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糖尿病(糖尿病acr的正常值)
- 1、瞄准全球头号健康杀手,生化界“AK-47”来了
- 2、神药“二甲双胍”究竟几分真假?多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降血糖、抗衰老,但也会诱发诸多副作用,例如肝中毒、乳酸中毒
- 3、2025年度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立项名单(3)
瞄准全球头号健康杀手,生化界“AK-47”来了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杀手,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他死因。遗憾的是,目前尚无根治心血管疾病的方法,现有治疗手段以预防和改善症状为主。
面对与日俱增的患者,科研界迫切希望能够为心血管疾病交出“根治方案”。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赖氨酸乙酰化修饰与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经紊乱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教授领衔发表在《自然综述—心脏病学》上的一篇综述认为,赖氨酸乙酰化是由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KATs)催化,由赖氨酸去乙酰化酶(KDACs)去修饰,KATs和KDAC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靶向KDACs的相关药物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靶子:乙酰化的适用场景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细胞,而细胞主要通过蛋白质来执行任务,维持人体平衡。
执行不同的任务也需要不同的蛋白质,一些蛋白质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被赋予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一些蛋白质通过“后天”的修饰而具有“超能力”,像是给蛋白质配备不同的武器,使得原本一样或类似的蛋白质具有不同功能,乙酰基官能团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欢迎的武器,就像枪界的AK—47,适用的场景多,乙酰基加持的蛋白质参与了细胞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如转录、应激反应、新陈代谢以及蛋白合成与降解等。
被乙酰基修饰的蛋白质变成了乙酰化蛋白质,更微观来看,该蛋白质可以对细胞内的各类信号通路进行精确的调节与控制,完成对基因所发出的指令的执行。揭开乙酰化蛋白质“修饰”机理之谜,将为破解蛋白质修饰规律的生命之谜打下重要基础。
乙酰化的研究历史已达半个多世纪,赖氨酸乙酰化修饰机理逐渐清晰。研究发现,乙酰化修饰由KATs和KDACs共同调节,哺乳动物的KDACs分为四大类:I类,II类,III类(Sirtuins,其中只有SIRT1,SIRT2和SIRT3具有强去乙酰化酶活力)和IV类HDACs。
KATs和KDACs通过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基因表达。该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李鹏介绍,调控过程中,赖氨酸乙酰化改变赖氨酸残基上的电荷,改变蛋白质结构,从而影响酶活性、DNA结合力和蛋白质稳定性。
蛋白质 概念图
核小体中组蛋白尾部的赖氨酸乙酰化可削弱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使基因转录得以激活。同时,乙酰化修饰还调控着大量非组蛋白在许多重要细胞过程中的活性,进而调控哺乳细胞的基因转录、mRNA剪接、信号转导、代谢和细胞存活等。
瞄准:乙酰化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既往研究发现,KATs和KDACs通过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调控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调控过程有异,葛均波研究团队以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为例,解释了这一调控过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发现,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影响到高血压的发生。组蛋白是染色体基本结构蛋白,含有大量赖氨酸,能够组织蛋白进行翻译后修饰。去乙酰化酶HDAC3通过去乙酰化作用增强转录活性,促进高血压的发展。而去乙酰化酶SIRT1可调控血管的收缩/扩张的能力,SIRT3能够调控线粒体蛋白的活力,对高血压的发展起到保护作用。由此推测,去乙酰化酶HDAC3,SIRT1和SIRT3可能是高血压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标。
组蛋白的乙酰化过程,特别是组蛋白乙酰化酶的激活,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Sirtuin家族去乙酰化酶SIRT1和SIRT3通过调控线粒体,产生激动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引发的血管病变起到保护作用。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去乙酰化酶HDAC1对血管钙化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乙酰化酶产生的激动剂具备治疗血管疾病的潜力。
心脏疾病晚期,由于损伤引发心率失常,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等病变,最终导致心衰。研究发现,去乙酰化酶HDAC1和HDAC2控制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去乙酰化酶SIRT1控制钠离子通道的定位,进而控制心率;去乙酰化酶HDAC6通过去除微管蛋白的乙酰化,破坏心肌收缩能力而引发心率失常。
在心衰的心肌重构过程中,HDAC4、HDAC5和 HDAC9通过抑制肥大相关转录因子,抑制心肌肥大,Sirtuin家族的SIRT1、SIRT2、SIRT3也对心肌肥大起到抑制作用,其中SIRT3主要调控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肥大和抑制SMAD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纤维化。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某些类型的HDAC可以促进病理的心肌增生,损害心脏功能。据此,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可能对心脏病理重构具有的保护作用。
心梗患者经过血管再开通治疗后,易引发一过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细胞造成额外的损伤。研究发现,去乙酰化酶HDAC6可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位于心肌细胞线粒体中的HDAC1同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促进作用。相反,Sirtuin家族去乙酰化酶SIRT1、SIRT3和SIRT7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或抑制凋亡通路,而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心肌细胞死亡。因此,HDAC6和线粒体中HDAC1的抑制剂将是减轻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药物,而Sirtuin家族的激动剂同样有助于心梗术后的恢复。
血管新生是人体自发的恢复机制,对缺血性心脏病预防和心脏病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血管新生的关键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调节中,KATs和KDACs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华研究员表示,以上研究提示,抑制促进疾病发生,促进疾病恢复的过程,可实现心血管疾病分子层面的控制。
发射:乙酰化抑制剂、激动剂的临床应用
将研究结论应用于临床并不容易。目前,一些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因其抑制血管再生的功效,获得FDA批准用于癌症治疗,然而一些研究发现,该抑制剂经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从而出现了这些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限制。因此,针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去乙酰化酶靶向药物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验证。
此外,一些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可能将更安全和有效,如HDAC3抑制剂治疗高血压,HDAC6抑制剂治疗房颤和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他去乙酰化酶不同,Sirtuin家族的SIRT1、SIRT2、SIRT3和SIRT5可以抑制心血管疾病的进程。因此,Sirtuin激动剂如白藜芦醇(SIRT1激动剂)、SRT2104(SIRT1激动剂)和烟酰胺核糖(泛Sirtuin激动剂)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潜在药物。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白藜芦醇和烟酰胺核糖对外周动脉疾病、白藜芦醇对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临床III期实验正在进行,水飞蓟宾(SIRT3激动剂)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IV期实验已于2018年完成,说明Sirtuin激动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比现有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更加有说服力,并有可能对多类型心血管疾病都存在治疗的临床价值。
该论文通讯作者葛均波提示,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组织特异性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或寻找组织特异性病理靶标上。
神药“二甲双胍”究竟几分真假?多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降血糖、抗衰老,但也会诱发诸多副作用,例如肝中毒、乳酸中毒
转自:生物谷
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它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来发挥作用。
二甲双胍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病情,近年来的研究还揭示了它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衰老特性。
二甲双胍是不老神药?
最近在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的题为“Metformin decelerates aging clock in male monkeys”的论文中,由中科院刘光慧领衔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同行合作,发现给猕猴服用二甲双胍能够减缓包括大脑在内的多个器官的衰老。
先前在啮齿动物、苍蝇和蠕虫中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恢复动物生命活力的功能,而长期服用该药物的人也报告说,服药时间越长,他们感觉越年轻。而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在40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给30只猕猴服用二甲双胍,其中包括12只老年雄性猕猴。
在研究开始前后以及研究过程中定期,研究人员从猕猴的多个器官收集组织样本,对它们的大脑进行成像研究,并进行身体和心理测试,以监测其包括细胞层面在内的生物年龄的变化。
图注:二甲双胍让猕猴的大脑、肾脏、肺和皮肤等器官的衰老速度都有所减缓
研究团队发现,包括肾脏、肺和皮肤在内的许多器官的衰老速度都有所减缓,而且受益最大的器官是大脑。
猕猴各个方面的衰老状况都有所改善——有些猕猴的神经活动甚至与年轻六岁的同类猕猴相似。在进一步研究二甲双胍如何延缓大脑衰老时,研究人员发现,该药物能够激活产生NRF2蛋白的细胞,先前的研究也表明,NRF2蛋白在炎症发作期间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但是研究团队也承认,他们的研究在性别单一性、持续时间和涉及的猕猴数量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建议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期的研究,并包括人体试验。
虽然坊间有“二甲双胍,每日一夸”的说法,现在又增加了抗衰老功效,但二甲双胍也并不是万灵神药。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的副作用同样应该引起警惕。
二甲双胍或会引发的副作用之一:肝毒性
首先是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的肝毒性。
早在2022年,中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在《药理学前沿》期刊上撰文梳理了二甲双胍引发肝毒性的临床特征。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其可能引发的肝毒性虽然罕见,但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他们回顾了从1994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
研究共纳入来自29篇文章的30名患者(19名男性和11名女性),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29-83岁)。在服用二甲双胍后,肝损伤的中位发病时间为4周(范围0.3-648周)。28名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包括胃肠道反应(56.7%)、黄疸(50.0%)、疲劳(36.7%)、厌食(23.3%)、瘙痒(13.3%)、深色尿(13.3%)和陶土色粪便(10.0%)。
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6名患者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脂肪变性(6例,23.1%)和胆囊壁增厚(11.5%)。13名患者的肝活检结果显示门静脉炎(61.5%)、胆汁淤积性肝炎(38.5%)和实质炎症(38.5%)。在停用二甲双胍后,患者的肝功能在中位6周(范围2-16周)内恢复正常水平。
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在使用二甲双胍时仍需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肝毒性风险。
二甲双胍或会引发的副作用之二:乳酸中毒
除了肝毒性,二甲双胍还会可引发一系列乳酸中毒反应,包括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metformin-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MALA)、二甲双胍诱导的乳酸酸中毒(metformin-induced lactic acidosis,MILA)和与二甲双胍无关的乳酸酸中毒(metformin-unrelated lactic acidosis,MULA)。
在这些中毒里,MALA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50%。二甲双胍中毒患者通常表现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和呕吐,还会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同时伴有乳酸水平升高和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
究其病理,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MALA)是源于代谢过程的紊乱。二甲双胍诱导的乳酸酸中毒(MILA)通常发生在血清二甲双胍水平较高时,这往往是由于急性过量或肾衰竭导致的。而与二甲双胍无关的乳酸酸中毒(MULA)则是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由其它重症疾病引起的中毒。区分乳酸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至关重要,因为前者会导致真正的pH值下降和氢离子积聚过多,这主要是由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所致。
副作用背后可能的机理
2021年,发表在《生理学前沿》期刊上的一篇综述深入探讨了二甲双胍的各种不良反应背后的机理。
作者认为二甲双胍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是通过复杂的分子途径介导。它与AMP活化激酶(AMPK)信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和胰岛素信号相互作用。通过改变AMP/ATP比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以及调节各种信号级联反应,二甲双胍对细胞代谢和生存产生广泛影响。
其中的核心在于VDAC1的参与,这是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蛋白,它调节线粒体与细胞质之间的代谢物交换。VDAC1在线粒体功能、能量产生和细胞死亡途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有多项研究都揭示了二甲双胍与VDAC1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导致副作用:
诱导细胞凋亡:二甲双胍已被证明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它与纯化的VDAC1相互作用,并抑制其通道电导,这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的中断。通过调节VDAC1的活性,二甲双胍可能对线粒体稳定性和细胞生存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对线粒体功能的干扰可以触发细胞凋亡,从而导致不良反应。
VDAC1的过表达:二甲双胍还会诱导VDAC1的过表达。VDAC1水平的增加,特别是当其向形成寡聚体的方向转变时,可能会破坏线粒体功能,并可能导致异常的细胞死亡过程。二甲双胍引起的VDAC1水平失衡会破坏VDAC1单体与寡聚体状态之间的平衡,这与凋亡诱导剂有关。
线粒体功能障碍:二甲双胍与VDAC1的直接相互作用改变了线粒体离子通道的电导特性。由于VDAC1是线粒体通透性和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活性的任何干扰都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各种不良反应,从代谢紊乱到细胞死亡途径的失调。
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二甲双胍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可能依赖于其与VDAC1的相互作用。二甲双胍在不同情况下会带来截然相反的效应,如在某些情况下促进细胞死亡而在其他情况下抑制细胞死亡,这可能与二甲双胍如何调节VDAC1活性及其下游细胞反应有关。
图注:VDAC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控制着细胞和线粒体的功能
小结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管理的基石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以及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为患者提供稳定的血糖控制。二甲双胍还展现出潜在的心血管保护效应,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其经济实惠的价格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一治疗方案。二甲双胍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糖尿病,还在其他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潜力,进一步拓宽了其临床价值。
但二甲双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首先,胃肠道副作用是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体验和依从性。其次,虽然乳酸酸中毒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肾功能受损或药物过量)仍有可能发生,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引起警惕。此外,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还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贫血或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相关监测。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对二甲双胍都有良好的反应,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由此看来,二甲双胍的“神药”称号还有待商议~
参考文献:
1. Yang et al., Metformin decelerates aging clock in male monkeys, Cell. 2024. doi:10.1016/ j.cell.2024.08.021
2. Wang C, Deng H, Xu Y and Liu Y (2022)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formin-induced hepatotoxicity. Front. Pharmacol. 13:969505. doi: 10.3389/fphar.2022.969505
3. Kim S, Sarwal A, Yee XT, Fraga SAG, Campion V, Gnanasekaran I. Metformin-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 (MALA): Is it an underestimated entity?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case series. Hemodial Int. 2024 Jan;28(1):32-39. doi: 10.1111/hdi.13113.
4. Shoshan-Barmatz V, Anand U, Nahon-Crystal E, Di Carlo M and Shteinfer-Kuzmine A (2021) Adverse Effects of Metformin From Diabetes to COVID-19, Cance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Aging: Is VDAC1 a Common Target? Front. Physiol. 12:730048. doi: 10.3389/fphys.2021.730048
5. Rivera D, Onisko N, Cao JD, Koyfman A, Long B. High risk and low prevalence diseases: Metformin toxicities. Am J Emerg Med. 2023 Oct;72:107-112. doi: 10.1016/j.ajem.2023.07.020.
撰文 | linwen
编辑 | lcc
(转自:生物谷)
2025年度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立项名单(3)
根据《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管理办法》文件,按照《关于申报2025年度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自主探索类)的通知》,研究生院组织开展立项工作。经学生自主申报,导师审核,二级单位初审推荐,研究生院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通讯评审、集中评审,拟立项1000项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将根据2025年省教育厅指标数,按照本次评审结果择优推荐申报2025年度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不再另行组织评审。现予以公示。
2025年度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立项名单(3)
序号 项目负责人姓名 学生类别 二级培养单位 项目名称
701 陈柯匀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多行程多油厂散装食用油罐车路径规划研究 校级
702 刘昊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大风下挡风墙过渡段弓网离线诱发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 校级
703 刘立颖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大风环境下快速磁浮列车气动外形优化及行车安全性耦合设计 校级
704 王雨薇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大城市中小学生走读家庭“职-住-学”模式选择规律及优化策略研究 校级
705 李戴威 硕士 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 宽域乘波布局飞行器气动热防护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校级
706 刘书铭 硕士 数学与统计学院 部分Theta函数系数的正性研究 校级
707 邹易玲 硕士 数学与统计学院 几类共振微分系统的可积性条件研究 校级
708 张婧怡 硕士 数学与统计学院 流形上的Landau-Lifshitz方程的机器学习算法 校级
709 刘琳 硕士 数学与统计学院 谱方法求解磁性材料中的Landau-Lifshitz方程 校级
710 赵延波 硕士 物理学院 极性有机阳离子MA的排布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载流子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校级
711 龙美莉 硕士 物理学院 晶圆级氧化镓/氧化镍异质集成及日盲紫外探测应用研究 校级
712 李小曼 硕士 物理学院 二维层状极性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校级
713 官习华 硕士 物理学院 金属-介质混合腔与分子强耦合性质研究 校级
714 李雅婷 硕士 物理学院 单层Co3Pb3SSe磁学和拓扑性质研究 校级
715 陈英豪 硕士 物理学院 双层WS2-WSe2横向异质结的CVD制备与器件研究 校级
716 吕春晖 硕士 物理学院 重费米子材料Ce4Bi3的生长和电子结构及超快动力学的研究 校级
717 蒋坤 硕士 物理学院 PdTe2中纳米泡的形成与性质研究 校级
718 何万广 硕士 物理学院 MoS2/CrOCl异质结中各向异性的研究 校级
719 任菲絮 硕士 物理学院 基于铁电栅介质的双极性有机异质结突触晶体管及其仿生 视觉研究 校级
720 罗浩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晶圆级电镀工艺多物理仿真优化与实验验证研究 校级
721 徐俊洋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能纳秒/连续复合激光损伤方法 校级
722 徐彩霞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高精度微米颗粒粒径与形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校级
723 姜桓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合金化与激光3D打印Ti-Cu植入物的制备机理及性能研究 校级
724 范东汉 硕士 轻合金研究院 铝锂合金热成形过程中异质结构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校级
725 吴茂永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TC18钛合金热变形过程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及工艺优化 校级
726 苏纪博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镍合金带外筋构件热强旋-增材复合成形工艺及界面组织性能调控 校级
727 胡卓越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铝合金焊接板薄壁封头强旋成形复合电脉冲退火工艺及形性协同调控机理 校级
728 吴博凡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复杂曲面机器人铣削工艺参数优化 校级
729 谢新康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液压多路阀动态特性建模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 校级
730 谢鸿高 硕士 轻合金研究院 基于高密度位错的铝锂合金蠕变时效形性协同调控机理研究 校级
731 陈镜先 硕士 轻合金研究院 超声振动辅助无铆连接接头力学性能及成型参数研究 校级
732 李星星 硕士 轻合金研究院 镍基合金电弧增材-超声辊压复合制造残余应力与微结构调控研究 校级
733 高骏毅 硕士 轻合金研究院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自冲铆接连接力学性能研究 校级
734 廖垠钦 硕士 自动化学院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电池智能优化与均衡控制 校级
735 刘正好 硕士 自动化学院 高频电感型DC-DC系统多维度性能分析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校级
736 邱冠淞 硕士 物理学院 耐高温固态电解质栅控In2O3晶体管阵列研究 校级
737 朱浩辉 硕士 电子信息学院 基于忆阻器的新型混沌映射模型及其应用 校级
738 陈涵琦 硕士 电子信息学院 离散忆阻神经网络及其动力学研究 校级
739 张晟基 硕士 电子信息学院 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射频无线能量收集技术研究 校级
740 杜鹏 硕士 电子信息学院 量子机器学习驱动下新型蛋白质折叠模式预测 校级
741 贺婧秀 硕士 自动化学院 数据缺失与特征提取受限下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出水COD软测量研究 校级
742 陈丽萍 硕士 计算机学院 用户意图感知的对比学习序列推荐研究 校级
743 鲁婷婷 硕士 计算机学院 多模态方面情感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校级
744 常晓颖 硕士 计算机学院 融合多模态特征与层级提示的时序知识图谱补全 校级
745 谢琪 硕士 计算机学院 演化图谱驱动的API库迁移代码大模型研究 校级
746 张肖垚 硕士 计算机学院 基于浅层特征的伪脸检测技术研究 校级
747 钟文燕 硕士 计算机学院 基于频率-空间协同作用的双任务特征挖掘框架的子宫内膜癌病灶分割方法研究 校级
748 肖磊 硕士 计算机学院 一种固定视角篮球赛事视频中投篮人的检测和分类 校级
749 胡洋 硕士 计算机学院 基于频空相互学习的伪装物体识别通用网络研究 校级
750 陈沃中 硕士 大数据研究院 基于大规模时间序列模型的心电信号分析与心血管疾病检测 校级
751 杨尚锦 硕士 大数据研究院 基于LLM的心力衰竭监测的Multi-Patch预测 校级
752 杨睿 硕士 计算机学院 业务规则引导的数据资产图化简方法研究 校级
753 廖紫嫣 硕士 计算机学院 面向公众舆情的在线社交网络分析与监测 校级
754 伍宝骅 硕士 计算机学院 自适应维度驱动的高维向量存储与检索技术研究 校级
755 徐炳隆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冻土孔隙成冰微观机制研究 校级
756 匡春霖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腐蚀环境下输电塔-线体系风灾易损性分析 校级
757 刘洋博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高水压越江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复合式密封垫防水性能研究 校级
758 刘春丽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辐射加热下致密木材火蔓延特性及传热机制研究 校级
759 孙广灿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数据-物理双驱动的隧道围岩智能识别研究 校级
760 王政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高水压砂土地层大直径盾构喷涌机理研究 校级
761 谭绍锋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铁路工程关键结构破坏机理及可靠度分析 校级
762 王丹丹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复杂噪声环境下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辨识 校级
763 李涵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全日通勤维度下私有和共享自动驾驶双模式出行博弈研究 校级
764 李威鋮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基于自愈特性的车载薄膜电容器退化规律与寿命评估研究 校级
765 邹可莹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基于激励策略的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优化方法研究 校级
766 成轩辉 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沙漠砂人造骨料的制备及其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校级
767 汪恒康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基于三维声场模拟的服役钢轨轨底损伤的超声检测方法 校级
768 李明帝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复合人工骨的激光增材制造及界面强化机理研究 校级
769 连宇航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基于微流控的碳量子点合成及铁离子检测技术研究 校级
770 毛福友 硕士 电子信息学院 基于深度学习的跨模态医学影像转换研究 校级
771 谢厚哲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大坡度下TBM锥面刀盘岩渣流动特性与排渣系统复合设计研究 校级
772 阳晨彤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小型三轴光纤陀螺仪用平面光波导分路器的设计与制造 校级
773 宁旭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基于深度学习的铝板带表面缺陷在线检测及质量溯源方法研究 校级
774 郑明德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面向优质精子亚群筛选的女性生殖道仿生微流控系统 校级
775 王楠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算测融合的钛合金激光焊接温度场重构方法研究 校级
776 肖燎源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极硬岩条件下高压水射流与边缘滚刀联合切削机理及其切削参数匹配规律 校级
777 朱川一郎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深海采矿机器人-回收揽绳刚柔组合系统跨介质出水特性研究 校级
778 程逸凡 硕士 机电工程学院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钛合金锻件温度检测与温度场重构研究 校级
779 张元泽 硕士 电子信息学院 基于联邦学习的WiFi指纹定位算法研究 校级
780 张浩杰 硕士 计算机学院 基于多模态医学大模型的视觉问答关键技术研究 校级
781 李振兴 博士 湘雅三医院 基于钙成像和机器学习的ACC神经元活动与小鼠自发性疼痛行为的在线解码与闭环调控 校级
782 马琛 博士 湘雅医院 ZW洗剂通过调控Th17细胞的分化治疗银屑病 校级
783 曹巧芝 博士 湘雅医院 特应性皮炎患者对润肤剂的认知、使用习惯及依从性研究 校级
784 冯浩然 博士 湘雅医院 基于多组学探讨双醋瑞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精准治疗研究 校级
785 程升浩 博士 湘雅医院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探索SPRR2A/SAA3轴调控鼻黏膜上皮祖细胞分化介导CRSwNP鳞状上皮化生的机制 校级
786 孟佳浩 博士 湘雅医院 关节滑膜 GCA 阳性巨噬细胞促进软骨退变及其分子 机制研究 校级
787 张清妍 本博 湘雅医院 DDIT3调控CD276转录促进黑素瘤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校级
788 亓孟瑶 博士 湘雅三医院 干扰素γ预激活骨髓c-kit 来源巨噬细胞MHCII分子表达促进同种异体移植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校级
789 代西霞 博士 湘雅三医院 UVB调控TRPV2启动子DNA甲基化促进黑素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790 刘婕 博士 湘雅三医院 ISG15在1型糖尿病中通过ISGylation修饰NLRP3导致胰岛β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校级
791 周豪 博士 湘雅三医院 负载siRNA的响应驱动纳米马达通过减少细胞焦亡缓解椎间盘退变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792 曾丽月 博士 湘雅医院 肩袖损伤相关中枢可塑性变化研究 校级
793 郭晶 博士 湘雅医院 NASH药靶菌Mediterraneibacter gnavus的筛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校级
794 王倩 博士 基础医学院 m6A修饰依赖的CD276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逃逸 校级
795 宁檬 本博 湘雅护理学院 萝卜硫素调节肠道菌群对护士睡眠障碍的影响 校级
796 牛晨溪 博士 基础医学院 卡铂诱导caspase3激活切割ITGB4产生的胞内段截短体ICD通过调控GTPase活性促进卵巢癌进展 校级
797 李程远 博士 基础医学院 奈康唑增强E3泛素连接酶NEDD4L活性促进YY1泛素化降解抑制卵巢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校级
798 文灵芝 博士 基础医学院 乳酸-HIF-1a通路在胶质瘤进展及替莫唑胺耐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校级
799 刘承玮 博士 基础医学院 酪酸梭菌通过丁酸-PPAR-AQP3信号通路促进尿素肠道排出改善尿毒症的机制研究 校级
800 陈炜婷 本博 基础医学院 生物钟基因NR1D1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校级
801 赵为璘 博士 湘雅三医院 癫痫家系致病基因的鉴定和机制初探 校级
802 程静怡 本博 湘雅口腔医学院 FBXO2-肌动蛋白骨架双向调控环路驱动糖酵解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向特异性高度恶性亚型转变的研究 校级
803 周慧 博士 湘雅护理学院 实施科学视角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肺康复依从性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校级
804 葛祎 博士 湘雅医院 ZNF74激活NSUN5/CXCL1信号通路调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校级
805 邓平福 博士 湘雅医院 纳米MoS2/钛植入体的构建及其光动力-光热协同抗菌研究 校级
806 刘其鑫 博士 湘雅医院 HADH的琥珀酰化介导的脂肪酸代谢重编程促进肺腺癌的恶性进展和免疫逃逸 校级
807 郑明慧 博士 湘雅二医院 运动肌肉源性富含SIRT3细胞外微囊泡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铁死亡通路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校级
808 卢俊涛 博士 湘雅二医院 伴冲动型攻击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制控制功能及脑机制研究 校级
809 朱珈毅 本博 湘雅二医院 ISG15通过抑制TRIM21泛素化降解介导心房肌细胞氧化应激参与脓毒症继发房颤的机制研究 校级
810 唐锐旻 博士 湘雅三医院 用于承力区的锌合金/水凝胶复合骨支架构建及其降解适配性的研究 校级
811 李岱诗 博士 湘雅医院 DDR1维持黑色素瘤干性和促进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校级
812 郭有为 博士 湘雅医院 层粘连蛋白预处理明胶海绵三维培养iPSC-NSC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 校级
813 姜家慧 博士 湘雅医院 高甲状腺激素刺激内脏脂肪组织诱导循环外泌体改变促进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校级
814 雷雨薇 本博 湘雅医院 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功能性甲状旁腺类器官的应用研究 校级
815 唐瑜芬 博士 湘雅二医院 IFN-α/JAK-STAT/CXCL10介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调控神经精神性狼疮 校级
816 刘全俊 博士 湘雅三医院 循环单核细胞FTO基因在冠心病中的生物标志物作用及其通过m6A去甲基化介导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校级
817 龚欢欢 博士 湘雅三医院 木香内酯经GSDME依赖性细胞焦亡抑制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校级
818 陈坤 博士 湘雅口腔医学院 基于多源二维口腔影像数据的高质量三维影像智能生成研究 校级
819 邵子飞 博士 湘雅口腔医学院 口腔角化龈组织移植预防牙槽骨吸收、促进成骨的效果及其机制的探索 校级
820 董小倩 博士 湘雅护理学院 多模态电子皮肤驱动的ICU护士用药护理中断管理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基于心理负荷模型 校级
821 彭旭君 博士 湘雅二医院 RBM15介导CXCL8在糖尿病小鼠中促视网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校级
822 谢鲜 博士 湘雅三医院 tRF-Ala-CGC-023对急性肾损伤中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校级
823 赵婷 博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多阶段优化策略的HIV/AIDS患者社会疏离感的游戏化移动健康干预研究 校级
824 谭歆昀 博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模式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风险估算及干预研究 校级
825 刘敏 博士 湘雅药学院 针对肝脏微环境的纳米药物在急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校级
826 陈沃若 博士 湘雅药学院 基于多尺度深度学习表征与域适应的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研究 校级
827 张涵丽 本博 湘雅药学院 RGD联合Rg3靶向微气泡捕捉清除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研究 校级
828 许铭锐 本博 生命科学学院 DEK::AFF2融合突变在头颈部肿瘤进程中的功能及机制探究 校级
829 刘雨晴 本博 湘雅三医院 肥胖诱导脂肪源干细胞参与移植后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校级
830 田垚 本博 湘雅药学院 辅助临床用药决策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研究 校级
831 冯雨桐 本博 湘雅药学院 用于携带载药脂质体的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精准递药平台研究 校级
832 张蕴韬 本博 湘雅药学院 基于天然产物京尼平改造的肠道靶向性纳米粒子GB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 校级
833 游珺婕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人类癌症甲基化签名库的构建 校级
834 朱召坡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孤独症基因变异外显率预测及应用 校级
835 徐瑶瑶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ARRDC1-TRAIL-iMSC、TRAIL-iMSC来源外泌体的抑瘤及机制研究 校级
836 覃事英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PACS2通过FOXO1调控TNF-α作用于巨噬细胞炎症及IBD的发生发展 校级
837 莫帅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C21orf58诱导异常脂代谢促进肝癌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 校级
838 陈梓亮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呼吸道传染病的多组学数据整合及其防疫应用 校级
839 陈淇淇 硕士 基础医学院 Ogg1敲除通过FABP4/PPARγ信号调控巨噬细胞脂代谢减轻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校级
840 王圣鑫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H编码的RNA与m6A阅读蛋白IGF2BP3互作促进结直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校级
841 张平川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昼夜节律基因ZBTB20在孤独症神经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校级
842 欧阳海燕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lncRNA PSR/nesfatin-1/NOX4调控VSMCs表型转换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843 舒晨阳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大数据回归建模分析与可视化工具开发与应用研究 校级
844 龙炳余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昼夜节律基因CRY1Δ11突变小鼠重复刻板行为的分子机制及神经环路研究 校级
845 杨瑞 硕士 基础医学院 SPEM2缺陷通过影响精子形成导致少弱畸形精子症的致病机制探究 校级
846 陈子旭 硕士 基础医学院 NAA15突变引起孤独症患者社交回避的潜在机制研究 校级
847 王田田 硕士 基础医学院 MEI1双等位基因突变导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分子机制探究 校级
848 张静 硕士 基础医学院 胞外囊泡活化的CAFs通过MIF促进鼻咽癌远处预转移巢形成及转移 校级
849 廖峻乐 硕士 基础医学院 急性缺血再灌注条件下视网膜A1型星形胶质细胞脂毒性增强的机制研究 校级
850 马玉婷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基于双切口挂锁探针成环的滚环扩增 用于混合精斑中微单倍型的快速光磁检测 校级
851 李婧维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受TRIM21泛素化调控的ALG3影响Vimentin糖基化修饰促进肺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校级
852 邱彦宁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基于扩散模型的病理图像重建方法及其在乳腺、结直肠肿瘤T分期预测的应用研究 校级
853 王岳鹏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应用于刑事侦查疑难检材的6色荧光Multi-Indels试剂盒开发 校级
854 熊南均 硕士 湘雅医院 IL-1β调控初级纤毛Hedgehog通路在脊柱结核患者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855 丁杰 硕士 基础医学院 HHcy诱导肝细胞衰老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校级
856 刘恋 硕士 基础医学院 改良微测序技术在DNA甲基化鉴定检验的应用研究 校级
857 黄君 硕士 基础医学院 EBV上调E3连接酶RNF114抑制RIP3介导的鼻咽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 校级
858 刘佩 硕士 基础医学院 肠道微生物对嗜尸性蝇类生长发育影响的法医学研究 校级
859 胡倩宇 硕士 基础医学院 FTO下调EGLN3 m6A修饰抑制自噬促进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展 校级
860 马进龙 硕士 湘雅医院 LncRNA ZNF674-AS1介导的自噬通过维持干性参与胶质母细胞瘤复发和TMZ耐药 校级
861 刘文文 硕士 湘雅口腔医学院 种植体表面微观形貌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体周围骨组织免疫调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校级
862 张琬婷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儿童恶性肿瘤家庭创伤聚焦的亲子绘画故事干预(TF-DST)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校级
863 尹曼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强化-减重干预策略缓解2型糖尿病的干预研究 校级
864 王妙丽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大模型的双智能体协作护理问诊教学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校级
865 李璐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ITHCB理论的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重症康复干预方案构建与应用 校级
866 孙妍 硕士 湘雅医院 I型胶原蛋白促进脂肪酸从头合成调控AT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校级
867 刘学津 硕士 湘雅医院 烟酸激活 GRP109A 改善衰老相关炎症并延缓肌少症的作用机制 校级
868 姚鹏玲 硕士 湘雅医院 LRP1 韧带干细胞外泌体促进ACL重建后骨腱界面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 校级
869 黄夏蝶 硕士 湘雅二医院 阻断趋化素/ChemR23轴抑制餐后TRL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皮下白色脂肪米色化 校级
870 殷琦瑞 硕士 湘雅二医院 抑郁症患者视觉认知功能的纵向变化特点及其对诊疗的预测模型探究 校级
871 陈浩东 硕士 湘雅二医院 非酒精性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校级
872 李风和 硕士 湘雅二医院 内膜间质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4-3p靶向HDAC1调控M2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研究 校级
873 王怡淞 硕士 湘雅二医院 基于生境分析和机器学习的预测肺癌免疫新辅助疗效研究 校级
874 刘繁 硕士 湘雅二医院 90Y-SIRT诱导磁控Cu-Cy纳米机器人内源性光动力的双模式抗肝癌疗效与机制研究 校级
875 黄贝 硕士 湘雅二医院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源性外泌体miR-206-3p促进糖尿病性血管钙化的机制研究 校级
876 旷广燕 硕士 湘雅三医院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Kat5在脓毒症中调控泛凋亡的机制研究 校级
877 邹佳峰 硕士 湘雅三医院 Nrf2调控PON3转录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校级
878 潘煜欣 硕士 湘雅三医院 叶酸介导PFOS&F-53B暴露诱导青少年脂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 校级
879 温雅清 硕士 湘雅三医院 热应激调控m6A修饰诱导WNT5A表达促进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880 蔡珏婷 硕士 湘雅三医院 METTL3介导m6A修饰长链非编码RNA SH3PXD2A-AS1表达上调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研究 校级
881 谭意琪 硕士 湘雅三医院 灵芝多糖在治疗放射性肠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882 胡姗姗 硕士 湘雅三医院 维生素B6调控血清素合成在肠道菌群介导慢性应激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883 全铭轩 硕士 湘雅口腔医学院 功能化巨噬细胞膜仿生黑磷纳米囊泡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治疗牙周炎的作用研究 校级
884 朱家祎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压力过程模型的在线认知行为疗法在肾移植受者抑郁症状中的应用研究 校级
885 张宇 硕士 湘雅医院 基于三代测序绘制帕金森病结构变异图谱 校级
886 王金蕊 硕士 湘雅医院 中欧帕金森病患者非编码区罕见变异及调控作用研究 校级
887 骆泽豪 硕士 湘雅医院 尼洛替尼通过MAPK/PDHE1α信号轴诱导肿瘤细胞铜死亡的机制研究 校级
888 胡星星 硕士 湘雅医院 CL-387785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坏死性凋亡增敏 anti-PD1治疗的机制研究 校级
889 刘珊彤 硕士 湘雅医院 精氨酸甲基化修饰维持SHMT2稳定性而促进肺腺癌进展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校级
890 刘黔飞 硕士 湘雅医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介导的初级纤毛Hedgehog通路活化障碍在脊柱结核患者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891 许可 硕士 湘雅二医院 mPFC多巴胺受体参与的精神分裂症糖代谢障碍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校级
892 王涛 硕士 湘雅二医院 蛋白质靶向降解人工智能筛选平台构建其对肿瘤治疗的意义研究 校级
893 陀锦炜 硕士 湘雅三医院 肠菌代谢产物4-羟基苯乙酸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 校级
894 康蔓琳 硕士 湘雅三医院 CPT1A介导MafA琥珀酰化调控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机制研究 校级
895 朱世杰 硕士 湘雅三医院 微塑料通过PEX16/ROS轴调控β-catenin乳酸化修饰促进黑素生成的机制研究 校级
896 刘婷婷 硕士 湘雅三医院 睾丸高表达蛋白WDR38在精子顶体生物发生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校级
897 崔雨婕 硕士 湘雅三医院 CDK4/6调控STUB1磷酸化介导膀胱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校级
898 郑岚戈 硕士 湘雅三医院 心境稳定剂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双相障碍Ⅱ型的临床疗效评估——基于TSPO-PET显像的随机对照试验 校级
899 阳晶鑫 硕士 湘雅三医院 子宫内膜癌与肥胖症共同遗传途径的探索研究 校级
900 管佩瑶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探讨黄精多糖改善自然衰老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机制研究 校级
901 王斌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于M-Fe(CN)6 MOF共催化介导的CRISPR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抗生素耐药基因Int1及其宿主的一体化灵敏检测 校级
902 刘旋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藏红花素对NONHSAT228326.1的基因调控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校级
903 刘仕州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早期干预辅助诊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校级
904 欧婧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妊娠期妇女时序营养概况问卷的跨文化调适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校级
905 刘思佳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基于FDX1/DLAT通路介导的铜死亡探讨丁酸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 校级
906 刘桂伶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基于噬菌体和琼脂糖水凝胶增强RPA-CRISPR/Cas12a的生物传感器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检测 校级
907 陈捷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照顾者对孤独症儿童饮食策略认知质性研究 校级
908 胡琼诗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基于Notch1/FDX1抑制肾细胞铜死亡探讨安石榴苷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校级
909 陶梦琦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的跨物种传播研究 校级
910 周艺凌 硕士 湘雅药学院 人工智能驱动的 CYP450药物代谢表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校级
911 刘千惠 硕士 湘雅药学院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肽毒性预测平台搭建 校级
912 田方圆 硕士 湘雅三医院 MMP3硝基化激活致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糖萼降解在碘对比剂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913 陈琪安 硕士 湘雅药学院 基于表观遗传修饰法挖掘乌灵参抗抑郁活性成分研究 校级
914 陈梅茹 硕士 湘雅药学院 联苄-CHAMPs作为新型Mpro降解剂及其抗高致病性冠状病毒 SARS-CoV-2的活性研究 校级
915 高润伟 硕士 湘雅药学院 多功能硒纳米制剂的构建及在化疗难愈性口腔黏膜炎中的治疗研究 校级
916 谷金昊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Transfermor的康复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挖掘方法研究 校级
917 顾娟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iMSCs-SIRT1治疗小鼠卵巢早衰效果与机制研究 校级
918 李钊利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Salinivibrio sp. YH4胞外耐盐蛋白酶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 校级
919 李子豪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游离线性eccDNA多组学特征的泛癌无创检测方法 校级
920 牛春波 硕士 基础医学院 OGG1—DNA甲基化—PATZ1耦联调控气道上皮ITGB4表达的研究 校级
921 覃青双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微生物组与代谢组筛选鉴定Cr与ALA为影响甲状腺癌转移的因子 校级
922 陈维嘉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囊胚植入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策略研究 校级
923 王琳 硕士 基础医学院 支链氨基酸代谢重编程与肿瘤放疗抗性的机制研究 校级
924 林静雯 硕士 基础医学院 NUCB2/nesfatin-1通过调控胆固醇合成促进皮肤伤口愈合机制研究 校级
925 于文骏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PLK5激酶基因调节 Ataxin-3蛋白在SCA3/MJ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校级
926 雷琴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探究果蝇肠道衰老过程中O-GlcNAc蛋白组的变化及其引起果蝇肠道产生病理变化的机制 校级
927 金梁寅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SARS-CoV-2非结构蛋白NSP16的去泛素化酶筛选 校级
928 黎烈武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葡萄糖响应胰岛素快速传递释放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校级
929 孙梦晴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基于催化发卡组装与挂锁探针连接的猴痘核酸检测技术研究 校级
930 顾晓塽 硕士 湘雅二医院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人际困难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基于社会认知视角 校级
931 雷世博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功能微生物的肠道定殖对防治蜱虫媒介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932 潘子毅 硕士 基础医学院 SLC7A5促进PD-L1的表达进而导致鼻咽癌的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校级
933 唐浩天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基于SMR分析的动脉粥样硬化新靶点探索及CELSR2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机制研究 校级
934 张宁 硕士 基础医学院 BTK基因新变异导致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校级
935 钟书坤 硕士 基础医学院 OhMIF调控钉螺吞噬性血淋巴细胞ROS释放及OhPRFL分泌的作用及机制 校级
936 刘丹 硕士 基础医学院 RSAD2促进脂滴积累抑制鼻咽癌细胞铁死亡促进放疗抵抗的机制研究 校级
937 黎妍 硕士 基础医学院 RalA-ILF3-PD-L1信号轴抑制CD8 T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校级
938 周雪晴 硕士 基础医学院 M6A阅读器YTHDF3在肺腺癌中的功能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 校级
939 陈梦迪 硕士 基础医学院 ETV5 调控天然免疫在促进 EB 病毒裂解复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校级
940 王瑞 硕士 湘雅医院 DLST的琥珀酰化重塑能量代谢和铜死亡敏感性促进肺腺癌的恶性进展 校级
941 卢佳仪 硕士 湘雅二医院 基于fNIRs探讨咖啡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 校级
942 李子祥 硕士 湘雅三医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7型家系的致病基因鉴定及机制研究 校级
943 何雨彤 硕士 基础医学院 FBXO43基因ZBR结构错义突变通过影响TUBB2B蛋白导致大头精子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校级
944 李丹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出生前人脑发育细胞数据库构筑 校级
945 郑菲菲 硕士 基础医学院 三等位基因SNPs在高度降解检材亲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校级
946 蒋灿 硕士 基础医学院 LncRNA AATBC编码蛋白通过结合HPCAL1抑制铁死亡降低三阴性乳腺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校级
947 周辰飞 硕士 基础医学院 基于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组数据的多模态预后预测模型开发 校级
948 杨汶兴 硕士 湘雅医院 甘氨酸缺乏加重骨关节炎疼痛和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校级
949 王芃薪 硕士 湘雅二医院 血管外周脂肪组织源性细胞外囊泡miR-375-3p促进糖尿病性血管钙化和衰老的机制研究 校级
950 李健南 硕士 湘雅二医院 miR-342 抑制剂微球缓释体系表面改性种植体的研发 校级
951 刘奕 硕士 湘雅口腔医学院 ZnO/P(VDF-TrFE)纳米复合膜电-锌离子耦合效应通过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4促进成骨研究 校级
952 梁晓虹 硕士 湘雅口腔医学院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中国南方人群Nolla牙龄推断法相关遗传因素的初步研究 校级
953 韩文熹 硕士 湘雅药学院 心肌细胞铁死亡在放射治疗所致心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校级
954 刘可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理论及实践的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胜任力培训方案的构建及持续优化 校级
955 罗娟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多维睡眠特征数字化微干预对青年妇科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 校级
956 崔洪非 硕士 湘雅医院 人工设计circSponge155通过分子海绵功能抑制miR-155介导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957 江潮涌 硕士 湘雅医院 5-羟色胺肠脑互动下调癫痫猝死发生率的机制研究 校级
958 段焱鑫 硕士 湘雅医院 压力状态下神经元向骨骼转运胞外囊泡促进破骨分化和快速骨丢失的机制研究 校级
959 李杨杰 硕士 湘雅医院 有氧运动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及TNF-α/RARRES1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髓鞘生成的机制研究 校级
960 武韵涵 硕士 湘雅医院 LGALS7B促进口腔癌免疫治疗抵抗的机制研究 校级
961 易婷 硕士 湘雅二医院 ZIP8调节巨噬细胞锰稳态对动脉粥样硬化胞葬影响机制 校级
962 曾莉 硕士 湘雅二医院 高盐饮食激活巨噬细胞训练免疫加重狼疮性肾炎的机制研究 校级
963 魏晶珍 硕士 湘雅二医院 UBC9介导的SUMO化修饰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校级
964 钟茂兴 硕士 湘雅二医院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动态脑网络模式 校级
965 高一丹 硕士 湘雅二医院 巨噬细胞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糖代谢重编程限制衣原体生存的机制研究 校级
966 曾锐江 硕士 湘雅二医院 高脂通过激活CDK4/6-RB1-E2F1和RB1-ETS1信号通路促进CRPC增殖分子机制的研究 校级
967 马银霞 硕士 湘雅二医院 CD8 T细胞释放颗粒酶B诱导心肌细胞铜死亡在PD-1抑制剂联合放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研究 校级
968 张克勤 硕士 湘雅三医院 Sirt6介导的赖氨酸去乙酰化修饰抑制HNRNPH1蛋白自身稳定和鼻咽癌恶性进展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校级
969 姚英杰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乳腺癌生存者未满足需求轨迹机制分析与支持照护效果研究 校级
970 胡博研 硕士 湘雅医院 抑制IL-17A通路轴对银屑病肠道稳态的影响 校级
971 钟明君 硕士 湘雅二医院 早发精神分裂症的语言学特征与认知的关联研究 校级
972 赵雪霖 硕士 湘雅三医院 TRAF1通过活化EGFR/STAT/OAS信号轴调控OASL促进H. pylori相关性胃炎-癌发生的机制研究 校级
973 曹玉 硕士 湘雅三医院 Lipin3缺失通过激活NLRP3炎性体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展的作用研究 校级
974 张佳佳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基于健康体检数据的衰老时钟构建与验证研究 校级
975 周怡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减少新确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污名的干预研究——基于接纳和承诺疗法 校级
976 刘文君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母乳褪黑素、皮质醇昼夜节律对1-6月龄婴儿睡眠轨迹发育的影响 校级
977 刘希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甘草素调节PTEN/mTOR通路增强分子伴侣介导自噬改善NAFLD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校级
978 张泽润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基于MOF on MOF金属有机凝胶材料的荧光-比色传感体系构建及其在金霉素和D-青霉胺检测中的应用 校级
979 梁娜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烟酰胺单核苷酸调控巨噬细胞介导的β细胞去分化改善酒精性糖尿病的作用研究 校级
980 谢欢欢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根皮素对镉诱导小鼠心脏损伤的干预效应研究 校级
981 秦祉颖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协作网络特征及其对学业表现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校级
982 黎超群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食品中有机磷酸酯及代谢物检测方法的优化、神经毒性分子机制及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校级
983 熊天赐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黄芪甲苷对镉致小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 校级
984 卿运明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城市空气微生物组的时空分异及其抗性基因与毒力基因动态传播研究 校级
985 伍慧霞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乳腺癌患者决策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校级
986 韩远莉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照护者喂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及焦虑的关联性研究 校级
987 王君畅 硕士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老化微塑料通过损伤卵巢结构和功能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 校级
988 荆雯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基于数智技术的丙型肝炎发病与传播预测及关键技术研究 校级
989 邢雨欣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社会支持与压力感受、疾病进展恐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校级
990 张伟恒 硕士 湘雅药学院 特异性靶向POLRMT的诊疗一体化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校级
991 付传奎 硕士 湘雅药学院 ALOX5AP通过调控UGT1a6b影响胆汁酸的合成进而促进胆汁淤积性肝病 校级
992 王璇 硕士 湘雅药学院 云贵叶下珠中具有抗TNBC作用的特征cleistanthane型二萜的精准挖掘 校级
993 平凯昕 硕士 湘雅药学院 基于微球颜色变化的实时在体血糖浓度监测技术研究 校级
994 邵侃 硕士 湘雅药学院 基于融合细胞膜仿生抗原呈递细胞肿瘤疫苗的构建与抗肿瘤研究 校级
995 赵慧妹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青少年T1D自我管理支持的大语言模型开发及可行性测试 校级
996 宋雨洁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多模态数据和深度学习的胰腺导管腺癌预测模型研究 校级
997 欧政斌 硕士 湘雅护理学院 非负重运动项目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校级
998 杨健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多维特征选择与集成学习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研究 校级
999 周彦伶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智慧康养背景下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探究 校级
1000 张静怡 硕士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冻卵决策辅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校级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