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病例分析(糖尿病足病历书写范文)

健康时报糖友会 0
文章目录:

这三个糖友病足案例,带来了很多启示,预防糖足记住这7点!

指导专家

许樟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副院长、全军糖尿病中心主任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这些并发症中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正确治疗,糖友极有可能会面临截肢,甚至生命危险,小编为糖友整理了一些病例,以及专家点评,以供参考。

1、相信医生

【案例】49岁的石某是一名大学工人,他患病已经10年了,血糖控制比较差,治疗也不规律,最近两个月,他感觉双脚无力,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

7天前,石某的左脚被钉子刺伤,没有看医,而是自行处理,4天后突发39度高烧,脚上受伤的部位已经由足跟向裸关节发展,并出现了局部红肿,受伤部位结痂处已经发黑,按压结痂有脓液流出,并且有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石某由外地转到北京306医院时,感染已经蔓延到了整个左下肢。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告诉石某要做大的清创手术,但是不能保证不截肢,石某听到有可能要截肢,自行联系了外院,在外院做了不截肢的清创手术,术后几个月,伤口都不愈合,最后,患者还是截肢保住了命。

【专家点评】患者和家属对医生要保持信任,这对患者保肢至关重要!如果基层医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治疗糖友足部疾病,是可以转院到在省市级的三甲医院,但是如果患者和患者家属连省市级的三甲医院医生都不能信任,那就得反思了。

2、及时处理,控制感染

【案例】唐山市的陈大爷,有一次剪指甲剪得太深,导致了甲沟炎,一直都不能愈合,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糖尿病,血糖超出了正常人的几倍!还好陈大爷及时到医院就诊,脚上受伤部位没有渗血,也没有流脓,感染也没有扩展,医生在处理了陈大爷的伤口之后,又入院观察几天,最终被治愈。

【专家点评】每人每年至少一次到医院做一下体检,及时发现各种病症!而对于糖友来说,更得在日常控制好血糖,了解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知识,做好预防!而有了并发症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与医生沟通才是最好的选择。

3、处理局部同时也要控糖

【案例】60多岁的王大爷,20天前没有明显诱因出现了左脚第一足趾溃烂,并伴有局部疼痛,左脚肿胀,伴有恶臭。三甲医院的医生在对王大爷做了局部清创处理后,王大爷的伤口依然没有很好地愈合。

调查询问后才知道,王大爷一直都没有戒烟,平时的血糖、血压控制也不稳定。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医生不仅在饮食上要求王大爷谨遵医嘱,而且还要求王大爷一定要戒烟!最后王大爷的伤口终于得到了愈合。

【专家点评】部分外科医生高度重视局部处治,但是血糖和血压的控制、营养的支持、戒烟等基本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此也降低了糖尿病足溃疡局部处治的疗效。

小编提示

预防糖尿病足,做好这7点!

1、做好自我检查“四部曲”

糖友平时做好足部自我检查“四部曲”,及早发现糖尿病的“足丝马迹”,及早预防和治疗。

(1)用棉花捻成尖端状,轻轻划过脚背及脚底皮肤,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觉到,如果没有感觉则表示轻触觉消失或减退;

(2)用冷凉的金属体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冷凉,用37℃的温水浸泡双脚,是否感觉到温热,如果没有感觉,表示双脚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缺失;

(3)用大头针(或缝衣针)钝的一端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有感觉,如感觉差表示触觉减退;

(4)用手指轻触脚背靠近脚踝处皮肤,寻找有无脚背动脉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可与正常人脚背部动脉搏动情况比较。如摸不到或脉搏很细弱,表示脚背动脉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常提示脚背动脉上端有大动脉血管狭窄或梗阻。

2、鞋子选择软布鞋,而且,每次穿新鞋后都要检查脚,购买足趾头有足够空间的鞋子。每天穿鞋前都要检查鞋子里面有没有异物。

3、袜子选择吸汗性强的棉料袜

4、泡脚水温不要太高

以37摄氏度为宜,最好让家人试水温,不要烫伤。

5、剪指甲不剪太深,应该水平剪

6、不做剧烈运动

7、不要光脚走路

关注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或者搜索微信账号(jksb2016),每天都有精彩内容,参与更多活动!

本期实习编辑:毛圆圆

学会这5招 远离糖尿病足

来源:广州日报

糖尿病很常见,但这种病对健康的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足(简称“糖足”)就是其中一种,它是因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可致残、致死,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困难、花费巨大。如何远离糖尿病足的威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莹提醒糖友们,及早评估是否存在“糖足”的高危因素,做好“足控”是关键。

糖友穿新鞋 擦伤脚趾诱发“糖足”

老糖友张伯因穿新凉鞋不慎擦伤右足第四趾,最初只是一个小水泡,他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皮肤破损便没放在心上,想着过些天就会好起来,没想到却因此引发感染,逐渐溃烂,发展到后来甚至发黑,并发糖尿病足。

其实,在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像张伯这样令人惋惜的糖尿病足病例并不少见:有的糖友因自行于家中用剪刀修剪足底胼胝,引起足底皮肤破溃;有的糖友洗脚倒水时开水溅出烫伤足背,起了个大水泡,自行用牙签挑破后继发感染……这些糖尿病足的发生,都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举动而造成身体伤害,并且屡见不鲜。

防“糖足” 远离这些高危因素

“很多糖尿病足的发生都有其共同特点,其中很显著的就是对足部的保护不够。”张莹介绍,很多糖尿病足患者都存在糖尿病病程长或血糖控制不理想、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或减退(神经病变)、下肢血供差(血管病变)等问题。此外,平时对足部保护不够、思想上未予以重视导致就医不及时也是影响糖尿病足发生的因素。

张莹说,想要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首先要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1.过往病史:曾经有过足部溃疡或因此截肢;

2.神经病变,足部有刀割感、烧灼感、刺痛感、蚁爬感;

3.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波动减弱、下肢发冷、静脉曲张、间歇性跛行;

4.足部皮肤:胼胝、干燥皲裂、真菌感染等;

5.关节因素:扁平足、弓形足、痛风石或其他关节畸形;

6.其他危险因素:鞋袜异常(过硬、过小、过紧)、吸烟等。

支招:做好日常“足控”远离“糖足”

张莹提醒糖友,日常要像爱护颜面一样爱护双脚,除了最基础的控制血糖,日常可从5个方面着手做好 “足控”:

1.每日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皮肤发红、破溃、水泡等。

2.做好足部护理:保持足部皮肤健康,皮肤干燥时使用护理霜,治疗真菌感染,修剪趾甲时要直剪,不能弯剪;难处理的胼胝(足部老茧)及时就医。

3.选双舒适的鞋子:糖友尤其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穿高跟鞋、较硬的鞋、赤脚走路等情况;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及时清理。

4.适度泡脚:泡脚前要用手或温度计测水温,切忌用脚去感觉水温。泡完脚后用软毛巾擦干,保持趾缝干爽。

5.出现足部皮肤损伤后一定不能麻痹大意,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李泽、白恬

喜讯!晋江市中医院庄鸿志医师的“糖尿病足合并复发性破伤风”病历获评优秀病历


9月11-13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主办的“2020中国动物致伤诊治高峰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设置“狂犬病专场”“破伤风专场”以及“动物致伤专场”基于疾病预防及诊治,临床案例,科普相关议题以及疾病发展与研究历史,诊治规范解读及诊治基地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此次论坛承续“医路清风,不忘初心”的主题,以创新性形式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动物致伤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本届高峰论坛上,

发布了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专著

《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并且成立了“中国动物致伤防治联盟”。

首部动物致伤诊治专著的发布填补我国动物致伤领域诊治规范的空白,为动物致伤临床医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庄鸿志主治医师参与此书的编写并被特聘为中国动物致伤防治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

我院庄鸿志主治医师在“动物致伤专场”大会上,以“石头鱼刺伤”为主题,围绕“糖尿病足合并复发性破伤风”的病历作学术报告。针对石头鱼生理特性以及石头鱼刺伤的临床症状,中毒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获得了优秀病历。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学术报告引起人们对石头鱼刺伤的重视。

来源:晋江市中医院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