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葡萄糖方糖(糖尿病葡萄糖指数)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低血糖吃啥甜食救急?先糖后醣更合理

发生低血糖,快吃甜食救救急,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金奎建议,先糖后醣更为合理。

“醣”是指吃进去的米饭、面条等粮食类食物,也就是碳水化合物。“醣”类是大分子,经过胃肠消化,成为小分子的“糖”,主要是葡萄糖,是细胞产生能量的燃料。

当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身体内严重缺“糖”。出现手抖、冒冷汗、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时,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血糖快速地升到正常值。大脑唯一的能量供给来源是葡萄糖,当血糖过低时,大脑容易造成功能受损,甚至昏迷。所以,发生低血糖时,糖友应该要补充的是能够让血糖快速升高的“糖”,如葡萄糖粉、砂糖水、方糖、糖果、果汁等小分子糖类。然后,再吃点需要慢慢消化吸收的“醣”类,如糕点、米饭等。

这是因为“醣”必须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变成小分子的“糖”才能吸收,这样一来,对血糖的影响来说就会比较小,让血糖像火车一样缓缓地起伏,而不是过山车,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血糖稳定控制!糖尿病患者吃糙米饭时的血糖,稍优于大米饭,更优于稀饭,这是因为糙米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推迟血糖上升的速度,所以饭后血糖数值会比较平稳。

低血糖多发生在夜间,人们很容易在睡眠中将它忽略,那么糖友该怎么预防呢?——勤检测,糖友的睡前血糖和凌晨1~3点的血糖是发现夜间低血糖的关键。因此提醒各位糖友要重点检测血糖,尤其是睡前血糖,睡前血糖最好不要低于5mmol/L。

此外,还有些夜间低血糖患者没有典型表现,比如患者常常自述噩梦或者晨起头痛、乏力等症状,也应按低血糖给予治疗。

参考资料

①健康时报2016年12月30日:夜间更要 注意低血糖

②健康时报2017年08月22日:低血糖时 先糖后醣

低血糖发生后应该吃什么“糖”救急?先糖后醣更合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运动过度或忽略早餐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如果发生低血糖,哪类“糖”有最好的救急效果?是巧克力还是糖果?低血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饮食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低血糖。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低血糖。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9年4月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十张村一建设工地,医生为农民工测量血糖。(葛传红/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很多人认为低血糖发生时,应该给患者补充一些糖分,巧克力、饼干、奶品是最佳选择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王群表示,巧克力中脂肪含量高,吸收速度慢,所以,不作为解救低血糖事件的首选。饼干作为淀粉类多糖食物,消化吸收更慢。奶糖除了含糖之外,还加入了奶制品和胶质物品,消化吸收会慢一些,也不推荐。

那么,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应补充哪些种类的糖呢?当身体内严重缺“糖”时,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血糖快速地升到正常值。大脑唯一的能量供给来源是葡萄糖,血糖过低,大脑容易出现功能受损。所以,发生低血糖时,应先补充能够让血糖快速升高的“糖”,如葡萄糖粉、砂糖水、方糖、糖果、果汁等小分子糖类。然后,再吃点需要慢慢消化吸收的“醣”类。

为什么说“先糖后醣”更合理?醣是指吃进去的米饭、面条等粮食类食物,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它是大分子,经过胃肠消化,成为小分子的糖,主要是葡萄糖,是细胞产生能量的燃料。醣必须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变成小分子糖才能吸收,这对血糖的影响来说就会比较小,让血糖像火车一样缓缓地起伏,而不是过山车,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血糖稳定控制。

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低血糖患者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谷物、坚果、猪瘦肉、鱼肉等食物。当血糖明显下降时可多吃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血糖浓度的稳定,同时搭配高蛋白食物。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尤其是浓茶、浓咖啡,容易导致血糖下降,不利于低血糖患者的健康。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进行科学性把关。该专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下丘脑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诊治。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摄入糖类的

本期节目:糖尿病患者控糖同时亟需尽早护心肾

首先要强调:糖的概念很广泛。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医生是不建议他们吃含单糖的食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摄入糖类。糖类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如果不摄入足够的量机体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单糖呢?

单糖是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糖分,如葡萄糖。另外喝咖啡时加入的方糖,尽管是双糖,但在体内很容易被分解成单糖。患者摄入这类食物后,血糖会急剧升高,对胰岛的刺激也比较大,久而久之会影响机体功能。所以不建议多摄取该类糖分。

而米、面、粗粮、豆类、谷类、玉米等都属于多糖类,要通过体内很多消化酶的代谢,才能够转变成为机体可以吸收的糖。既满足了能量的需求,又可以使糖慢慢吸收,减缓对人体产生的一些刺激和压力。因此医生会鼓励患者多吃这类饮食。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所谓的“三多一少”,指的是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体重显著下降。

这是由于血糖升高以后,要通过尿液进行排泄,糖排泄的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水分,病人会有口渴的感觉。

另外,我们都知道,糖类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当大量的能量被排掉以后,体内能量摄取中枢或器官会收到相应刺激,产生饥饿的感觉,病人会多食。

体内70%的能量供给来自于糖类,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人体排出大量的水分和能量后,机体会选择消耗一些其他的供能物质来提供生命所需。其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脂肪,脂肪被分解以后,能提供能量保证日常工作、生活正常运转。但是,脂肪消耗了,人就会显著变瘦。

其实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超过50%是没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的。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眼病。发生糖尿病时,全身体液中糖浓度都是高的,就相当于细胞组织以及器官全都泡在了糖水里,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而血管越丰富的器官越容易受损害。眼睛的视网膜,血管是很丰富的,所以眼底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部位。

糖尿病肾病。血糖长期高水平会造成血管结构改变,而肾脏本身就是一个血管球,体内的代谢产物也都需要从肾脏里排出,很容易发生功能障碍。

糖尿病足。是由于神经受损和血管受损共同导致的。严重的病例,血管闭塞以后会发生坏死和感染,增加截肢的风险甚至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及中风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伴发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群高3~5倍。糖尿病病人同时还有心脏的小血管受损,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通常糖尿病患者将有30%~40%的人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的筛查并积极控制血糖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更多贴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医直播互动,请关注人民好医生APP

专家简介

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前主任委员、IDF-WPR执委。

擅长:糖尿病的个体化诊断治疗;肥胖和代谢综合症(即指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中任何三项同时存在的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