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病医院糖尿病(代谢病医院糖尿病特色门诊是门特吗)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新院区糖尿病门特鉴定中心试开诊
人民网天津12月29日电 昨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新院区糖尿病门诊特定病种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门特鉴定中心)试开诊,并为首批预约患者进行了糖尿病门特鉴定服务。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王耀刚,人社局和平分中心、北辰区卫健委、学校党委宣传部、医政处负责同志及医院职工代表参加活动。
新院区糖尿病门诊特定病种鉴定中心试开诊。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迁址新建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竣工验收,即将搬迁启用。新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核定病床1200张,将建成集临床诊疗中心、教学实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疾病预防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于一体,以代谢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大学医院。
新院区糖尿病门诊特定病种鉴定中心试开诊。
按照医院整体工作部署,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医院于昨日先期启动了门特鉴定中心的试开诊,该中心于2012年6月在老院区正式挂牌,始终追求鉴定高质量、注重公信力,为天津市参保患者提供规范严谨的糖尿病门特病种鉴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次新老院区门特鉴定中心的并行,方便了广大患者、缓解了鉴定就诊人数较多的压力,也标志着该院新院区建设已进入崭新的阶段。
下一步,该院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天津医科大学首任校长朱宪彝教授大医精诚的医者精神,秉承“尚德 精研”的院训理念,持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创新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储备,加快医院的软硬件同步建设水平,稳步推进医院搬迁和专业转型工作,为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程化、标准化管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落户浙大二院
10月23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授牌仪式在浙大二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宁光院士为包括浙大二院在内的全国36家医疗单位的MMC中心授牌。
(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教授致欢迎辞)
据了解,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MMC)是由宁光院士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变近年来以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的目的。
在我国,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以糖尿病为例,中国有接近1.5亿的糖尿病患者。MMC中心将糖尿患者院内院外的健康管理连为一体,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有了标准化的方式。因为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心脑血管以及肿瘤等并发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糖尿病病人的全面的评估和全面诊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有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希望患者在一个中心能够得到同质化的管理,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作为内分泌科医生,我们希望用一种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让任何一个糖尿病病人,在任何一家医院都能得到同质化的管理。我们有一套非常规范诊疗体系,细化到420个诊疗标准,每一个MMC中心都会严格按照标准,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诊疗及管理。”
先进的管理理念,所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我们发现,MMC管理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更好了,对药物的服用有着标准化的方式,患者的医疗费用也节省了。当然,最重要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让患者实实在在获益。”
宁光院士介绍,“这就是我们强调的‘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005家医院加入到MMC中心。”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近百家医院加入MMC中心,浙大二院是浙江省MMC中心的牵头单位。
浙大二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郑超介绍:“以糖尿病为例,患者通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单一的检测项目往往难以满足规范的临床诊疗需求。传统的就医方式,患者就诊时需要多次挂号,不断往返于不同科室,增加了医患双方的负担。而在MMC中,患者可以一站式完成各种代谢指标的检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全面筛查、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专科医生诊疗,避免了奔波于临床和检查科室的辛苦。在院外,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可以自主上传检测数据,记录个人病情,查看个人报告和记录,同时医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指标并为患者调整更适合的处方及宣教,从而实现患者在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多重获益。”
此次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在浙大二院正式成立,将推动该院相关学科的进步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化,为患者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浙江省代谢性疾病防治水平的整体提升。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糖尿病年轻化高发,如何破解?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今年4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更醒目的是,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居世界第一。
医院频现“小糖人”
糖尿病离你我并不远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秋梅发现,现在来门诊看糖尿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门诊里出现4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都很少见,大都在50岁以上,现在隔三岔五就会出现的年轻患者,让她感到很担忧。
“许多年轻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大部分都是在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的。”张秋梅说。
26岁的天津白领刘丽(化名)就是一个例子。今年4月,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指数严重超标,她来到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患了糖尿病。
回想起确诊糖尿病的原因,刘丽坦言,自己平时很喜欢喝汤,主食米饭等也吃得很多,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我和我丈夫工作都很忙,基本上每天晚上十一点多都要吃夜宵,然后忙到后半夜。”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霞也有同感,“小糖人”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十多年前确诊糖尿病的孩子基本是1型糖尿病,现在确诊2型的孩子多了起来。”
7岁的小鹏(化名)是江霞印象很深的一名糖尿病患者,一年多以前,小鹏的父亲因糖尿病住院,江霞在查房时注意到了正在探望的小鹏,胖胖的,“一看就超重了”。她和小鹏的父亲说,孩子太胖了,还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得赶紧给孩子进行减重干预,不然就晚了。小鹏的父亲告诉江霞,小鹏血糖一直挺高,2型糖尿病已经确诊了。
嗜甜、熬夜……
潜在威胁你“中招”了吗
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型、2型、妊娠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比例仅占5%至10%,2型占90%左右。
“1型和2型虽然都是糖尿病的一种,但成因是不同的。简单来说,1型糖尿病通常是基于人体感染后产生的自身免疫损伤,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人体无法分泌胰岛素,进而引发糖尿病,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成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和日常饮食、生活环境等有关,高发于超重或出现腹型肥胖人群,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每代谢一个葡萄糖会比正常人多分泌一部分胰岛素,胰腺处于长期‘加班’的状态下,时间久了,功能就会下降。”张秋梅说。
那么,年轻人每日摄入添加糖过量有多容易呢?以常出现在年轻人手中的奶茶为例,上海市消保委针对现制现售奶茶比较试验数据显示,27件标称正常加糖的奶茶平均含糖量在每杯33g左右,大致相当于7块普通方糖。仅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就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的建议。
此外,熬夜也成了年轻人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年轻人在以“喝最浓的茶,熬最长的夜”自我调侃的同时,糖尿病也悄悄找上门来。以1型糖尿病为例,除了遗传因素外,长久熬夜造成的免疫力下降增加了1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
去年我国糖尿病方面
卫生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
2019年,我国在糖尿病方面的卫生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糖尿病是全球发病率最高、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我国以前是糖尿病发病率较低的国家,如今已成为糖尿病的第一大国,而糖尿病前期人群这一‘后备军’数量也很庞大。”说到糖尿病的流行趋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翁建平深感忧虑。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有较大不同,治疗更为棘手且疗效相对不如老年人理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提出,18岁以上人群中,具有如年龄超过40岁,超重、肥胖,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病史、血压血脂异常等一种情况及以上的,可被定义成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糖尿病筛查、自我管理和健康干预等手段。张秋梅认为,糖尿病年轻化的高发,呼唤的是全社会力量在宣传科普方面的共同努力,从预防到治疗全面着力。
江霞坦言,在糖尿病的防治上,除了少吃甜食多运动等自我管理以外,还要关注的是,我国目前尚有大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群体,主要指空腹血糖数值在6.1mmol/L至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至11.1mmol/L之间的人群。“糖尿病前期通常是可逆的,通过控制饮食、多加锻炼等方式,能够让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不加注意,继续以往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血糖持续升高发展成为糖尿病后,将终生无法痊愈。”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罗樱樱说,为糖尿病防治要“关口”前移,高危人群尤其要定期检测血糖。“尽管糖尿病很难根治,但很多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在确诊糖尿病数十年后依然没有任何并发症。”
(综合新华社11月14日电)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