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怎么止疼(糖尿病足要怎么治疗)

健康界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足引起的疼痛,吃点药就能止疼,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作者:商丘五院赵大夫

糖尿病足引起的疼痛,吃点药就能止疼,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糖尿病足真的是让患者痛苦万分,尤其是日夜的疼痛,导致患者吃不下、睡不好,神经状态特别的差。这个疼痛的原因主要还是与糖尿病足的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很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于止疼,首先考虑的就是止疼药,止疼药能止一时的疼痛,但这个药效过了以后,疼痛还是会出现的,再说一直靠着止疼药来止疼也不是办法,吃多了止疼套,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抗药性。特根本就不是吃药来止疼的事的。

感染的组织附在患者的足病上面,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患者健康的组织,一点点的侵蚀,一点点的扩散面积,患者能不感到疼痛吗,那么止疼痛的根本还是在于对感染的控制。既然要控制它的感染,不让它发展,就离不开对糖尿病足并发机制的研究了。导致糖尿病足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和感染,他们是同时出现的,更是同时存在的,那么这个就要“从长计议”了,不能只看那它是简单的糖尿病足(烂脚了)。

对感染的组织进行及时的清创,清除坏死的组织、肌腱、骨头、窦道、脓液,给创面减少压力与负担,让那些“猖狂”的有害组织统统清除掉,随即给它来个纯中药外敷(抗感染、营养创面、去腐生肌),根据创面恢复情况择药。血管病变导致的血管闭塞,再来个西医静脉输液扩张血管、软化血块,结合中医中药外敷按摩促进血液的微循环也就是改善了微循环,这样一来的话,整体与局部、中医与西医、内治加外治,专业、系统化治疗,就可以让疼痛的糖尿病足患者不再备受日夜疼痛的煎熬了。最后总结下这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开放式保守不截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顽固性糖尿病足疼痛有了“新疗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范晓苹

日前,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孔军带领团队,为两名饱受糖尿病足截肢术后疼痛困扰的患者顺利实施脊髓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这在全省开创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的先河,填补了技术空白,为饱受顽固性疼痛折磨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诊疗方案。

患者于先生73岁,双足发黑坏死5个月余,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足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经过常规治疗后,于先生的脚部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疼痛导致他彻夜难眠。虽然遭遇截肢,但于先生和家人没有放弃希望。孔军对他的症状做了一系列评估,认为目前最适合的疗法是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该疗法也是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

为于先生手术过程中,孔军先选择好手术部位,然后将电极放置在脊柱特定节段硬膜外。因为脊髓质地脆嫩,对术者的要求极高,必须以极其轻柔、精准的技术操作,避免脊髓损伤。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医生将程控参数调至患者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十分顺利,1小时后于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双足的疼痛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酥酥麻麻的感觉。于先生事后感激地说:“当晚我便睡了个好觉,终于不用每天被疼痛折磨了。”疼痛缓解的同时,于先生双腿皮温也迅速提升,这说明他的双下肢血液循环得到迅速改善。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约有1亿人以上患有糖尿病,其中8.1%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足,这也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5%至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2%至16%的患者会截肢,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2%。面对如此“凶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友甚至到了“谈足色变”的地步。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作为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缓解疼痛的同时,可帮助患者降低截肢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更大程度降低截肢风险。

据孔军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微创局麻手术,该疗法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电极导线,将神经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传至脊髓,对脊神经进行低压电刺激,阻断和干预疼痛信号的传导。这在有效缓解由糖尿病足导致的疼痛的同时,可帮助舒张下肢血管,改善肢端微循环,进而一定程度上避免坏疽和溃疡的产生或恶化,并促进其愈合和修复,为患者保肢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第一期手术是“体验治疗”,如果患者对止疼效果满意,肢端微循环改善明确。第二期手术会将脉冲发射器植入皮下,来持续发射电脉冲,改善患者肢端微循环,降低疼痛。

植入脊髓刺激器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术后的程控和综合管理是关键。患者植入电极后,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电压、频率等刺激参数设置,才能使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也将开设程控门诊,为复诊患者进行术后的程控,确保参数设置,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专家简介

孔军,海慈医疗集团脑科诊疗中心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肿瘤切除术;熟练掌握三叉神经痛、癫痫以及帕金森等神经外科手术。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监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神经调控与康复学组委员、浙江省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作者:范晓苹

来源: 青岛日报

糖尿病足太痛苦,中医治疗有办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由下肢神经血管病变引起,导致感染、溃疡和组织破坏。它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带来巨大痛苦。早期症状包括下肢感觉异常、行走不稳、麻木和静息痛。病情加重时,下肢温度降低、颜色改变,可能发展为溃疡和坏疽。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足时,采用“辩证论治”与“辩症论治”相结合的策略,不仅对糖尿病足的局部症状进行治疗,同时也不忽视对糖尿病本身的治疗。治疗糖尿病足,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肢工程”。中医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通过调节气血阴阳,优化“土壤环境”(即糖尿病的状况),从而使受损的肢体重新焕发活力。

接下来,咱们来聊聊具体的辨证治疗方法。首先是湿热阻滞证,其主要症状包括患肢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溃破腐烂,脓液恶臭,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治疗策略为采用四妙勇安汤进行加减:使用黄芩、黄连、黄柏以清利湿热;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川芎、丹参、鸡血藤以活血化瘀。此外,我会加入大剂量的黄芪,个人偏好使用50克,以发挥其托腐生肌的疗效。

如果是热毒伤阴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肢红肿热痛,溃烂处脓液较少,皮肤干燥,肌肉出现萎缩,舌质呈现红色,舌苔黄且干燥少津。治疗时,可采用顾步汤进行加减法,使用大剂量黄芪以托腐生肌,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等药材清热解毒,当归、鸡血藤、丹参等活血化瘀,麦冬、玉竹则用于清热生津。若疼痛较为剧烈,可加入动物药材全蝎以增强止痛效果。

接下来是寒凝经脉证,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证型。其主要症状包括患肢的冷痛、肿胀、麻木,肤色苍白,以及对寒冷的敏感和对温暖的偏好。治疗此证型的方剂通常采用阳和汤的加减法,其中熟地、肉桂和鹿角胶用于温补肾阳,白芥子用于祛除皮里膜外的痰湿,麻黄和细辛则用于温通经络。此外,重用黄芪以促进腐肉的去除和新肉的生长,当归和鸡血藤则有助于通经活血。

最后是气虚血瘀证,此证型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无力、酸胀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间歇性跛行、肤色黯淡或出现瘀斑、神疲乏力,以及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脉象涩。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加减。特别地,黄芪的用量需达到120克,以达到祛腐生肌的效果。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和红花被用于活血化瘀。若伴有肢体麻木症状,可加入虫类药物乌梢蛇和蜈蚣。

在几乎所有的证型中,我都会使用黄芪,它不仅具有补气、加强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还能促进糖尿病足部的祛腐生肌,且用量需重。同时,对于那些血糖尚未得到控制的患者,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辩证地加入葛根、生地、山药、黄精、知母、天花粉、熟地等药物。

说完辨证治疗,再来谈辩症治疗,气虚严重加党参和生晒参,寒凝络脉则必须加上乌梢蛇,川乌,草乌,血瘀较重,则加入水蛭,肢体麻木入虫药全蝎和蜈蚣,疼痛较巨,则加入延胡索,乳香等。

除了中药治疗,还可以运用外治法治疗,如中药浸泡熏洗,根据患者糖尿病足病不同的病情阶段和他的证型不同处方,《理瀹骈文》上说: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中药汤剂和中药熏洗的处方原则是一样的,只不过中药熏洗的剂量要大一点。

临床多年,我接诊过很多患者,也见证了诸多悲欢离合。在此,我真诚建议大家在确诊后就开始中药调理,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介绍】

周春来,男,1976年生,九江市修水县人,曾任修水县水源乡卫生院院长、共青城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卫生院院长等,擅长用纯中医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足、脉管炎、肝硬化、肝癌等疑疾病,欢迎沟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