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胰腺癌型糖尿病(胰腺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一年后查出胰腺癌,背后原因不得不警惕

最近,老王心情很差,原因是他查出了胰腺癌,这距他查出糖尿病仅一年。

“得了糖尿病,就要小心胰腺癌。”领导小刚无奈说道。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不足5%。至于糖尿病也是困扰着许多中老年人的大问题,在中国便有1.2亿人深受其害。

更不幸的是,糖尿病可能正是胰腺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甚至胰腺癌本身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两者互为因果。

到底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有什么关系?目前的研究给出了多种说法,下面我们会说到其中几种。不过在聊这些糖尿病和胰腺癌关系的研究之前,先来说说胰腺有什么用处。

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形状像一条鱼。被十二指肠、脾脏、胃所包围。胰腺的体积并不大,但作用却非常重要。我们每天消化食物,维持血糖稳定的任务基本上靠它来完成。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胆囊收缩,也要靠它来调制。

另外,胰腺还有非常强大的分泌功能,其分泌的胰液含有分解能力很强的消化酶,流入十二指肠消化我们每天摄入的糖、蛋白质和脂肪,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生长抑素,则可以调节血糖,维持血糖稳定正常。

当胰腺分泌功能出了问题,维持血糖稳定的功能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2018年,上海复旦大学的石雨江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他们的研究,第一次揭开了高血糖和胰腺癌的关系。他们的研究显示,高血糖会降低AMPK蛋白酶的活性,导致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减少TET2蛋白催化生成5-hmC。5-hmC可被视为癌症标志物,它的减少意味着胰腺癌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台湾学者在著名医学期刊《Cell》发表的研究表示,高血糖会引发胰岛细胞里的KRAS基因突变,而在胰腺癌案例中,90%的患者都存在KRAS突变。

在此之前,其他研究也称糖代谢不正常与胰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次研究发现高血糖引起一系列代谢变化,让胰腺细胞缺乏合成修复DNA的某种原料,导致KRAS突变,而90%的胰腺癌都有KRAS突变,因此可以说,高血糖与胰腺癌有高度的相关性,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风险。

糖尿病不但可能是胰腺癌的症状,在不知道患者还得了胰腺癌,而对糖尿病进行治疗还会加剧胰腺癌的发展。

梅奥诊所的教授Chari这么讲述胰腺癌和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不治疗会让患胰腺癌的几率提高1.5至2倍;患糖尿病时间超过5年者,胰腺癌的几率高于平均线。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到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一种症状,新发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信号。这是因为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身体的血糖,而胰腺癌会使体内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加重了糖尿病病情。

法国里昂国际疾病防治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不少人同时患有胰腺癌和糖尿病,但却只被当做糖尿病患者治疗。研究者调查了欧洲近百万名II型糖尿病患者的情况。这些患者中,有的同时患有胰腺癌。这些胰腺癌患者中,50%在一年前被诊断出患有II型糖尿病,而仅被当做糖尿病患者治疗。

由于胰腺癌的问题,病人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在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原来患者还有胰腺癌的情况下,医生会给出更激进的糖尿病治疗措施,比如从口服降糖药转向胰岛素注射。但胰岛素同时也会使胰腺癌细胞增殖速度更快,加速了胰腺癌的进展。

于是乎便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患者先被确诊为得了糖尿病,一年后出现胰腺癌。从前后顺序来看,似乎是糖尿病直接导致胰腺癌。但真相可能是,胰腺癌的癌细胞早已存在,并产生了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而胰岛素治疗只是把胰腺癌从无症状升级到有症状。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不仅是因为它恶性程度高,且在腹部深处,位置隐匿,切割手术的难度极高,还因为早期胰腺癌极难发现,想要将胰腺癌扑灭于萌芽状态来提高生存率也并不容易。

早期胰腺癌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症状的,到出现黄疸、消瘦等症状的时候,胰腺癌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的希望已经相当渺茫。

想要趁早发现,提前治疗,得通过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手段检查。45岁以上人群、常年抽烟喝酒、肥胖、有胰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注意检查身体。#清风计划##滚蛋吧肿瘤君#

参考资料:

[1].Chun-Mei Hu, Sui-Chih Tien et al. High Glucose Triggers Nucleotide Imbalance through O-GlcNAcylation of Key Enzymes and Induces KRAS Mutation in Pancreatic Cells. Cell. March 7, 2019

[2].Anni M.Y. Zhang,et al.Endogenous Hyperinsulinemia Contributes to Pancreatic Cancer Development.Cell Metabolism. August 1, 2019

[3].Yujiang Geno Shi, et al. Glucose-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TET2 by AMPK reveals a pathway linking diabetes to cancer. Nature. July 18, 20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胰腺癌和糖尿病有关?医生:糖尿病人2个习惯改不掉,胰腺很受罪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医生坐在诊室里,手中握着一份检查报告,眉头紧锁。他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中年男子张先生,深吸一口气说道:"张先生,您的胰腺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张先生一脸惊愕,结结巴巴地问道:"李医生,我...我不是只是糖尿病吗?怎么会和胰腺有关系?"

李医生缓缓放下报告,语重心长地说:"张先生,您可能不知道,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最终被诊断出胰腺癌。这并不是说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得胰腺癌,但确实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张先生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颤抖着问道:"那...那我该怎么办?"

李医生温和地笑了笑,说道:"别担心,让我们从头开始,我来为您详细解释一下。"

胰腺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作为外分泌腺,它分泌胰液帮助消化;作为内分泌腺,它分泌胰岛素等激素调节血糖。当胰腺功能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导致糖尿病或胰腺癌等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长期血糖水平升高。而胰腺癌则是一种恶性肿瘤,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很高。

李医生继续解释道:"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长期患有糖尿病可能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另一方面,胰腺癌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张先生听得一头雾水,问道:"李医生,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李医生点点头,开始详细阐述:"首先,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胰腺造成慢性损伤,增加癌变的风险。其次,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往往较高,而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可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另外,"李医生继续说道,"胰腺癌细胞会分泌某些物质,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有时,胰腺癌引起的糖尿病可能是肿瘤的首个信号。"

张先生听完后,神情凝重地问道:"那么,我们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预防胰腺癌呢?"

李医生微笑着说:"预防胰腺癌,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两个习惯尤其重要:戒烟限酒和控制饮食。"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胰腺癌的风险。烟草中的致癌物质会损伤胰腺细胞,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慢性胰腺炎,这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李医生解释道。

"至于饮食,"李医生继续说,"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这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也能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张先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除了这两点,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李医生回答:"当然,还有几点很重要。规律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压力管理也很重要,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足和过度压力都可能影响血糖控制。"

"另外,"李医生补充道,"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血糖监测外,还应该定期做一些特殊检查,比如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等,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张先生听完后,神情轻松了许多,说道:"谢谢您,李医生。我明白了,我会好好注意的。"

李医生欣慰地笑了笑,说:"很高兴您能理解。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只要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能大大降低疾病的风险。"

就在这时,诊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李医生的助手王护士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

王护士说:"李医生,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某些降糖药可能会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李医生接过报告,仔细阅读后,对张先生说:"这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这种常用的降糖药可能有助于降低胰腺癌的风险。而某些增加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则可能增加风险。不过,这些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张先生听后,有些担忧地问道:"那我现在用的降糖药会不会有问题?"

李医生安慰道:"不用担心,我们开具的药物都是经过严格评估的。不过,这提醒我们,在选择降糖药时,不仅要考虑降糖效果,还要考虑其他潜在影响。我们会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每位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张先生点点头,又问道:"李医生,我听说有些人得了胰腺癌,但一开始被误诊为糖尿病,这是真的吗?"

李医生叹了口气,说:"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有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糖尿病或血糖控制突然变差。这就要求我们医生在诊断时要特别警惕,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突然出现糖尿病症状的中老年患者。"

"所以,"李医生强调道,"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血糖控制突然变差,或者出现持续的腹痛、消化不良、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胰腺癌治愈率的关键。"

张先生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我明白了,李医生。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医嘱好好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

李医生欣慰地点点头,说:"您能有这样的认识很好。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降低多种疾病的风险。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夕阳西下,诊室里的谈话也接近尾声。张先生起身准备离开时,李医生叮嘱道:"张先生,希望您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您的家人朋友。预防胰腺癌,控制糖尿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张先生郑重地点头答应,脸上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他知道,虽然前方的路可能并不平坦,但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战胜疾病,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照文: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2.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 20(2): 65-84.

3. 王伟等. 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 35(6): 531-534.

4. 李明等. 二甲双胍对胰腺癌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0, 36(3): 309-313.

5. 张华等. 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筛查策略探讨. 中华内科杂志, 2021, 60(5): 441-444.

提醒: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胰腺癌!3类人群及早到医院筛查

57岁的老李不抽烟不喝酒,唯独有个爱吃肉的喜好,几乎顿顿都要吃肉,连早餐也得吃点猪肉才满足,简直是无肉不欢。

因为爱吃肉,特别是烤肉、腌肉,老李的体型自然偏胖,也有“三高”问题,但平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所以当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佳的时候,老李也只当自己是得了胃病,到医院检查。

结果这一查,却查出轻度糖尿病和胰腺导管腺癌!查出胰腺癌,老李十分讶异,连问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自己并没有感觉特别不舒服,也没有一般癌症患者有的坏习惯,怎么癌症就突然找上门来了?

一、胰腺癌发展迅速,常让人“措手不及”

胰腺在人体内是第二大消化腺,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功能,其实并非所有长在胰腺的癌症都叫胰腺癌,我们一般所说的胰腺癌是指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上发生的癌变,也就是胰腺导管腺癌,几乎占了全部胰腺癌类型的95%。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胰腺癌发病率平均达到7/10万人,在上海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5/10万。根据河南省肿瘤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男性的胰腺癌发病率以平均每年1.1%的增幅上升。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特点:

1、早期难诊治

胰腺癌在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深藏在左上腹最深处,和肝脏、肠胃、胆等器官相邻,位于腹腔深处。

当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很容易误诊为慢性胃病而错失早发现的机会。再加上胰腺癌的发生并没有确切的病因,导致发现困难。

2、发展速度快、易转移

根据统计,一个大约2厘米的胰腺癌病灶,就有40%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淋巴转移,一旦确诊胰腺癌,70%~80%的患者都会出现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等,发展十分迅速,而2厘米肿瘤对肝癌来说还只是亚临床。所以,一旦确诊胰腺癌往往就已经到了中晚期。

二、坏习惯或是癌症“帮凶”

癌症的发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很多癌症都是因为坏习惯而导致的。

研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比如吸烟、暴饮暴食、酗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喝咖啡等,在临床上发现,喜欢高脂肪饮食的人血脂水平更高,容易对胰腺的微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更容易出现胰腺疾病。

1、一个坏习惯必须改掉

开头案例中的老李虽然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最终还是发现患了胰腺癌,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坏习惯,想要预防胰腺癌,这个坏习惯一定要改,那就是长期高脂肪饮食。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堵塞胰管,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而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则会增加癌变风险。

加工肉类也属于高脂肪饮食的一种。英国癌症杂志曾刊登发表瑞典的一项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吃2片咸肉或1根香肠会使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0%。而就算摄入较少的加工肉食,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每天摄入100克的加工肉食就会增加38%的胰腺癌风险,如果每天摄入150克的加工肉食,会增加57%的胰腺癌风险。

2、三类高危人群需及时筛查

除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之外,想要预防胰腺癌还要注意筛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洪德飞特别强调,以下3类胰腺癌高危人群需要马上或定期到医院检查或筛查:

  • 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和普通人群相比,这类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明显上升,所以需要做好基因筛查,最好定期去医院检查;
  • ②原本没有无糖尿病史的人却突然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这时候就要警惕有胰腺癌的风险;
  • ③慢性胰腺炎人群以及有胰腺癌病变可能的囊实性肿瘤等患者。
三、警惕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能救命

胰腺癌的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早期诊断率低,因此,学会辨别胰腺癌的症状,注意与普通疾病区分,才能降低误诊、漏诊的概率,做到早诊早治。

1、中上腹饱胀不适、疼痛

这是胰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但却极其容易跟“胃病”混淆。胰腺癌通常会导致胆管或胰管梗阻,影响了胆汁排泄,从而会导致胆囊和胆管的压力过大,患者就容易出现腹部饱胀不适和疼痛的症状。不过,胰腺癌导致的这种疼痛和普通的胃病不同,一般是隐痛,而且在饭后疼痛的范围扩大、加剧。

2、腰疼

当胰腺癌影响到腹腔的神经丛时,患者就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而由于胰腺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患者一般会出现腰疼的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出现疼痛,平躺、仰卧姿势会加重腰疼症状,而侧卧或弯腰又能减轻疼痛,这也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

3、黄疸

6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因为胰腺癌会影响胆汁的排泄,所以当出现黄疸的时候,除了要怀疑肝脏疾病外,还要警惕是胰腺癌的可能。

4、体重减轻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会有明显的体重减轻症状,而且和胃病导致的体重减轻不一样,胰腺癌患者通常是出现进行性的消瘦。

5、突发糖尿病

由于胰腺癌变会影响血糖的调节功能,因此,如果是突发的糖尿病,应该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大大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靠上腹部增强CT来帮助诊断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及时做好胰腺增强CT。

四、提醒:30%~50%的胰腺癌患者伴随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大约有30%~50%的胰腺癌患者都伴有糖尿病,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几年后被发现患有胰腺癌,由此可见胰腺癌与糖尿病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不过,目前的医学研究还无法确定究竟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癌,还是胰腺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这5类情况,要做好筛查:无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50岁;突然检查出糖尿病而且血糖很高;没有肥胖症状;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不好。

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夺走了无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要想预防胰腺癌,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外,还应该注重体检,发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谣零零计划##2021生机大会#

参考资料:

[1]《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患有胰腺癌》.大河健康报.2019-12-24

[2]《面对“癌王”,只能举手投降?| 世界胰腺癌日》.健康中国.2021-11-18

[3]《吸烟、酗酒、肥胖、熬夜……胰腺癌与这些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人民网.2021-08-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