mmhg以下;血脂上总胆固醇要控制在<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才是正解。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人人关注肾健康##关注她健康#@南方健康
糖尿病距离尿毒症还差几步?关键在哪个阶段病程还可控可逆?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不加以控制,也许就在很短时间内发生表姐的婆婆被诊断出了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两年前老人家也曾因为肾衰竭而入院治疗,但当时还没有到尿毒症期,那时候状况还不错,各项检查水平控制的也还算可以,结果前几天病情加重又再次入院,全身都已经水肿了。
表姐说:老太太在上次出院后本来是跟着自己居住的,饮食药物都很规律,血糖控制的很好,病情也一直相对稳定。后来老太太非要自己回老家居住,全家人拗不过,同意了她的请求。没想到短短八九个月时间,病情就恶化成这样。当表姐和姐夫两人去接老太太后,才发现家里到处藏着吃的东西和各种保健品,这就是导致老太太病情恶化的元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的其中之一,会发展为尿毒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是逐步进行的,但是各人进展快慢是不一样的。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有许多:患者治疗是否及时合理;患者的饮食状况,个人管理如何,等等。
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竭,除了糖尿病饮食需要控制外,特别是控制低盐、低糖、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但自从一个人居住后,老太太的个人依从性很差,吃药无规律不按时,个人饮食控制不到位,管不住自己的嘴。
饮食控制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在这一步上约束不了自己,加速了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导致尿毒症的出现。曾经有个报道,一个小女孩因为每天喝很多罐碳酸饮料而导致尿毒症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个人饮食,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学团队,曾发表过一篇期刊杂志,他们的研究显示:自2011年以来,导致我国尿毒症的第一病因,由慢性肾小球肾炎转变为糖尿病(蒋文石团队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
现代人各种不良的习惯日益明显: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运动偏少等,导致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疾病越来越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肾衰竭加速,从而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所以预防尿毒症,一定要从前期做好,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科普,从糖尿病到尿毒症这个过程分为几步,哪一步可以控制逆转,我们普通人又能够去做什么来预防和正确面对尿毒症。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分为几步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前面我们也曾说到过,糖尿病肾病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恶化分为五个阶段,如果不重视,最终会成为尿毒症。
第一阶段:蛋白尿前期
这是糖尿病肾病向尿毒症发展的初期阶段,也称为诊断初期。在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肾小球的滤过率不降反增,超滤过是最明显的特征。
患者的肾脏体积可能会增大,肾小球内部的压力明显增加,但由于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所以患者并没有任何的不适,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发现。如果患者能及时控制好血糖,保持血糖的稳定,就能改善肾小球的状况,肾功能也能恢复稳定。
第二阶段:蛋白尿初期
一般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第二年,有些患者可以在这一期持续好多年。在这一阶段依旧没有临床表现的肾小球损伤,肾脏病理发生改变,系膜区基质增多,在此期间会出现尿蛋白尿,但并不会持续性出现,会是时有时无。尿蛋白的排泄量多数正常,肾小球的滤过只轻微增高。
所以会可能出现这种状况,患者有时候检查发现尿蛋白异常,但再次检查又恢复正常。这样可能就会形成一个错觉,患者认为自己病好了,不需要治疗了,有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第三阶段: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这一阶段,一般在糖尿病病程的第10~15年,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肾小球的滤过率恢复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但肾脏开始出现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病人会出现持续而少量的蛋白尿,且不会消失。
第4阶段: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病程在糖尿病到15~25年,从这一阶段开始,肾功能退化:肾小球已经开始出现硬化,病变加重路,滤过率持续下降;肾小管也发生萎缩,出现明显的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的含量越来越多,24小时内尿蛋白的含量可以大于0.5克,同时伴随着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开始出现异常。
第五阶段:尿毒症期
这一阶段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达到了尿毒症的诊断标准(尿毒症诊断标准,肌酐超过707μmoI/L,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会出现原尿,尿毒症症状明显,患者水肿、高血压的情况更加严重,这时候就需要透析治疗了。
▶在这个过程中,哪一步控制好,可以使病程逆转?糖尿病肾病,之所以会发展为尿毒症,是因为:肾脏的毛细血管网失去弹性,而逐渐硬化、狭窄,丧失了处理体内代谢物的能力,使人体内的本该被排出体外的废弃物堆积。打个比方,垃圾堆积如山,人体必然受到影响。
对于大部分的疾病而言,最好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防止尿毒症的发生,最好把病情控制在最初阶段,也就是第一阶段——蛋白尿前期。
但是这一阶段,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做到。所以提醒各位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肾病出现明显表现前,最好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尿蛋白和肾功能。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因为身体没有不适而拒绝,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肾脏就处于病理状态,等到有明显临床症状,就为时已晚。
而整个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阶段,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第三阶段),这也是为何会被称为“高危期”。这一阶段,尿蛋白排出稍微高于正常值。一定要注意,因为当蛋白尿>0.5g/24h ,肾小球的功能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在此之前,糖尿病肾病还有逆转的可能。
这时要予以综合治疗,选择具有肾脏保护的降糖药。同时要控制水分的摄入,低钠低蛋白饮食,不要给自己心理压力,作息规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就有可能延缓过程,延长自己的生命:
1.情绪方面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情绪容易不稳定,容易烦躁,这样非常不利于病程的控制。病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去面对,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2.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加速机体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控制体重,对于糖、脂肪等的代谢都有积极的作用。
3.健康饮食
对于肾功能异常和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控制日常食物的热量、低盐低糖,少吃动物内脏等;另外不能暴饮暴食,饮食规律,多食用粗粮、新鲜的蔬菜,切记大鱼大肉。
4.按时检查
糖尿病人平时一定要严密监测自己的血糖,同时每年去医院做肾功能检查,特别是留意蛋白尿是否出现。
5.控制好血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高血压的恶化会导致糖尿病,同时糖尿病肾病后期也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关注自己血糖的同时也要注意血压。
尿毒症,尽量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得到控制,这时还有发生逆转的可能。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不要等病情发展到最终不可挽回的阶段,才后悔莫及。
尿毒症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患者的身心都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还会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希望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将糖尿病肾病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