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药治糖尿病偏方大全(中药 治疗糖尿病)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给糖尿病患者推荐的6种中药代茶饮,还不快收起来!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就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而中药代茶饮应该是我国茶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如菊花茶清头明目,苦丁茶除热降压,薄荷茶解暑清热,麦冬茶养肺利咽。这些保健茶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为我们养心怡神,祛病延年发挥了作用。

那么,中药代茶饮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吗?

一般的说来,糖尿病人是可以用中药代茶饮的,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均适合或都需要,还是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这同样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是证用是药”,比如菊花茶用于肝热所致的眼睛红赤或眼睛分泌物多等证,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经常腹泻,属于脾虚证者,就不能饮用。又如人参茶适合于气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倘若用于肝火旺胃火盛的患者无异于火上浇油。还有苦丁茶,如给予胃寒患者就好比雪上加霜。所以不能认为中药代茶饮适合所有的糖尿病人。

患者如何自己选择适合的代茶饮?

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茶:

1.糖尿病患者经常有口干舌燥、面红目赤等证,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莲子心茶以清热明目、清心肝火。

2.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便秘,可饮用决明子茶、麻子仁茶以润肠通便。

3.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脾虚可饮用大枣茶等。

4.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经常感到心烦急躁、头晕目眩、口苦舌干,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夏枯草茶,以清肝泻火降压。

5.糖尿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出现心悸心慌者可饮用酸枣仁茶、合欢茶以养心安神。

6.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可饮用决明子茶、姜黄茶、生山楂茶等以祛脂活血。

代茶饮的中药会不会影响西药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茶水和药物不能一起用。不仅是西药,还包括了中药。主要是因为茶中有些物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主张服药2小时内不宜饮茶。但我们说得是中药茶,这些中药茶是否可以和西药一起用,是否会影响西药的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在没有科学的依据之前,中药茶最好不要和西药一起服用,起码要间隔1小时左右。

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梁晓春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3个组方,降糖和防治并发症,实验证实均有效

毫无疑问,糖尿病的诊治目前来看主要是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研究不系统,目前只能作为西医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式,主流的降糖治疗和糖尿病的病情管理模式,完全是西医所主导。守护中国健康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亮点可以挖掘,又有哪些经典的组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作用呢?

中医理论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为“辨证论治、整体治疗”。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等外因作用所致,多涉及肝、肾、胆、胰等脏器,宜根据适应症给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证候等情况,基于糖尿病本虚标实的特征,根据中医治疗思路(脏腑气血辨证),进行辨证论治。这一点和西医对于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思路相似,因人而异,千人千方。

中医基于这些基础认识,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型、辩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并没有达到像西医对于糖尿病的分型一样清晰明确达成共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节脏腑功能,整体治疗、双向调节,对于治疗早期糖尿病、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中药治疗的优点有多层次,多靶点的功能调节作用、温和持久作用、综合治疗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这一点是西医所不能媲美的。与西医比较,中药的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代谢紊乱进行整体调节。

中西医结合是趋势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中医精髓之上,必须要以西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药学成果结合,以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式方法(检测C肽,检测胰高血糖素,检测体内胰岛素,检测血糖)来指导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也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以单纯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好转和治愈情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糖尿病和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组方

葛根汤

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按 8∶3∶3∶2组成,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降糖脂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素、黄芩苷等黄酮类和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大量临床实验显示葛根芩连汤降糖疗效确切,长期使用副作用小。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由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按 120 ∶6 ∶5∶3∶3∶3 ∶3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降血糖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萜类: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和黄芪甲苷。

消渴丸--中西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

符合我国药品监管要求的公开中西药复方降糖制剂并不多见,其代表药物是消渴丸。消渴丸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葛根、五味子、山药、玉米须 7 味中药与西药格列本脲组成。从中医角度上看,消渴丸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等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消渴丸中定量的格列本脲有强效降血糖作用,减轻糖毒性,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善患者倦怠乏力、多食易饥等症状。

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糖尿病,一定大有所为,潜力无限!

糖尿病不用怕,降糖绝配的七对中药

以糖尿病为例,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血糖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满心欢喜的回家,按照出院时制定的降糖方案每天坚持打针或者吃药。

然而,段时过间血糖反而又上升了,又回到当初十几、二十几的血糖水平,再次出现并发症了又来找大夫,大夫一问啥原因啊,回答说哎呀最近大鱼大肉吃的可好了,吃完饭又比较困,倒头就睡了,出院后也很少监测血糖。这回答该让大夫多发愁啊。

这个问题,表面上只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血糖控制不佳,实际上则反映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流行趋势的不相适应,不能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的预防控制中。

有研究表明通过回访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再入院次数。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第一次患教:《糖尿病不用怕,降糖绝配的七对中药》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只限于糖尿病患者降糖的辅助治疗自己不可随意应用,如需使用,请先咨询王主任及刘大夫,由医生为您制定合理方案。

第一对药——黄连、干姜

良药苦口数黄连,绿花淡放正月间。

糖尿九克刚起步,短期大量速降糖。

调理脾胃施小量,辛开苦降厚胃肠。

仝小林院士这样评价黄连。

提及黄连,“苦”字便如影随形。俗语有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苦”由此可见一斑。众所周知,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因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降糖功效显著,故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宜根据各阶段主要症状决定黄连之用量。

糖尿病早、中期多处于郁热阶段,以肝胃郁热、胃肠实热、痰热互结、三焦火毒等火热炽盛为主要表现,黄连既可以清火泄热,又能降糖,此时剂量宜大,一般用9~30克;对于血糖极高,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者,急需清泄火毒,用量可达60~120克,1~2剂即可迅速降糖。

随着病情进展,火热之势渐消,虚象渐显,表现以气虚、津亏、阴虚等虚证为主,病至晚期,甚至可见一派阳虚内寒之象。因此,糖尿病后期,黄连剂量不宜过大,一般用9~15克左右。

血糖控制达标后,痰热、火毒等病理基础基本已清除,可以小剂量黄连长期缓慢调理。此时,一般改汤剂为丸剂、散剂、膏剂或丹剂等,黄连平均每日用量约1~3克即可,意在长期维持治疗,非取其迅速降糖之功。

有人可能会说黄连这么苦寒,天天吃会不会伤胃啊。其实大家的顾虑呀我们的老祖宗早已经想到了,并且有很好的对策呢。那就是加上另外一个药——干姜

干姜大辛大热,辛温散寒、温中回阳。干姜可制黄连苦寒伤胃,二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功。此配伍取“辛开苦降”之意,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黄连、干姜一寒一热,相互制约,防止黄连伤胃的关键在于干姜的用量。在应用时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调整配伍比例:

  • 若胃热重,黄连干姜之比为 6:1
  • 若胃热不甚,可调整为3:1
  • 若胃寒明显,二者剂量可为1:1
  • 若中焦气机郁滞较重,血糖控制尚可,治疗时以开郁为主、降糖为辅,黄连、干姜之比可为1:3

这便是今天讲的第一个降糖对药。所以有了干姜的辛热之性,大家就不用担心黄连苦寒伤胃了,而且二者配合还会达到良好的降糖目的,具体应用别忘了咨询医生哦。

第二对药——黄连、乌梅

黄连苦寒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酸涩敛阴。二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较好疗效的降糖药对。在治疗糖尿病时,苦味药确有显著的降糖效果。此配伍多用于热盛津伤的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往往口渴引饮,五心烦热,舌红少津,配合使用甘味药,如人参、甘草,有酸甘化阴之意,共奏清热、生津、降糖之效。

第三对药——知母、黄柏

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泻肾火,清下焦湿热;知母甘寒,滋肾润燥,上润肺燥、泻肺火,中清胃火、除烦渴,下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二者相须为用,为清泻肾火之良剂,有降糖之功效。

该药对可视为知柏地黄丸之浓缩方,治疗由下焦肾火引起的小便不利者,疗效显著。

第四对药——黄柏、苍术

苍术辛烈温燥,可升可降,功擅祛风胜湿、健脾止泻;黄柏苦寒沉降,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参合,一温一寒,相互制约,并走于下,清热燥湿之力增强。

尤适用于湿热并重、舌苔厚腻者,可大剂量使用苍术(15~30克),既可清热燥湿,又有降糖之功效。临床若以湿为重,热不显者,应以祛湿为主。若化湿则用佩兰、荷叶、藿香,渗湿当用云苓、薏苡仁,利水即用车前草、竹叶。

第五对药——石膏、知母

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湿热。知母甘苦寒、质润多液,既升又降,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二药配伍,增强清泻气分大热之效。

知母有降糖作用,配伍石膏,适用于阳明经热盛,或温热病气分热盛,燥热津伤的糖尿病患者。适合应用这一对药的患者往往大热大渴,不怕冷,怕热,食欲旺盛,心烦躁乱。应用时常配伍石斛、天花粉以生津。

第六对药——海藻、昆布

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昆布消痰软坚,利水退肿。二药同为咸寒之品,相须为用,消痰软坚之功增强。

这一对药常用来治疗甲状腺疾病,但其实也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容易出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管动脉硬化,形成斑块甚至血管闭塞,此类患者易配合使用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研究显示,昆布亦有降脂、降糖作用。

第七对药——柴胡、黄芩

柴胡气味轻清,善宣透,能疏解少阳郁滞,助少阳之气外达;黄芩苦寒,能清胸腹蕴热,使少阳之火清于里。二者相伍,一开一阖,一升一降,促少阳之枢运转,共奏开郁清胃之功

二药伍用清肝热,适用于肝郁胃热型的肥胖糖尿病患者。若肝热重,以柴胡为主药,大剂量应用(30克)。若肝火亢盛,则可加用夏枯草、龙胆草,增强降火清热之效。

讲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讲完了,可能上面一些药物在西医药理研究中并没有降糖的作用,而在中医眼里也没有血糖、血压的概念,中医看病,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辨证论治,适当配伍,从而调整人体阴阳,阴阳平衡,症状自然消失,这时大家会发现血糖竟然下降了,血压也正常了。这便是中医1 1>2的效应。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身体健康。

#大家健康超能团# #健康养生排位赛#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