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粪菌移植治疗糖尿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引发腹泻 可尝试粪菌移植治疗

每天7至8次,持续5个月,这样的腹泻让小朱(化名)痛苦不堪,近日,小朱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了粪菌移植治疗,两次移植后,小朱的排便次数减少到每天一至两次。

小朱是一位Ⅰ型糖尿病患者,今年才21岁,因为长期腹泻,他曾到某大医院消化科进行肠镜检查,均显示正常,被告知无特殊治疗方法而出院。经当地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推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粪菌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2019年12月27日上午,小朱来到二附院内分泌科就诊,鲁一兵主任经过详细的问诊、检查,翻阅以前的病历和出院小结,认为可以进行粪菌移植治疗,随后邀请医院消化科张发明主任进行粪菌移植前会诊。30日和31日上午,小朱分别接受了两次粪菌移植。

令他和家人开心的是,粪菌移植的第一天,即12月30日晚上,腹泻就停止了,当天解成形大便一次,无腹痛、发热等反应。第二天晚上,小朱进食过多,解便2次,同样基本成形。与此同时,其使用的胰岛素量有所减少,血糖更加平稳,早上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血糖6.2mmol/L。对于这样的结果,小朱和家人都感到满意,目前,小朱已经出院回家。

据鲁一兵介绍,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变得十分普遍,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涉及多个部位,如食管、胃、小肠以及大肠,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大便失禁以及腹泻,据统计大约50%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胃肠道症状。糖尿病腹泻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肠道菌群失调、胆汁酸代谢障碍、胰腺外分泌不足、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胃肠道激素改变等。

据悉,糖尿病腹泻常见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年糖尿病患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3:2。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相比较,糖尿病腹泻通常与便秘相交替,间歇期可能持续数天、数周至数月不等。

针对糖尿病引起的腹泻,目前仅有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减轻以及经验性的治疗。如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高血糖、治疗自主神经病变等。粪菌移植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实现对肠道内外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引起胃肠疾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已经开展了粪菌移植技术治疗上述疾病和临床症状40多例患者,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引发腹泻5个月 医生用两次粪菌移植治好他

来源:金陵晚报

□通讯员 丁大法

南报融媒体记者 蒋晓春

小朱(化名)是一位I型糖尿病患者,今年21岁。因为糖尿病引发了并发症,每天7-8次的腹泻,持续了5个月,让小伙子痛苦不堪。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小朱的胃肠道内后,小朱的腹泻停止了。

糖尿病引发5个月的腹泻

长期腹泻的问题,小朱也多方求医治疗,但是均被告知无特殊治疗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鲁一兵主任对小朱进行了详细问诊、检查,鲁主任认为可以进行粪菌移植治疗。

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实现对肠道内外疾病的治疗。小朱先后接受了两次粪菌移植。粪菌移植的第一天,腹泻就停止了,当天解成形大便一次,无腹痛,发热等反应。第二天晚上,小朱进食过多,解便2次,同样基本成形。与此同时,其使用的胰岛素量有所减少,血糖更加平稳,早上空腹血糖6.3mmol/L, 餐后血糖6.2mmol/L。目前,小朱已经出院回家。

鲁一兵告诉记者,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变得十分普遍,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涉及多个部位,如食管、胃、小肠以及大肠,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大便失禁以及腹泻。据统计,大约50%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胃肠道症状。糖尿病腹泻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肠道菌群失调、胆汁酸代谢障碍、胰腺外分泌不足、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胃肠道激素改变等。

糖尿病腹泻常见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年糖尿病患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3:2。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相比较,糖尿病腹泻通常与便秘相交替,间歇期可能持续数天、数周至数月不等。针对糖尿病引起的腹泻,目前仅有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减轻以及经验性的治疗,如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高血糖、治疗自主神经病变等等。

知道吗?“便便”捐献条件比献血严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张发明主任表示,肠道菌群数量约1000至1050种,细菌数量达到10万亿个。正常的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里,当“和谐”被打破时,某些细菌数量增多、减少或者缺失,人就生病了。当健康的菌落群移植到了人体新的环境里,可以重新建立起这样的平衡。

捐粪条件很严格,因为只依靠捐粪者的化验指标限制还不够,还必须就患者近期所服用药物、所患其他疾病等作为限制和排除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捐粪比献血的要求还高,依据要求,捐粪者必须同时满足15项条件:比如有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当然不行,近6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也不行等等。“可以选择陌生的捐粪者,但毫无疑问,知根知底的亲属才是最好的,我们要避免移植产生其他传染病等风险。”

奇招!“粪菌移植”救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廖木兴/图

人的粪便虽然看似不雅,却有大作用!原本总是拉血便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3年间做了6次“粪菌移植”后,不再受拉血便的困扰,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基本消失。消化内科专家表示,“粪菌移植”主要用于治疗肠道菌群相关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细菌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感染)等。

■新快报记者梁瑜通讯员黄月星

便血腹泻十余年,多种常规治疗无法控制

今年1月,再次回到医院的董阿姨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说“我很久没有拉血便了”。这是她经过粪菌移植治疗后第一次笑得如此开心。3年间,董阿姨6次前往市一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粪菌移植手术,在周永健主任团队的积极治疗下,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基本消失。

18年前,来自河南的董阿姨于2001年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此后,她尝试过多种常规治疗方法,除了口服美沙拉嗪、益生菌之外,还用过激素治疗,但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且激素治疗副作用大,让董阿姨苦不堪言。

2016年9月,董阿姨在看到关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粪菌移植的相关报道后,便专门从河南坐火车到广州求医。

3年间6个疗程,深度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该院消化内科周永健主任团队在接诊后认为,董阿姨适合做粪菌移植。在对其进行粪菌移植前常规的肠镜检查,发现其肠道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糜烂,有接触性出血。

“第一次接受粪菌移植后,董阿姨的症状没有立即改善,仍反复腹泻、血便。”消化内科黄红丽副主任医师说。但在出院一周左右,董阿姨发现血便逐渐消失,移植2周后,腹痛症状也明显减轻,腹泻由每天5-6次减少到每天1-2次。

但粪菌移植3个月之后,减少的大便次数突然反弹。返院复查后发现,对比第一次肠镜下的结肠黏膜,董阿姨的现况虽然有改善,但仍存在明显的黏膜糜烂。

“董阿姨这种情况只是达到了临床改善,并没有达到黏膜愈合。”黄红丽说,在看过董阿姨的肠镜报告之后,她建议其在服用美沙拉嗪药物的基础上坚持多次粪菌移植维持治疗。

秉着对医生的信任,董阿姨坚持每3-6个月回院接受粪菌移植的治疗,截至目前,共接受了6个疗程(每个疗程3-5次)的粪菌移植。

虽然折腾,但效果可喜。2019年1月再次返院治疗后,董阿姨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已基本消失,没有腹痛、腹泻、血便,大便每天1-2次且是黄色成形软便。“最近一次复查肠镜,基本未见溃疡、糜烂面,愈合得比较好,基本达到内镜缓解(深度缓解)。这对于一个有十多年溃疡性结肠炎史的患者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改善。”黄红丽称。

粪菌移植可治疗多种肠道、代谢病

黄红丽介绍,粪菌移植,简单来说就是从健康人粪便中获得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通过重建肠道新的功能菌群达到治疗肠内外疾病的目的。移植途径可以通过内镜下喷洒粪菌或经内镜下置管的方式进行。反复粪菌移植可覆盖和替换患者自身的异常肠道菌群,使得肠道微生态重新得到新的平衡。

她表示,目前粪菌移植主要用于治疗肠道菌群相关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细菌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感染)等,在治疗帕金森病、糖尿病、脂肪肝病、肥胖等疾病上也颇见成效。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通过这项“重口味”医疗技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帮助近400位患者摆脱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