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查腿压(查糖尿病人为什么腿疼?怎么治疗好?)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糖友测血压,胳膊和腿都该测

来源:生命时报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吴巍巍 □外周血管疾病个案管理师 于晓华

下肢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血管性截肢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因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时,发展至终末期不仅容易导致截肢,而且还会使患者死亡率升高,医疗花费巨大。近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政策声明,公众要采取戒烟、使用他汀类药物、积极控制血糖、每年进行足部健康监测等方法,以达到至2030年将非创伤性下肢截肢减少20%的目的。

高血糖会逐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发展至糖尿病足。临床上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会出现足部感觉迟钝、麻木、发凉,对疼痛刺激敏感;第二阶段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就会觉得臀部、大腿或小腿有“抽筋感”或疼痛;第三阶段患者会出现“静息痛”,夜不能寐,疼痛明显无法休息;第四阶段,患者足部会出现破溃,创面不易愈合,感染进展迅速,不易控制。当病情发展至三、四阶段,患者预后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最终要面临截肢的结局。

踝臂指数(ABI)是筛查外周血管疾病的一项无创伤、敏感性高且非常特异的指标,是筛查下肢动脉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它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就是用专门的节段测压设备同时测量病人足踝部和上臂的血压,二者的收缩压之比就是踝臂指数。如比值介于0.9~1.3之间,说明下肢血运良好;比值介于0.5~0.9之间,说明下肢可能存在中度缺血;比值小于0.5,说明下肢可能存在重度缺血。

其实测量踝臂指数可以不借助专门的设备,用袖带较长的血压计进行粗测,如果比值降低,说明病人的下肢动脉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足踝部的血压下降,此时就需要利用专门设备仔细测量,并进一步接受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增强CT造影等检查。

进行踝臂指数检查时需注意:1.患者肢体无活动性出血、无重度骨质疏松、未处于深静脉血栓不稳定期等情况方可进行此检查;2.做检查前最好休息20分钟,以便提升准确率;3.放松心情,积极配合。

踝臂指数检查非常便利,没有创伤,因此建议老年人、既往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外周血管疾病。如果初次检查结果大于0.9,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踝臂指数复查;如果小于0.9,一般就需要到血管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复查频率要遵医嘱。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糖友要同时测 上下肢血压

下肢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血管性截肢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因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时,发展至终末期不仅容易导致截肢,而且还会使患者死亡率升高,医疗花费巨大。因此,有糖尿病的患者要采取戒烟、使用他汀类药物、积极控制血糖、每年进行足部健康监测等方法,减少非创伤性下肢截肢风险。

高血糖会逐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发展至糖尿病足。临床上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会出现足部感觉迟钝、麻木、发凉,对疼痛刺激敏感;第二阶段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就会觉得臀部、大腿或小腿有“抽筋感”或疼痛;第三阶段患者会出现“静息痛”,夜不能寐,疼痛明显无法休息;第四阶段,患者足部会出现破溃,创面不易愈合,感染进展迅速,不易控制。当病情发展至三、四阶段,患者预后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最终截肢。

踝臂指数(ABI)是筛查外周血管疾病的一项无创伤、敏感性高且非常特异的指标,是筛查下肢动脉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它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就是用专门的节段测压设备同时测量病人足踝部和上臂的血压,二者的收缩压之比就是踝臂指数。如比值介于0.9-1.3之间,说明下肢血运良好;比值介于0.5-0.9之间,说明下肢可能存在中度缺血;比值小于0.5,说明下肢可能存在重度缺血。

其实测量踝臂指数可以不借助专门的设备,用袖带较长的血压计进行粗测,如果比值降低,说明病人的下肢动脉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足踝部的血压下降,此时就需要利用专门设备仔细测量,并进一步接受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增强CT造影等检查。

进行踝臂指数检查时需注意:1.患者肢体无活动性出血、无重度骨质疏松、未处于深静脉血栓不稳定期等情况方可进行此检查;2.做检查前最好休息20分钟,以便提升准确率;3.放松心情,积极配合。

踝臂指数检查非常便利,没有创伤,因此建议老年人、既往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人群定期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外周血管疾病。如果初次检查结果大于0.9,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踝臂指数复查;如果小于0.9,一般就需要到血管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复查频率要遵医嘱。

来源: 甘肃日报

作为糖尿病人,你知道就诊时医生为什么摸你的脚吗?在查血管病变

在我门诊就诊的患者,经常会注意到我的一个动作,那就是要求病人脱下鞋袜,用食指去触摸患者的足背,如果我要求患者做一个下肢的多普勒超声,那就说明你已经存在了外周的血管病变了。

在摸什么?是在检查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足背动脉是足背的表浅动脉,正常情况下可以用手触摸到,一般都搏动有力,跳动规律。

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那么血管搏动就会逐渐减弱,硬化明显到动脉阻塞,那么血管搏动就摸不到了。

你看我戴的是什么手表牌子?

糖尿病人的下肢动脉病变发病情况

糖尿病人非常容易出现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由于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严重者可发生下肢远端组织缺血性坏死。

下肢动脉性病变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常与其他大血管并发症并存。

下肢动脉性病变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是普通人群的3-4倍,心血管事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最终死因,且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最终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一样,被多个指南认为心血管病的等危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下肢动脉性病变的患病风险至少增加2倍。

经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性病变的发生率为16%,随访11年后新出现下肢动脉性病变的发生率为24%。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有:

年龄: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7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病变患病率高达1/3。

性别: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患病率要低于男性,发病时间也晚于男性。

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风险增加28%。

吸烟:吸烟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强的危险因子,可增加发病风险2.6倍。

高血压: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增加25%。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浓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患病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临床表现各异。

大多数患者并不是主动就诊,或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无症状患者,临床医师也没有意识到其可能罹患下肢动脉病变,没有进一步检查而造成漏诊,这些因素均造成疾病的低诊断率、低治疗率和低知晓率。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是病变更为常见、发病年龄更小、没有性别差异、进展速度快、多个阶段发生病变及病变发生在更远端。

下肢动脉病变的检查方法

触摸

正常人人能够触及足背动脉,但大约有10%的人可能由于先天解剖结构异常而不能触及足背动脉波动。足背动脉波动存在与否是下肢动脉病变的最重要的观察指标,如果足背动脉不能触及,那么就可以推测患者存在动脉阻塞性疾病存在。

但是普通触摸的方式来检查足背动脉的搏动受到室内温度和检查技术的影响。

多普勒超声扫描

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检查办法是多普勒超声扫描,可以观察肢体动脉的形态、频谱,还可以显示动脉内斑块,还可以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如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及钙化程度,如管腔狭窄、彩色血流明显充盈缺损或者动脉已经闭塞,即可诊断为下肢动脉病变。

对检查腘动脉以下的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优于动脉造影。

多普勒检查为无创性检查,价格低,检查方便,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

综上所述:

糖尿病人非常容易出现下肢动脉的病变,发病与年龄、性别、血糖控制情况、吸烟、血压、血脂等因素有有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非常容易出现足部的破损、溃疡和截肢,也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足背动脉检查是下肢动脉病变最为简单方便的检查,一般比较表浅,有长期的糖尿病史,如果动脉不能触及,则认为存在下肢动脉病变。下肢血管多普勒是检查血管硬化程度的比较好的检查,可了解斑块和管腔的变化情况。

#寻找真知派# #糖尿病的真相# #真相来了#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