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什么发生病变(糖尿病什么得的)
糖尿病出现这6大表现,证明糖尿病并发症出现,血糖控制不好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会致残,致死!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
不同并发症自然“先兆不同”:
一、糖尿病导致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控制不好,导致的全身血管受损,尤其会导致心脏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当心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就会出现心绞痛的表现,这时候就会表现为胸痛、心前区疼痛、头疼、牙疼、胸闷憋气、大汗、后背疼痛、咽部紧缩感、肩膀疼痛等等表现。糖尿病导致的冠心病常常是三支病变,也就是三个心脏大血管都会有比较严重的狭窄,往往不能支架,需要搭桥。
二、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是全身性的,对于颈动脉以及脑血管都有损害,会导致颈动脉狭窄斑块,脑血管狭窄甚至引起脑梗死。当发生严重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的时候,会表现为双手力量不对称,口角歪斜,走路偏斜,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嗜睡状态,恶心呕吐或呃逆;面瘫及舌瘫、偏盲、喝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等。
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若出现有视物模糊,且不断加重情况,那需注意或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越长几率便更高,所以糖尿病人群需半年检查一次眼底。查查眼底,视物模糊、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均是糖尿病合并的微血管病变,注意若早期发现,注意及时治疗。
四、糖尿病肾病
当出现水肿、眼睑、颜面及下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大量泡沫尿等等要怀疑糖尿病肾病,化验尿常规和肾功能,以明确是否出现糖尿病肾病。
五、糖尿病足:
血糖控制不佳,血管神经损害,四肢伤口不愈合,容易破溃,只能截肢后才能好转!
六、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
肢体麻木、感觉性共济失调、亦可累及颅神经及脊神经。早起可表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注意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并发症可能是独立出现,也可能是同时出现。对于糖尿病的人,不能等到已经出现并发症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只有长期血糖处在理想安全水平,才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实不相瞒:糖尿病诱发血管病变,不外乎这两个原因,别忽视
糖尿病是一种葡萄糖代谢异常疾病,中国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是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而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糖尿病的合并并发症导致。
据调查显示,99%的糖尿病患者至少会出现一项糖尿病合并症,而其中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就是心血管疾病。高达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吧!
糖尿病为何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之所以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祸源是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持续性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动脉壁内皮细胞损伤等都是引起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
微血管病变是指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的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增厚程度能从正常的80-250nm增厚到500-800nm,这种微血管壁的增厚,会引起微循环的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血液浓稠度也较高,血流的的流动速度会因此减慢。这使得器官组织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缺乏,代谢废物持续积累,最终导致各脏器出现病理变化。
糖尿病血管病变后果有哪些?
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影响部位广泛,大血管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冠心病和脑梗死,微血管病变中较严重的会发生在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以及视网膜上。
大血管病变。调查研究显示,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虽然只有8.27%,但却是70%-80%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心脑血管。若心脏的微血管发生了病理变化,容易诱发心肌疾病导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于脑部可能引起中风。调查显示,在导致死亡的心脏病原因以及中风患者的13%中是与糖尿病相关,糖尿病人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比不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高3.5倍。
视网膜。眼睛的视网膜部位的微循坏丰富,是观察人体微循环的重要窗口,所以糖尿病引发的微循环病变,最容易在视网膜得以体现。主要表现出微血管瘤、白斑、纤维化、新生血管、出血及视网膜脱落等多种情况,早期可能会感觉视力下降、视物有雾状感,晚期可能引发失明。
肾脏。肾脏的微血管病变容易引起肾组织缺血,肾小球出现损害,出现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
神经系统。主要是表现在肢体末端神经上,肢体末端微血管发生病变开始硬化,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肢末端神经细胞营养缺乏,感觉下降,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感染和溃疡。
警惕!糖尿病的这8种皮肤病变,你一定要知道!症状治疗都在这了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升高,皮肤干、痒、过敏等情况,临床遇到这种情况,应警惕糖尿病的皮肤病变。
本期嘉宾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糖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及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病人皮损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糖尿病人所特有,有些则属于非特异性表现。
皮肤病变(如黑棘皮病、皮肤瘙痒等)还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因此,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对阻止患者病情进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皮肤瘙痒症多是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在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人当中比较常见,据统计,瘙痒症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生率可达7%~43%。
患者表现为全身瘙痒或只局限于外阴及肛周,因有尿糖的刺激和局部感染的影响,外阴部瘙痒更加多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酌情服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对鱼虾、海鲜过敏者也应忌食。
2、 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糖尿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引起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其中又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
皮肤真菌感染可引起手癣、脚癣、甲癣、股癣、体癣、口腔及外阴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等;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等;病毒感染则是以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最为常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杀菌或抗病毒治疗。平日要注意皮肤、口腔及外阴卫生。
3、 胫前色素斑多见于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糖尿病的特征性皮损,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特征为双下肢胫前多发性色素沉着斑,
起初皮损为大小、数目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红斑、丘疹,随后皮疹表面出现鳞屑,并逐渐呈现局部萎缩,最终遗留色素沉着而自愈,但新的皮损可陆续发生。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无需治疗。
4、 类脂质渐进性皮肤坏死本病发生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是由于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皮损好发于小腿胫前及外踝部,偶见于大腿及足部。
本病呈渐进性发展,最初表现为多发性、边界清楚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逐渐融合成硬皮样斑块,中央凹陷呈蜡黄色,边缘呈暗红色。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己酮可可碱。另外还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5、 糖尿病性水疱病通常发生在重度糖尿病且伴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患者往往在毫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无痛性水疱,
水疱好发于四肢肢端,多发或者单发,直径0.5~10厘米不等,疱壁菲薄,疱液清亮,颇似烫伤引起的水疱,但周围无炎症性红晕。1~2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小水疱可自行干瘪,不必处理;
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清洁、更换敷料。
6、 丹毒样红斑发生于糖尿病人小腿胫前或足背的界限清楚的红斑,看上去颇似“丹毒”,但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使之有别于丹毒。
其发生可能与下肢微循环受累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改善微循环。
7、 糖尿病性黄瘤病糖尿病性黄瘤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四肢伸侧、躯干、臀部的皮肤上,群集或散在分布,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斑块。
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质地比周围皮肤略硬,大多不痒。患者常常伴有严重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8、 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是指局部皮肤变黑、增厚,呈疣状增生,好发于颈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与肥胖所致的严重胰岛素抵抗有关。
本病多见于严重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黑棘皮征是预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减肥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此外,这类患者降糖宜选择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用胰岛素。
如果您还有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