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哪疼(糖尿病会疼的基础知识)

天天听健康 0
文章目录:

有糖尿病的人,身体这些地方时不时感觉疼痛,告诉你并发症要来了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张先生最近一段时间时不时感觉小腿上像是被针扎了一样的痛,而且晚上睡眠两条腿像被子没盖严似的往里灌风凉凉的,自己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的还错可以,这些症状莫不是发生了并发症?这该怎么办呢?

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把血糖控制好是必须要做到的,但与此同时注意自己身体上发生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发生的蛛丝马迹更为重要,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随着患病年限的增长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会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有些并发症虽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阻止与延缓其进展尤为重要,比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即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一种并发症。

有资料显示,有糖尿病十年以上的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高于60%,是因为高血糖及血糖的波动使神经细胞供血供氧的细小血管发生了病变,就像人体长期呼吸不畅憋着难受会生病一样,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导致“信号”传导受阻或异常,就会引起以疼痛为表现的病变,可能发生疼痛的部位主要有:

  • 手脚、前臂及小腿 双侧同时出现麻木、针刺样疼痛、像有蚂蚁在爬等感觉,这是糖尿病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周围神经病变,,也是所有并发症中最早出现的一种。
  • 损伤到自主神经后,常会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消化不良、便秘,体温调节障碍、排汗异常甚至影响到正常呼吸、心跳发生气急、心悸等。
  • 大腿及上臂疼痛,常在单侧肌肉强壮处发生,随后很快会发生肌无力及肌肉萎缩,可与上述肢体远端的疼痛不适同时出现。
  • 腰部持续性钝痛,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可出现下肢麻木,并常与疼痛同时出现,常感觉下肢发冷、发凉。
  • 颅神经受损比如伤及动眼神经,会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转动,还可出现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症状是慢慢出现的,常被忽略或是误以为发生了其它问题,比如手脚麻木可能会从小腿瘙痒起始以为是皮肤干燥,胃胀气、消化不良会被误以为饮食不合适等等,从而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要知道神经细胞一旦受到损伤,修复的难度很大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损伤严重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对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平时对身体出现的上述一些不适表现不要大意,及时请医生诊治,也要养成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那么,如何避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呢?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这是有糖尿病的人干预治疗最基本的要求,比如:

  • 空腹血糖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6.1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7.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7.8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10.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6.5%,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7.5%
  • 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1.8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2.6mmol/L
  • 甘油三酯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1.7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2.3mmol/L
  • 血压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130/80mmHg,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140/90mmHg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

血糖高过多少就表明快得糖尿病了?哪些措施可以避免糖尿病发生?

#清风计划#

糖尿病出现这两处疼痛,不要大意,很可能是已经出现了并发症!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平淡无奇,但它实际上是一只“沉默的猛兽”。它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一旦爆发,便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高低似乎是唯一的关注点,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警告:身体的疼痛。尤其是当这两处开始疼痛时,很可能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警报”:并发症正在悄悄找上门。

第一处疼痛:脚部疼痛——“糖尿病足”的前奏

你有多久没有仔细看看自己的脚了?
也许你觉得脚离心脏太远,不值一提,但它却是糖尿病患者最需要关注的地方之一。脚部疼痛,往往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第一声“警钟”。

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足,简单来说,就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血糖高时,血管和神经就像被“糖化”一样,变得脆弱、堵塞,久而久之,脚部的感觉神经会逐渐失灵。

你可能会觉得脚麻木、刺痛,甚至连轻微的伤口都毫无察觉。当这些小伤口因为感染发展成溃疡甚至坏疽时,“糖尿病足”就正式登场了。

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老张,因为脚底扎了一块小玻璃没及时发现,几天后伤口开始红肿、化脓。他觉得不过是“小伤”,用土方草草涂了点药膏。结果几周后,脚趾开始发黑,医生检查后发现他患上了糖尿病足,必须截肢保命。

为什么脚部疼痛不能忽视?

脚部疼痛常常是神经病变的早期信号。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而神经病变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让你的脚“失去知觉”,即使严重受伤,你也毫无察觉。

医生建议:

  • 每天检查脚部,尤其是脚底和趾缝是否有伤口、红肿或变色。
  • 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摩擦和压迫。
  • 如果脚部疼痛或麻木加重,及时就医,排查神经病变或血管问题。
第二处疼痛:胸痛——心血管并发症的信号

如果说脚部疼痛是糖尿病的“明枪”,那么胸痛就是它的“暗箭”。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就放松了警惕,但其实糖尿病早已悄悄侵蚀了心血管系统。胸痛,往往是心血管问题的前兆。

糖尿病如何影响心血管?

高血糖就像一把“锉刀”,不断侵蚀你的血管内壁,使血管变得又硬又窄,甚至形成斑块,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4倍。而胸痛,正是这些疾病的典型信号。

胸痛的“多张面孔”

糖尿病患者的胸痛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你可能只是觉得胸口有些闷、肩膀酸痛,甚至只是在运动后觉得疲惫,却不曾想到这是心脏在“抗议”。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胸痛,直到突发心梗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医生建议:

  • 不要忽视胸口的任何不适,尤其是伴随出汗、恶心或呼吸急促时,应立即就医。
  • 定期检查血脂、血压和心电图,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 控制好血糖的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为什么这两处疼痛如此可怕?

脚部和胸口,看似毫无关联,但它们却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灾区”。脚部疼痛意味着外周神经和微血管已经受到损害,而胸痛则提醒你,心脏和大血管的健康也亮起了红灯。

数据告诉我们真相:

  • 根据《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截肢后5年的死亡率高达50%。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痛苦和遗憾。而这些本可以通过早期干预避免的悲剧,却因为忽视疼痛的信号而悄然发生。

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就像一个“狡猾的对手”,它不会直接把你击倒,而是通过并发症一步步蚕食你的健康。预防并发症,关键在于细节管理。

1. 定期体检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心电图、眼底和神经功能等。问题越早发现,干预效果越好。

2. 控制“三高”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和高血脂,这三者就像“坏兄弟”,共同加速并发症的到来。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和血脂是关键。

3.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建议,却是保护血管和神经的最有效方法。

4. 关注疼痛信号

疼痛是身体的警报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任何异常疼痛都需要认真对待,切勿一拖再拖。

结尾: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脚部的刺痛、胸口的闷痛,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不适,但它们背后隐藏的风险却足以改变你的生活轨迹。

当糖尿病对你发出“疼痛”的警告时,请不要大意。保护身体,从现在开始,关注每一个细节,行动起来,剪掉并发症的“引线”。健康的未来,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柳叶刀》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报告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官方数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的《糖尿病防治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统计数据

糖尿病患者身体出现疼痛的9个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临床工作中,经常听糖尿病患者诉说身体疼痛,担心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

其实身体疼痛未必是糖尿病并发症惹的祸,今天咱们就分析糖尿病身体疼痛的9种常见原因及对策。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四肢未稍对称性、呈手套袜套样表现,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痛等,呈上行性发展。

对策

  • 如果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用硫辛酸、甲钴胺、依帕司他等治疗。

  • 疼痛严重者,可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如改善患者神经痛的症状,如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美洛昔康、塞来昔布、辣椒素等,也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 最重要的治疗是控制好血糖。

2.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引起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等,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胀痛,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发绀、坏疸等。

对策

  • 轻症者,在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凝状态等基础上,戒烟是治疗的关键。

  • 药物治疗可选用扩血管、抗凝等治疗,如羟苯磺酸钙、硫辛酸、阿斯匹林、氢氯吡格雷等,也可以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效果明显,治疗后"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或消失,高血压、高血脂、肾脏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也能获得改善和恢复。

  • 严重者需做下肢血管造影,了解血管堵塞程度,可放置血管支架疏通血管,解决下肢未端缺血缺氧。晚期有坏疸者,需要截肢治疗。

3.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体质差,免疫力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易侵犯外周神经。表现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持续性的、沿神经走向的放电样刺痛、灼痛、触摸痛。

一般是先有感冒表现,后出现受侵犯的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疼痛2-3天才出现疱疹。带状疱疹经治疗后好转,但是疼痛可持续多年。

对策

  • 一旦发生带状疱疹,积极控制好血糖。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干扰素等,严重的可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 治疗疼痛可以用:①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如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治疗,同时可配合理疗、中医中药等治疗。神经阻滞,神经毁损。

4.糖尿病合并椎间盘突出

2型糖尿病以老年人多见,往往因骨质疏松及长期劳作,致使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表现为:沿神经行程的疼痛,疼痛性质为触电样麻痛、胀痛,伴患肢无力。

多为单个肢体或单根神经行程区域痛,有明显的定位征,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无关。

对策

  • 治疗上,一旦考虑有椎间盘突出或脊椎骨质增生,应做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 轻症者可以用绝对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理疗和推拿、按摩、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法、中医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等方法治疗。

  • 病情严重,疼痛难忍或导致瘫痪的可行手术治疗。

5.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对策

  •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6.糖尿病合并痛风

疼痛表现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

对策

  • 迅速控制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 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 药物治疗: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等;2.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氯沙坦及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3.新型降尿酸药; 4.碱性药物: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5.止痛,秋水仙碱、塞来昔布、痛风定等。

  • 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7.糖尿病合并风湿病

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

对策

  • 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使用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现在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

  • 有糖尿病的人应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如果使用,应严密监测血糖,用控制餐后血糖控制好血糖。

  •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 其他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8.糖尿病合并肿瘤

2型糖尿病常常在老年人中多见,肿瘤的发生率高,很多肿瘤最早的表现是疼痛。癌性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88%;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约占11%;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1%。

对策

  • 对不明原因的疼痛,应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早期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

  • 对于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多选择手术治疗。如果转移性肿瘤,可全身多处疼痛,只能用止痛药处理,晚期用吗啡等对症治疗。

  • 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多因组织细胞破坏后代谢产物增多引起,对症治疗即可缓解。

  •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主要是肿瘤转移后,特别是骨转移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质破坏或骨质疏松引起疼痛。治疗可给予止痛药物、补钙、维生素D和活化维生素D等治疗。

9.其他

其他身体疾病也可以表现体表的疼痛,如心梗、肺梗、肺炎、胸膜炎、胆结石、肾结石、阑尾炎等。

对策

一旦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胸腹的疼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身体疼痛原因很复杂,一旦身体出现疼痛,需要及时看医生,由有相关专业知识、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后确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耽误了病情。

简介作者:向建平主任医师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学术带头人

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