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三指标(糖尿病三项指标)

中医李隆文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不能只看血糖,这3个指标也很重要!

在很多糖友的看来,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万事大吉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我常和患友们说,治疗糖尿病决不能只关注血糖一项。因为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代谢障碍疾病,除了关注血糖,以下3个指标同样重要!

1、体重
众所周知,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肥胖不仅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会影响血糖达标,增加心脑血管负担,还会加重肾脏代谢压力,甚至还会导致血压、血脂异常。

2、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常常相伴而生。高血压会损害多个器官,比如:加速血管硬化,损害心、脑、肾功能,影响眼底微循环。一般要求糖友血压维持在140/80mmHg以下,80岁以上老年人不超过150/90mmHg。

3、血脂
血脂异常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建议定期检测以下指标:

  • 总胆固醇应<4.5mmol/L
  • 甘油三酯应<1.5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女性>1.3mmol/L,男性>1.0mmol/L
  • 合并冠心病者低密度脂蛋白应<1.8mmol/L

说到这里,我想起之前的这位糖友,陈先生,53岁,典型的"五高"症候: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体重高。看起来面色潮红,口干口苦,心烦失眠,易怒急躁。平素喜食肥甘,嗜烟好酒。

详细分析之后,辨证为痰热内扰,气机郁滞。给他用了黄连、黄芩、栀子、丹参、天麦冬、泽泻、茯苓、决明子、川牛膝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嘱咐他按时用,饮食一定要严格控制,吃清淡一点,戒掉肥甘厚味的食物,戒烟限酒。注意休息,晚上不要熬夜,以免助长湿气,加重病情,影响用药效果。

经过调理三个月后复查,血糖、血压、血脂均有明显改善,体重减轻18斤。失眠、口干、心烦等症状基本消失。

一年后随访,各项指标保持稳定。空腹血糖5.2mmol/L,餐后血糖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血压110/75mmHg。生活状态良好,精神愉快。

提醒广大糖友:
糖尿病治疗要全面管理,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只要坚持科学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是能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的!

哈佛大学发现:尿检报告这3项指标正常,糖尿病可能离你很远!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宁静的小区里。张奶奶,这位向来活力满满、笑声爽朗的热心肠,最近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往在小区花园里,她总是和老姐妹们谈天说地,分享生活趣事,可这几天,她却常常独自坐在长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忧虑。

原来,张奶奶不久前听闻几个老伙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她心里 “咯噔” 一下,泛起了嘀咕。自己年近六旬,身材微微发福,而且家族里也有糖尿病的病史。虽说平日里身体没啥明显不适,但那些关于糖尿病的症状,像根刺一样扎在她心里,越琢磨越害怕,总觉得自己也可能处在风险之中。

在忐忑不安中过了好些日子,张奶奶终于下定决心,去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医院里,人来人往,嘈杂的声音让本就紧张的张奶奶更加不安。她在各个科室间奔波,等待检查结果的每一分钟,都像一年那么漫长。终于,医生看着她的尿检报告,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您这尿检各项指标都挺正常的,尤其是这几项,目前看来,您患糖尿病的风险不大。” 张奶奶一听,原本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可她还是满脸疑惑,忍不住问道:“尿检咋还能看出糖尿病风险呀?我一直以为,查糖尿病得靠测血糖呢!”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您可别小瞧了这尿检报告,里头有些指标,能反映出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只能靠血糖检测来判断,其实啊,尿液里的一些变化,早在血糖出现问题之前,就会悄悄发出健康预警。” 张奶奶一听,来了兴致,赶忙追问:“那我尿检里,到底哪些指标正常,说明我暂时没啥风险呢?”

医生认真地说道,尿检报告里有三项指标特别关键。要是这三项指标正常,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第一项是尿糖。正常情况下,肾脏就像一个精密的滤网,能把血液里的糖分牢牢留住,尿液里是不会有糖的。可一旦血糖高到超出了肾脏的过滤能力,糖就会 “溜” 进尿液里。所以,尿糖检测呈阴性,那就说明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张奶奶赶紧看向自己的报告,尿糖结果是阴性,她不禁松了口气,脸上的紧张神色也缓和了一些。

紧接着,医生提到了第二项重要指标 —— 尿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里的一种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它不会出现在尿液中。但要是肾脏出了问题,比如受到损伤或者功能异常,白蛋白就可能会 “跑” 进尿液里。这可是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一个重要信号。张奶奶目不转睛地盯着报告上尿白蛋白那一项,看到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她心里的石头又落了一块,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还有一项,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尿酮体。” 医生接着说道,“酮体是身体分解脂肪时产生的代谢物。正常情况下,咱们身体主要靠燃烧葡萄糖来供能,不会轻易动用脂肪。可要是尿液里出现了酮体,那就可能意味着,身体正处于饥饿状态,或者是糖尿病没控制好,血糖没法正常被利用,身体只能‘无奈’地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这往往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预警。” 听到这儿,张奶奶的心又悬了起来,她赶忙仔细查看自己的尿酮体结果,好在,也是正常的。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哎呀,这次可真是虚惊一场啊!”

医生看着张奶奶,微笑着安慰道:“虽说现在这些指标都正常,但您也不能掉以轻心。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还是得注意,定期检查也很重要。毕竟,糖尿病的风险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排除的。” 张奶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暗暗决定,回去后一定要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她突然想起邻居李阿姨,好像也一直担心自己会得糖尿病,便想着赶紧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原来尿检也能看出糖尿病风险,只要这几项指标正常,咱们就不用那么担心啦!”

回到小区,张奶奶顾不上休息,径直来到李阿姨家。她敲开门,拉着李阿姨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起自己今天的经历。李阿姨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点头:“真没想到,这小小的尿检指标,居然藏着这么多门道。看来,我也得找时间去查查了。” 从李阿姨家出来,张奶奶走在小区的小路上,阳光洒在身上,暖烘烘的。她又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依旧每天早起,在小区里散步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糖尿病控制好12个关键指标,赶跑并发症!

很多人确诊糖尿病后,往往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管理。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学会“看懂”身体的信号,掌握一些关键的健康指标,就能更好地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要特别关注的12个健康指标。

别担心,这些指标并不复杂,很多都是我们日常可以轻松监测的。通过了解这些指标,你不仅能更好地管理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糖尿病控制的12个重要指标[1-2]

糖尿病,最严重的是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心脏病、肾病、眼病等。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健康指标。再来聊聊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的11个指标,看看你达标了几个?

1. 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早晨空腹时测量的血糖值。对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理想范围是4.4-7.0 mmol/L。非空腹<10.0 mmol/L。

如果空腹血糖过高,说明身体在夜间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可能需要调整饮食或药物。

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完饭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值。理想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7.8-10.0 mmol/L之间。如果餐后血糖过高,说明身体对食物中的糖分处理不佳,可能需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就像是一个“长期成绩单”,能告诉医生你最近几个月的血糖控制得怎么样。

糖尿病患者HbA1c的目标值,应控制在7.0%以下。

2. 血压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非常重要,因为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肾病和中风的风险。理想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如果血压过高,可能需要通过药物、饮食和运动来进行调节。

3. 血脂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是:

总胆固醇<4.5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没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8mmol/L(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

甘油三酯(TG):<1.7 mmol/L

血脂过高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脏病和中风。

4. 体重和体重指数(BMI)

体重过重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难以控制。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体重是否健康的常用指标

计算公式是:BMI = 体重(kg) ÷ 身高(m)的平方。

理想的BMI范围是18.5~24.0。如果BMI超过25,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减重。

5. 腰围

腰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的一个重要指标。腹部脂肪过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理想的腰围是:

男性:<90 cm

女性:<85 cm

如果腰围超标,说明腹部脂肪过多,可能需要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减少脂肪。

6. 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肾脏问题,因此定期检查肾功能非常重要。常用的肾功能指标包括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

做尿常规检查,关注尿微量白蛋白(蛋白尿)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脏是否受损的一个早期指标,理想值应该<30 mg/24小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在30-300mg范围内, 即可称为微量白蛋白尿,说明肾脏可能已经受损,需要及时干预。

做血液检查,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常用指标。血肌酐的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53-106 μmol/L,女性:44-97 μmol/L。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肾功能,通常还会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好地反映肾脏的实际功能。

eGFR:正常值通常大于90 mL/min/1.73㎡。当eGFR低于60 mL/min/1.73㎡时,提示肾功能可能受损。

血肌酐是直接测量的,而eGFR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

7. 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一种眼底血管受损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如果发现视网膜病变,应该及时治疗。

8. 足部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容易出现溃疡和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因此,定期检查足部非常重要。

建议每天检查足部,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就医:

足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损、溃疡、感染、干燥、裂口等。

足部血流是否正常,是否有动脉硬化或血管狭窄。

足部感觉是否正常,是否有麻木、刺痛等症状。

9. 肝功能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脂肪肝,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也很重要。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理想的ALT和AST值应该<40 U/L。如果肝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调整饮食和药物。

10. 尿酸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尿酸过高会导致痛风。糖尿病患者的尿酸水平应该控制在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

如果尿酸过高,可能需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

11. 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脏问题,所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非常重要。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心脏是否有异常,如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如果心电图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2.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这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四肢的麻木、刺痛、烧灼感、感觉减退等症状。周围神经病变检查主要有:

神经传导速度(NCV)

正常的神经传导速度为:运动神经:50-60 m/s,感觉神经:40-50 m/s

如果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可能提示神经受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针电极肌电图(EMG)

通过插入肌肉的针电极,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

正常情况下,肌肉在静息时应无电活动,收缩时应有规律的电活动。如果在静息状态下出现自发电活动,或收缩时电活动异常,可能提示神经或肌肉病变。

以上12个指标的检查频率如下表,赶快收藏吧~

糖尿病的这些指标,如何达标?

了解了这些指标后,很多人可能会问:“我该怎么做才能达标呢?”其实,糖尿病的管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饮食、运动、药物和定期检查。

饮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低糖、低脂、低盐为主。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甜点、油炸食品等。

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血压和体重。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如果你不习惯运动,可以从每天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药物

如果饮食和运动无法很好地控制血糖,医生可能会建议你使用药物。常见的糖尿病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2]

如果你总是觉得特别口渴、喝很多水、上厕所次数变多、吃得多但体重却莫名其妙地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但是光有症状还不够,还要符合以下的指标之一,才能诊断糖尿病。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测血糖(随机血糖,随机血糖不能用于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结果大于或等于11.1 mmol/L,或者早上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摄入能量)大于或等于7.0 mmol/L,或者喝了糖水后2小时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或等于6.5%,可以确诊是糖尿病[1]。

指南[2]提出,2型糖尿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是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mmol/L,或者喝了糖水后2小时血糖(OGTT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mmol/L

另一种情况下,有的患者没有这些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但血糖高,医生可能会再测一次,确认是不是糖尿病。

医脉通糖尿病俱乐部欢迎你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小结

糖尿病最可怕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它带来的并发症,需要我们每天精心管理血糖指标及一些相关指标。

如果足够重视这些关键指标,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2): 147-189

2.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diabetes.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