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三支病变(糖尿病三支病变搭桥手术风险)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出现这6大表现,证明糖尿病并发症出现,血糖控制不好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会致残,致死!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

不同并发症自然“先兆不同”:

一、糖尿病导致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控制不好,导致的全身血管受损,尤其会导致心脏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当心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就会出现心绞痛的表现,这时候就会表现为胸痛、心前区疼痛、头疼、牙疼、胸闷憋气、大汗、后背疼痛、咽部紧缩感、肩膀疼痛等等表现。糖尿病导致的冠心病常常是三支病变,也就是三个心脏大血管都会有比较严重的狭窄,往往不能支架,需要搭桥。

二、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是全身性的,对于颈动脉以及脑血管都有损害,会导致颈动脉狭窄斑块,脑血管狭窄甚至引起脑梗死。当发生严重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的时候,会表现为双手力量不对称,口角歪斜,走路偏斜,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嗜睡状态,恶心呕吐或呃逆;面瘫及舌瘫、偏盲、喝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等。

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若出现有视物模糊,且不断加重情况,那需注意或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越长几率便更高,所以糖尿病人群需半年检查一次眼底。查查眼底,视物模糊、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均是糖尿病合并的微血管病变,注意若早期发现,注意及时治疗。

四、糖尿病肾病

当出现水肿、眼睑、颜面及下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大量泡沫尿等等要怀疑糖尿病肾病,化验尿常规和肾功能,以明确是否出现糖尿病肾病。

五、糖尿病足:

血糖控制不佳,血管神经损害,四肢伤口不愈合,容易破溃,只能截肢后才能好转!

六、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

肢体麻木、感觉性共济失调、亦可累及颅神经及脊神经。早起可表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注意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并发症可能是独立出现,也可能是同时出现。对于糖尿病的人,不能等到已经出现并发症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只有长期血糖处在理想安全水平,才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冠脉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年龄制定个体化降糖目标!阜外医院袁晋青、宋雷等研究

冠状动脉(冠脉)三支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与糖尿病共存时患者预后更差。尽管目前临床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7%,但针对已有严重大血管病变患者的最佳血糖控制水平尚存争议。

近日,阜外医院袁晋青与宋雷团队在《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发表的一项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合并冠脉三支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年龄制定个体化降糖目标。

在年龄<70岁的患者中,严格的血糖控制(HbA1c目标水平<6.5%)可能改善预后,而对于年龄≥70岁患者,应避免HbA1c过低,宜采用相对宽松的血糖管理策略。

作者指出,该研究首次揭示了HbA1c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冠脉三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中的预后意义,为该类患者的个体化血糖管理策略提供了新证据支持。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相关生物学机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精准指导。

该研究纳入2051例冠脉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五组(<6.0%、6.0%~6.4%、6.5%~6.9%、7.0%~7.9%、≥8.0%);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中位随访5.88年期间,共发生323例(15.7%)全因死亡及537例(26.2%)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分析显示,在冠脉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HbA1c水平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呈非线性J型关系(图1):HbA1c为6.0%~6.4%的患者风险最低,HbA1c≥8.0%的患者全因死亡(HR=1.870,P=0.001)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HR=1.524,P=0.004)发生风险分别增加87.0%和52.4%。

图1 冠脉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HbA1c水平与终点事件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对HbA1c水平与终点事件之间的关系有明显影响(图2):在年龄<70岁的患者中,HbA1c水平升高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HbA1c<6.0%的患者风险最低,HbA1c≥8.0%的患者风险显著增加(HR=3.161,P<0.001);而在年龄≥70岁的患者中,HbA1c水平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呈L型关系,HbA1c<6.0%的患者风险最高(HR=2.422,P=0.006)。

图2 冠脉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对HbA1c水平与终点事件之间关系的影响

来源: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s and long-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triple-vessel coronary disease across different age groups: A cohort study.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4, 213: 111751.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 ),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惊险】老人心梗,心脏三支血管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助度难关

近日,77岁陈婆婆

在儿子的陪伴下

终于康复出院

而1个多月前

她的情况非常危急

突发心肌梗死

合并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菌血症

……

陈婆婆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有赖中西医结合治疗

及医护患三方的共同努力!

陈婆婆及其儿子与贺青军副主任中医师

据悉,陈婆婆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多年,平素血糖控制欠理想,医师曾建议行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但陈婆婆并未接受。早前陈婆婆居家时突发气促伴全身冷汗淋漓,不能平卧,于是家属紧急呼叫120出车送到佛山市中医院急救。

入院后经相关检查发现,陈婆婆血氧饱和度才60%,属严重偏低血糖23.99mmol/l(空腹血糖正常范围3.9~6.1mmol/l),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我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胸痛急救流程,多科协助,为陈婆婆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医生发现陈婆婆心脏三支血管病变,于是紧急复通了堵塞血管,植入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辅助改善心功能。由于陈婆婆高龄,长期血糖、血压控制不好,合并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菌血症及急性肾衰竭等,经紧急处理后,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各项指标仍不稳定。

转入我院心内科后,陈婆婆精神疲倦,昏昏欲睡,手足厥逆,下利凊谷,身反不恶寒,不能进食,大小便不能自控,脉微欲绝,舌淡嫩苔薄白。该科主任赵华云主任中医师及贺青军副主任中医师查看患者后,考虑其目前病情证属典型的阴阳两虚、阳微欲绝,亟需回阳救逆之法,于是在遣方中以大剂量附子、干姜合用,起鼓舞肾阳、温中暖土之功,使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同时使用大剂量西洋参,入心肺肾三经,以益气养阴,固护阴液;再用麦芽、谷芽来培养后天之本,滋养胃气。陈婆婆经服用两剂后,情况好转,顺利拔除了胃管、尿管。

心内科李少枝护士长率护理单元小组也及时介入,在对病人的全面评估下进行精细化护理,并及时根据病人的心功能情况进行个性化悉心指导。

最终在医患双方积极配合、精心照护下,陈婆婆度过了疾病最凶险的关头。如今她精神明显好转,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可进食流质饮食,小便有便意感,可识人认物,自行下地行走,基本生活可自理,于7月8日康复出院。

“母亲能恢复目前状况,真的非常好了,住院这段时间,感谢医护精细治疗,悉心照顾。”陈婆婆儿子说,他十分清楚母亲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但依然选择相信医院、相信医生的医疗技术。住院期间他还积极协助老人家翻身、坐立,扶持下地活动及辅助医护帮助老人家进行心脏康复锻炼等。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属对医院治疗的支持和配合。

贺青军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数分钟内即可进展为心跳呼吸骤停。其中,年龄大、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且长期血糖控制欠佳都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因此,他提醒,老人日常要注意控制好血压、血糖,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有助降低心梗的发生几率。一旦发现胸痛、胸闷,且持续20分钟以上不能缓解,一定要及时送院就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挂号

图文来源:心内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