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加糖尿病(脑血栓加糖尿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的两大原因,及其他高危并发症
糖尿病人并发脑血栓主要包括两大原因:
原因一:糖尿病人因为血糖升高,会让血液变的粘稠,增加了血小板聚集性,这样会使得血液流动缓慢,非常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这样就发生了脑血栓。
原因二:糖尿病这种病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并且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乃至水、盐代谢失调,酸、碱失调,以上众多的代谢障碍是致使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所以糖尿病人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损害脑血管,形成脑血栓。
糖尿病人7大高危并发症:
1、脑血管病
患1型糖尿病的糖友,身体不再产生能调节血糖的胰岛素;患2型糖尿病的糖友,身体不能好好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反过来,好胆固醇下降,甘油三酯升高。胰岛素抵抗会造成动脉硬化、变窄,导致血压升高。70%的糖友同时伴有高血压,这是导致中风、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也会对思维及记忆造成影响。
若血压及胆固醇控制的不好(仅靠饮食运动或仅靠药物治疗),会增加所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或者光敏组织受损。高血糖有损眼球的精细血管。
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症状,只是你离事物越远,画面会越暗。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1个百分点,眼疾病恶化的风险增加三分之一。
3、糖尿病肾脏病变
随着时间过去,肾脏中的过滤血液的肾小球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而硬化。当你收到确诊2型糖尿病的通知时,若有7%的时间,你的蛋白质渗漏到你的尿液中,这就是肾脏出问题的早期信号。
那些不好好按计划控制糖尿病的人中约有半数在10年内肾脏持续受损,40%会走向肾衰竭。
4、糖尿病神经病变
当糖尿病被确诊时,大约7.5%的人已经有因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最终,大约有半数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人会恶化。
一开始,你的手脚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或是感觉到轻微的刺痛又或是麻木。但最终,神经病变使控制胃肠道的神经罢工,从而引起疼痛、虚弱以及消化等问题。
5、糖尿病足
大脑与下肢的神经受损恶化,肌肉松弛,脚的形状发生改变,引起拇指外翻、平足及其他畸形。鞋子里的小小石子可能会让你的脚受伤,而神经麻木导致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血液循环不畅更是让愈合速度变慢。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感染蔓延至你的骨头。
6、心血管病
高血糖除了会提高你的血压和胆固醇外,还会直接损害你的静脉、动脉和心脏肌肉。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近一倍,中风风险更是普通人的四倍。心脏病发作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去除它的致命影响,中风会导致瘫痪以及其他严重残疾。
7、寿命缩短
所有这些健康问题最终会导致最大的并发症:过早死亡。近期一项研究显示,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可能会比没有该疾病的人少活13年。糖尿病被列为第七大死亡原因,但死亡证明有时只列出了并发症而不是疾病本身,因此真实数据可能更高。
药方,药效,因人,因病而异,文章仅供参考
关注微信公众号:四川德仁堂(scdrtjt),了解最齐全、最健康、最服务的健康平台
糖友们!五架马车不是并驾齐驱!要有主有次!
现代治疗糖尿病,人人皆知的疗法有5种,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好多人误以为方方面面都做好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却不知马车跑的要有快有慢,有要先跑,有要后跑的!
五架马车指的是治疗的五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其直接作用的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个要素,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监测只是一个辅助检查手段,是确保饮食、运动、药物可以正确发挥作用的手段。
糖尿病的短期治疗中是以控制血糖为主的,那总是以控制血糖为主吗?
前边我们说了,控制血糖只是监控疾病的手段。前期以降糖为目标,是因为虽然糖尿病发病的病因很复杂,但根本是因为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缺乏,或者产生胰岛素抵抗。如果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就会导致无法产生胰岛素,进而引起糖尿病。而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尿糖增加,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所以,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对于漫长的糖尿病治疗过程来说,控制血糖只是短期内目标,血糖正常,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才会降低。
控制饮食是最主要最主要的一驾马车!
其实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只需要控制饮食就可控制病症,甚至是消失。血糖、尿糖也会恢复正常水平。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若饮食控制良好,也可以促进疾病的好转,缩短病程。
在采取饮食控制时,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饥饿感,有许多患者无法坚持,会因此而放弃饮食治疗。对此,我们并不是坚决不让患者吃,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比如患者可少食多餐;可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多吃一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先吃菜类等副食,再吃主食。
多做运动有利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运动不能盲目而长时间,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适当而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利用。
如果做到了“达标”和“护心”,就不怕病情得不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血糖应该尽量“达标”,维持在正常水平内。不应认为越低越好,血糖处于正常值之内为糖尿病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应当尤其受到重视!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25%,应当重视与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时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高危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应该采取改善血脂异常、降低高血压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血栓等病症。
控制饮食,运动起来,驾好这两辆马车才能跑的更快、更远、更强!
有糖尿病的人,发生脑梗塞的8个原因,看看你身上有没有?
脑梗塞是糖尿病常见且危害很大的并发症之一,它是可防可治的,但生活中不少人尤其是中青年人提早发生了脑梗塞,究其因主要有8个,看看是否存在于你身上吧!
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人体全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且更容易受到饮食的影响。临床统计显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不达标的情况,而当餐后2小时血糖长期高于10.0mmol/L时,并发症的发生进程就将加速进行,所以有糖尿病的人日常检测血糖以测3次餐后小时血糖、测1次空腹血糖为宜。
原因之二:只看血糖的高低,忽略了血糖的波动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基础都是血管的病变,在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中,血糖的波动远大于单纯的高血糖,因此日常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对二者做对比。当二者差值小于2.0mmol/L时,表明血糖控制稳定;超出此差值,提示血糖波动过大;当二者减值超过4.6mmol/L时,提示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尽快调整血糖控制方案,否则并发症将提前发生。
原因之三:只看血糖高低,忽视对血脂的管理高血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只是侵蚀了血管内皮使之发生破损,血液中的脂肪从这些破损入进入并沉积下来,经炎性反应形成粥状脂质物才真正使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严格控制血脂更为重要。且控制目标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比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人不超过3.37mmol/L就可以,有糖尿病的人则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
高血糖以及血糖的波动会使血管内皮变得“脆弱”,此时稍受外力的作用就可能破损给脂肪进入沉积创造条件。而血压就是血管承受的主要外力,脆弱的血管内皮要求血压不能过高,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控制的目标是至少小于130/80mmHg,否则血糖看似控制的还不错,如果血压高出这个水平,血管病变仍然会发生。
原因之五:为控制血糖,过度节食营养不足血糖作为生理活动的能量物质,做到不过剩是应当的,但生理活动是由组织细胞完成的,本身也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护正常功能。比如,胰岛细胞在合成分泌胰岛素时,离不了微量元素镁、锰等的参与,而这些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研究证实:糖尿病者中,每天吃200克新鲜水果比从不吃水果,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至少有30%的下降。
原因之六:只管吃了多少,没有注意少吃盐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与每天摄盐量小于6克相比,每天摄盐量超过8克时,空腹血糖升高可达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会将会升高0.67%。原因在于高盐饮食更容易超重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使机体处于炎性状态中,促使沉积在血管壁中的脂肪发生炎性反应,加速动脉粥样及斑块的发生发展;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正常人的建议是每天不超过5克,对于有糖尿病的人应当比5克还要低才可以。
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3-5年后即会进入并发症发生期,大多早期并发症及时发现并给予干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这就需要定期筛查早发现,比如: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微血管病变,颈动脉及心脏彩超可以及时筛查出大中血管病变等,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人每年都应当做一次。
原因之八:偏听偏信偏方保健品糖尿病一旦发生,胰岛功能会呈渐进性下降,超出自身代偿能力后,血糖将会居高不下,此时借助降糖药的帮助才是明智之举。但有些人非常排斥降糖药,却对多吃某些食物比如苦瓜、芹菜、粗粮、保健品等可以控制血糖深信不疑,延误了对高血糖的控制。要知道,当空腹血糖始终大于7.0mmol/L、餐后2血糖始终大于10.0mmol/L时,切不要一意孤行拒服降糖药。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方便今后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