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荷兰保健品糖尿病(荷兰糖尿病药)

中国网 0
文章目录:

血糖健康问题升级,荷兰乳牛极膳推出专属营养品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被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人们在纵情享受美食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些不经意间的健康小陷阱。

农业、加工业的发展,给现代人的餐桌带来了日益精细、丰盛的粮食产品,然而这些精细的白米、白面,看似美味诱人,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健康危机。营养学家指出,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稻谷、麦子等农作物,经过机械加工后营养物质极易遭到破坏,这些加工后的白色米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就会被消化分解,导致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会让血糖急速升高,诱发各类血糖健康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9成以上的都市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糖健康问题,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全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例,居全球首位!

血糖偏高者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经常表现出全身疲乏无力、头晕眼花、恶心干呕、心跳快速等症状,要想改善高血糖状态,首先应在日常饮食中注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糖分的平衡指数,并结合自身健康状态及自然界规律的变化进行个性化养生保健。正是基于都市人日渐高涨的“血糖健康”需求,专注家庭营养健康的荷兰乳牛TM集合了顶尖的营养专家团队,针对乳糖不耐受、关注血糖健康的都市人群研发了两款专属订制级营养产品——极膳脱糖高蛋白营养奶粉和极膳LGI低升糖指数营养粉。

据了解,荷兰乳牛极膳系列产品是为现代都市家庭量身打造的高端营养奶粉系列,采用100%进口奶源,并不含任何香精、麦芽糊精、防腐剂等添加物。极膳脱糖高蛋白营养奶粉和极膳LGI低升糖指数营养粉是该系列产品全新上线的两款“血糖健康”专属营养产品。

极膳脱糖高蛋白营养奶粉适用于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及乳糖不耐受人群食用,产品采用独特的脱糖配方,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g/100g,仅为普通全脂奶粉的1/5,有益于控制血糖指数;富含双倍优质牛奶蛋白,蛋白质含量高达50g/100g,相较普通奶粉更能安全快速地增加蛋白质摄入;乳糖含量低于0.5g/100g,可以减少和预防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即使是乳糖不耐受人群也能享受乳制品的独特营养与美味;特别强化添加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更能降低餐后血糖反应,帮助更好地在日常饮食中控制血糖健康。

而极膳LGI低升糖指数营养粉则更加适用于高血糖患者,产品选用优质燕麦为主要原料,并通过特殊的工艺对燕麦粉采用可控酶解,最大限度延长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糖的时间,以减少血糖的生成;同时添加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菊粉,含量高达20000mg/100g,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蠕动,降低餐后血糖反应;富含优质牛奶蛋白、维生素、钙等营养素,保证产品在极低的血糖生成指数(GI≤30)的前提下,满足高血糖患者日常营养所需。

目前,两款产品已全面上线并持续热销中,线上用户可率先在京东商城荷兰乳牛旗舰店.

补点B族维生素,降低糖尿病风险

B族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不仅成员众多,个个本领高强,还成就了7名诺贝尔奖得主。

近日,营养学领域著名期刊《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还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有关。

《生命时报》结合该研究及专家观点,告诉你B族维生素的功能,并支招如何通过饮食补充。

补维B,与降低糖尿病风险有关

B族维生素是一个大家族,最常见的有8种,分别是:

  • 维生素B1(硫胺素)
  • 维生素B2(核黄素)
  • 烟酸(维生素B3)
  • 泛酸(维生素B5)
  • 维生素B6(吡哆素)
  • 生物素(维生素B7)
  • 叶酸(维生素B9)
  • 维生素B12(钴胺素)

在这一研究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析了上海郊区成人队列和生物库(SSACB)中44960名参与者B族维生素的摄入情况,包括B1、B2、B3、B6、B9和B12,并通过血液样本分析了炎症生物标志物。

  • 对单一B族维生素分析发现

除B3外,维生素B1、B2、B6、B9和B12的摄入量与降低糖尿病风险相关。

  • 对复合维生素B分析发现

复合维生素B摄入量较高与糖尿病风险降低20%相关,其中,B6对降低糖尿病风险的作用最强,占45.58%。

  • 对食物种类分析发现

大米及其制品对维生素B1、B3和B6的贡献最高;新鲜蔬菜对维生素B2和B9的贡献最高;虾、蟹等对维生素B12的贡献最高。

  • 炎症反应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炎症部分解释了补充复合维生素B与降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总之,这项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表明,补点B族维生素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其中B6作用最强,这种关联可能部分由炎症介导。

B族维生素曾成就7名诺奖得主

除了上述提到的B族维生素与糖尿病风险相关之外,B族维生素还涉及方方面面,一旦缺乏可能会引发乏力、消化不良、反应迟钝,甚至增加多种癌症风险。

北京安贞医院主管药师方振威表示,不同的维生素B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它成就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

维生素B1:鸡饲料的秘密

19世纪末,荷兰统治下的东印度群岛上的居民长期受着脚气病的折磨。后来,荷兰军医艾克曼发现实验室里的鸡患了一种奇怪的病,与脚气病人相似。他发现在饲料中加入米糠就能治好鸡病。

1910年,波兰化学家冯克首次从米糠中提取出来这种物质——维生素B1。艾克曼因为在治愈脚气病上的贡献获得192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维生素B2:牛奶中诞生

1879年,英国化学家布鲁斯首先发现牛奶的上层乳清中有一种黄色物质,他想尽各种办法试图提取该物质,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1933年,美国科学家库恩从1000公斤牛奶中成功提取了18毫克这种物质,并和瑞士化学家卡勒于1935年进行了人工合成,这就是维生素B2。

卡勒和库恩先后于1937年和193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维生素B12:肝脏的妙用

1929年,美国科学家惠普尔、迈诺特及其助手墨菲在治疗恶性贫血病人时发现,每日吃半磅牛肝,病人的症状会大为减轻。这一发现开创了对恶性贫血机理的深入研究。193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3位科学家。

1964年,英国科学家霍奇金因确定维生素B12的化学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缺了B族维生素会怎样?

B族维生素各有特性,各自发挥着独特的生理作用,缺乏任何一种都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No.1

维生素B1:脚气病

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脚气病,表现为下肢神经炎,严重者可发生全身浮肿、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补充来源:豆类和种子外皮(如米糠)、胚芽、酵母、动物内脏和瘦肉等。

No.2

维生素B2 :舌炎

维生素B2缺乏可引起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眼睑炎、畏光等症状。

补充来源:奶制品、肉类、蛋类、肝脏等。

No.3

维生素B3:糙皮病

维生素B3缺乏可引起糙皮病,主要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等。

补充来源:酵母、肉类、肝脏、谷类、菜豆等。

No.4

维生素B5:疲劳

维生素B5缺乏时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等。

补充来源:鸡肉、牛肉、肝脏、谷类、土豆、西红柿等。

No.5

维生素B6:脂溢性皮炎

维生素B6缺乏会引起末梢神经炎、唇炎、舌炎、皮脂溢出和小细胞性贫血等。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异烟肼)也可能致其缺乏。

补充来源:肝脏、鱼类、肉类、全麦、坚果、豆类、蛋黄和酵母等。

No.6

维生素B9:中风

维生素B9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孕期缺乏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出生缺陷。

补充来源:食物中含量丰富,肠道细菌也能够合成,绿叶蔬菜、水果、酵母和肝脏等含量较多。

No.7

维生素B12: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多种疾病,多见于有严重吸收障碍者及长期素食者。

补充来源: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它仅由微生物合成,酵母和动物肝脏中含量丰富,植物中不存在。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提到的相关疾病原因众多,未必是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大家在服用B族维生素药物或保健品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和药师。

不乱补,均衡膳食最重要

整体来看,B族维生素常见于动物内脏、豆类、乳蛋类、畜禽鱼肉类、粗粮等食物。

生活中,有人会额外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这是一种非处方药,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用于防治B族维生素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厌食、脚气病等。

但通常,膳食均衡者一般不会出现B族维生素缺乏,不需要额外补充。此外,B族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的,过量摄入即随尿液排出体外。

特别提示

不过,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出现B族维生素缺乏,这些人群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补充剂:

1、有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饮食不规律、刻意控制体重;

2、存在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

3、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期、儿童生长发育期;

4、处于某些疾病状态,如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

总之,不建议大家盲目通过药物或保健品补充,均衡膳食的人,一般不会出现B族维生素缺乏的现象。▲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荷兰科学家发明糖尿病治疗新技术 患者或无需注射胰岛素

据欧联网援引欧联通讯社报道,日前,荷兰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该项医疗技术有望使二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延缓,甚至患者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

据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医学院对5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新疗法的临床实验,已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使用“黏膜重修”技术,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在实际医疗应用中,其治疗方法首先是将一个“囊球”通过口腔送入患者小肠顶部,然后用热水灌充“囊球”,使旧小肠粘膜受热溶解,新的粘膜会将会在一至两周内形成。新的小肠粘膜形成后,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甚至可以使患者永久性告别胰岛素。

近日,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医疗学术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展示了该项技术的临床成果。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实验,接受此项技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90%的人病情得到了控制。尽管接受治疗的患者依然需要服用药物,但该技术能够使患者体内血糖保持较低水平,大大降低了患者患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失明和手脚麻木的风险。

阿姆斯特丹医学院胃肠病学及肝脏病学教授雅克•伯格曼表示,该项糖尿病医疗技术的发明,将使很多饱受糖尿病折磨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据悉,阿姆斯特丹医学院针对该项医疗技术,已经启动了一项针对二型糖尿病全新的国际医疗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对100名患者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此项技术适用的普遍性。目前,主动接受试验的患者年龄在28岁至75岁之间,均在服用一种或多种降血糖药物,尚未注射过胰岛素。转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