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爸爸有糖尿病(老公的爸爸有糖尿病会影响小孩吗)
准爸爸患上了糖尿病应该如何:面对生育问题
纯干货,喂饱你!性福男人必读宝典
男性健康微刊第9期
尽管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以中老年者居多,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一些夫妻为了事业的发展而主动推迟生育时间,渐渐地准爸爸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也在攀升,并妨碍了一部分男人实现为人父的愿望。有学者调查发现,40岁以下男性糖尿病患者中,有25% - 30%的人会发生不育。那么,糖尿病是如何损害了男人的生育能力?患有糖尿病的准爸爸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育问题呢?
糖尿病是如何导致男性不育的
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影响男性的生育过程,主要是引起睾丸内的精子发生障碍和男性的多种性功能障碍,从而损害男性的生育能力。
(1)造成生殖内分泌激素分泌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使得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和垂体前叶细胞内的糖的利用发生障碍,致合成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功能受损,血中相应的激素水平降低。
(2)直接损害精子的发生及运动能力: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睾丸小动脉疾病及附属性腺血管的病变,使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衰退,并损害了相应腺体的分泌功能,精液量和成分发生改变,直接威胁到精液内的精子,引起不育。研究者观察到糖尿病患者生精上皮发生退行性变,精子数减少,死精子明显增多。此外,糖尿病让男人的胰岛素减少或缺如,使得精子活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不足,严重地影响精子活动度。
(3)诱发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已经成为许多男子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的一个公认病因。糖尿病时产生的血管硬化也可以波及阴茎海绵体的血管,阴茎海绵体动脉以及各个分支小动脉因此而变得狭窄和僵硬,使得在勃起过程中不能有满意的充血过程,便可影响阴茎的勃起功能。糖尿病性的神经病变也让男人的阴茎勃起反射变得不敏感。此外,治疗糖尿病所使用的某些降糖药物、男性对疾病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都对性功能的正常发挥十分不利。
(4)导致射精障碍:糖尿病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比较常见的射精障碍是射精困难和不射精。糖尿病可以造成全身血管系统的病变,包括维持阴茎勃起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的病变,因而有时难以达到射精所需要的对阴茎的刺激强度,尤其是在体力和精力不佳的时候,偶尔出现不能射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可以造成组织营养的障碍,同样可以影响到发动射精的支配神经,也是其出现射精困难和不射精的重要原因。盆腔交感神经系统是控制射精时膀胱颈部括约肌的关闭,若糖尿病累及这部分神经的功能,会发生逆行射精,即精液从“后门”直接进入到膀胱内。
患有糖尿病的准爸爸们的对策
(1)首先确定一下自己的生育能力是否已经受到了伤害及其严重程度:精子是男性生育的种子,精子的数量和功能不佳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评估男性的生育能力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要到医院接受精液的常规检查,看看自己的“孕种”状况到底怎样了,就一—清二楚了。如果你还希望了解一下内分泌激素情况,可以(通过早晨空腹抽血化验即可明确。相关激素中检测比较重要的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和雌二醇(E2)
(2)积极治疗糖尿病,坚持控制血糖:积极地控制血糖,尽可能地减少糖尿病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持续损害作用,是恢复糖尿病患者睾丸功能和正常性功能的主要手段,部分患者单纯依靠这种方法就可望获得生育能力的维持或自然恢复。
(3)从日常生活出发,改善生育能力: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配合强健性与生殖能力的饮食调整也有一定的作用。一旦你的情况况比较严重,如估计单纯依靠饮食调整对精子的功能改善难以奏效或根本无效,顽固的勃起功能障碍或射精障碍等,必要时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推荐阅读:
李宏军(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泌尿外科医学博士,男科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男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综合医院精神卫生联盟核心成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从事男科学临床工作27年,在男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并获奖多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科普文章数百篇,主编《前列腺症》 《男科病诊治学》《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实用男科学》等多部著作。
乔任梁父亲酮症酸中毒,糖友酷暑天应注意什么?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李文慧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丹妮
今天,某已故艺人父亲发微博称,自己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一开始只是感觉血压有点高、心跳快、嘴巴干燥,稍微动一下就感到不适,随后就诊发现自己‘中毒’了,需住院治疗。”时值盛夏,热浪席卷大江南北,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极大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文慧解释,炎热天气会导致血糖波动变大,代谢紊乱,导致诸多不良后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是其中之一,就此会增加糖友急诊、住院的次数,乃至死亡率。
李文慧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由严重的代谢紊乱引发。夏季人体容易脱水,尤其是岁数大的人,口渴中枢不敏感,不喝水也不觉得渴,会导致糖友血液浓缩,如不能及时补水,血糖会进一步升高,而高血糖又产生了利尿和脱水的作用,使身体进一步缺水,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由于血液逐渐浓缩,血流缓慢,同时含氧量降低,高血糖消耗了身体本来就可能不多的胰岛素,而在胰岛素不足情况下,身体缺乏对糖的利用能力,因此能量的来源就从部分依赖于葡萄糖,转向主要依赖于脂肪。
于是身体开始增加对脂肪的大量分解,其中间产物为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在正常人饥饿或空腹时间较长后也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少量酮体不会危害人体,还能为大脑提供能量。
一般情况下酮体本应从尿液排出,但因患者血液浓缩,通过肾脏的血流减少,导致患者少尿或无尿,排酸效率自然降低,酮体由此越积越多,最终引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后,人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想吃喝、嗜睡等一系列反应,如不及时处理或就诊,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并加重脱水,脱水使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由此陷入脱水—高血糖—更严重脱水的恶性循环,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
根据发病机制,李文慧提示,糖友或家属可从以下方面判断是否出现“酮症酸中毒”:
1.血糖超过16毫摩尔/升;
2.出现恶心呕吐、食欲较差;
3.精神状态不好,嗜睡;
4.身体发出一种烂苹果的味道;
5. 呼吸深而大(呼出二氧化碳会使酸性降低,身体会代偿性地加深呼吸)。
如有上述情况,应马上采取正确措施:及时补液(喝水),同时打一点胰岛素,可先从小量开始,比如在皮下注射4~6个单位,每4~6小时注射一次;每小时测量一次血糖,看血糖是否下降,同时身体状态是否好转。
如果吃饭不规律,量比平时少,平时胰岛素可适当减少,比如平时打预混胰岛素的,可减半用,再根据血糖情况临时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调整血糖。如平时打长效胰岛素的,可不减量,再根据血糖打些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如果个人无法掌握,血糖持续较高,饮水或进食困难,尿量又很少,就应及时就诊。
总之,酮症酸中毒后自救有两个关键点:1.“充分水化”—保循环,即喝足够的液体,茶水或白水都行,这样可以加快血液稀释速度,促进排尿,将酮体排出去。2.适当吃碳水化合物—保能量,然后配合使用胰岛素,让身体有能量。保证循环和能量是人体恢复健康的两大重要方面,缺一不可。
为了让糖友安然度过高温酷暑天,李文慧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
防暑降温。天气高温潮湿时,汗水不像在干燥条件下容易蒸发,让糖友难以保持干爽,这对于存在泌汗障碍的糖友来说,更易出现中暑和血糖剧烈波动。
室内或早晚活动。对糖友来说,让身体动起来对降低血糖至关重要,高温天白天不方便出去时,可在室内或清晨、傍晚凉爽时出去溜走一走,适当活动,不能完全不动,否则不利于控制血糖,也不利于循环和能量的保障。
多喝水。一定要多喝水,糖友避免脱水至关重要。需提醒,高温还易让人出汗,汗里有盐。当出汗较多时,糖友会丢失大量盐分,造成低钠血症,在低钠情况下,人会出现血压下降、食欲下降,严重时会出现神志障碍。所以补水同时要注意适当补盐,不要谈“盐”色变。必要时喝点淡盐水,避免进一步引发水电解质紊乱,也可在饭菜中增加一点咸度。
监测血糖。炎热天气会导致血糖水平出现剧烈波动,患者必须及时掌握血糖变化,每天至少检测1~2次,不只查空腹,通常还要看晚餐前的数据,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如出现血糖控制不佳、身体不适,应及时就诊。▲
男友有家族糖尿病,我能嫁给他吗?
前两天一个重庆姑娘小红加了小编的微信,向我倾诉了一个情感困惑:小红今年25岁,去年谈了个男朋友,男朋友阳光帅气,小红很喜欢他,已经答应他的求婚,准备国庆时回家办结婚证。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上周他男朋友的父亲去医院检查被查出了糖尿病!小红后来得知男友的祖父也因糖尿病并发症过早离世,小红知道男友有家族糖尿病后,担心男友将来也可能患上糖尿病,心里很犹豫还要不要嫁给他,因此向小编倾诉希望能给她信心,她告诉小编真的不想错过缘分。
小编听了小红的倾诉也能理解她的苦衷,但是小编也告诉她要科学地认识糖尿病,一般而言,正常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大约为1%~5%,糖尿病病人子女的患病几率则为8%~10%,糖尿病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糖尿病不同于一般的遗传病。因为,糖尿病遗传的是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就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后天不注意就极有可能步父母的后尘再得糖尿病。此外,糖尿病遗传属于部分基因决定性,即使糖尿病病人的子女也患有糖尿病,但如果基因突变的位点不一样的话,其患病的原因也不同。即使父母患有糖尿病,如果子女注意预防,那么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的,因此,糖尿病病人子女也不必过于担心。
小编告诉小红如果两人是真爱的话还是要珍惜这段缘分,糖尿病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预防。预防糖尿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饮食,保持粗杂粮、细粮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少吃过咸、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零食,饮食以清淡为宜;同时,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以利于消耗热量、调整血脂紊乱、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要做到戒烟限酒。其次,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态能够有效地保持生理平衡。
小编希望每一段缘分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