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不同年龄糖尿病(不同年龄糖尿病的标准)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世界糖尿病日: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病人,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我国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20%左右。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是2型糖尿病。

2、老年糖尿病患病年龄、病程、身体状况、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并发症与合并症、合并用药情况、经济状况及医疗支持、对治疗的预期以及其预期生存期均不同。

3、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糖尿病人的听力、视力、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活动耐力下降。应关注运动治疗的风险以及重复用药或遗漏用药的可能。

4、进入老年期之前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诊断糖尿病时一般已存在多种并发症,且比较严重。因此,老年糖尿病一经诊断,应该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并发症筛查。

5、老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同时与其它疾病伴发,易误诊或漏诊。

6、老年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反复低血糖发生会加重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认知障碍,甚至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7、老年糖尿病病人可伴有多种代谢异常,部分同时罹患肿瘤或其它伴随疾病。

二、老年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高,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成人

1、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半数以上没有糖尿病病史。

2、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等。

3、乳酸酸中毒,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心肺功能异常等易发生乳酸酸中毒,需用双胍类降糖药者,应使用二甲双胍,避免使用苯乙双胍。

4、低血糖,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巨大,甚至致命,反复发作低血糖,伴有其他并发症如自主神经病变或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易诱发无症状低血糖,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认知功能的损害也使患者无法自我判断低血糖的发生,应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物,简单的治疗方案。

三、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1、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变。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病变广泛、严重、临床症状轻的特点,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2、老年糖尿病肾病,可能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肌酐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在部分病人不能确切反映肾脏情况。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多与糖尿病肾病共同存在。

4、老年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结构改变,认知功能减退,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均随增龄而增加。

5、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青光眼、耳聋、运动受限、跌倒或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胰岛β细胞功能与年龄相关,糖尿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增龄效应,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维持合理的体重、纠正其他代谢异常、以及定期筛查对预防糖尿病有益。

四、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制定个体化控制目标,HbA1c控制目标适度放宽。

2、生活方式干预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依据病人情况推荐个体化的方案。

3、需关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减退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的增加。

4、在进行降糖治疗时要注意血压、血脂、凝血机制等异常(文/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护理中心 王欣然)

老年糖尿病和普通成人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5岁,包括65岁以前和65岁及以后诊断的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还有少数的1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多数老年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相比其他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慢性并发症多,伴发症常见,易发生低血糖且对低血糖耐受差。 随着年龄和病程增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性肝病、肿瘤、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相关的死亡也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年人容易伴发多种慢性疾病,有数据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的比例达79%。血糖异常已不再是单独的问题。 (北京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

很多人会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得的,1型糖尿病是小孩子得的,这种根据年龄来简单粗暴划分并不准确。在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第十三届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就有一对父女同患1型糖尿病,确诊时间不过相隔几个月而已。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提醒,判断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另外,靠症状来诊断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迟了,现代医学已经完全可以提前从“数据”来判断疾病,因此规律的体检不能少。

在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有一对情况比较特殊的父女,陈先生和女儿雯雯(化名)。陈先生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是在2018年1月份。

“回家没多久,我就发现雯雯也不太对劲,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多,于是带她去医院查了一下,几个月后女儿也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陈先生说,雯雯马上升小学二年级,年龄小还不太懂病情,有时候看同学吃饭吃得香,什么都想吃一下。确诊1型糖尿病后,雯雯必须开始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一天要打上四针,饮食也必须要控制,于是陈先生在学校旁租了间屋子,由奶奶来专职照顾她,也方便帮雯雯注射胰岛素。

“很多人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病,1型糖尿病是小孩病,其实两者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过打了17年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省人医确诊其实是2型糖尿病,17年的胰岛素其实都“白打”了。

而在青少年中,1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确实是1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但是10岁-20岁之间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现在2型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他就曾遇到过15岁的少年,体型很苗条,看着像1型糖尿病,最终证实是喝糖水饮料给喝出来的2型糖尿病,改变生活方式后,血糖也回去了,不用到注射胰岛素的地步。

“要最为准确地判断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得测胰岛功能、做免疫和基因检测。(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