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多高可以的糖尿病(血糖多高的时候会出现尿糖)
临床医生说科普丨血糖多少可以确诊糖尿病?
临床医生说科普之王医生科普时间到
今天和大家来聊聊“血糖与糖尿病”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人数众多而且逐年递增。糖尿病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约4到5倍!那么,血糖多少才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呢?
1
空腹血糖超过7,任意时间抽血血糖超过11.1,OGTT试验2小时血糖超过11.1。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即可确诊!
2
糖尿病的前期,如果不控制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在6.1到7之间。糖耐量受损~OGTT试验2小时血糖在7.8到11.1之间。由于以上两个情况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请大家一定要高度关注“糖尿病前期”。
3
注意️:单纯依靠空腹血糖的检查会漏诊百分之8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戬萌医生
来源: 吉林12320
血糖高到多少会得糖尿病?医生这4种情况没出现,你还能“自救”
上午10点,诊室的门被推开,一位40岁出头的男士捏着体检报告,额头上渗着细汗。“大夫,您快看看!我血糖空腹6.8,餐后都11.2了!网上说这已经是糖尿病了!”他声音发紧,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我接过报告,抬头打量他:微胖、面色发红,衬衫领口松了两颗扣子,显然是匆匆赶来。“最近是不是常聚餐?爱喝甜饮料?”我问。他一愣:“您怎么知道?上周连着三天应酬,昨晚还吃了半只烤鸭……”我笑了笑,指着报告上的数据:“别慌,你这血糖高是事实,但离‘判死刑’还早。”他眼睛一亮,身子往前探了探:“真的?可都说血糖高迟早变糖尿病……”
这样的场景,我每周至少遇到十几次。人们总把高血糖和糖尿病直接画等号,却忽略了“血糖危机”真正来临前,身体早就发出过四次警报。
第一次警报:你的高血糖是“过客”还是“常驻”?
“就像天气偶尔下雨正常,但天天下就是洪灾。”我常对患者打这个比方。那位烤鸭男士的血糖为何没被判糖尿病?关键在“持续性”。他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5.9%,说明过去3个月平均血糖正常,餐后飙升只是短期放纵的结果。
医生划重点:
偶然高血糖:一顿大餐、熬夜加班、感冒发烧都可能让血糖暂时超标。
持续高血糖:空腹≥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且重复验证(隔天再测仍高)。
自救指南:
连续监测3天不同时段血糖,若仅1-2次超标,先戒奶茶、减精米面,两周后复查。
第二次警报:身体“零件”有没有被糖水泡坏?
去年接诊过一位阿姨,空腹血糖7.5却坚决不吃药:“我没感觉啊!”结果一查尿微量白蛋白超标——肾脏已受损。
糖尿病并发症的“隐形炸弹”:
1. 眼睛:视物模糊、飞蚊症(视网膜病变)
2. 手脚:麻木刺痛、伤口不愈(神经/血管病变)
3. 肾脏:夜尿多、泡沫尿(蛋白尿)
4. 心脏:胸闷气短(加速动脉硬化)
医生忠告:
血糖高≠马上得并发症,但需每年查:
眼底照相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颈动脉彩超
“没症状”反而是最危险的信号!
第三次警报:你掉进“三多一少”的陷阱了吗?
“大夫,我最近瘦了10斤,是不是严重了?”常有患者这样问。其实突然消瘦反而是晚期信号,真正要警惕的是:
喝得多:每天超3L水仍口渴
尿得多:夜起≥3次且尿黏脚(糖分高)
吃得多:饭后2小时就饿得心慌
胖得快:尤其腰围>90cm(男)/85cm(女)
案例警示:
一位外卖小哥空腹血糖9.3,却因“能吃能喝”自以为健康,直到酮症酸中毒昏迷送医。
关键指标:
尿酮体试纸(药店可买),晨尿检测若阳性,立即就医!
第四次警报:家族基因里藏着“定时炸弹”?
“我爷爷糖尿病足截肢,我爸天天打胰岛素,我是不是没救了?”这是遗传高危人群的典型焦虑。
科学真相:
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子女患病风险增加30%
父母双方患病,风险跃升70%
但!
“遗传不是命运,而是预警钟。就像家族有高血压的人,更该少吃咸。”
逆袭案例:
一位糖尿病家族史的银行高管,通过“321法则”控糖成功:
3种必吃:绿叶菜、鱼肉、坚果
2个时间:晚上7点后禁食、餐后半小时必走动
1个动作:每天靠墙蹲3分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结语:血糖高≠糖尿病,但它是身体最后的“求救信号”
回到诊室那位男士的结局:调整饮食 每天快走40分钟,3个月后血糖全线正常。临走时他感慨:“原来血糖高是身体在喊‘快救我’,而不是‘你完了’。”
最后叮嘱:
如果您的血糖超标但尚未触发四次警报,记住“黄金逆转期”就在未来6-12个月。少喝一碗粥,多走两站路,或许就能改写后半生的健康剧本。
(本文病例均经加工处理,诊疗建议需个体化咨询医生)
正常人血糖应该多高?高于这个值可怀疑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近些年来正伤害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就糖尿病患者而言,根据病情不同具体症状也会有所区别,但血糖值升高乃至超标则是所有糖尿病人都会出现的症状。那么,正常人的血糖值应该是多高,什么情况下应该怀疑是糖尿病呢?
正常人血糖应该多高?
测血糖理所当然需要抽血,这里的血又分为指尖血和静脉血,其中以静脉血的血糖值更为准确,以下的数据指的都是静脉血的数值。
其中,测量血糖又必须测算两个数据,分别是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就空腹血糖而言,正常值应该在6.1mmol/L以下,高于7.0mmol/L可认为是糖尿病。但血糖值又不能太低,如果低于3.9mmol/L则可能是低血糖症。
如果空腹血糖值超标,则需考虑测算餐后2小时血糖值进一步确诊。这时候正常人的血糖值应该在7.7mmol/L以下,若高于11.1mmol/L则是糖尿病的表现。
当然,人体的血糖值可能受到饮食、疾病、输液或是应激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第一次测算发现血糖超标时,应该注意排除这些影响。
哪些人需要测算血糖?
糖尿病存在一定的高危人群,就糖尿病而言,越早发现血糖升高的现象,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其调控的效果就会越好,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会相应降低。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40岁以上的人。
2、超重或肥胖,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3、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人群。
4、长期接受抗精神病、抗抑郁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此外,妊娠期女性受激素波动的影响很可能出现妊娠糖尿病,一般建议女性在怀孕24~27周时进行“糖筛查”,口服50克葡萄糖一小时后测算血糖。
就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血糖控制的终极目标是让他们的血糖值回归正常,也就是说餐后血糖值在7.7mmol/L以下。当然,现在还比较难达到这样的目的,欧美相关协会认为餐后血糖能控制在10mmol/L,具体控制的目标,还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和并发症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