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血压肾衰心衰(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出现水肿坚持多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好消息!降低糖尿病人肾衰、心衰风险有新招

【好消息!降低糖尿病人肾衰、心衰风险有新招】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他们开发的一种新疗法可将糖尿病人的肾衰竭发病风险降低三分之一。 据报告,这种疗法还可让糖尿病人的心脏衰竭发病率降低超过30%,其他主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约20%。这有望使全球数亿糖尿病患者受益。 研究人员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招募了4401名糖尿病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其中一半的志愿者在现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了药物卡格列净,而另外一半对照组患者加服的是安慰剂。 药物卡格列净最初研发用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这一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服用卡格列净后,糖尿病人患上肾功能衰竭或因肾功能衰竭死亡的风险降低了约30%。此外,出现心脏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降低。研究显示,服用这一药物也没有增加出现主要副作用的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并发症包括肾衰竭、心脏病和中风等。研究报告主要作者、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弗拉多·佩尔科维奇教授在新闻公报中说,这一研究是“一项重大医学突破”,因为“糖尿病人及肾病患者面临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及死亡的风险很高,而这种有效的疗法只需要每天服用一次药,就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专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需“联防联控”、防治并重

中新网上海8月4日电 (记者 陈静)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陈楠教授4日接受采访时联合呼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三大慢病“相伴相依”,需“联防联控”,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上述三大关联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综合长期管理。

随着跨内分泌、心内和肾内三大学科全病程管理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生们不断发现心脏、肾脏和胰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意味着当患者患有这其中某一种疾病时,会增加另一个或所有其他器官和系统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整体病情的恶化。

郭立新教授介绍:“中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最大的问题是慢性并发症,其中导致预期寿命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他说,临床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到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大约为75%,其次就是肾脏疾病,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十分广泛,尤其是合并心肾疾病的高发,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结局的恶化。”这位专家指出,因为了控制糖尿病,延长糖尿病病人的寿命、改善其临床结局,关注和改善患者的心肾结局至关重要的。

“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个系统和器官都是相互关联的,现在医院科室分得细,这有利于专科深度发展,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科间的横向协作。”杨杰孚教授表示,临床实践中,内分泌科医生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同时,注意心脏、脑和肾脏的保护,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糖尿病关系密切,三类疾病需联防联控。通过早期干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可以延缓心脏、肾脏和脑的问题。”他指出。

事实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清楚高血压对器官的危害,导致高血压服药率很低,控制率更低。杨杰孚教授直言,心内科医生一定要提醒患者降压。如果血压不能降下来,最终就可能导致肾衰和脑梗等并发症。他指出,患者虽然到各个专科就诊,专科医生一定要告知患者疾病可能引起的全身性损伤,尤其是对心脏、脑和肾脏的危害,引起患者的重视。这位专家强调,治疗方面,在选择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问题上,尤其是对心衰的病人,应特别关注对肾脏的影响,并尽量选择能同时改善血糖的药物。“在治疗时,不论是治疗哪一阶段,都要同时考虑到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糖尿病三类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做到联防联控。”

陈楠教授在谈到肾脏病的防治时指出:“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出现功能损害往往无声无息,而当糖尿病并发肾脏病时,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早期要特别注意微量蛋白尿、血压和肾功能的监测。我们建议在疾病早期使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压、降蛋白。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如果不控制,过两三年这个病人很可能就肾功能受累了。”

陈楠教授提出:“对于三大疾病早期干预、综合管理,首先提倡重心前移,即在疾病早期就开始筛查、防治,同时提倡重心下移,即充分发挥社区和二级医院的作用,做好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因此,需要临床医生、社会各界共同提高意识,尽早进行筛查,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做到三大疾病联防联治,防治并重。”

陈楠教授提出:“对于三大疾病早期干预、综合管理,首先提倡重心前移,即在疾病早期就开始筛查、防治,同时提倡重心下移,即充分发挥社区和二级医院的作用,做好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因此,需要临床医生、社会各界,包括患者、家庭、大众共同提高意识,尽早进行筛查,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做到三大疾病联防联治,防治并重。”

在日常生活中,专家们也提醒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患者要做到少糖、少盐,低脂健康饮食,不吸烟,适量运动,按时足量服药,控制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等,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58岁糖友肾衰又心衰,致命错误害了他!糖尿病想要长寿,牢记3点

前几天听家里人说,村里58岁的老韩住进了医院,还被下了病危通知书。据说,老韩已经拖了好久,单是胸闷、憋喘就忍了好几天了,还有全身乏力、少尿、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如果不是实在难受的受不了了,估计他还不去医院。

要不是因为家里没钱,谁能把病拖到这么严重呢?可这怪谁呢,也只能怪他自己!老韩年轻的时候就是个酒鬼,没有个正经工作,还嗜酒如命,一天三顿,顿顿不离,烟也不少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他的儿子也不正干,初中没毕业就退学了,然后早早结了婚,生了孩子。结果,一家五口,除了孩子外,四个人都没工作。

老韩得的是什么病?

老韩的高血压已经好几年了,两年前因为口干、口渴、乏力去检查,又查出了糖尿病,当时血糖已经很高了,被医生警告,要赶紧把血糖降下来。其实,老韩的血糖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升高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一经发现就已经很严重了。据说回家后,老韩用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之后也就不管了。谁曾想,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直到出现胸闷、少尿、全身乏力等不适,他才来到医院,结果当场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最终检查结果:糖尿病、高血压3级,还有各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最严重的还是尿毒症和心衰。

虽然现在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钱,老韩还住在医院,但听说他早就想要放弃了。

是啊!这样的家庭,面对这样的病,该怎么治啊!

还是那句话,老韩之所以有今天的悲剧,还不是错在自己吗?

错误一:肆无忌惮的生活方式。

老韩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吸烟、喝酒的坏习惯,后来得了高血压之后,仍旧烟酒无度,不仅如此,虽然没多少钱,可当过一段厨师的老韩,在吃方面从不亏待了自己。结果,高血压之后又得了糖尿病。即便如此,老韩从没有想过戒烟戒酒,直到住进了医院。

医生说:有些患者在确诊糖尿病的时候还觉得冤枉,觉得自己不该得这样的病,可事实就是你的很多坏习惯早已为糖尿病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包括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习惯,还有缺乏锻炼、熬夜、肥胖等,为了健康,早点戒掉坏习惯,好好生活吧!

错误二:对疾病的毫不在意。

老韩得了高血压之后,一直没有吃药,确诊糖尿病之后,也只用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之后就没再管了,就是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吃点降糖药。殊不知,他的身体早就被高血压和糖尿病拖垮了,更严重的尿毒症、心衰等并发症也已经悄然找上门了。

医生说:糖尿病本身不致命,可对其置之不理,时间长了,可就不单单是血糖高这么简单了。长期的高血糖会累及心脏、肾脏、血管等多个器官,直到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此时再想着去降糖,已经晚了,因为这些并发症都是不可逆的。

糖尿病并发症到底有多可怕?

糖尿病的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小到皮肤瘙痒,大到尿毒症,这些都可能是长期高血糖诱发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糖尿病。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有感觉异常、痛觉过敏、麻木刺痛感,继而出现烧灼痛、针刺痛等神经痛的症状,夜间加重,可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汗腺等其他部位,引发胃轻瘫、无汗症、尿失禁、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

2. 糖尿病血管病: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可致视网膜病、肾病等,大血管病变可致心梗、脑血栓、肾动脉硬化等,病程越长,风险越高。

3. 糖尿病肾病:从肾小球高滤过、肾脏肥大开始,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直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终身透析治疗,或者肾移植才能活下去。

4. 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皮温降低等,严重可有溃疡、感染,直至整个足部坏死,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患者的生命。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后续可出现视物模糊、复视、飞蚊症、视野缺损等,直到视力下降,甚至导致失明。

糖友想要长寿,务必做好几点!

糖尿病并非绝症,虽然它的并发症很可怕,但也有很多患者活得比健康人还长寿,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血糖一直都控制得很好。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就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血糖长期平稳达标,自然就能离并发症远远的。

1. 坚持规律用药:糖尿病无法治愈,想要血糖稳,只能靠降糖药,而降糖药不能乱吃,要根据自身血糖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 ①降低空腹血糖为主:格列美脲、罗格列酮、比格列酮等;
  • ②降低餐后血糖为主:阿卡波糖、米格列醇、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等;
  • ③既降空腹血糖又降餐后血糖:二甲双胍、格列汀类、格列净类、GLP-1抑制剂类等。

一般来说,糖尿病首选二甲双胍,若效果不佳,再联合其他的降糖药,如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联合米格列醇,作为最新一代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在体内不经肝肾代谢,不产生毒性代谢产物,不良反应更少,而且更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国人;而格列净类、GLP-1抑制剂类药物因为兼有保护心血管和肾脏的作用,适用于伴有肾病、冠心病、心梗等疾病的患者。另外,如果降糖药无法有效降糖,就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了。

2. 饮食和运动疗法缺一不可:血糖升高与糖友日常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果只吃药而忽视饮食、运动的管理,就相当于一边放肆吃喝一边减肥,效果肯定不明显。所以说,想要有效降糖,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热量的摄入,勤加锻炼,最好是每餐后都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3. 坏习惯不能有:得了糖尿病之后,吸烟、喝酒、熬夜、过劳等坏习惯都不能再有了,这些不仅不利于血糖的管理,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一定要尽早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