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并发症面瘫(糖尿病并发症面部抽搐)

糖友大讲堂 0
文章目录:

糖友血糖偏高小心面瘫

面瘫大家都听过,是一种面部神经麻痹的病症,一般人都会认为是由于长期被冷风直接对着脸吹导致的。不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不是风吹的,而是糖尿病导致的一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长期血糖偏高也容易导致面瘫。

糖友血糖偏高小心面瘫

长期高血糖可诱发面瘫

专家介绍,面神经麻痹,即我们俗称的面瘫,是常见的因糖尿病而导致的神经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面瘫,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糖尿病的病程长或糖尿病未能有效控制,在这种血糖长期处于偏高水平的影响下,引起了微血管循环异常、糖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缺血缺氧、末梢神经受损。

因此,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规范治疗,避免血糖波动,发生各种并发症。同时,对于一个老“糖友”来说,平时还要注意避免着凉,避免直吹风扇或空调;冬天出门在外也应做好头部的保暖工作。

  测糖耐量,可判断是否糖尿病性面瘫

专家,当出现有口眼歪斜、不能鼓腮等面瘫的可疑症状时,尤其经常面神经麻痹,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就诊,由医生鉴别属于哪种面神经麻痹。

做血糖、尿糖的检查,必要时再做个糖耐量试验,可以帮助确定是因糖尿病而引起的面瘫。若确诊为糖尿病性面瘫,在治疗上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同时以小剂量的皮质激素以减轻面神经的局部水肿、炎症,并辅以神经营养剂、理疗针灸、面部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

控血糖记住“三五七”运动

高血糖人群(包括糖耐量低减者和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症状。那么怎样运动才科学呢?

运动治疗益处多多,但这些益处有赖于运动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并提出“三五七”方案:每日步行3公里以上,每次步行时间超过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以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等于170最适宜。运动中既要出汗,又不要大汗淋漓;既 要气喘,又不能气喘吁吁。糖耐量异常者常合并有肥胖、高脂血症等。通过运动可减轻体重,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使糖耐量恢复正常。

1、适合高血糖患者的运动

选择运动项目,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及兴趣。一般来说,老年患者最好选择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量较低的活动。中年患者可进行游泳、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及登山等;体重较重或合并有膝关节炎者,最好选择游泳,既可消耗热量,也不会增加膝部的负担。

2、需要多大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的把握也很重要,应以身体无明显不适和次日无明显疲劳感觉为宜。人们检测运动强度,通常都以心率作为参考指标。一般健康人的最大心率公式为:(220-年龄)的70%~80%。但高血糖患者要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而定出不同的目标。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者可以定在最大心跳的50%。例如 一位60岁的患者,如果这位患者平时很少运动,身体素质较差,他的运动强度应该是每分钟心跳80次(计算方法为(220-60)×50%)。

3、运动频率

高血糖患者参加运动贵在坚持,每星期至少运动3次。因为运动次数太少,除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和肺活量外,也不能促进胰岛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因为胰岛素对运动的敏感性只能维持2~3天,所以每星期运动3~4次才有效果。

4、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密切相关。专家建议每次运动应在30~40分钟,其间包括5~10分钟的准备活动,20分钟以上的身体运动,5~10分 钟的放松活动。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是必需的,其目的是使身体逐渐适应运动和静止状态,避免骨骼、韧带、肌肉受伤和使内脏器官恢复正常状态。

血糖控制不佳小心惹来面瘫

王先生3年前被诊断患有糖尿病,由于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加上自己感觉身体没什么大碍,便没把这病当一回事,吃药也是很不规律的,想起来的时候就吃一吃,有时工作忙起来或者出差在外的时候,就干脆不吃了。一天早上,王先生起床后照镜子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脸居然歪向了一边,腮帮子也鼓不起来了,吓得他急忙去医院找医生。经过检查后医生告诉他,这可能是糖尿病而导致的面神经麻痹,原因是糖尿病控制不好。

糖尿病少见的并发症——面瘫

糖尿病足、糖尿病眼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常常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糖尿病的另一并发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由于不像前两者那么多见,再加上引起面神经麻痹,大家比较多的都是认为这是冷风长期直接对着面部给吹出来的,其实多为病毒感染引起。因此,当一部分以糖尿病为首发症状的面瘫患者前来就诊时,常因不容易被识别而导致误诊,忽略了糖尿病这个潜伏着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面神经麻痹,即我们俗称的面瘫,是常见的因糖尿病而导致的神经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面瘫为何会发生呢?根本原因在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胡春玲回答说,糖尿病的病程长或糖尿病未能有效控制,在这种血糖长期处于偏高水平的影响下,引起了微血管循环异常、糖代谢紊乱,使得周围神经缺血缺氧,进而逐步发生了末梢神经的损伤。一旦出现面神经麻痹时,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个人形象,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吃饭、喝水等日常生活。

糖友如何避免落下“面子”问题?

胡春玲建议,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治疗上一定要规范,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以免因血糖控制不好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同时,对于一个老糖友来说,平时还要注意避免着凉,夏天吹风扇或吹空调时,避免出风口直接对着头面部吹,冬天户外冷风比较强劲时,出门在外也应做好头部的保暖工作,以免无辜落下个“面子”问题。

“还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当出现有口眼歪斜、不能鼓腮等面瘫的可疑症状时,尤其是一个经常出现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切勿掉以轻心,最好能及时到医院,由医生鉴别是脑中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病毒性面神经麻痹,还是糖尿病而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胡春玲指出,做血糖、尿糖的检查、糖耐量试验,均可帮助确定是因糖尿病而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在治疗上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同时以小剂量的皮质激素以减轻面神经的局部水肿、炎症,并辅以神经营养剂、理疗针灸、面部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通讯员:彭文斌 林惠芳)

“顶风作案” 竟诱发糖友面瘫

3年前,李先生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但由于工作较忙,加上自我感觉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就没有把病放在心上,也没有按时吃药。但最近,王先生起床后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脸和嘴居然歪向一边,脸上的肌肉也不听使唤了。他急忙跑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因血糖控制不好而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即常说的面瘫。而发病前,李先生常常晚上睡觉时开空调,医生判断是受风寒侵袭从而诱发面瘫。

糖尿病性面瘫是糖尿病较为少见的神经并发症之一,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糖尿病的病程长或血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血糖长期偏高引起了微血管循环异常、糖代谢紊乱,造成周围神经缺血缺氧,进而逐步造成末梢神经的损伤。这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发生机理相同,只是发生部位不同而已。

出现糖尿病性面瘫不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起居。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人是面瘫的易发人群。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一定要规范,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以免因血糖控制不好而发生各种并发症。

同时,老糖人平时还要注意避免着凉,吹风扇或吹空调时,避免出风口直接对着头面部吹,冬天户外冷风比较强劲时,出门在外也应做好头部的保暖工作,以免无辜落下个“面子”问题。

一旦突发口眼歪斜、不能鼓腮或吹口哨等可疑症状时,除了考虑为其他因素引起的面神经麻痹,还必须考虑糖尿病并发面神经麻痹的可能。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要考虑面瘫表现可能系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要及时检测血糖,尽快确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