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老年犬狗粮(糖尿病狗狗能活多久)

乐嘟宠物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狗狗救星——低GI食物

宠膳妈妈 陈蓁
线上宠物保健杂志“宠爱健康志”创办人兼主编

多家宠膳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兼讲师

NCPHD社团法人中华宠爱健康发展促进会创办人兼理事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狗狗患有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究其原因就是铲屎官给狗狗的狗粮、零食或肉类等食物脂肪含量过高,又加上很少让它们有足够的运动量,导致营养摄入量和消耗的不成正比引起的营养过剩造成的。

由于糖尿病导致的饥饿感和经常口渴的原因会导致了自家毛孩子比一般的狗狗吃得多、喝得多的现象,然而这种现象的反复会造成狗狗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脏及贫血,并且会有尿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控制宠物的体重和体脂含量是很重要的。

这些狗狗由于疾病问题只能吃处方粮来控制体重和体脂,处方粮的口感问题引起了狗狗不爱吃饭。这就让铲屎官们犯难了,是又心疼狗狗饿肚子、又不想再惯着狗狗再胡吃海塞了。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些即能控制体重还不会影响狗狗食欲的食物来解开铲屎官们的忧虑 。

低GI食材推荐

通常兽医针对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狗狗会给出吃处方粮的建议,避免铲屎官们喂食其他食物来控制狗狗的病情及体重。不过由于处方粮的含脂量较低,因此口味及香味常常无法引起狗狗的食欲及进食,让不少饲主伤透脑筋不知如何是好

接下来台湾宠膳妈妈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低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数:是指反映进食后引起血糖升高的指标)的食材给大家作参考,都是属于含糖量较低、纤维较高且容易有饱腹感的天然食材,既能避免血糖上升过快,又能帮助狗狗控制及减轻体重,还能控制血脂浓度、降低三酸甘油酯等。

谷物类:糙米、燕麦多谷米、绿豆、绿豆及其制品,

蔬菜类:深绿色蔬菜(苦瓜、芦笋、空心菜)、芹菜、白萝卜、冬瓜、木耳、海带等其他蔬菜。

肉类:推荐鱼肉、虾肉等白肉类

烹饪时的几点注意

虽然这些都是适合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狗狗使用,但是烹调和喂食上还是有几点要注意的。

1.以少油或无油方式烹调最好(炒、煮、煎、蒸都可以)。

2.喂食的份量上也要控制拿捏,不要因为是低GI所以吃过量(照正常体重比例喂食即可)。

3.每餐最好营养均衡,可以搭配多谷米或糙米饭,选择优质蛋白质或肉类并控制喂食量,以及各种低GI蔬果维持健康。

只要遵循以上原则,糖尿病狗狗也可以吃得很开心!

宠膳妈妈食谱推荐

----低糖美味鲷鱼香松饭

接下来由台湾宠膳妈妈陈蓁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道简单又无负担的糖尿病食谱给各种宠爱毛孩子的铲屎官们参考。

●材料

l 鲷鱼1/2片

l 西洋芹1根(切小丁)

l 西红柿1/2颗(切小丁)

l 雪白菇1/2包(切细碎)

l 嫩豆腐1小块

l 多谷米饭少许(煮熟软)

l 豌豆苗少许(只取上一小段绿叶部分)

l 玄米油少许(或一般食用油)

l 苹果1小片

l 简单模具或杯子

作法

1.炒锅或平底锅倒入少许玄米油略热锅后煎鱼片;

2.利用锅内油炒雪白菇与西洋芹菜丁;

3.将二面鱼片煎至焦化微脆,雪白菇与西洋芹熟软后加入西红柿丁拌炒;

4.把鱼片和配菜混合,拌炒开鱼片成鱼松,加入豆腐混合均匀产生香气;

5.所有味道混合且熟透后关火,将苹果片加少许水打汁机磨成泥汁;

6.准备一个水杯或模具,将混合鱼松舀入至7-8成后,最后填上多谷米饭压平实;

7.倒扣入盘中,顶端饰以豌豆苗,苹果泥可涂抹于盘内装饰与提味即完成。

宠膳妈妈选这些食材的原因

由于糖尿病狗狗需要挑选低甜度水果,因此像是食物GI值低于55的葡萄柚、梨子、苹果、李子及西红柿、番石榴都是很好的选择。西红柿除了富含膳食纤维,蕃茄红素可以抗氧化,有助于推迟血糖上升以及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苹果内含果胶,能减少血糖的含量,使肠道减少吸收葡萄糖,让血糖更稳定。

选择鲷鱼除了经济实惠容易取得外,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脂肪含量和热量较低,更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DHA,另外钾含量较高,有助降低血压,富含铁则可改善贫血。搭配热量低、含有优质蛋白质又具有饱足感的豆腐,能够帮助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

至于西洋芹热量低,又富含维生素C具强力抗氧化作用;钙质还可缓解狗狗焦躁不安的情绪与压力;丰富的钾可达到降血压的效果。香菇除了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还能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癌。

最后嘟嘟提醒大家,患有糖尿病的狗狗通常会伴有心脏、肾脏及贫血,或者会有尿道感染、皮肤问题感染、胰脏发炎、甲状腺或癌症等其他并发症。铲屎官们在给狗狗检查糖尿病的同时做一些额外的血液及尿液检查及胸片及B超来帮助提早预防及确诊。

糖尿病小狗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小狗患糖尿病后

糖尿病小狗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小狗患糖尿病后,饮食管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适合糖尿病狗狗的食物:

一、主食

1. 高纤维处方粮:

- 这类狗粮通常含有适量的蛋白质、较低的碳水化合物和较高的膳食纤维。

-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 例如一些知名品牌的糖尿病处方粮,在兽医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产品。

2. 自制食物(需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 优质蛋白质来源:可以选择瘦肉,如鸡肉、火鸡肉、鱼肉(去骨)等。这些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有助于维持狗狗的身体机能,同时不会对血糖产生过大影响。

- 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红薯、南瓜、燕麦等。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够避免血糖迅速升高。

- 蔬菜: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狗狗的健康有益。可以适量添加到食物中,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添加过多油脂和调料。

二、零食

1. 低糖分水果:如蓝莓、草莓等。这些水果含有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糖分相对较低,可以作为偶尔的零食给予狗狗,但要注意控制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血糖升高。

2. 无糖酸奶:选择不含添加糖的原味酸奶,酸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狗狗的消化系统健康。但同样要注意适量给予,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三、饮食注意事项

1. 定时定量喂食: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和喂食量,有助于稳定狗狗的血糖水平。避免随意加餐或让狗狗自由采食。

2. 控制食物的热量:根据狗狗的体重、活动水平和身体状况,计算合适的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肥胖。肥胖会加重糖尿病的症状,增加治疗难度。

3. 监测血糖变化: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狗狗的血糖变化。定期带狗狗去兽医处进行检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4. 提供充足的饮水:确保狗狗随时有新鲜的饮水,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废物。

总之,小狗患糖尿病后,饮食的选择和管理需要谨慎。最好在兽医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以确保狗狗的健康和血糖控制。

如何科学养狗?掌握这5大核心要点,让毛孩子健康长寿!

如何科学养狗?掌握这5大核心要点,让毛孩子健康长寿!

养狗不仅是喂食和遛弯,更是一门需要科学规划的学问!结合最新研究和养宠达人经验,本文为你拆解「健康养狗」的黄金法则,避开90%新手都会踩的坑!


一、科学喂养:吃对食物=延长寿命1️⃣定时定量原则
  • 幼犬每日4-5餐,成犬2餐,老年犬少量多餐
  • 参考食量:成年犬每日食量为体重2%-3%,运动量大的可增至5%
2️⃣狗粮选择黄金标准
  • 配方首位须为肉类(鸡肉/牛肉等),蛋白质≥30%
  • 推荐添加冻干 蔬菜的升级配方(如诚实一口N33PLUS)
  • 老年犬选低脂粮,肾病/糖尿病犬用处方粮
3️⃣⚠️禁忌食物黑名单
  • 致命毒物:巧克力、葡萄、洋葱、木糖醇
  • 高风险食物:剩饭(含盐油超标)、禽类碎骨、含谷物诱食剂劣质粮

二、日常护理:细节决定健康指数1️⃣毛发管理
  • 短毛犬每月1次,长毛犬每2周1次药浴(推荐伊丽莎白圈防舔)
  • 梳毛频率:柯基/萨摩耶每日1次,泰迪/比熊每周3次
2️⃣牙齿保健
  • 每周2-3次专用牙膏刷牙
  • 洁牙棒选择:硬度适中 摩擦纹设计
3️⃣五感清洁指南
  • 耳朵:每月用洗耳液 棉球清理
  • 指甲:2周修剪1次,避开血线(新手建议用LED灯显影指甲剪)
  • 肛门腺:15-30天专业清理

三、运动与社交:打造快乐汪星人1️⃣运动量公式
  • 小型犬:每日30分钟散步 15分钟互动游戏
  • 中大型犬:1小时奔跑 30分钟衔取训练
2️⃣社交训练技巧
  • 幼犬期接触5类以上人群(含儿童/老人)
  • 每周1次狗狗聚会,预防分离焦虑
3️⃣行为矫正秘籍
  • 乱吠:用报纸筒轻拍背部 转移注意力
  • 扑人:立即转身无视 下达"坐"指令

四、健康管理:防病>治病1️⃣年度健康档案
  • 基础体检(含血常规/抗体检测)
  • 疫苗升级:钩端螺旋体疫苗 莱姆病疫苗
  • 驱虫方案:春夏每月1次,秋冬每季度1次
2️⃣肥胖防控
  • 定期称重(理想体态:可摸到肋骨但看不见)
  • 减重食谱:替换30%主食为西蓝花/南瓜
3️⃣绝育黄金期
  • 母犬:第一次发情前(6-8月龄)
  • 公犬:9-12月龄,降低前列腺疾病风险

五、环境优化:打造五星级狗窝1️⃣睡眠区
  • 选记忆棉床垫 防水罩,尺寸=体长×1.5
  • 位置:远离空调口和潮湿区域
2️⃣饮食区
  • 陶瓷碗×2(水碗每日换水3次)
  • 配智能喂食器,出差党必备
3️⃣玩乐区
  • 设置嗅闻垫 漏食球 磨牙棒三件套
  • 安全提示:收起电线/化学药剂

终极建议:
每季度制作《健康评估表》,记录体重/饮食/排便数据,及时调整养护方案。健康养狗不是烧钱竞赛,而是用对方法 坚持细节!转发收藏这篇攻略,让你家毛孩比同龄狗多活3-5年!

本文综合等权威养宠指南,点击引用链接获取完整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