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王付糖尿病坏(糖尿病王世东)

信阳网086 0
文章目录:

视力下降或与糖尿病有关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医方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仲景国医馆特聘专家王付教授近日接诊了一位72岁的“老糖友”,这名患者有20年糖尿病病史,5年前出现视力下降,虽多次服用中西药,可视力下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王付教授诊断其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糖代谢紊乱,导致视网膜血管功能及结构异常而引起的以视网膜微血管损害为特征的病变,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一种眼部并发症。很多患者深受其苦。

王付教授介绍说,患者视物模糊,眼困痛因情绪异常加重,眼前如雾遮睛,头沉,身体困倦,五心烦热,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黄略腻,脉沉涩。经眼科检查: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视网膜呈灰白色增殖条索及增殖膜。王付教授辨为阴阳俱虚,郁瘀痰热证,治当滋补阴阳,行气活血,清热化痰;给予四逆散、龟鹿二仙胶、小陷胸汤与失笑散合方,通过枸杞子、鹿角、龟板、红参等中药,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视力较前有改善。

王付介绍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有以下体质特征:五心烦热辨为阴虚,再根据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因眼困痛常随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又因舌质暗淡瘀紫辨为瘀血,更因身体困倦、苔黄略腻辨为痰热,以此辨为阴阳俱虚,郁瘀痰热证。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论研究《伤寒杂病论》与辨治疑难杂病

《伤寒杂病论》成书不久即被整理、厘定、分割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自此《伤寒杂病论》完整理论体系支离破碎,导致临床辨治疾病及疑难杂病缺乏完整理论作指导,对此若能从《伤寒杂病论》完整理论体系中深入研究张仲景所论本质所在,即可发现《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诚为辨治疾病及疑难杂病的基本准绳与法则,尤其是对指导辨治外感病、内伤杂病及其相兼病证、疑难杂病则具有非凡的指导作用。于此试将拙识浅析于此,以飨同道。

1、《伤寒杂病论》理论体系的继承、创新

《伤寒杂病论》的诞生,标志着临床医学发展日趋成熟,也标志着临床辨治疾病,尤其是辨治相兼病证、疑难病证有了理论指导,《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整体有机结合,奠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张仲景以《内经》等理论论人体气血相关,脏腑相连,经脉相贯的整体性以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判断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大多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不典型性、疑似性、兼杂性,以此而著成《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的理论体系揭示认识疾病与辨治疾病必须具备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立体思维、逆向思维,辨证论治必须从整体出发,入细入微,深入浅出,既不为主要证候所约束,又不被次要证候所迷惑,辨证能够统揽全局,切中证机而以法论治。审度《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正是为此而设,即紧紧围绕外感病证、内伤病证、相兼病证、疑难病证而立论的,为后世辨治疾病尤其是辨治疑难杂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准则。而今在临床中为何有诸多疑难杂病不易辨治,正是因为《伤寒杂病论》整体理论被分割,导致临床辨治疑难杂病缺乏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作指导。

《伤寒杂病论》是书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尤其是完善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八纲辨证体系,妇科病证辨证论治体系,以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方剂辨证,痰饮水气辨证。《伤寒杂病论》是书标志着临床医学形成、发展与基本完善的里程碑,其实用价值对临床各科疾病及疑难杂病均起到非凡的重要的指导作用,理应懂得非读《伤寒杂病论》,不足为病人信任的临床医生,非读《伤寒杂病论》,不足以临床治病升堂入室。但张仲景也非常诚恳地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指出虽有诸多病证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但认清疾病发生的本源及性质还是可以的。如当今有许许多多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肝炎等等,虽不能彻底被治愈,但可认识疾病,控制病情,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由此而知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其理、法、方、药并非能治愈所有疾病,但可认识疾病,并可在《伤寒杂病论》理论基础之上继承、发展、完善与创新。对此仲景则明确暗示:“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结合当今实际,我们完全有理由继承和挖掘《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以此为契机而发展、创新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

2、《伤寒杂病论》被分割导致辨治疑难杂病缺乏完整理论指导

众所周知,自王叔和首将《伤寒杂病论》部分内容厘定为《伤寒论》后,迄今仍将仲景佳作分割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治《伤寒论》者,多局限在《伤寒论》方面,治《金匮要略》者,多局限在《金匮要略》方面,未能从《伤寒杂病论》整体高度去认识与研究辨证论治的全貌,更有甚者因书名而将《伤寒论》禁锢为外感病专著,把《金匮要略》局限在脏腑辨证方面,由此而出现各自为是的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不能站在《伤寒杂病论》整体高度去认识和研究仲景所论的本质正是辨治疑难杂病的专著。若继续下去无疑将《伤寒杂病论》整体所论辨治疾病及疑难杂病的重要理论文献被淹没,必将导致临床中没有较为完善的理论指导辨治疑难杂病。对此柯韵伯于《伤寒来苏集》中就有明确的论述,其曰:“自王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为两书,于本《论》中削去杂病,然《论》中留而未去者尚多,是叔和有《伤寒论》之专名,终不失伤寒、杂病合论之根蒂也,名不符实,是非混淆,古人精义弗彰,是以读之者鲜。……世谓治伤寒,即能治杂病,岂知仲景杂病论即在《伤寒论》中,且伤寒中又最多杂病夹杂其间,故伤寒与杂病合论,则伤寒、杂病之证治井然,今伤寒与杂病分门,而头绪不清,必将以杂病混淆伤寒而妄治之矣。”而《金匮要略》也并非是专论内伤杂病的,而有论外感病者如湿病,风水,中暑,更有论内外病证相兼者等等。研究与应用《伤寒杂病论》理论并不能局限在辨外感病与内伤杂病,必须审明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集中体现在三大主题,一是论外感病辨证论治,一是论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一是论相兼病证辨证论治即内外病证相兼和内伤病证相兼亦即疑难杂病。再则,若单一的外感病或单一的内伤杂病,其辨都比较容易;而相兼的病证,其辨则比较难,其治则更难。从《伤寒杂病论》所论内容研究,则知《伤寒杂病论》中约有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论相兼病证即疑难杂病的辨证论治,这是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中辨治疑难杂病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其辨外感病内容约占辨内伤杂病的五分之一。因此,学习、研究与应用《伤寒杂病论》,必须懂得张仲景所论的重点是论相兼病证的辨证论治,若能以此将仲景所论指导于临床,则会明显提高临床辨治疾病及疑难杂病。

揆度历代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著作已逾千家,而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合而为一研究者少有问津。若能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合而为一即《伤寒杂病论》(现已出版有《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必将使仲景所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必将揭示辨治疑难杂病的奥妙,把提高临床辨证水平、治疗水平真正落实到实处。尔今所谓疑难杂病,其为何难辨?又为何难治?乃是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若能从《伤寒杂病论》所论理论去研究疑难杂病,则会深深懂得临床辨治疾病非难非疑,也会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真正含义及其奥妙无穷。

3、整体认识《伤寒杂病论》的优势与特色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是因为其辨证论治体系不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由多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所组成,即六经辨证论治,脏腑辨证论治,八纲辨证,妇科病证辨证论治,以及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病因辨证,方剂辨证,痰饮水气辨证等,研究与应用此10种辨证方法并不能孤立地看待,截然将此分开,而应当将此10种辨证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交错的运用。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运用辨证方法至少是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相互交织以辨治错综复杂而难辨的病证,这是张仲景辨治疾病屡屡获得成功的真正理由所在。临床中必须按照张仲景辨证思路而以法用之,临证若能将多种辨证方法相互交错地运用,则能明显提高辨治疾病的有效性。可见《伤寒杂病论》将多种辨证论治方法相互交结于一起,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构成全新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这就是《伤寒杂病论》辨治疾病及疑难杂病的浓缩精华。

研究和应用《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贵在从整体角度研究和发掘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及其实用性,从整体辨证论治角度培养学生学习和临床应用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及临床者能在整体中认识六经、脏腑等辨证论治的特点,能够使辨证方法相互联系及相互渗透,灵活运用。若能从整体中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与脏腑辨证论治体系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权衡辨证论治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及临床者既能按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并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及临床应用能力达到预期目的。若不从整体上研究《伤寒杂病论》整体辨证论治精神,则很难从整体角度全面认识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如自《伤寒杂病论》被分割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研究者认识太阳病本证辨证就局限在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证。至今《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陈述太阳病本证辨证仅列举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两型。这必定导致张仲景论太阳病本证辨证论治较为全面的系统理论被分散或湮没,失去其本有的理论指导及应用价值。对此若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重新厘定为《伤寒杂病论》,从张仲景所论中研究太阳病本证辨证,即知太阳病本证辨证论治有4大方面,12个证型:一是辨太阳营卫肌表证,即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证;二是辨太阳营卫经筋证,即太阳刚痉证、太阳柔痉证、太阳湿热痉证;三是辨太阳营卫风水证,即太阳表虚风水证、太阳表实风水证、太阳夹热风水证;四是辨太阳营卫风湿证,即太阳寒湿表实痹证、太阳风湿表虚痹证、太阳湿热痹证。可见,王叔和在整理《伤寒论》时虽然用了大多的笔墨编次太阳病辨证,但就其本证辨证方面而言,也是相当不全面的。再则,《金匮要略》中的脏腑辨证论治,也是相当不全面的,如辨治内伤杂病之炙甘草汤证,真武汤证,黄连阿胶汤证,黄连汤证,当归四逆汤证,四逆散证,理中汤证,等等是也。欲全面辨清六经辨证论治,脏腑辨证论治,八纲辨证,等等辨证方法,必须从《伤寒杂病论》整体辨证论治中去研究,才能认清其辨证论治的实质精神,才能将仲景所论辨治疑难杂病的理论精华真正运用到临床中去。

从整体中研究和认识《伤寒杂病论》具有显著的四大特点:一是广思路从《伤寒杂病论》理论引导辨证从多角度思考和有目的切入问题,并能向纵深方面研究病变本质,揭示疾病演变规律,能够驾驭和把握疾病和逆转疾病的辨治能力。二是大视野,从《伤寒杂病论》整体认识局部,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统揽全局,立足于复杂局面,放眼于交横错综,不为浮浅或局部认识而障碍认识复杂的病证。三是新角度,从《伤寒杂病论》所论处理和解决复杂难辨的疾病,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各自不全面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法从仲景所论《伤寒杂病论》中开发智能,散发思维,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疾病,研究疾病,把握疾病,辨治疾病,使《伤寒杂病论》理论精旨充分发挥其本有的指导作用。四是高起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认识病变本质,必须从《伤寒杂病论》的高度去认识,以此必将激发思维散发,全新跨越,达到每临疑难杂病而能识其病变本质,以法辨证论治。

跟诊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王付教授学习印象

我们这个班是第三十届跟师学用经方高级精英班。精英既是老师对我们学员的一种期望,也是我们每个学员追求的为医目标。三十届是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人三十岁,就能顶天立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了,我们第三十界精英班也应该是精英倍出的时候了。

在跟王付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我用中医看病识象的方法来描述,来谈谈我的体会,中医看病,常用识象的方法来描述,比如舌象、脉象、面象、神象、病象、证象等。跟王付老师学习,用一个象来描述的话,一个字是:真,用两个字描述的话是:真、大。

先说大。

王付老师从事的事业,著书立说、治病救人、开班带徒这个事业,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之继绝学,开万世之太平,这是古之有志之士一生最高最大的人生追求,王付老师做到了。时间会证明王付的名字会象张仲景的名字一样彪炳史册,载入历史。

因为啥?王付老师一生专注一件事,研究解读《伤寒杂病论》,运用实践260首经方,理论实践,总结经验,再理论,再实践,最后写成解读《伤寒杂病论》巨著:《伤寒杂病论大辞典》、《经方大辞典》、《中药十八反真传》等,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大的第一层意思。大的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看病开药的时候要有大思维,王老师讲课的时候常用政治家安排政治、军事、民生等大事件的思维方式启发我们看病用药时,要用大思维,就是战略思维,全局考虑,动态考虑人、病、证、方、药的运用。用药如用兵,定好战略方向和框架后,每个作战部分要用力量之最的药上,对疾病稳准狠的进行打击,特别是治疗肿瘤,要拿出中医药的核武器,中医药核武器就是十八反。这是大的第二层意思。

再说真。

一、王付老师的著作内容真。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王付老师抄的都是自己的东西:1、是读书心悟,《伤寒论》条文读一遍没感觉,读一遍没感觉,读到100遍时,噢…我终于明白了,记了下来。2、是自己的临床经验。王老师,每天看病人100~280人之间,积累了个各科病的经方经验。《伤寒杂病论》的所有病都有接触,经方的每一首都有应用。到目前为止,王老师存了191000多人的门诊看病资料,人员真实,症状真实,用药真实,病情反馈真实。这是著作内容真。

二、对病人真。体现在1、免挂号费。2、中药微利,一个方在外面找两个地方划划价都比这里贵。3、你想在哪里拿药都行,方给你。4、病人直接加王老师微信,王老师集中时间有问必答,5、病人不需要吃药的时候不让吃了。

三、对学员真。王付老师开班带徒授课讲的内容真,王老师讲的内容全部来自临床实践,上午跟诊看病,看的哪个病多,用的哪个方多就讲哪里。病机是啥?处方的方义是啥?临床用药的药性特征是啥?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我们,让我们更好服务一方百姓。他把自己临证视为保密方的内容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们。如治肿瘤、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备孕男女等等。

在这里,我还要澄清一个误解,王付老师著书立说也好,看病救人也好办,办班带徒也好,有人说,不就是为了挣钱吗?我不否认挣钱,但是王付老师不是冲钱为目的来干这事的,而是专注把这些事情办好了后,钱自然来了,王付老师说,如果以挣钱为目的看病开药,成不了好医生的。党给了一切,什么都不缺,一天就缺三碗面条钱,花不着钱,钱够花时,多的就是一张废纸。他说要想挣钱,挂号费收上,中药对外售卖,一年可挣1000万左右,他没有这样做,老百姓多数是难的,让利于老百姓。著书立说、看病救人、开班带徒是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享受!

好了。

最后做个总结,王付老师!一个受过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老者、一个一生专注一件事情研究解读运用实践《伤寒杂病论》的教授、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博导、一个貌似中国农民和蔼可亲的医者,他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精神境界是常人特别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无法理解的和接受的。

八百年之缘结,三生命之运幸!

遇见王付老师!感恩感谢!愿王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三山一水六分田T群永 2022年3月13日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