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粘(糖尿病人血粘度高的症状)
血管病变丨糖尿病人的血液真的粘稠吗?
现在打开电视,几乎所有的养生节目都在说什么血液粘稠,然后特别指出老年人和糖尿病人,然后吧啦吧啦教你怎样吃就能稀释血液,真的是这样吗?
糖尿病人的血液真的很粘稠吗?
有多粘稠呢?
咱先看看什么是粘度
粘稠是一个很直观的概念,比如蜂蜜比水粘稠;牙膏比洗发水粘稠;沥青比汽油粘稠。还有人告诉我,“小孩的血都是鲜红的,我的血紫黑紫黑的,一看就很粘稠!”。真的是这样吗?
在科学研究里,其实粘稠度是一个生物流变学的概念,粘稠度的大小用粘度来表示。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
也就是说,液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越大,它的粘度就越大。
这就是液体的粘度
血液也是液体,也可以流动,而且血液里充满了各种蛋白质、血细胞,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粘附,所以导致血液的粘度比水要大一点,当然是在正常范围内。
而糖尿病患者在血液流动性、血细胞的流变性、血细胞之间及其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变化,有的甚至和普通人相差甚大。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动性的指标,血液粘度增高是糖尿病的一种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那糖尿病人血液的粘度大吗?
有科学家曾经对77例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粘度的观察,发现所有患者均有“高黏滞综合征”的表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度增加,代表其流动性下降,在合并血管病变者尤为显著。
血液粘度与切变率有关,糖尿病患者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真的变粘稠了。不仅如此,血液的粘弹性也有所上升。啥是粘弹性?
大概就是这样:
生理状态下的血流在心脏的驱动下表现为脉动流而不是稳定的平流,故其不仅具有粘性而且具有弹性的特征。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弹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表现为血液粘弹性的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血液粘稠的呢?
不仅仅是血液性质的改变会导致血液粘稠,红细胞的流变性的改变,包括它的聚集性、变形性和粘附性等方面的改变,也会造成血液粘稠度的上升。
红细胞聚集是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达到最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体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低流动状态下更是如此。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尤其在伴有感染和炎症的时候,红细胞聚集明显增加。
这可能与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和α2巨球蛋白的含量增高有关,也可能是代谢异常的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由于受到代谢紊乱的影响,常常伴有变形性的异常,其变形性减低,不能穿过比自身直径还要小的毛细血管。所以红细胞在微血管中流动时的粘度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有人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蛋白含量增加,其中结合珠蛋白与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分子形态发生改变,并使红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增加,使其聚集性增加,引起血流阻力加大。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也会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致血液粘度增高。正常人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往往伴有代偿性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而糖尿病患者这种代偿反应消失。
当然国内也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人对3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聚集指数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患者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增高、血沉加快、红细胞压积增高、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增加,而且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但聚集能力增强。
图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的异常,此外,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及血小板表面的一些粘附分子的表达也明显增强,使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合增多,同时粘附力增强。
此外,高血脂症常常伴有血液粘度增高,这样更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我们这三篇文章分别从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受损(点击查看)、高血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点击查看),血糖和血脂过高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来描述了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的过程。
所以你还不努力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吗?
---参考资料---
《糖尿病学》许曼音著
血稠意味着会形成血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黏稠度偏高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此,在人群中衍生出一种说法:血稠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会形成血栓等后果,必须想办法疏通血管,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但医学专家告诉大家,血稠和血栓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描述的是血液特征,后者指的是一种疾病。
医学专家说,血稠只是民间说法,根本不是专业的医学术语。血稠在医学上指的是高黏稠血症,血黏度则是用于描述血液基本特征的一个指标,是相对值,如果将水黏度定义为1,正常血黏度则在4~5之间。也就是说,血黏度数值越小,血流速度越快,反之则流速越慢。
血栓,则是血管内形成的块状物。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启动保护反应形成血栓,以防止失血。适度的血栓是没事的,但如果血栓逐渐增加,最终影响到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减少氧气供应和有害物质的排出,那就会影响健康了。引起血栓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炎症、凝血异常、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等。
但医学专家也提醒大家,尽管血黏度本身是血液的一种物理属性,但是如果过高也会造成危害。对儿童而言,高血黏度将阻碍心脏、肠道、肾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供氧,可造成发育受阻。对成人来讲,高血黏度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狼疮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并且还与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对身体健康来说,保持正常的血黏度非常重要。比如不要吃过量的肉类、油这类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还有饼干、蛋糕、果汁等含有大量糖分,会增加体内中性脂肪的食品。同样,吃太饱也会导致血液粘稠。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这三大危险因素是导致脑中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秋冬换季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哪些疾病可导致脑卒中?脑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年轻人不用担心?定期输液能有效预防脑卒中,是真的吗?针对网友热议的话题,新华网近日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缪中荣。
1
新华网
什么是脑卒中?哪些疾病可导致脑卒中?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大脑能够运转主要是因为脑细胞在发挥作用,而这些脑细胞是要靠脑血管来供应能量。脑中风实际上是脑血管出了问题,导致脑细胞能量不足,大脑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脑中风分为两大类,一是脑梗死,一是脑出血。脑梗死是脑血管堵塞,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无论脑血管是堵塞还是破裂,都会对脑细胞造成很严重的损伤。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这三大危险因素是导致脑中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三高控制不好发展到最后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长期的抽烟、喝酒,也是造成脑中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年龄等。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还有遗传因素,父母亲有这方面的问题,子女出现问题的概率就比较大。
怎么判断是脑卒中前兆还是其它疾病?缺血性脑卒中会出现口眼歪斜、流口水、说话不利索等症状,或者一侧的胳膊腿麻木无力,看东西发黑重影,走路时跑偏,站不住突然晕倒等。
脑中风发作时往往有一些先兆。缺血性脑卒中会出现口眼歪斜、流口水、说话不利索等症状,或者一侧的胳膊腿麻木无力,看东西发黑重影,走路时跑偏,站不住突然晕倒等。对于脑出血来说,比如脑袋里长的一个血管瘤破了,会突然剧烈的头痛,伴有脖子僵硬、呕吐。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预示着有可能得了脑中风。
当突发病时,如何迅速处理? 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送到有条件的医院去治疗。首先,第一时间什么药都不能吃。因为脑中风分为出血和缺血,如果是脑出血,病人吃两片抗血小板的药物会增加出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还有一些人吃救命的中药,买很贵的药丸放在家,一出现脑中风症状就吃药,如果病人发病昏迷,这些药会造成窒息。我之前遇到一个老太太,当她发现老伴的一只手耷拉下来胳膊也举不高时,认为老伴得了脑中风。这时她喂了两片氯吡格雷莹(抗血小板的药物),接着给他十个手指针刺放血,看着老伴有所好转便认为自己的处理方法正确。之后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脑血管狭窄需要做手术。其实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她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另外,放血疗法也是非常错误的,不但治不了病还会影响后面的治疗。比如我们给一个病人做手术,要做静脉溶栓,一看四个指头全在放血,这时就无法将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输入后会造成致命性的出血,这就耽误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所以如果有脑中风症状,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送到有条件的医院去治疗。
定期输液能有效预防脑卒中,是真的吗?2
缪中荣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输液不会预防脑中风的发作。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输液不会预防脑中风的发作。还有一个类似的误区是一些人认为脑中风发作一次后,吃了药病就好了。其实脑中风有很高的复发率,比如脑血管会长动脉瘤,长血管瘤,这些鼓起的泡会破,25%的人在第一次破裂时就会失去生命。很多人不知道,医治后觉得病好了,但其实隐藏了很大的隐患,第二次破裂后会有50%的人失去生命,所以它是一个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大家需要到医院去找发病原因,像血压控制不好、抽烟喝酒、脑血管狭窄等。一定要找出原因,把原因去除,之后可能就不再发作了。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人对终生服药很敏感。假如你动脉硬化比较重了,不终生服药病就很有可能会再次发作。但总有一些人认为终生吃药有副作用,对于个体来说药肯定有副作用,但是获得的好处比副作用大的多。还有一些人到了一定年龄患了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比较好但从没有查过心脑血管是否有问题。我们在网上会看到有些人突然猝死的新闻,这肯定是心脑血管有问题。所以年龄大的有高危因素的人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个心脑血管的全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容易长血管瘤,更应该做个头部的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符合手术的标准,做完手术后就可以预防脑出血。
脑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年轻人不用担心?有些年轻人熬夜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地看手机,也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等其他的一些疾病的高发。
有一个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问题。现在年轻人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平时去体检发现疾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年轻人更加不注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有些孩子肥胖会引发脑中风的发作,有些年轻人熬夜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地看手机,也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等其他的一些疾病的高发。还有一些是小孩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病。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像孩子小时候脑血管就开始堵。这些孩子从小就开始偏瘫,如果年龄大一点就会脑出血,这种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做一些搭桥手术还是比较好的。
秋冬换季是脑卒中高发期,如何做好预防? 有规律的运动是预防脑中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如果有心脑血管病史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因为天气寒冷血管会收缩,血管狭窄再收缩就容易出问题。第二,控制好血压。因为季节变化血压有可能会波动。第三,多吃点蔬菜水果。中国人卒中高发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少吃蔬菜水果。第四,适当的运动。有些人一到冬天就不爱运动了。其实不运动也是导致脑中风高发的一个原因。尽量天暖和的时候出去运动,有规律的运动是预防脑中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