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风险感知量表(糖尿病患病风险与评估)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开发的适用中国人的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测测吧

由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较多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伴发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苗头,进行早期干预,避免或大大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国内外进行了多项基于简单临床资料评分的研究,总结了一套方法,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对于评估个体将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有显著意义,可以用来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

如何筛查

以下为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经过研究既往的中国糖尿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国人的糖尿病风险评分体系,涉及年龄、体重指数、家族史、腰围、收缩压和性别,具体方法如下。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结果判定

如果总得分大于或等于20分,说明您有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血糖,必要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喝糖水。此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控制血糖、血压和胆固醇,将防治糖尿病的关口前移。

20分以上者请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tnbzy2013,我们的科普知识肯定会帮到您!


常见的卒中风险评估量表,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

专家共识

(1)建议选择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汇集队列方程、卒中风险计算器等任一种工具进行卒中发生风险的评估。

(2)推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CHADS或CHADS-VASc量表评估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CHADS-VASc量表较CHADS量表更有利于识别真正低危患者。

(3)推荐使用HAS-BLED量表评估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

(4)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国人的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风险评估工具。

0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表1)是最早提出并得以广泛应用的简易卒中风险评估工具,用来预测未来10年卒中发病风险。2011年美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建议对每一例具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的个体使用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卒中风险评估。

表1 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

使用说明

1.评估标准:评估得分越高,10年内卒中发病风险越高。男性:21~30分为高度危险,11~20分为中度危险,1~10分为低度危险。女性:19~27分为高度危险,10~18分为中度危险,1~9分为低度危险。

2.风险指导内容:

  •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 适当锻炼,有氧运动为主。

  • 保持情绪舒畅、稳定,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情绪波动过大。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 控制血压。

  • 控制血糖。

  • 如有其他疾病,及时进行治疗。①房颤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心室率,并且口服抗凝药物。②高脂血症患者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并口服以他汀类为主的降脂药物。

  • 如老年人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如果疏导效果欠佳,则需要通过药物进行干预。

02

汇集队列方程(表2)是运用在线计算器或手机软件评估个体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风险(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及卒中)。2014年美国胆固醇治疗指南推荐可使用该工具评估未来10年ASCVD发生风险,用于指导他汀治疗的启动时机及治疗强度。对于我国患者,汇集队列方程能否应用于临床还需进一步探索。

表2 汇集队列方程

0

卒中风险计算器是卒中风险计算器由新西兰AUT大学的学者于2014年提出,可利用手机软件进行操作,用于预测20岁以上人群的5年及10年卒中发生风险,同时兼具卒中教育功能。04

CHADS量表(表3)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评分量表。2006年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及 2011年ACCF/AHA/HRS心房颤动指南等建议使用CHADS量表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进行分层。

表3 CHADS量表

2010年Lip等通过对欧洲心脏调查中心1089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研究对CHADS量表进行改进,推出了CHADS-VASc量表(表4)。该量表预测卒中风险与CHADS量表相比并无太大优势,但Olesen等及Van Staa等分别在英国及丹麦的心房颤动患者中对该量表进行验证,并证实CHADS-VASc量表更易于识别真正低危的心房颤动患者。2014年美国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推荐应用CHADS-VASc量表评分代替CHADS量表评分用于估计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危险,0分为低危组,可不给予抗栓治疗;1分为中危组,可不抗栓或使用1种口服抗凝剂或阿司匹林治疗;2分以上为高危组,推荐使用口服抗凝剂治疗。

表4 CHADS-VASc量表

HAS-BLED量表为预测接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出血风险的量表(表5)。于2010年在欧洲心脏调查数据库基础上提出,研究发现随着HAS-BLED量表评分的增高,心房颤动抗凝患者的年出血率逐渐增加。当HAS-BLED量表评分≥3时提示出血风险较高,但不应将其视为抗凝治疗禁忌证。该评分在不同的国家及人群中得到验证。2010年欧洲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指南及2014年美国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均推荐使用该评分评估抗凝治疗患者的出血风险。2010年Pisters等在提出HAS-BLED量表时,还提出CHADS和HAS-BLED量表联用可更好地指导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分层及抗凝药物应用,对于CHADS量表评分≥2的使用口服抗凝药的心房颤动患者,当HAS-BLED量表评分>CHADS量表评分时,风险大于获益。如何更好地将CHADS、CHADS-VASc量表评分及HAS-BLED量表评分结合,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获益与出血风险,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解决。

表5 HAS-BLED量表

0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血管原因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脑、视网膜或脊髓)障碍。TIA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研究表明,对TIA进行紧急评估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风险,意义重大。TIA短期(90天)卒中风险评分可以有效评估到急诊就诊的TIA患者短期内(90天内)发生卒中的危险。详见表6。

表6 TIA短期(90天)卒中风险评分

TIA短期 (90天)卒中风险评分包含5项危险因素,总分0~5分,不同分值对应的90天内卒中风险为:总分0分,90天内卒中的危险度0%;总分1分,90天内卒中的危险度3%;总分2分,90天内卒中的危险度7%;总分3分,90天内卒中的危险度11%;总分4分,90天内卒中的危险度15%;总分5分,90天内卒中的危险度34%。

缺血性卒中及TIA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

专家共识

(1)推荐使用ABCD2评分法或ABCD3-I评分法对TIA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由于较高的影像要求,ABCD3-I评分法更适用于院内神经专科医师对TIA患者的危险分层。

(2)推荐临床应用Essen量表或SPI-II量表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复发风险,但二者的预测作用有限。

(3)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国人的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

缺血性卒中及TIA后卒中复发风险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有助于尽早开展卒中二级预防。常用的复发风险评估工具包括ABCD评分系统、Essen量表和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

ABCD评分系统(表7)的总分为6分,用于预测TIA后7天内卒中的风险。另外,有研究者在该量表基础上增加TIA病史,提出ABCD3评分法,较ABCD2评分法预测价值更高;此后又加入同侧颈动脉狭窄≥50%和DWI上出现高信号,提出ABCD3-I评分法,但该评分法对影像要求较高。

表7 ABCD评分系统

09

Essen量表(表8)是一个简便、易于临床操作的9分量表,该量表来源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比用于缺血事件高危患者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

表8 Essen量表

Kernan等在1991年提出了SPI-Ⅰ用以评估卒中患者的长期复发风险。该预测工具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糖尿病、重度高血压、本次事件为卒中而非TIA、冠心病。2000年Kernan等在原SPI-Ⅰ量表的基础上调整了各危险因素的赋分权重并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卒中病史两个危险因素,提出了SPI-Ⅱ量表(表9),结果显示随访2年时卒中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随评分的增高而增加。一项纳入10个关于SPI-Ⅱ量表相关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其预测卒中复发与Essen量表预测作用相近,二者对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作用有限。

表9 SPI-II量表

参考文献:

[1]许予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07):519-525.

[2]《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编写组.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2):105-119.

高风险糖尿病前期,或需应用二甲双胍!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专家共识

中国有糖尿病前期的居民数量庞大,约3.88亿成年人是糖尿病前期。如果成为糖尿病前期,每年约有5%~10%的进展为糖尿病。

怎么办?近日多学会发布的《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有指引。

1.糖尿病前期是在糖尿病筛查中发现的,共识推荐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量表用起来:

表1糖尿病风险评分系统

注:如果上述六项指标对应的评分相加总计≥25分,则表明糖尿病风险高,应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其中,体重指数(BMI)为体重(kg)与身高(m)平方的比值

2.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及风险分层

这份共识采用了WHO1999对不同糖代谢状态进行了定义和分期,其中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7.0 mmol/L,OGTT 2 h<7.8 mmol/L;

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7.0 mmol/L,OGTT 2 h在7.8~11.1mmol/L之间。

糖尿病前期风险分层:

低风险:不合并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仅空腹血糖受损或仅糖耐量异常。

高风险:无论合并或不合并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并存;或虽仅空腹血糖受损或仅糖耐量异常,但伴有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

3.糖尿病前期干预目标:通过恰当方法逆转血糖为正常水平,至少维持现状,预防或延缓进展为糖尿病。

4.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石

减重:超重或肥胖者使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合理膳食:谷类为主,辅以高膳食纤维、低盐低糖低脂的多样化膳食模式,并控制热量摄入,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 kCal。肥胖者主食、副食摄入量减少10%以上,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中等强度至剧烈强度的体力运动至少保持在150 min/周,推荐有氧 阻抗联合运动干预。

表1 糖尿病前期患者运动干预措施

5.药物干预时机

低风险者:生活方式干预半年后未达标,或高血糖进展和(或)无法严格遵守生活方式者,可启动药物干预;

高风险者或具有健康要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

图1糖尿病前期筛查和干预的流程图

图2糖尿病前期药物干预

6. 随访与监测

每6个月随访,了解饮食、运动、有无合并症、血糖控制情况、健康改善状况等,并制定或修订诊疗方案。

至少每年进行1次OGTT复查,以服药物者,每次随访均需检测空腹血糖和OGTT 2 h血糖,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来源: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等.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 (05): 371-38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