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半个粽子(糖尿病能吃粽子吗就是什么都没放的粽子)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眼里结了张“糖网”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粽子

眼里结了张“糖网” 视力降至0.1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粽子

粽子好吃但也不能多吃哦!图为市民在超市选购粽子。

粽子蘸白糖本来是72岁的张平(化名)很喜爱的食物,但她今年却没有像往年一样享用这道美食,反而在家人吃粽子时忍耐下来,一口也没吃。原来不久前,张奶奶才从医院拿到报告,因为饮食不节制,她的眼睛结了一张“糖网”。

老人眼前现黑影,视力只有0.1

张奶奶回忆,自己70岁以前,视力还不错,也没有老花。但是70岁以后,看东西逐渐模糊起来。张奶奶一开始并不在意,“年纪大了,以为是患了白内障。”

半个月前,张奶奶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前有一团黑影,看东西时除了不太清楚,连画面都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问了身边的朋友,张奶奶发现这并不是白内障的症状,这才到眼科就诊。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的眼科医生为张奶奶查了视力,张奶奶连视力表上最大的一行视标都看不清楚,还要不停地转头才能越过眼前的黑影看到视标。经过检测,张奶奶的双眼视力都只有0.1。

随后,眼科医生为她进行了散瞳,并仔细检查了她的眼底,发现她的视网膜到处都有出血、渗出等病变症状,不仅如此,在视网膜里还长出很多新生血管,就像一张附在眼睛上的网。并且已有部分新生血管破裂导致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

饮食不注意,眼里生出“糖网”

接诊医生问,“您有糖尿病吧?”在张奶奶肯定以后,医生告诉张奶奶,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称为“糖网”。这张结在张奶奶眼睛上的“糖网”,是导致张奶奶视力严重下降、眼前黑影和看东西扭曲的根本原因。

张奶奶回忆,自己患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平时总是经不住美食的诱惑,而且特别喜欢吃甜食,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理想。

随后,医生为张奶奶进行了视网膜光凝和药物治疗,消除了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及时把张奶奶的视力挽救了回来。内分泌科医生也帮助张奶奶学习管理日常饮食习惯,叮嘱她必须按时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很快把血糖控制到了正常水平。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眼科副主任医师罗霁菡介绍,平常接诊中,像张奶奶这样的病人很多,他们都是由于缺乏对“糖网”的认识,导致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后也不重视,直到发生严重的视力损害才来医院就诊,因此很多“糖网”病人的视力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糖状态,极易伤害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机体反应性分泌更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来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然而,这种毛细血管结构发育不全,极其脆弱,很容易导致出血,加重视网膜和黄斑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黄斑水肿。黄斑是人们眼内管理精细视觉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黄斑水肿,视力不但会严重下降,看东西也会扭曲。

提醒

糖尿病人不宜多吃粽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吴绮楠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粽子,部分粽子含糖量高,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加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昏迷或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人的饮食也应该保持均衡。在选择肉类食物时,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畜或禽肉,鱼类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可适当多吃一些,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不宜过多食用。

还有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主要是控制血糖,其他的可以不管,这也是错误观念。糖尿病除了高血糖外,有的还会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代谢紊乱,这叫“代谢综合征”。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的变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体重的变化,做到管理面面俱到。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掌握这些“小技巧”,糖友也能健康吃粽子

安康

端午佳节临近,各式粽子飘香、咸鸭蛋冒油,家人朋友相聚,品尝佳节美食。但每年端午节前后,前来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人中,血糖失控的人群较多。粽子,是端午节的主打美食,不少糖尿病患者却在这些美味面前犯了难。得了糖尿病还能不能吃粽子?怎样吃粽子对血糖影响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王诗韵医生带来相关科普,帮助广大糖尿病人掌握一些小技巧,在端午节享用粽子的同时保持血糖平稳。

第一,吃粽子要有所选择。市面上售卖的粽子一般都是由糯米制成的,黏度高且不易消化,而且缺乏纤维质,具有高油、高盐、高糖的特征。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会比较快。糖尿病人尽量不要选择豆沙粽子、枣泥粽子这类比较甜的粽子,也不推荐添加五花肉、咸蛋黄的咸粽子。可选择不额外添加糖分的杂粮粽,比如红豆粽、黑米粽、八宝粽等。

对于商家推出的所谓“无糖粽子”,一定要仔细鉴别。因为无糖粽子有可能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的粽子而已。糯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水解后,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如果有条件,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自己包粽子。粽子的食材可以根据病情来选,适当地在粽子里面添加一些粗粮,如荞麦、糙米、燕麦米、豆类等。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升糖指数会低很多,而且粽子里面也不要添加肥肉、咸蛋黄和豆沙。粽子的个头包得小一点,血糖也会升得慢一点。

第二,吃粽子要控制总量。糖尿病人若是想吃粽子,可以在吃正餐的时候用粽子来代替米饭,但千万不要当成点心或者零食来吃。粽子可以替代主食,一般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100克的粽子,糖尿病人可以吃一个或是大半个,或者选择时下比较流行的“迷你粽子”。吃完粽子后一定要减少当天的主食量。

吃粽子最合适的时机是在早餐或是午餐时,粽子尽量不要在晚餐或是晚上吃,尤其睡前两小时就不要吃粽子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粽子尽量慢一些,因为吃得越快,餐后血糖会升得越高,细嚼慢咽可以延缓血糖的升高。

第三,吃粽子要多点配菜。粽子只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会比较快,就容易导致血糖的升高。因此,糖尿病人吃粽子时可以多一些配菜。比如,先吃点新鲜的蔬菜、奶类等,再吃粽子,让糯米慢点进入小肠,这样的顺序饮食可以延缓血糖的上升。粽子是全淀粉类的食物,还可以配绿茶,或是普洱茶来解腻,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其实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什么都能吃,却什么都不能多吃。粽子属于高热量的食物,只有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地吃一点儿,如果本身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再去食用粽子的话,就很容易导致血糖的进一步升高。所以,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粽子,其实是他自身的血糖说了算。

糖尿病人在吃完粽子后,一定要记得监测餐后的血糖水平,确保不会因为吃粽子导致血糖大幅度的波动。

最后,祝各位朋友们端午安康,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健康。

记者:殷志军、李瑾琳、陆翔

编辑:耿洁玉

审校:韦丽

眼里结了张“糖网”视力降至0.1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粽子

粽子蘸白糖本来是72岁的张平(化名)很喜爱的食物,但她今年却没有像往年一样享用这道美食,反而在家人吃粽子时忍耐下来,一口也没吃。原来不久前,张奶奶才从医院拿到报告,因为饮食不节制,她的眼睛结了一张“糖网”。

老人眼前现黑影,视力只有0.1

张奶奶回忆,自己70岁以前,视力还不错,也没有老花。但是70岁以后,看东西逐渐模糊起来。张奶奶一开始并不在意,“年纪大了,以为是患了白内障。”

半个月前,张奶奶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前有一团黑影,看东西时除了不太清楚,连画面都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问了身边的朋友,张奶奶发现这并不是白内障的症状,这才到眼科就诊。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的眼科医生为张奶奶查了视力,张奶奶连视力表上最大的一行视标都看不清楚,还要不停地转头才能越过眼前的黑影看到视标。经过检测,张奶奶的双眼视力都只有0.1。

随后,眼科医生为她进行了散瞳,并仔细检查了她的眼底,发现她的视网膜到处都有出血、渗出等病变症状,不仅如此,在视网膜里还长出很多新生血管,就像一张附在眼睛上的网。并且已有部分新生血管破裂导致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

饮食不注意,眼里生出“糖网”

接诊医生问,“您有糖尿病吧?”在张奶奶肯定以后,医生告诉张奶奶,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称为“糖网”。这张结在张奶奶眼睛上的“糖网”,是导致张奶奶视力严重下降、眼前黑影和看东西扭曲的根本原因。

张奶奶回忆,自己患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平时总是经不住美食的诱惑,而且特别喜欢吃甜食,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理想。

随后,医生为张奶奶进行了视网膜光凝和药物治疗,消除了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及时把张奶奶的视力挽救了回来。内分泌科医生也帮助张奶奶学习管理日常饮食习惯,叮嘱她必须按时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很快把血糖控制到了正常水平。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眼科副主任医师罗霁菡介绍,平常接诊中,像张奶奶这样的病人很多,他们都是由于缺乏对“糖网”的认识,导致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后也不重视,直到发生严重的视力损害才来医院就诊,因此很多“糖网”病人的视力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糖状态,极易伤害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机体反应性分泌更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来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然而,这种毛细血管结构发育不全,极其脆弱,很容易导致出血,加重视网膜和黄斑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黄斑水肿。黄斑是人们眼内管理精细视觉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黄斑水肿,视力不但会严重下降,看东西也会扭曲。

提醒

糖尿病人不宜多吃粽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吴绮楠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粽子,部分粽子含糖量高,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加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昏迷或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人的饮食也应该保持均衡。在选择肉类食物时,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畜或禽肉,鱼类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可适当多吃一些,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不宜过多食用。

还有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主要是控制血糖,其他的可以不管,这也是错误观念。糖尿病除了高血糖外,有的还会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代谢紊乱,这叫“代谢综合征”。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的变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体重的变化,做到管理面面俱到。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