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食物(糖尿病低血糖食谱大全)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该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该怎么办?】 1. 有条件的患者立即监测血糖; 2. 若血糖值低于3.9mmol/L,应迅速补充15g含糖食物; 3. 10-15min后症状未缓解或减轻,再吃15g含糖食物。 4. 下面第二张图可见15g含糖食物的种类。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友低血糖时这3个15很重要 吃含糖食物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见于血糖缓慢而持续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能力均减弱,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癫痫样抽搐,偏瘫、大小便失禁直至昏迷,这种低血糖是最严重、最危险的了。糖友遇到低血糖时应该吃些含糖食物,但究竟怎么吃?吃多少呢?
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非常普遍,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115~320人次/100人年。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35~70人次/100人年,而未被察觉的低血糖发生率更高。且有相当一部分低血糖发生在夜间。
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究竟有哪些呢?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常出现在血糖快速下降时,表现为饥饿、软弱、倦怠、乏力;出汗、焦虑、心悸;皮肤感觉异常;肢体震颤;神志和性格改变;认知障碍、抽搐、昏迷;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见于血糖缓慢而持续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能力均减弱,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癫痫样抽搐,偏瘫、大小便失禁直至昏迷,这种低血糖是最严重、最危险的了。
大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时都在医院以外的地方,且一旦出现低血糖,患者常处于一种极度紧张、惊慌的状态,见了什么抓什么吃,一顿囫囵吞枣,结果吃过量,血糖一下蹦高了;也有患者吃了几轮东西了,症状还是没缓解,低血糖还是没纠正。
遭遇低血糖时该怎么做呢?
3个“15”非常重要!
第一个“15”
当血糖低于3.9mmol/L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刻补充15~20g碳水化合物。
那么有人会问什么东西含有15g碳水化合物呢?一些患者会备有巧克力、饼干、牛奶或者面包在身上以防万一。可是上述食品并不能快速升高血糖,那我们选择怎样的食物呢?
葡萄糖片是最佳选择,直接迅速升高血糖,但在普通药店或商场很难买到,(我在某宝上搜索过一款“美生唐葡萄糖咀嚼片”,2.5g/颗,6颗大概相当于15g碳水化合物;还有德国DAS葡萄糖片6-7颗相当于15g碳水化合物物);葡萄糖粉则很容易从药店买到,也是不错的选择,缺点是不方便携带,如果做个有心之人,则可以分装携带;
150~200ml纯果汁;
运动饮料;
4~6颗软糖(视不同商品标识而定,个人觉得水果味软糖方便携带且不易融化、容易咀嚼,不像硬质糖那么滑、难咬碎);
1匙羹白砂糖或1匙羹蜂蜜;(标准1汤匙15g,与匙面相平);
块方糖。
以上都是含有15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帮我们迅速升高血糖,同时又避免补得太多,血糖蹦太高。由于新鲜水果中含丰富果糖较多,而果糖的升糖指数低,且新鲜水果中的纤维成分会影响其糖分的吸收,因此当低血糖发作时不推荐食用新鲜水果来迅速纠正低血糖。
第二个“15”
就是15分钟的等待时间。
很多患者长期高血糖,没有明显不适,而一次低血糖的发作则终身难忘。这是因为急剧的血糖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出冷汗、心悸、手抖的感觉甚至濒死感让患者非常难受,很容易一下子吃过头了,结果血糖飙升很高,那么我们需要等待15分钟再次测量血糖。
第三个“15”
上面15分钟等待过后测血糖若仍然低于3.9mmol/L,则重复给自己15g碳水化合物,这就是第三个15,也就是重复第一个步骤。
若症状30~45分钟后或上述3个循环处理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血糖依旧<3.9mmol/L,则应尽快就医。
若症状改善,离下一次进餐还有1小时以上,则可进食一些作用时间较长的碳水化合物,如2块饼干、1片40g全麦吐司、200~300ml纯牛奶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到了进餐时间,则正常进餐,但要提醒的是这一餐必须含有碳水化合物哦。
最后提醒糖友的是,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记录下来,尤其要记录清楚所有可能的原因(也就是你在这之前的24小时里都做了什么),方便下次就诊时告诉你的主诊医生。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低血糖危害大,发生低血糖时怎么吃?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降血糖,要越低越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观点。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如果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即使血糖水平高3.9mmol/L,也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心慌、出汗、饥饿感,甚至引起昏迷。严格控制血糖虽然有益处,但低血糖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严重的低血糖甚至比高血糖危害更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相当危险,其引起的心、脑、肾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低血糖发生时,轻则心慌、冒冷汗,重则昏迷或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危及生命。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患者终生维持血糖正常带来的益处。
低血糖通常分两种,一是药物性低血糖,主要是超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导致的,也有的是患者没有按时进餐或加餐造成的。二是自发性低血糖,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中都会发生,常有体质性因素,也与饮食纤维含量少,碳水化合物过精和油脂含量偏多有关(能量密度过高),比如早餐两三个小时后,出现明显的饥饿感,或伴有心慌、头晕等症状,可能与早餐饮食结构欠合理有关。此外,运动过度也可导致低血糖。
病程过长(10年至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品种多、数量大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尤其是70岁至75岁以上的人)等三类人群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血糖意外。
低血糖时该如何“吃”?首先说说低血糖时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简而言之,低血糖时要选择那些能够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如糖水、果汁、蜂蜜、糖块、饼干、米饭或馒头等。尤其是葡萄糖,能够迅速被胃肠道所吸收,使血糖能在短时间内升高,纠正低血糖状态。目前市场上有专门的葡萄糖片出售。不同食品引起血糖升高快慢不同,由快到慢为:葡萄糖>蜂蜜>白糖水>可乐>果汁>葡萄干>牛奶>冰淇淋>巧克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出现低血糖时,不要吃一些含有很多脂肪或者蛋白质的食物(如冰激凌)。因为脂肪会使胃的排空减慢并且延缓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使血糖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而低血糖的刺激会促使患者继续食用更多的食物,导致接下来的血糖难以控制。另外,如果是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淀粉或者蔗糖将不能很快地纠正低血糖(这类药物会抑制碳水化合物断裂形成葡萄糖),因此最好选择葡萄糖。
其次说说该吃多少。一般来说,一杯含食糖或葡萄糖15-20g的糖水,一杯果汁或可乐(约300ml),1-2汤匙蜂蜜,6颗糖块或2块饼干(约重30g)。如果把握不好食物的度,目前国际上推荐15~15原则,供读者参考:如怀疑低血糖,应立即用血糖仪检测血糖。当血糖2.8~3.9mmol/L时, 服用15克碳水化合物;当血糖2.2~2.8mmol/L时, 服用20克碳水化合物。等待15分钟后测血糖。
如何避免低血糖发生?1.医生和护士应该充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患者所采用胰岛素的释放特点,注射时间。
2.视力不佳、文化程度差、智能障碍的患者,必须由受过培训的监护人为其注射胰岛素。
3.要牢固树立“低血糖致命”的风险意识,控制血糖应有计划、有步骤,小步快跑而不是大步迈进。
4.在胃纳改变、活动量改变时及时调整胰岛素;运动时建议随身携带血糖仪、胰岛素和饼干、糖水等。
5.应监测家庭监测血糖,并养成记录、随访的好习惯。
6.应记住自己低血糖时候的预警反应如“心慌、出冷汗、哆嗦、饥饿感”等,一旦发生这种反应,即使身边没有血糖仪来证实低血糖,也应该立即喝糖水及进食。注意仅仅喝糖水虽然能较快提高血糖缓解症状,但往往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必须根据下一餐进食时间等补充进食。
7.服用倍他乐克、特别虚弱或老龄的患者可能缺乏低血糖反应,应更频繁监测血糖情况。
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岭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