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控糖好难(糖尿病控糖人急死了)
总是抱怨控糖太难,那是因为你没有来这里!
今年65岁的王女士
已是罹患糖尿病10年的“资深”患者
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知不觉间就被糖尿病找上门
给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
但,最近
王女士可谓是找到了自己的组织
通过参与糖友家稳糖特训营活动
王女士的控糖路终于不再孤单
王女士有10年糖尿病病史
再也不能随便吃最爱的馒头
受遗传的影响,从确诊至今,王女士已经与糖尿病抗争了10年之久。
“平时情况控制的很好,前期基本都没有怎么用药。”王女士介绍道,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比较好,特别喜欢锻炼,“早上会出去打太极拳,以前上班的时候下班后还会去跳舞。”王女士说,自己的糖尿病能控制得这么好,都是跟自己的喜欢锻炼分不开。
不止于此,王女士更是对自己的饮食结构进行了彻底的调整。“以前我特别喜欢吃油炸的、麻辣的食物,尤其是馒头,最喜欢吃馒头和甘蔗,在患糖尿病之前,早上一般就吃鸡蛋、馒头、牛奶这些。”但在被确诊为糖尿病后,王女士就不得不忍痛放弃自己最爱的馒头,转而以各种粗粮如黄豆、黑豆等代替。
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再配合积极的血糖监测,并在医嘱下用药,王女士目前的病情控制得极为顺利。“只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吃自己最爱的馒头和甘蔗,这还挺遗憾的。”
关注糖友家,加入稳糖特训营
竟然是女儿为王女士报的名
作为糖友家的忠实粉丝,王女士随时关注着糖友家的一举一动。不过这次,她却慢了一步……
“都是我女儿帮我报的名,报了才跟我说。”说起自己家人对自己健康的关心,王女士言语间都透着满足。
参加了这个稳糖训练营,王女士可谓是如鱼得水。“在这里,能够结交些朋友,大家可以互相切磋些控糖经验,多交流下控糖方法,挺好的。”
稳糖特训营初体验
控糖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上周六,王女士跟其他糖友一起参与了首期稳糖特训营,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分成了两个小组进行控糖比赛,在专家指导和同伴支持下,学习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控糖。
“你们发的那个营养早餐,吃了对血糖控制也很好,我也特别喜欢锻炼,你们这个锻炼课程的运动量比我平时的运动量都大。”除了锻炼课程外,专业老师讲座也是王女士较为关心的一个点。
王女士在糖友家线上平台晒的早餐
“这个血糖检测仪很方便,随时都能看到自己的血糖变化。”对于特训营配备的雅培瞬感血糖仪的使用体验,王老师也是赞不绝口。“这个血糖检测仪对我的帮助就很大,这个仪器能够监测我24小时的血糖变化,再也不用盲目地凭感觉来控糖了。”
同时,对于特训营线上的一系列要求如每天打卡、晒早餐、监测血糖等,王老师都在一一地积极配合中。
下期特训营活动
华西专家与你面对面
在下一节课程中,我们将在第一节课程的基础上,与糖友们进一步分享稳糖的相关训练课程: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级专家童南伟团队成员李佳琦老师带来的专业授课,将会与大家见面啦!
而上次迷住众多糖友的由术康医学运动中心专业老师带来的运动小团课也将如约与大家见面。同时,还将为大家带来营养饮食相关知识的分享和建议,现场的糖友们在食用坚谷早餐后的相关疑惑都可以在现场进行咨询。
雅培公司工作人员也将到现场,收集并解读糖友们一周的24小时动态血糖数据,糖友们现场有任何疑问可及时与之沟通。
更多的糖尿病科普、线下讲座活动
尽在糖友家
肚子咕咕叫,居然可能是疾病找上门!
这些家常菜,一吃血糖就飙升!您还不就此打住?
本想生个大胖小子,却被糖尿病找上门来!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记者/编辑:江瑾然 图片来源:123RF等
糖友控糖别过度,小心细胞缺营养
细胞缺乏营养常被人忽视
一些糖尿病人在吃饭时说的最多得话就是“这个不能吃、要少吃,那个可以多吃”。其实,糖尿病给细胞造成的伤害需要营养治疗和修复,以往我们片面强调了能量控制而忽视了营养。只有提供合理的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机体损伤的组织和器官才能修复,各个组织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还原。
如今,传统意义上骨瘦如柴型的营养不良已不多见,而膀大腰圆形的营养不良在逐渐增加且没有被太多人重视,特别是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有益营养缺乏的慢性病人,他们的细胞严重“缺养”。
中国临床营养联盟曾经在北京、上海等7所三甲综合医院对4549例住院病人做的调查发现,有一半人在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都出现了营养不良性贫血,还有三成人出现低蛋白血症。这表明慢病患者的临床营养缺乏有效管理。
营养缺失导致控糖恶性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很多糖尿病人过度控制饮食导致营养缺乏,引起隐性饥饿。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糖尿病造成的病理性细胞缺养,患者吃再多也不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必须要转化成“糖”,在胰岛素的帮助下才能进入细胞,为人体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无法保质正常分泌胰岛素,或者受体细胞不敏感,导致食物中的糖无法进入细胞,大量糖分留在血液中,出现高血糖和细胞“饥饿”;另一方面,糖友在治疗过程中对饮食的限制也会造成细胞缺养。很多糖尿病人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吃,胰岛细胞得到的营养少,分泌的胰岛素就越少,血糖就越高,并发症就越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生命的本质就是细胞利用营养素的新陈代谢,如果细胞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就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导致各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引发各种病症,导致衰老或死亡。
为了防止细胞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患者需要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方案,依据每个病人不同体质、不同病情,从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心理等方面进行规划定制。
文/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 马方
整理/朱永基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患糖尿病35年,如今78岁,无明显并发症,5大控糖经验分享给大家
我有一个亲戚,他在43岁的时候被查出糖尿病,一眨眼35年过去了,如今已经78岁了,依然没有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虽然他本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但是控制都相当好,而且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都达标了。
糖尿病
但是,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糖尿病病史不足十年就出现多种并发症的,这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为了让广大糖友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我来分享一下我这个亲戚的5大控糖经验!
1.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我为何要把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放在首位,其实这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国有一个俗语:无知者无畏,如果对某个事情不了解,那您就没有畏惧之心。
秘方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之后,一直都相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然后就去寻找根治的办法,比如某某偏方、某某祖传秘方等,结果不但没有根治糖尿病,还多花了冤枉钱。
还有一些朋友对糖尿病不了解,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控糖的办法,比如饥饿法、低碳饮食法、吃糠咽菜法等。
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可以让你对糖尿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科学地控制血糖,避免走弯路。
我相信,如果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更多的了解,那他们肯定会在开始被确诊糖尿病之后就重视自己的血糖,自然就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2.经常测量血糖: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觉得经常测量血糖没有必要,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这种疾病目前是无法被根治的,我们能做的主要是控制血糖达标,要想知道血糖是否达标,最准确的就是经常测量血糖。
测量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血糖不是太高,那他们多数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但是需要注意,只要血糖高于正常值,那对人体都是有损害的。
经常测量血糖,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如果血糖偏高,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提前对血糖进行干预。
但是,如果血糖一直不达标,而我们又不知道这个情况,那无疑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3.一定要坚持运动: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体肥胖,稍微运动就气喘、胸闷,所以不少人都不喜欢运动。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坚持运动的话,那不仅会增加糖类的消耗,而且还能增强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我之前认识一个病人,他是农村的,得了糖尿病也有20多年了。自己一个人种了十几亩地,每天都很忙碌,平时虽然也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但是饮食不怎么控制,即便这样,人家血糖控制的依然不错,一直也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
当然了,我说这个病人的情况并不是建议大家不控制饮食,而是告诉大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安全的运动方式就是散步,这种运动方式不仅仅容易坚持,而且还不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每周应该至少运动5天,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
4.要严格控制饮食: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能做到严格控制饮食,那无疑对控制血糖有比较大的好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不能吃的太多,也不能吃的太少,否则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血糖偏高,吃的太少容易引起低血糖。
平时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喝稀饭,这是因为稀饭的升糖指数很高,喝了稀饭以后,血糖会快速飙升,这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吃米饭和面食的时候,应该统计每天吃的量,保证每顿饭的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75g以内。吃副食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营养均衡,比如每天吃一个鸡蛋、3两瘦肉、1盒纯牛奶、400g蔬菜、300g低糖水果等。如果对乳糖不耐受,也可以换低乳糖牛奶及其奶制品替代。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吃饭以后,血糖会有明显的波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注意一些细节,就可以显著降低血糖的波动。刚出锅的馒头、包子、米饭等食物,不要立刻就吃,而是等凉了再吃,这是因为凉的淀粉变成了抗性淀粉,升糖指数就会有明显的下降。
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吃饭的顺序,尽量先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然后再吃相对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比如先吃鸡蛋、喝牛奶,然后吃包子、饺子的馅,最后再吃包子或者饺子的皮。
5.晚餐不适合吃的太饱:根据权威的书籍晚餐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全天总能量的35%左右,如果晚餐吃的太饱的话,那就会引起血糖升高,这个时候人体为了降低血糖,就会分泌很多得胰岛素。
我们都知道,人在晚上的运动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也是降低的,这个时候多余的能量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人体内,从而引起肥胖。
大家不要小看肥胖,它会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当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时候,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健康明星计划#
也许一两天的超负荷工作,胰岛细胞还能承受得了,但是长期“加班”,它也会有累死的一天。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胰岛细胞的功能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再有肥胖,那无疑会加速疾病的进展。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