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里有桐(糖尿病尿出的尿里面有什么味)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当你的尿中有了酮体,应如何防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必学技能

近期收住了1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张某,男,46岁,因烦渴、消瘦、腹泻4年余,症状加重伴头昏、乏力1月余入院。

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烦渴、多饮(每天饮水约3500毫升)、多尿(白天小便6-7次,夜间小便2-3次,每次量约250毫升),伴易饥、多食(每日3餐,每次主食5两)、消瘦(体重近3个月减轻20千克),并感头昏、全身乏力。

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糖升高,查空腹血糖为24.2mmol/L,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长期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18u/日控制血糖,平时没有监测血糖水平,未控制饮食,常进食含糖食物,运动量尚可。

近1个月来感头昏、乏力明显,常感觉自己身上有股烂苹果味。

入院测空腹血糖:25.1mmol/L;血气分析:血酸碱度:7.210;尿常规:尿糖:4 、尿酮体:3 ,提示为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要知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酮体。酮体是脂肪分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当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我们体内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内产生酮体,当酮体生成超过了身体的最大利用能力,就表现为血酮体增加、尿酮体阳性。

当血中酮体显著增高时,丙酮也可从肺直接呼出,使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

当酮体进一步在体内堆积,会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产生酸中毒。我们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临床表现是:血糖升高、烦渴、多饮、多尿(特别是夜尿),疲乏无力。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①消化系统: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呼吸大且深;

③循环系统:心跳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四肢发冷;

④神经系统:头昏、头痛、烦躁、嗜睡、昏迷;

⑤脱水症状:皮肤黏膜干燥,少尿,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如何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①血糖>13.9mmol/L

②血气分析:pH<7.3

③ 血酮≥3.0mmol/L

④ 尿酮体阳性( 以上)

尿酮体有加号,怎么办

1.如果糖友平时发现有尿酮体,此时你的血糖≤11.1mmol/L,首先要排除饥饿性酮症。有的糖友为了控制血糖而过分控制饮食,使身体处于饥饿状态,体内的肝糖元逐渐降低甚至耗竭导致大量脂肪酸代谢产生酮体,这种酮症只要保证正常的热量摄入就可以了。

故建议糖友平时放松心情,避免焦虑,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不要为了降血糖而过分控制饮食。

2.排除以上情况后,若血糖<13.9mmol/L,尿酮体阳性不超过2 ,你可以在家饮用淡盐水至少2000ml,适量增加短效胰岛素剂量,待血糖<11.1mmol/L时适当增加活动。

3.如果尿酮体≥3 ,血糖≥14.0mmol/L,同时感觉有头昏、恶心、自觉有烂苹果味等,除了注射短效胰岛素、口服淡盐水外,建议立即至医院就诊。

患者如何应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消除诱因,补液纠正脱水,降低血糖,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并发症。当怀疑自己是酮症酸中毒时,在去医院以前和去往医院的途中,患者及家人不能坐等医院的治疗,应积极做好以下几件事:

①大量饮水,淡盐水(1000毫升水加9克食盐)最佳;

②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注射胰岛素;

③ 停用双胍类药物,有条件的话,每2小时监测1次血糖和尿酮体。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对于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应该是防重于治,预防的方法包括:

1.监测血糖,防治血糖骤升、速降的变化,维持血糖在11.1mmol/L以下。

2.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能擅自停药,或根本不治疗。

3.饮食要规律,防止暴饮暴食,按糖尿病饮食标准控制好饮食。

4.适当运动,防止各种感染,保持体力,避免疲劳。

5.注意心理平衡,避免精神、情绪过分激动。

无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还是慢性并发症,我们都希望糖友不要有,控制血糖达标是首要任务,放之任之,总有一天,吃亏的是你自己。

本文开头的这位患者不仅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全面检查下来,已合并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III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慢性并发症在肆虐地趁机生长,致命的急性并发症也躲不过。

朋友们,好好控制血糖吧!

作者:沐欣欣

尿中出现酮体应该怎么办?都是糖尿病引起的吗?

只要肾脏排泄酮体的能力正常,尿中出现酮体都可以认为有酮症存在。但酮症并不是单单只会出现在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身上,也并不是说,都会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当正常人尿中出现酮体时,要考虑下面一些因素

  1. 饥饿:人在饥饿的时候,体内葡萄糖产生的能量不足,或者热量的需求增加时,身体内的脂肪会分解加速,从而出现了饥饿性酮症。
  2. 呕吐:由于进食后,食物还未进行消化就呕吐出来,体内葡萄糖来源减少,于是脂肪分解加强而出现酮尿。

3.运动:过度的体力活动,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出现暂时性葡萄糖供应缺乏,促使脂肪分解加速,产生过多酮体而从尿中排出。

4.高热:机体在发热时也会使体内葡萄糖消耗增多,脂肪分解加快,使尿中出现酮体。

5.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饮食中脂肪酸的总量超过葡萄糖总量 1.5 倍以上,饮食本身就会产生酮体。

尿中出现酮体应该怎么办?

尿中出现酮体,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危险信号,常常需要立即去医院诊治。但在去医院前和去医院的过程中患者还应积极做下面几件事情。

1.如果是1型糖尿病患者,继续原有胰岛素注射治疗,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胰岛素注射。

2.多喝水,这样可以加快酮体的排泄。

3.停止现阶段的一切运动,好好休息。

4.做到实时监测血糖、尿酮体以及体温的变化。

5.赶快去医院诊治,或者及时与医生联系,在医院由医生指导治疗。

6.糖尿病患者的身边一定要有家人陪伴,最好不要独处,以免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有意外发生。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如果尿里有酮体,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积极进行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什么情况预示糖尿病友“酮”中毒了?

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是生理状态下机体除葡萄糖、脂肪以外的另一种能量来源。

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进食后,由肝脏产生很微量的酮体,循环中的代谢底物主要是葡萄糖和脂肪酸。但是在禁食状态下,酮体迅速成为体内的主要能源之一,特别是大脑的重要能源。

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利用脂肪酸,而计提的主要能源是以三酰甘油形式储备在脂肪组织中的,而已糖原储存的能源很少(只能维持不到24小时的能量需求),在禁食时,大脑只能利用有脂肪酸转变的酮体作为能源,从而保护大脑在低血糖时不会引起功能受损。

B羟丁酸在饥饿时能够减少尿素氮的排除,即,可以保护肌肉避免分解和防止长期负氮平衡时的恶化作用,即可以抑制骨骼肌的分解。

虽然机体在饥饿时产生B羟丁酸和乙酰乙酸有生理意义,但是它们都是强酸,当其产生大于利用的时候,代谢性酸中毒就会发生。

正常人生理状态下体内酮体含量很少,一般小于0.6mmol/L,不会引起酸中毒状态。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就是说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酮体过多导致酸中毒。

关于能量的代谢的调节,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方面,胰岛素(储能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用能激素。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一应对能量的不足,而胰岛素分泌几乎是很少甚至是停滞。这是生理状态下的。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那只是胰岛素单方面的问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出现,基本上都是胰岛功能比较差(很差),加上有升糖激素的过度分泌,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状态,有书上说就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比值”问题。

说的再明白一些,就是:不管是饥饿还是应激状态(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多),会动用储备能量,也就是脂肪能量。脂肪分解代谢旺盛,游离脂肪酸经过系列过程会产生乙酰辅酶A这一中间产物。乙酰辅酶A的何去何从,取决于胰岛素的作用,当胰岛素作用很好的时候,它会经过几个途径:1、合成脂肪能量继续储存起来;2、与草酰乙酸合成为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3、进入糖异生,生成葡萄糖。

而当胰岛素有问题时,上述途径会产生“短路”不通畅,酮体会相对蓄积增加。

当血酮达到3--5mmol/L的时候,就会导致酸中毒。

酮体产生高到一定程度,会从尿中排除一部分,此时监测尿才会发现时“尿酮体”。这里面也有“肾酮阈值”的问题,也存在血酮正常而尿酮阳性的状态,同时也会有血酮升高而尿酮阴性的结果。

上述都是基础知识,说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考察一些基本数据:

1、血糖数值------用以分析胰岛功能;

2、进食时间------用于分析饥饿与否;

3、用药-----------胰岛素会抑制酮体生成,如果使用的是剂量较大的二甲双胍或者苯乙双胍(已经正式下文通知生产了,但是,很多“秘方”可能还再用),要考虑减少剂量或者暂停;

4、有无应激因素;

5、尿酮体的多少,有无症候。对于尿酮体 -- 的,能够正常进食的,多饮水,积极监测,血糖偏高的,要和医生沟通是否增加胰岛素剂量。对于酮体 以上的,最好到医院进行处理。

临床上经常有尿酮体 -- 就立马要求住院的,医生没有大的责任,只能说是缺少些经验,但是,住院后的风险肯定会低于放纵其回家。在当前的紧张的医患关系之下,此举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何况很多医院监测血酮并不能及时。

正常人也会出现酮体的,糖尿病人出现酮体会更普遍,不必惊慌,但是必须要高度重视

当糖尿病人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外伤、腹痛等状态的时候,因更积极就诊,要想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因为:一旦错过时机,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糖尿病人自测血糖,大于13.9--16.7mmol/L的时候,要及时就医,这说明胰岛功能很差了,如果再有一些应激事件,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会很大。

血糖正常而尿酮阳性,主要就两点:1、饥饿性酮体(主食吃得太少,呵呵),2、肾酮阈值降低(比如一些孕妇)

肥胖人要想减肥,不产生较多一点的酮体,哈哈,恐怕很难。

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进群学控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