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筛查是几周(糖尿病筛查是几项检查)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 除了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也很重要。患者平时测血糖只提供了一个时间点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反映平均的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代表患者过去8~12周平均血糖的水平,并且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可更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另外,患者三个月或半年可测一次肝肾功能,可以方便医生对于用药进行调整。 对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检查可以每年一次,例如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下肢动脉检查、尿蛋白检查等。对身体各个脏器的进行及时监测。(via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程京代表:糖尿病应纳入慢病筛查 至少一年筛查一次

全国人大代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表示,官方公布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仅次于高血压的患者,建议对糖尿病进行提前预防筛查,至少一年筛查一次。

程京说,目前中国已经有1.14亿人患上了糖尿病,“这个数字是官方登记在册的人数”。但是在对10万人群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其实已经患上了糖尿病,但本人却毫不知情。从这种情况看,实际上,我国患糖尿病的人数可能比官方公布的还要多,甚至可能翻倍。糖尿病可以引发很多其他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我国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和死亡率,从保守数据来看,都是全世界第一。

对于慢性疾病来说,尤其是很多无法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治疗,而是提前去预防。程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其实,不光是肿瘤,像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疾病一样需要预防筛查。如果可能的话,还有两个其他的慢性疾病也需要筛查,一个是呼吸道疾病,一个是口腔疾病。如果等到发病了再去吃药,就必须终身服药,而看病的医疗支付是非常大的。与其等发病了再去花钱治病,还不如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免费为老百姓进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

程京表示,真正健康的养老,要注重对疾病的提前干预和筛查,治未病。而不是说等到慢病缠身,再去终身服药来养老。要改变过去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思路,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以糖尿病为例,至少应当做到一年筛查一次,最好能够做到自主全天候监控。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楠

流程编辑:RB013

出现“三多一少”才是糖尿病?专家: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

新华社西安11月14日电(记者蔺娟)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许多人认为,只有出现“三多一少”才是得了糖尿病。专家表示,糖尿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压力大、多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者等高危人群,患病的可能性更大,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专家、主任医师李秀丽表示,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糖尿病前期,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变。

李秀丽说,有年龄大于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经常久坐、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生育史等因素之一的人,即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警惕糖尿病的到来,及早进行糖尿病筛查和健康干预。她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要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群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

李秀丽表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虽不能治愈,但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