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部按摩(糖尿病按摩脚哪个位置有好处)
按揉脚部这几个穴位,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防治糖尿病成为不可逃避的问题。今天教给大家几个足部穴位,通过按摩,提高人体器官细胞活化功能吸收能力,分别对脑垂体、胰脏、肝脏、上下颌、性腺在足部的反射区进行按摩,对糖尿病起到非常好的防治功效。
1、脑垂体反射区
对脑垂体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大脚趾趾肚中心。
2、胰脏反射区
对胰脏反射区按摩,位于脚掌内侧位置。
3、上下颌反射区
对上下颌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大脚趾关节上部位置。
4、肝脏放射区
对肝脏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前脚掌外侧。
5、性腺反射区
对性腺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脚跟中心位置。
6、胸椎反射区
对胸椎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脚掌内侧外缘,如图示画线部位。
微信公众号搜索“小白全攻略”或“xiaobai_bk”,关注我们
投稿和商务合作联系方式:xiaobai@pezy.cn
脚上这3个调理糖尿病的穴位,每次按5分钟,帮助延缓并发症!
在糖尿病的中医调理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教授有家传绝学——程氏家族独创的药穴同源法!
他告诉我们,在脚上藏着三个“降糖穴”,经常揉一揉,刺激穴位,可以辅助改善糖尿病症状、控制病情。
一起看看这三个穴位在哪里?
01
糖前期:脾虚生湿
健脾祛湿
有一类人群血糖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但是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血糖异常阶段叫做糖前期。
此时如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或可避免步入糖尿病,实现病情逆转。
糖前期,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脾气虚所致。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从而引发湿邪。湿邪重浊,容易表现出食欲不振、下肢沉重、乏力,以及身体倦怠困顿,难以缓解。
这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健脾祛湿。
提到祛湿,很多人都会想到薏米,今天程教授带来一种祛湿效果更强的红豆薏米水,还有一个健脾穴位。
1、祛湿更强的红豆薏米水
组成:赤小豆、炒过的薏米
用法:两者混合煮水喝
方解:赤小豆外形上看起来比红豆更小,但健脾祛湿的效果比红豆更强。
湿邪为阴邪,阳才能化湿,生薏米性凉,炒过的薏米性温,有助于增加脾阳,利湿效果更好。如果觉得炒薏米麻烦,想用生薏米,记得再加点生姜丝中和一下。
2、健脾穴位
带脉穴:属足少阳胆经,有健脾的效果。
位置:位于第十一肋骨端下方垂线和肚脐水平线相交处,约为肚脐旁开5寸处,左右两边各一个。
揉按方法:站立做叉腰动作,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左右带脉穴上,四指捏住腰部,对腰部提捏,左右交替进行。
注意:饭后1小时内,不要提捏。
02
糖尿病初期:湿聚成痰
祛湿化痰
糖前期如果没有及时调理脾胃,体内湿邪聚集,湿可转化为痰。
此时血糖指标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经正式步入糖尿病初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程教授表示此阶段治疗重点是健脾祛湿、化痰,为此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化痰方子,以及两个祛湿化痰穴。
1、二陈汤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用法:四味药材一起煎煮,可再加入几片生姜,最后加入一点乌梅。
方解:陈皮、半夏都能祛湿化痰,茯苓也是健脾祛湿的常见药物,炙甘草起到调和的作用。半夏有毒性,加入生姜可解毒,最后加入乌梅有收敛肺气的作用。
注意: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方
2、祛湿化痰的穴位
①阴陵泉穴:
属足太阴脾经,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位置:拇指沿着小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在膝关节下时,胫骨拐弯的凹陷处就是阴陵泉。
②丰隆穴:
属足阳明胃经,是“化痰第一穴”。
体内痰湿是无形之痰,咳出来的痰是有形之痰,丰隆穴都可化解。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和外踝两点连线的中点处。
注意事项:每个穴位每次揉按应不少于5分钟,感受到微微酸痛的力度较适宜。
03
糖尿病后期:由痰转瘀
化痰化瘀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体内的痰湿也会逐步发展,体内痰湿聚集,阻碍气血运行,可导致瘀滞。
瘀滞的表现多为下肢会出现明显的青紫色浮洛。中医经络学认为“新病入经,久病入络”,出现明显的浮洛说明瘀滞影响到了经脉。
此时已处于糖尿病后期,并发症会越来越多,及时、积极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程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古籍上记载的可以调理糖尿病的穴位!
然谷穴:
属足少阴肾经,有消渴的作用,可缓解糖尿病所引起的口干舌燥等症状,对并发症的防治也有一定功效。
位置:脚内踝前下方斜45度角,可摸到一个骨性凸起,沿着凸起往下的凹陷处就是然谷穴。
揉按方法:每次点揉然谷穴3-5分钟,一天重复5-8次即可。
药物和穴位共同配合效果会更好,建议各位糖友朋友坚持服用药物的同时,加以揉按穴位,最大程度来控制病情,改善身体状况。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预防溃疡,保持足部健康需重视
张大爷,一位有着10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最近因为一次小小的脚部划伤,竟差点失去了自己的右脚。起初,他只是觉得脚部有些瘙痒,便随意挠了几下,没想到这一挠,竟挠出了一个小伤口。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张大爷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也就没有太在意。然而,这个小伤口却逐渐恶化,最终演变成了严重的足部溃疡,甚至威胁到了他的生命。
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治疗和手术后,张大爷终于保住了自己的脚,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故事,让无数糖尿病患者深感警醒:足部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绝非小事!一个小小的伤口,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了解如何正确护理足部,预防溃疡的发生,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如何保持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健康,远离溃疡的威胁。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遭受足部溃疡的困扰,根源在于疾病本身对身体的微妙改变。高血糖状态不仅损害了全身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还悄悄侵袭着神经系统,使得患者对疼痛、温度等外界刺激变得迟钝。这种“无知觉”状态,往往让小小的伤口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进而恶化成溃疡。加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免疫力下降,一旦足部受伤,感染风险大幅增加。血液循环不畅又使得抗生素等药物难以有效送达病灶,进一步加剧了溃疡的顽固性和治疗难度。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足部护理绝非小事,而是关乎健康的大事。
每日自检,隐患早发现
养成每日检查足部的习惯,特别是脚趾间、足底等易藏污纳垢的部位。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损、水疱或变色,以及是否有异常感觉,如麻木、刺痛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温和清洁,保持干燥
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洗足部,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或刺激性强的产品。洗后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间,以防潮湿引发感染。
趾甲修剪,安全为先
趾甲应定期修剪,但避免剪得过短或边缘过于尖锐,以防嵌入肉中引起疼痛或感染。使用专业的趾甲剪,并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操作。
鞋袜选择,舒适为王
选择透气性好、尺码合适、鞋底柔软且有支撑性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尖头鞋等可能压迫足部的款式。袜子应选择棉质或羊毛等吸湿透气的材质,避免过紧或过松。
避免伤害,小心为上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赤脚行走,以防受伤。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暖设备时,要注意温度控制,以防烫伤。
血糖管控,基石稳固
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是预防足部溃疡的根本。
血液循环,动起来!
适当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溃疡风险。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腿部按摩或物理治疗。
神经病变,细心呵护
定期进行神经病变评估,如振动觉、压力觉等测试。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
案例一:李阿姨的“幸运逃脱”
李阿姨是一位有着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自己的脚趾间出现了一个小伤口。虽然当时没有感觉到疼痛,但李阿姨立刻警觉起来,立即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足部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伤口终于愈合,李阿姨也成功避免了溃疡的发生。
实操演示:正确修剪趾甲
准备工具:专业的趾甲剪、磨甲器、酒精棉球等。
清洁双手和足部,确保操作环境干净卫生。
剪趾甲时,先剪中间再修两边,保持趾甲边缘平滑无尖锐角。
使用磨甲器轻轻打磨趾甲边缘,以防划伤皮肤。
操作后,用酒精棉球消毒趾甲剪和磨甲器,以防交叉感染。
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和实操演示,我们不难发现,足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项既简单又重要的任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有效预防溃疡的发生,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