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粗粮(二型糖尿病吃什么杂粮馒头)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吃4种“粗粮”会让血糖爆升,别把自己当实验品,后悔

糖尿病人适合适当的吃粗粮,因为粗粮相对白面、大米升糖速度要慢一些,并且营养高,对身体好。但在选择是要认清楚,这4种粗粮是真正的“伪粗粮”,糖尿病人吃后血糖会升的很快。

1、速溶麦片、水果麦片、复合麦片

速溶麦片是经过褪皮加工,膳食纤维含量大大降低。水果麦片不但失去了膳食纤维还添加了水果色素、香精。复合麦片添加更多的其他物质升糖更加迅速。尽量选择原味麦片以及没有经过加工的麦片。

2、粗粮馒头、粗粮面食类

这类食物基本都是小麦面里添加了很少量的粗粮,比如苦荞馒头,所含苦荞量极少,和普通的白面馒头区别不大,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增加粘合性,会添加一定的淀粉,反而更容易升高血糖。

3、全麦面包

说是全麦的,其实全麦的量还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是小麦粉,为了口感和保质期,还添加了大量的油、盐和糖等,想吃全麦面包,还是自己做的靠谱。

4、粗粮饼干、谷物制品

这些食品吃起来并没有粗粮的那种粗糙的口感,这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起的作用,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使纤维变的酥性了,这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实际上更容易让血糖升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把手教你做全麦黑麦杂粮馒头,特别适合肥胖、糖尿病等人吃

成为会员,享受更多营养权益!

在外买过几次全麦馒头,体验都不好,不但全麦面粉加的少,还加了不少糖,吃到嘴里都是甜的,完全失去了吃全麦馒头的意义!家里有患糖尿病的父亲不适合吃精白面加糖的馒头,我这种正在减肥的人也不太适合吃那么多加糖的杂粮馒头,所以想吃无糖全麦馒头,自己在家动手做,营养又健康,而且无添加又放心。

全麦黑麦杂粮馒头需要的原料:

有机全麦面粉:100克

黑麦面粉:100克

有机小麦面粉:100克

干酵母:8克

温白开水:100毫升左右(需要视面粉吸水情况增减)

全麦黑麦杂粮馒头做法:

1、唤醒干酵母,预热烤箱发酵档位

将干酵母倒入准备好的100毫升温白开水中,轻轻搅拌后静置备用。

将烤箱开到发酵档位预热,大约30-40摄氏度,适宜发酵。

2、准备有机全麦、黑麦、有机小麦面粉

分别将有机全麦面粉100克、黑麦面粉100克、有机小麦面粉100克用电子秤称量出来,放在厨师机的搅拌盆里备用。

3、搅拌面团

将酵母水倒进面粉里面,用厨师机低速搅拌均匀,到面团表面光滑即可。

4、放入烤箱发酵

从厨师机上取下搅拌盆,盖上打湿拧干的白棉布,放进烤箱里面发酵。

烤箱发酵档已经预热充分 ,再设置10分钟定时即可,剩下的余温即可以帮助持续发酵。因为有比较多的全麦面和黑麦面里有很多麦麸,加上冷天温度低,发酵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天气热时30-40分钟即可,现在这样的10度左右冷天,我一般用烤箱发酵时间是1个小时。

像下图这样面团膨大将近2倍,表面很多蜂窝孔洞,用手指戳面团中心,面团不会出现回缩,面团就发酵好了。

5、排气整形,切馒头,进行第二次发酵

再次把搅拌盆放到厨师机上,低速搅拌,将已经充分发酵的面团搅拌均匀,直到面团重新回复光滑。

接下来就要把面团切分开,搓成长条,切成刀切馒头。这里因为忙着切馒头,忘记拍照片了。简要的描述一下:用比较锋利的菜刀,先切掉不规则的面条圆头,然后轻轻切一刀,不要切段,第二刀再切断,就是一个小小的刀切馒。

把切好的馒头放到铺垫了油纸的蒸隔中,盖上盖子放进烤箱,旁边放一碗热水提供水分,进行二次发酵。烤箱保持发酵档位,第二次发酵时间只需要20-30分钟即可,因为馒头已经切小个,发酵起来会更容易。

6、冷水蒸馒头

馒头饧发到原来的2倍大小后,就可以上锅蒸了,最好是冷水锅蒸,因为在冷水加热的过程中,一是可以进一步发酵,二是也可以把馒头中的麸皮充分的蒸熟蒸软,让吃起来的口感更好。

因为馒头比较小,只需要蒸10-12分钟馒头就已经全部熟透。蒸好之后,关火焖2分钟再揭盖,馒头表皮才会光滑好看。

7、馒头储存和保鲜

蒸好的馒头放在网格上晾凉到凉透,然后用保鲜袋或者保鲜盒装起来,直接放进冰箱冷冻室冷冻保存。下一顿要吃的时候,拿出来不需要解冻,直接复蒸就可以。

所以,家里面制作全麦馒头、花卷,就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做好一周大致需要的量,随吃随取,非常方便,也给家里的早餐增加不同的花样。

Tips:

提前关掉烤箱发酵档,是为了温度不要过高,慢慢发酵后的味道更好,也能避免出现酸味。

全麦黑麦杂粮馒头的制作技巧要点

1、如果面团干,底部有干粉,怎么加水?

在加入100毫升水之后,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这时候需要少量多次的加水,不同的面粉吸水性不一样,而且前面已经加入了大量水分。

搅拌盆底还有干粉,面团也还干,那么最好用勺子少量的加水,避免杯子一失手大杯水就进去了,面团变稀,还得加很多面粉。

2、烤箱发酵1个小时,感觉还没有发起来,怎么办?

可以把烤箱的发酵档再打开,开10分钟左右帮助升温发酵。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等待,延长发酵时间,比如多发酵半小时。

冬天就是因为室温低,所以借助烤箱的低温发酵档来帮忙轻松发酵。

3、为什么全麦黑麦杂粮馒头要切这么小?

切成小馒头主要是为了方便取用,同时还能方便控制食用的量,也方便家里的小朋友取用,小朋友就不会看到一大个馒头就开始摇头不想吃。这样做的杂粮馒头因为营养成分丰富,实际的口感也很好,回甜味和麦香味浓郁,家里的小朋友很喜欢吃,说这个馒头有麦子的味道,真识货!

因为家人有人肥胖、有人又糖尿病,都需要对主食的量进行适当的控制,所以小个馒头比较方便,吃上几个也还没有半个大馒头大。吃大馒头,一不小心就超量了。

作者介绍

李丽妮

注册营养技师(DTR)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王兴国教授《营养特训班》第七期学员

今日头条【爱美食的营养师丽妮】原创作者

作者:李丽妮 编辑:秦玉静

营养师痛心揭露:这2种‘健康粗粮’升糖比米饭快!糖尿病人速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清晨的菜市场里,几位围着花围裙的大妈正在争相购买"养生杂粮",摊位上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和包装精美的燕麦片格外引人注目。

此时此刻,医院诊室内却有位营养师正对着检查报告摇头叹息——这些被中老年人奉为"健康圣品"的粗粮,正在悄悄推高他们的血糖值。

最近三个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2%都存在错误选择粗粮的问题,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两种看似无害的"健康陷阱"。

首先要说的就是很多人早餐必备的糯玉米

这种比普通玉米更香甜软糯的品种,每100克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33克,升糖指数(GI值)达到72,比白米饭的83其实相差不大。问题出在它的支链淀粉结构上,这种像树杈般分叉的淀粉分子,在人体内只需30分钟就能完全分解成葡萄糖。

更糟糕的是,很多老年人喜欢将玉米棒子煮得软烂,这样的烹饪方式会让淀粉颗粒完全膨胀破裂,就像把锁着的糖罐子全部打开,葡萄糖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入血液。

另一个隐藏的"甜蜜刺客"是即食燕麦片

超市货架上那些"三分钟即食""免煮型"的燕麦产品,经过高温挤压膨化处理后,原本保护在燕麦麸皮里的β-葡聚糖已经支离破碎。这类速食燕麦片的GI值普遍在79以上,与其说是粗粮,不如说是裹着燕麦外衣的"糖弹"。

更值得警惕的是,很多中老年人习惯用热水冲泡后直接食用,这相当于让淀粉分子未经任何阻碍就直达小肠,就像给身体注射葡萄糖针剂般直接。

要理解这些粗粮的"甜蜜陷阱",得从人体的消化密码说起。

当我们吃下任何含淀粉的食物,体内的酶就像勤劳的拆解工,把淀粉这个"大积木"拆解成葡萄糖小包裹。普通玉米的直链淀粉像排列整齐的积木塔,拆解起来需要时间;而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就像四处散落的积木块,拆解效率能提高3倍。

即食燕麦片在加工时被高温高压"蹂躏"过,就像把防盗门卸了的保险箱,里面的糖分可以随意进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两个"甜蜜刺客"带来的危险远不止血糖飙升这么简单。

连续三天早餐吃两根糯玉米,就可能让空腹血糖值突破7.0mmol/L警戒线;而连续一周用即食燕麦片当主食,餐后2小时血糖可能飙升到11.1mmol/L以上。

这些短期波动看似无害,实则像小刀割血管般,日复一日损伤着微血管,等到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这些预警信号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值得庆幸的是,替代方案就在我们身边。

选择老玉米替代糯玉米,这种颗粒分明、口感偏硬的品种,GI值只有55,相当于白米饭的三分之二。判断方法很简单:用指甲掐玉米粒时,老玉米会留下明显凹痕但汁水不多。

钢切燕麦是替代即食燕麦片的明智之选,这种仅经过物理切割的全谷物,但需要煮20分钟才能食用,β-葡聚糖保存完好,GI值仅42。

煮好的钢切燕麦应该呈现颗粒分明的状态,汤水清澈而不是黏糊糊的。

在日常饮食安排上,建议把粗粮安排在午餐时段。

此时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最高,就像工作效率最高的快递员,能及时把葡萄糖派送到需要的地方。搭配上掌心大小的清蒸鱼肉或两个水煮蛋,蛋白质就像给血糖过山车装上安全带。

特别要提醒的是,晚上7点后最好不要再碰任何淀粉类食物,让胰岛细胞能在夜间获得充分休息。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某些"伪健康"食品的障眼法。

标注"无蔗糖"的玉米糊可能添加了麦芽糊精,这种物质的升糖速度比白糖还快;宣称"高纤维"的燕麦饼干往往添加了大量精炼植物油,热量堪比炸鸡腿。

选购时切记查看配料表,前三位出现"白砂糖""麦芽糖浆""植脂末"字样的直接放回货架。

对于已经出现血糖异常的朋友,有个简单有效的自测方法:吃完某种粗粮后,如果1小时内出现明显的困倦感、眼睛发涩,或者2小时后感觉心慌手抖,这种食物就要立即拉入黑名单。

不妨准备个手掌大小的笔记本,详细记录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和身体反应,坚持一个月就能摸清自己的"血糖敏感食谱"。

厨房里的几个小改变就能化解危机。

煮玉米时加片柠檬,其中的柠檬酸能延缓淀粉分解;泡燕麦时撒把奇亚籽,水溶性纤维会包裹住淀粉分子。

最关键的秘诀是改变进食顺序:先吃半碗绿叶菜打底,再吃蛋白质食物,最后才碰粗粮主食,这样能让血糖上升速度降低40%以上。

菜市场里还藏着不少真正的控糖帮手。

墨绿色的荞麦米煮饭时加把绿豆,既能补充铬元素又能延缓糖分吸收;黑紫色的藜麦需要提前浸泡2小时,煮好后拌入亚麻籽油,丰富的ω-3脂肪酸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这些真粗粮的共同特点是:需要较长的烹饪时间,入口有嚼劲,吃完不容易犯困。

最后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血糖体质"就像指纹般独特。建议每周固定一天早晨,用家用血糖仪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数值,连续记录三个月就能绘制出专属的血糖变化曲线。

与其盲目跟风吃"网红粗粮",不如花点时间倾听自己的身体信号,毕竟最适合自己的食物,永远是最懂你身体节奏的那个。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3]《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国营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