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婆婆(糖尿病婆婆总是偷着放糖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患糖尿病婆婆嫌冰粉不甜 加了勺黄糖结果住进医院

家住成都的吴婆婆,今年70岁,患有2型糖尿病,清明节前夕到重庆来探亲,由于天气炎热,前晚吃了一些无糖饼干、蛋糕,伴着黄糖冰粉,昨天凌晨开始,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市急救医疗中心,经检查,吴婆婆是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为糖尿病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经积极治疗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昨天,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市急救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博士姜晓燕,她表示,并不是吃无糖食品就安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管什么糖都需要忌口。

来重庆探亲 没想到住进了医院

“不是吃无糖饼干就没有糖分吗,怎么血糖这么高。”躺在内分泌科病床的吴婆婆家人告诉记者,吴婆婆患有2型糖尿病有15年之久,前段时间来到重庆后,为了照顾她的饮食,他们特地选用了各种无糖食品,带着婆婆去公墓给亲人祭扫后,晚上回到家想着尝尝鲜,就购买了一些无糖冰粉,但吴婆婆却觉得无糖冰粉不甜,索性自己添加了一勺黄糖搅拌在碗里,吃了后睡觉前都没什么问题,没想到睡到半夜,吴婆婆就在呻吟她腹痛。

随后,吴婆婆还出现了呕吐、呼吸深而快,一度出现了昏迷,才赶紧拨打120送到市急救医疗中心。“我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一直都在用药控制,效果还比较好,没想到这次就偷了下嘴,被送进了医院。”吴婆婆表示,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伤害身体了。

“吴婆婆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发作并发症。”姜晓燕表示,经过抢救,目前已脱离危险,在医院观察几天后就可以出院了。

无糖食品的三大误区 你中招没?

对于无糖食品,在临床上,病人问得最多的就是“无糖食品就是没有糖,所以不用忌口吃”等几大误区,姜晓燕对此进行了澄清:

误区1:“无糖食品”就是没有糖,因此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

答:所谓的“无糖”食品指所含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或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的量很低,并不是没有。按照国家《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其要求是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无蔗糖”食品指不含有蔗糖,但并不等于无其他升糖速度更快的单糖或双糖,糖尿病患者吃了无蔗糖食品后很有可能引起血糖的上升。

误区2:无糖食品能降血糖

答:一些无糖食品号称能起到降糖作用,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糖食品只是食品中的糖分比较低,仅仅起到了限制糖的摄入量的作用,对血糖的高低起不到控制或降低的作用。所以说,无糖食品能防治糖尿病的说法是欠妥的。

对于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无糖食品只能起到辅助控制血糖的作用,绝不能代替药物。

误区3:食用无糖食品不需要忌口

答:虽然无糖食品含有的糖分很低,但许多食品本身就含有糖分,如谷物食品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奶中的乳糖,它们在人体内最终仍要转化成葡萄糖。

而且,无糖食品的主料基本是淀粉,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同样会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能无限制地食用无糖食品。

另外,无糖食品中的甜味剂食用过多,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健康隐患。以最常见的代甜味剂木糖醇为例,过多摄取不仅会导致血糖升高,而且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食。

不可把无糖食品当主食 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

姜晓燕提醒广大糖友,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有的无糖食品虽标明不含蔗糖,配料表中却标有糊精、麦芽糖、玉米糖浆,这些物质都属于水解淀粉物,对于控制血糖都没有帮助,吃多了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以无糖麦片为例,其中往往添加糊精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虽然糊精不甜,但作为淀粉的水解产物,它也能在人体中水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于蔗糖。

“即使是无糖食品也不能多吃,更不能将其作为主食。”姜晓燕透露,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想要降低血糖,最好选择杂粮、全麦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不是单纯的无糖食品。比如:做沥米饭,让饭菜不再变得精细,蔬菜也尽可能改刀为大块、大颗粒等。不建议吃稀饭、包子、馄饨、饺子等比较油腻、高油高脂的主食。

此外,一日三餐时间要固定,定时定量,管住嘴,迈开腿,加强运动、合理饮食,药物干预、定期血糖监测,才能控制糖尿病情不发作,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泰国民婆婆糖尿病逝世享寿73岁!拍戏60年扛生计「养活全家30口人」

记者陈芊秀/综合报导

泰国资深女星冲彩茶薇莱(Chomchai Chatwilai/โฉมฉาย ฉัตรวิไล)因糖尿病于20日在医院逝世,享寿73岁。她打从6岁就进入演艺圈,生涯影视作品超过200部,中年后时常在电视剧饰演婆婆、妈妈的角色,是泰国观众最熟悉的「国民婆婆」,华人观众熟悉的代表作包括洒狗血家庭剧《丘比特的眼泪》、《罪孽牢笼》等。

泰国「国民婆婆」冲彩茶薇莱因糖尿病逝世,享寿73岁。(图/翻摄自X)

综合泰媒报导,冲彩茶薇莱从6岁开始入行,在演艺圈待了长达60年之久,深获观众喜爱,累积极高声望,独生女如今也是戏剧制作人。然而她30岁时罹患遗传性糖尿病,长期以来导致心脏与肾脏状况不佳。而她最近3个月状况变得更差,血糖值时高时低,高的时候达到600,低的时候降到40,一直在住院,心脏情况恶化,也进行血液透析,医师已经尽力抢救。

女儿透露,冲彩茶薇莱是安详离开。她一生除了当演员,没有做过其他职业,生涯拍过57部电影、181部电视剧以及6部舞台剧,打下稳固的经济基础,也因此养活了家族将近30口人。热爱演戏的她,去年健康检查时发现脑部异常,虽然不是癌症,但是病发的位置影响了记忆力,无法能够继续演戏,为此相当难过。

冲彩茶薇莱直到今年仍回到最爱的戏剧工作,演了女儿制作的电视剧,因为压力大时,会想喝甜饮料和碳酸饮料,导致血糖很高,体重明显下降,随后又因为糖尿病进出医院,经过3个月的治疗仍天人永隔,女儿悲伤说:「天使回到天堂,妈妈想要休息了。」

六旬糖尿病婆婆尝试“生酮饮食”来减肥控血糖,3个月后却住进医院

楚天都市报9月13日讯(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 周曌)六旬糖尿病患者刘婆婆尝试“生酮饮食”来减肥,3个月后,她确实瘦了一些,但却出现全身乏力、记性变差的情况,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多项指标出现超标,不得不住院进行治疗。

武昌市民刘婆婆今年68岁,患糖尿病十余年,长期规律用药,血糖控制一直不错。约半年前,她在手机上刷抖音发现了一条“减肥妙方”,声称多吃肉少吃饭就可以减肥,每天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足一小碗,以鱼、鸡、肉、蛋之类的食物填饱肚子。尝试了近3个月,刘婆婆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腰围有了显著变化,整个人感觉“身轻如燕”,每次和小姐妹们跳广场舞时,她都极力推荐。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刘婆婆总是觉得全身乏力,记性变差,于是到武汉市中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

在内分泌科门诊,主治医师赵静发现刘婆婆的多项指标都十分不好:空腹血糖超过正常2倍,糖化血红蛋白超过正常1.5倍,尿酸高出正常上限1倍,甘油三酯5.2mmol/L超过正常2倍,连她经常关注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经过仔细询问,医生得知,刘婆婆这几个月使用的降糖药在逐步减少,这一个月几乎完全没有服药,主要通过在饮食上尝试多吃肉、少吃碳水的方法减肥控糖。赵静医生听了之后说,减肥方法也要分人群,像刘婆婆这种健康状况的人就不能用这种方法。现在她的各项指标都不理想,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

赵静医生解释说,普通人每天的饮食,三大营养元素的比例一般为淀粉类(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类20%-30%,蛋白质10%-15%。刘婆婆使用的“低碳饮食”也叫“生酮饮食”,是一种低卡路里饮食(比每日正常热量需求至少低20%),食用中等量蛋白质、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约为3:1,简单点说就是每天吃不到一两的米面。通过这种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和脂肪的饮食,产生一种叫“酮体”的物质,来代替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医生表示,在“生酮饮食”的作用下,人体靠燃烧脂肪来维持机能,短期内体重是变苗条了,但是长期可能有些弊端,例如:使用这种方式来减肥的人,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出现骨质减少甚至骨质疏松;还有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发生低钠、低镁、高尿酸血症等,造成头晕、乏力、痛风、心律失常等不同的临床表现;还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及功能紊乱,如腹泻、便秘、恶性、呕吐、胃酸反流增加等。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停掉原来的治疗方案,盲目跟风尝试。普通市民在使用这种方法前,也应该先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医嘱考虑是否可以尝试,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