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饼干(二型糖尿病零食)
糖尿病人一口零食也不能吃?未必,有几种零食吃对了帮助稳定血糖
糖尿病人在日常的饮食的确需要格外的注意,既不能摄入过量的糖,对含油脂成分的食物也要格外谨慎。经常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零食。
大多数零食含有大量的脂肪以及糖分,所以不光是糖尿病患者自己,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得了糖尿病之后不能够吃零食。
而很多时候人一嘴馋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吃完以后又产生很强的负罪感,其实没必要这样。糖尿病人并不是完全需要杜绝零食,下面这几种情况下是可以适当吃一些的。
糖尿病人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吃零食?
糖尿病人要想吃零食,首先需要血糖稳定。所谓血糖稳定就是血糖持续两三个月在正常范围内,这时候有选择地适量吃一些零食基本不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出现大的波动。
其次,要将零食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中,避免热量摄入超标。
糖尿病人的零食该怎么选择?
首先如果是加工食品,要保证添加的糖含量尽可能地少。现在市面上很多针对糖尿病人的粗粮饼干一般采用代糖,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代糖也能提供甜味,加一点点就可以做出很甜的口味,少了这部分添加的糖所以比普通饼干的升糖速度要慢一些。
大家也可以自己用燕麦粉和荞麦粉自制饼干,这样做出来的饼干能把控添加成分,更健康。不过粗粮饼干也不能任意吃还要注意计算好热量,保证当日总热量不要超标。
此外,苏打饼干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不错的零食。但苏打饼干与馒头相比,加入了食盐和油,能量很高。常规苏打饼干,16片约含570千卡能量,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每次别超4片。
如果吃面包的话,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黑麦面包或全麦面包,而且不要添加糖霜和奶油、火腿等成分。与摄入白面包相比,黑麦面包或由酸面种发酵的全麦面包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最后,水果也需要适当吃一些,水果中含有的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而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
选择一些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是有好处的,如火龙果、苹果等。但像西瓜、葡萄、哈密瓜等含糖量高的水果最好少吃。
各位朋友,你家里有糖尿病患者吗?你还知道哪些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合成生物学让“吃饼干治糖尿病”成为可能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刘涛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细胞,植入这种工程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只要吃下特定的氨基酸饼干,就能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降低血糖。
吃块饼干治糖尿病?这个很多“糖友”梦寐以求的情景出现在近日的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刘涛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细胞。在他们的研究中,植入这种工程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只要吃下特定的氨基酸饼干,就能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降低血糖。
“这是首次将基因密码扩展技术用于细胞治疗。”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的刘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吃下饼干的小鼠只需要90分钟就能降糖,和注射胰岛素起效时间相当。
吃饼干吹响胰岛素生产开工号
在“糖友”体内产生胰岛素,光靠吃“饼干”就可以吗?其实不是,饼干只是一把钥匙。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学院研究员叶海峰解释,生物体内有3个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也叫终止子,其功能是终止蛋白质翻译),通过人为改造可以让其中一个只听“饼干”的命令。
于是,改造过的密码子就有了双重身份——饼干里特殊的人工氨基酸一来,密码子配对,开启胰岛素的翻译过程,特殊的人工氨基酸一走,密码子还是“终止子”,整个流水线关闭。这才有了吃饼干合成胰岛素的完整治疗过程。
给人工氨基酸开条“专线快递”
但是问题又来了,饼干里的氨基酸在自然界里找不到,那自然也找不到匹配的运送系统。“原来负责转运氨基酸的信使RNA都有自己的密码子,就像京东物流负责运送京东的货物、顺丰快递负责运送顺丰的货物、圆通快递负责运送圆通的货物一样,现在多出来一个非天然的‘快递单’怎么办呢?”刘涛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成生物学又出手了。
“我们给人工氨基酸开通了一个‘专线快递’。”刘涛说,一种人工的合成酶能够把非天然的氨基酸送到“快递员”手上,即通过氨酰化反应,把非天然氨基酸与特定的转运RNA连接起来,将它直送到胰岛素的“装配生产线”上。
经过一系列“神操作”,饼干里的非天然氨基酸有如神助地直接成为生物体内胰岛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专线快递”的正规名称叫“生物正交”,是指人造反应不会被机体内源的“元件”识别,也不干扰内源的生物化学过程。也就是说,胰岛素的整个制造过程不会干扰到其他生命活动。
未来控制血糖或变得轻松简单
“利用我们的技术,只需要浓度为每升纳摩尔级别的非天然氨基酸,给药1分钟就足以激活系统,表达释放胰岛素。”刘涛说,这种非天然氨基酸与很多功能饮料中添加的成分类似,对人体非常友好。
动物试验研究显示,将改造过的工程细胞经材料包裹后植入小鼠皮下,给小鼠喂食含有非天然氨基酸的饼干,可以在一个月内稳定且有效地降低小鼠血糖。一系列动物安全性实验也表明,服用一个月有效剂量的非天然氨基酸后,小鼠并未出现明显的体重减低或其他生化指标的改变。
“或许某一天,只需要每天饭前服用一粒非天然氨基酸药物,或食用含有非天然氨基酸成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刘涛说。
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教授在论文同期刊发的评论中认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创建工程细胞进而产生治疗性蛋白质,是解决包括胰岛素在内的蛋白质分子稳定性差、生物半衰期短及其不受控释放等挑战的、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法。
来源: 科技日报
对“无糖”的误解,第一个好多人中招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与糖有关的病,患者血糖高,不能吃太多糖。于是,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看上去更能满足糖尿病人口腹之欲的产品,如无糖和低糖的点心饮料。但是,吃这些无糖、低糖、少糖食物真的能控制血糖吗?
NO
1
无糖食品也有糖
吃完血糖也会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无糖食品。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称作无糖食品。日常一般指用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血糖的甜味剂替代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甜味食品。
细究字眼,不难发现,无糖食品也含糖,只是含糖量较低或含的甜味剂不同,其他成分与普通的同类食品一样。所以,当这些无糖食品进入身体后,还是会转换成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同样会提升血糖。
以无糖饼干为例,即便一点糖和甜味剂都不放,无糖饼干的主材料依然是面粉等碳水化合物。面粉吃起来不甜,但经肠道吸收后,一部分会转化成葡萄糖。饼干的其他部分,如油脂等也会被吸收并转化成热量。所以,哪怕无糖饼干真的做到零糖,吃完血糖也依然会升高。
无糖食品尚且如此,低糖和声称脱糖的米饭等食物就更不用说了。
NO
2
实在嘴馋
就要看懂标签算好热量
什么都升糖,那糖尿病人就无法享用香甜的美食了吗?也不尽然。首先,糖尿病人首选的食物一定是低糖、低淀粉的食物或者粗粮。但若真想吃点美味解解馋,就要看懂食物标签、算清热量,避开虚假低糖“坑”。
一是看甜味剂。有的虚假无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蔗糖,却含有白砂糖和葡萄糖,这就不是标准的无糖食品。甚至还有些无糖食品,为了提升口感和味道,添加了超量的甜味剂,这样不仅会影响血糖和消化系统,更不利于健康。
二是看主要成分。一些虚假的无糖、低糖食品只在糖上做了文章,所含脂肪和甜味剂比其他食品还要多,这些都会增加食物所含热量,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吃完甚至会比吃普通食品更快更高地升糖。
三是看其他成分。对食物标签里的其他成分也要进行鉴别。比如,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就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不仅影响血糖和血脂,而且长期食用,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NO
3
抓住控糖关键点
不仅在吃还靠动
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做好日常血糖调控,不仅在吃,还要靠动。
除了血压不稳定等不适合运动的患者,建议糖尿病患者都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用完每一餐后,可以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进行餐后运动。这样的运动,可以把已经吸收到肠道的糖,通过肌肉组织的摄取消耗掉,进而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坚持日常运动还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蓄积,增加肌肉量,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
除此之外,运动本身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愉悦心情、改善身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不建议患者为了单纯控制血糖而购买、依赖无糖食品,更不能本末倒置地因为换了无糖食品就忽略了总热量的控制和日常运动。建议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
来源:首都健康科普
来源: 人民铁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