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用什么药膏(糖尿病足用什么泡脚可以改善)
患上糖尿病足,就是晚期了吗?要涂哪些药膏比较好?
近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当血糖升高的时候,人体的双脚很容易就会受到高血糖的影响,患者的双脚也可能会受损,出现糖尿病足这个并发症。因此,平时要应该注意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定期测量血糖,发现自己血糖过高,一定要积极控制,否则并发症形成。
首先糖尿病足应该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是年轻的病人或者早期的糖尿病,在血糖不太高且整体很好的情况下,由于不小心创伤了或者割伤引起破损,这种的治疗预后效果是比较好的。
但如果糖尿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又存在高血糖长期对慢性血管的损伤,导致下肢血管闭塞,
神经神经方面的损伤导致感觉神经下降,引起足部反应功能的下降,泌汗功能下降。这种基础上,再加上感染再加上外伤,这种糖尿病足就属于比较疑难,发展会比较快,如果是说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导致截肢的效果。
以上情况应该是属于糖尿病晚期的并发症,但是也要根据的既往的血糖控制情况,也就是病程以及整个足部的情况进行判断。
另外,还要结合有没有其他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并发症,进一步判断是不是属于晚期,但一般来说,多数糖尿病足已经是晚期了。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中最常见,也是最疑难的并发症之一。一旦糖尿病病人出现足部溃烂的情况,需要分状态,再根据足部的情况评估伤口的情况,除了整体治疗降糖方面,还需改善血供、改善循环等等。
其中,更关键的是创面的处理,一开始主要是充分的清创消毒,在伤口清洗方面,适量加上膏药是有帮助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膏药也是根据分期的。
在早期可能渗液,或者腐肉比较多,可以用去腐为主的中药,加一些药膏外敷,渗液比较多,清热解毒方面的药膏可适量用。在后期主要是以生肌为主要导向的药膏。
所以,具体情况要根据创面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药膏,至于药膏可以选用市面上的成药,也可以自己配伍进行制作,这些都是可以的。#医联媒体超能团##清风计划#
【联合国糖尿病日】治疗糖尿病足有神奇的药水和药膏吗?
很多前来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和家属来门诊看病,最常问医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这个糖尿病足怎么治?你们有什么特效的方法给我治疗?给我开点儿你们的特效药水抹抹行吗?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给您讲讲糖尿病足病的那些事。
糖尿病足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远端组织破坏的足部病变综合征。糖尿病足是一个综合征,不是简单的糖尿病加烂脚。是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引发的全身血管损伤在局部的体现。所以说,糖尿病足是全身疾病,在脚烂了的同时一定是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者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还可能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等。
我们知道了糖尿病足是全身疾病,就一定要全身治疗。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调整全身状况,纠正贫血、低蛋白、电解质紊乱、正确的抗感染治疗,改善下肢和足部的供血。可以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疗法,根据下肢血管闭塞的情况也可以进行介入手术开通血管。根据足部病变的不同情况进行切开减压、蚕食清创,应用创面先进治疗方法如负压治疗、骨水泥治疗、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还有创面辨证使用清热、去腐、生肌的中药等等。
治疗糖尿病足没有神奇的方法,也没有神奇的药水,患者的病情特点不一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治疗方案。糖尿病足太凶险,如果延误诊疗就可能导致截肢致残,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糖友们发现“烂脚”一定寻求专业医生治疗,切不可乱用偏方自行处理。
作者:甘宇
来源: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编辑:张妍 马萍
校对:陈泽明 安妮
初审:毛碧峰
审核:崔乐文
糖尿病患者必学的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防治攻略
65岁的赵先生,有十余年糖尿病病史,因为听说走鹅卵石对脚底穴位有按摩作用,有益身体健康,因此每天晚饭后在小区附近公园里的鹅卵石道上赤脚走几圈,半个月下来,他感到赤脚走走就是挺舒服的。但有一天他散步回来,洗脚时发现足底前部不知什么时候磨破了皮,表面有少量渗液,但也没感觉到疼痛,就自己涂了点碘酒,第二天照样去走鹅卵石道,结果几天后破皮的地方出现了感染溃烂、流脓,引发了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发出阵阵恶臭,住院治疗两个多月才基本愈合。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就不可以走鹅卵石路了呢?
并非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不可以走鹅卵石,而是说糖尿病患者有“危险足”的情况下不适合赤脚走鹅卵石路。
赵先生之所以走鹅卵石路后出现严重的足部溃疡,是因为他本身有糖尿病危险足,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走鹅卵石路只是导致溃疡发生的诱因。实际上赵先生的情况属于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危害性?该怎样识别?如何预防和治疗?笔者参考文献,就这些问题做一总结,以飨读者。
什么是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
糖尿病足溃疡按病变性质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神经性溃疡,顾名思义是因为神经病变引起的溃疡,也就是说在病因上神经病变起主要作用。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足部失去感觉或缺血,在此基础上皮肤破损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病。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体到足部则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受损、自主神经受损和运动神经受损。
感觉神经受损,使患者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甚至丧失,失去自我保护机制,致使患者不能感觉到鞋的挤压和异物的摩擦而造成皮肤破损,温度觉减退可能致烫伤和冻伤,深部感觉减退,患者不能及时调整关节负重;自主神经受损,影响到外周小血管和汗腺自主神经时,可出现汗腺分泌异常、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缺血,引起皮肤干燥、皲裂、伤口感染,特别是足底高压区——足跟、足掌、趾(特别是1、5 跖趾关节)部位,由于经常摩擦及局部营养障碍,容易形成胼胝(老茧),胼胝又可做为异物进一步使足底高压区压力增加大约30%,胼胝的出现强烈地预示着发生溃疡的危险,而且难以愈合;运动神经病变使肌肉萎缩,趾骨畸形,导致爪形趾、高足压。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以致夏科氏足及骨质疏松等,降低了足部对身体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足溃疡形成和坏死的发生。
因此,肢体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病溃疡发生的基础和诱因,据统计15%-2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曾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约为64%的溃疡属于神经性溃疡。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除了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患足麻木、皮肤干燥、感觉障碍等症状外,其溃疡多发生在足部易摩擦部位或者压力较大的地方。
当出现足部反复小损伤、不适当的足护理致烫伤、所穿鞋袜不合适,正常活动时连续或反复足底受压,均易诱发足部溃疡,其特征为溃疡较深,周围有增厚的角化组织,底部呈淡红色,容易出血,无疼痛。
溃疡合并局部坏疽或者全足坏疽,常合并感染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神经性溃疡和缺血性溃疡的鉴别
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主要是神经性溃疡,另一方面也与肢体末端缺血有关,即缺血性溃疡,二者鉴别如下表:
事实上,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临床上往往和缺血性溃疡合并出现而形成混合型溃疡,使治疗更加棘手,以上鉴别旨在提示我们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治上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综合考虑,综合治疗。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识别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是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其诊断并不困难,重点是要早期识别高危足,一般来说具有如下情况者需警惕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发生: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血糖控制不佳;有神经病变症状,如下肢麻、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或感觉障碍,痛觉减弱或消失。合并肾脏、眼底病变,如肾功能不全、视力减退等;足部畸形,如出现鹰爪趾、榔头趾、关节僵直、踇外翻等;足部出现坚硬、干燥的胼胝(老茧);以往有截肢病史。患者出现步态的改变:步速减慢、步频降低、单足支撑相时间缩短、双足支撑相时间延长、姿势摇摆幅度增大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估主要依赖临床小工具的组合体检和肌电图。
如利用细针检查痛觉,音叉检查震动觉,尼龙丝、足压力测定仪检查压力觉,用凉温觉检查仪或冷凉的金属体触碰脚部皮肤及用37℃~37.5℃的温水浸泡双脚检查脚部皮肤的温度觉。检查生理反射如踝反射及电生理检查了解运动功能。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预防
1.定期检查
每天至少检查足部1次,以早期发现足部皮肤颜色改变、有无破损及合并感染,趾甲、趾间缝隙、足底皮肤。特别要注意检查足底有无胼胝、破损,水疱,并经常监测皮肤温度,注意溃疡前的一些体征。
2.注意足部卫生
保持足部清洁卫生,每日洗脚也很重要,但要注意,要用40℃左右的温水,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所以洗脚前,一定要先用手或温度计试水温,以免烫伤。
3.避免足部损伤
尽力避免足部损伤,如穿松软合脚的鞋袜,鞋头最好宽一些,穿鞋前检查一下里面有没有异物;不管在室内还是户外,都不要赤脚走路,或仅穿袜子或是底部非常薄的拖鞋走路,更不能走鹅卵石路,进行负重运动时穿着适宜的鞋子。
视力不佳者,不要自剪趾甲;避免使用化学物品或药膏或任何其他技术来去除胼胝或鸡眼。一旦不小心伤了皮肤,不要擅自处理,一定要去医院正确处理。
4.足部保暖
特别是天冷时可以穿棉袜或羊毛袜,每天适量运动,例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以促进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获得最大修复率、降低感染率。如果足部已出现问题,如皮肤破损、溃疡等,请及时就医。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治疗包括如下措施:
1.控制血糖和代谢紊乱
控制血糖和代谢紊乱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控制血糖首选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控制血压、改善肾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使用他汀类纠正血脂异常,目标LDL-C水平<1.8或2.6mmol/L;若无临床禁忌,应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戒烟、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等综合措施。
2.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
90%的神经性溃疡可通过保守治疗实现愈合。关键是减轻足部压力负荷,即避免所有附加于患肢的机械压力,传统的缓解足底压力的方法有卧床休息、使用轮椅、拐杖等,也可通过各种减压器具减轻溃疡处压力,如穿具有缓解足底压力作用的治疗鞋,使用特制鞋垫或脚趾矫形器等。
3.感染治疗
有足部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有骨髓炎和深部脓肿者,首先要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用上兼顾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同时抗厌氧菌,最好根据溃疡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原则上要求强力、大剂量、足疗程。
4.神经性溃疡创面伤口处理
主要是创面保护和手术清创,促进溃疡的愈合,可参考如下措施:
神经性溃疡伤口处理
5.手术及保肢治疗
对于有锤状趾,同时又有较多胼胝或者在其顶端或者远端存在溃疡的糖尿病患者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可考虑等活动性溃疡愈合后施行足趾屈肌腱切断术以预防脚趾溃疡的形成。
也可考虑跟腱延长术、关节成形术、单个或全跖骨头切除术、跖趾关节成形术或截骨术,有助于预防足底溃疡复发。
参考资料:
1.薛耀明,邹梦晨.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02):88-89-90-91.
2.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2019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6):519-528.
作者: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