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糖可以看糖尿病(检查血糖能查出糖尿病吗)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血糖升高不等于糖尿病,教你读懂化验单

栏目介绍:

“达医晓护”,寓意“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是上海市科委、科协共同指导下的,原创作品创作与传播平台建设并重的公益性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也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品牌之一。

特约撰稿施佳华

李先生今年52岁,一向自觉身体挺好的,最近却有点烦心事:单位里组织体检,空腹抽了个血。拿到体检报告时,化验单显示血糖检测结果6.9,参考值3.9-6.1mmol/L,旁边还标注了“↑”提示血糖升高。李先生不由得纳闷起来:怎么回事,难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吗?可是好像平时也没啥症状啊!李先生到底有没有得糖尿病呢?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血糖的那点事儿。

——什么是血糖。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通常空腹血糖的浓度维持在3.9~6.1mmol/L之间。血糖浓度过低(低于3.3mmol/L),人容易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低血糖症状;血糖浓度过高(空腹高于7.8 mmol/L),特别是长期的高血糖和尿糖,容易患上糖尿病。

——尿里也有糖。正常人24小时经尿排出微量的葡萄糖,常规尿糖检测时为阴性。当血糖浓度高于8.9~10.0 mmol/L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会出现糖尿,这一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这时候尿糖试验结果为阳性。尿糖阳性以糖尿病最常见,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即出现糖尿。因此尿糖可以作为糖尿病严重程度及疗效检测的参考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尿糖阳性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比如:妊娠期女性肾糖阈值低于正常人,无高血糖时也会出现暂时性糖尿。同样,尿糖阴性也不能作为排除糖尿病的依据。

——怎么看化验单上的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测定。空腹血糖高于7.2~7.8 mmol/L,称为高血糖。化验单上的血糖检测结果是确诊糖尿病的重要依据。空腹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并伴有糖尿,结合一些临床症状,比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医学上俗称“三多一少”)等,就可以初步诊断糖尿病了。所以上述病例中的李先生仅凭一次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升高,能说是糖尿病吗?当然不能。李先生需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做出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具体标准为出现糖尿病症状,包括高血糖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此处血糖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下同)≥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复核)。需要提示读者的是:这个诊断标准的依据是静脉血浆血糖,不是毛细血管血(手指尖采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为什么有的检查要测5次血糖。这种检查项目叫作口服葡萄糖耐试验(OGTT),用来确诊糖尿病。它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根据5次血糖检测结果,了解身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通常是清晨空腹抽血后,将无水葡萄糖粉75g溶解于300ml水中,5分钟之内服完。服糖水后每隔30分钟各取血1次,测定血糖浓度,共4次,历时2小时。根据每次血糖浓度和对应时间做图,绘制糖耐量曲线。OGTT试验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患者。参考区间(成人):空腹血糖<6.1 mmol/L;服糖后0.5~1小时血糖升高达峰值但<11.1 mmol/L;2小时血糖<7.8 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超过正常,服糖后血糖更高,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的时间延长。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其中主要成分是HbA1c,因此大多用HbA1c来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控制情况,反映了过去6~8周平均血糖浓度。大量研究表明,血糖控制良好,HbA1c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现在WHO及美国等相关学术团体均把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保准之一。参考区间(成人):HbA1(%)5.0%~8.0%;HbA1c(%)3.6%~6.0%(HPLC法),糖尿病患者可达到15%~18%。

——警惕低血糖。血糖是为人们活动提供各种能量的直接物质,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它。血糖浓度低于3.3mmol/L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血糖浓度太低会直接对机体组织细胞产生严重的损害,特别是脑组织的损害,还可诱发其他严重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等。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营养消耗殆尽,血糖浓度处于偏低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血糖浓度,就会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所以各位上班族们,记得一定要吃早餐哦!

施佳华:上海市黄浦区体检站副站长、副研究员,“达医晓护·‘检查’风云”栏目主编

怀疑自己有糖尿病?你知道去医院要挂什么科吗?

在看过之前的科普分享之后,我时常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糖友中的一份子,于是我计划去医院彻查一下。

可是,在去医院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检查糖尿病需要挂什么科啊?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挂内分泌科,因为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疾病,所以我们可以前往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检查到底是否诊断为糖尿病,应该使用哪些药物配合治疗。

同时,如果有糖尿病专科的医院,那我们自然就可以挂糖尿病专科啦!

还有一些二级医院对于专科的划分可能不够详细,那我们也许就需要在内科就诊哦!

同时,糖尿病筛查还有许多注意事项

01

就诊前8-10个小时需要禁食

在做糖尿病筛查时,我们需要查空腹指标,因此在检查前需要禁食。在就诊前一晚,最好保证在10点之后不要进食,可以进行少量的饮水。检查空腹的意义重大,如血糖、血脂、肝胆胰脾彩超等检查需要空腹检测

02

多次抽血

口服糖耐量试验是筛查糖尿病的重要诊断过程。该检验需要空腹抽血后,再口服葡萄糖75g,在服糖后120分钟(2小时)抽取静脉血做血糖的测定。

如果我们的空腹血糖≥7.0mmol/L,或是两小时的血糖≥11.1mmol/L,就会被诊断为糖尿病了。

03

一经诊断需要筛查并发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的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10年左右,将会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

比如,需要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的筛查、大血管并发症以及神经病变等的筛查。一般来说,并发症一旦发生很难使用药物治疗进行逆转(缓解)。所以,格外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防糖,控糖,降糖,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抗糖路上,伊好医疗与您同行。在这里,我们有全新的逆糖解决方案,1 5 2糖尿病科学管理模式。科学逆糖| 实时追踪|饮食建议|减药停药,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和营养干预,实现血糖达标,减少用药,提升您的生活品质。

如果您是二型糖尿病患者,欢迎您随时咨询我们。扫码关注,免费领取《糖尿病营养食谱大合集》。

糖友血糖高到多少就需要用药?医生说:得具体看,这些标准可参考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血糖升高患者在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感到明显的不适,但如果血糖长期升高,随着病程的进展,并发症就会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会涉及到心、脑、肾、眼、血管等身体多个器官和组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国有着庞大的糖尿病人群,据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4%,但许多患者仍然对糖尿病认识不足,比如常常会有患者问:“血糖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这一类的问题。

血糖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

这个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回答,因为血糖的控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而且是在没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前提下。

为什么要提急性并发症?因为糖尿病除了慢性并发症以外,还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可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以酮症酸中毒为例,当发生时只要血糖超过11.1都需要立即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直至血清酮体、血糖得到控制。如果没有发生急性并发症,可以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疾病、体重指数、胰岛细胞功能等来综合评估。

对于大多数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是空腹血糖>7.8还是餐后血糖>11.1,都可以先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运动的手段来控制血糖,如果已严格进行上述方式3-6个月,血糖仍然超过正常值(空腹>7.8,餐后>11.1),或者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就需要开始用药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可以首选二甲双胍,指南建议如无禁忌可以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但对于糖尿病肾病或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推荐选用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或者GLP-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等,因为这些降糖药物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现实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自身血糖控制的确能做到高度重视,但却常常忽略了其他指标的控制。糖尿病强调的是综合治疗,因此患者也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可参照下表:

总结

糖尿病治疗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降糖药物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但糖尿病患者不能忽略了其他的管理手段。只有让每一名患者都充分认识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这样我国才能够达到控制糖尿病发病率的目标。因此,对于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更多关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合理用药的健康知识,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获取药师方健的科普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