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年人主食(糖尿病患者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主食应该怎么吃?
【糖尿病患者主食应该怎么吃?】1.粗细搭配。粗粮占全天主食的1/2或1/3。胃肠功能差或老年人每天粗杂粮占1/3即可;2.避免油炸、油煎的主食。油炸、油煎的主食会额外摄入更多的能量和油脂;3.食物的温度不要太高,即主食做熟了,凉一凉再吃,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至于每天主食分配比例,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每天的主食类按下面两种比例进行分配,糖友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1.早、中、晚餐各占1/3,即三餐均分;2.早餐占1/5,午、晚餐各占2/5。(来源:北京小汤山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主食一换,每年患糖尿病人或可少一半,老人可以多吃这5类主食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膳食纤维与血糖调控作用研究》,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发现,明明平时吃得不算多,也没有特别爱吃甜食,可体检时却被告知血糖偏高,甚至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这三个字听起来很远,可其实就在身边。有人说,“我朋友才三十多岁,连胖都不算,怎么就得了糖尿病?”还有人感叹,“我爸退休后没啥心病了,天天吃得好,结果血糖却高得吓人!”
这些例子听着让人心有戚戚焉,但也让人忍不住多想,难道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会跟这个病有关系?
糖尿病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多吃点药,或者少吃点甜食这么简单。它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健康决策。
比如,得了糖尿病的人,往往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不能随心所欲地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有些患者还需要定期测血糖、打胰岛素,生活被各种“规则”限制得死死的。
而更严重的是,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视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很多人感叹,“得了糖尿病,日子就像被绑住了手脚。”可是,这种让人头疼的病,真的就无计可施吗?
要理解糖尿病,得先看看它是怎么表现的。很多人得病初期,身体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总是口渴得厉害,喝很多水还觉得不够解渴。
或者吃得不少,却总觉得饿,体重还在慢慢下降;有的人则是觉得身体没劲儿,稍微动一动就累得不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常常被忽略,直到体检时才发现血糖出问题了。
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情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到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的地步。而这些病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
仔细想想,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吃”。早上吃的面包、粥,中午的米饭、炒面,晚上的馒头、饺子,这些主食几乎占了我们饮食的一大半。
很多人觉得,主食嘛,不就是填饱肚子用的,能有多大问题?可事实上,主食的选择,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研究发现,过于精细的主食,比如大米、白面,吃得太多,可能会让血糖飙升。而血糖的波动,正是糖尿病的元凶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来说,当我们吃下米饭、馒头的时候,这些食物会很快被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如果血糖升高得太快太多,胰岛素(帮助调节血糖的激素)就得加班加点地工作。
长期下来,胰岛素就“累坏了”,调节血糖的能力也逐渐下降。
这时候,血糖就会失控。而那些粗粮杂粮,比如燕麦、红薯、荞麦等,它们的升糖速度比精米白面慢得多,对胰岛素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想象一个例子:两个朋友一起吃饭,一个人吃的是白米饭,另一个选择了粗粮饭。饭后血糖测试,前者的血糖迅速飙升,而后者的血糖却相对平稳。
这时候,不禁让人反问,如果我们的主食换成粗粮,每天的血糖波动会不会小很多?糖尿病的风险是不是也能大大降低?
除了吃得太精细,其他生活习惯也可能埋下糖尿病的隐患。比如,很多人工作忙碌,几乎不运动,身体的代谢能力因此下降。
有些人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导致内分泌紊乱;还有人因为压力大,吃得多、动得少,体重蹭蹭往上涨。而肥胖,恰恰是糖尿病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已经有研究指出,体重每增加一公斤,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提高不少。这些生活中的“小习惯”,看似不起眼,实则暗藏危机。
那么,怎么预防糖尿病呢?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如果能从主食入手,换掉精米白面,改吃一些升糖慢的食物,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燕麦,它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能延缓血糖上升,还能让人更有饱腹感;再比如红薯,它的糖分虽然高,但升糖速度却很慢,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荞麦和藜麦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的营养成分更加均衡,对血糖控制有很大帮助。此外,老人们还可以尝试玉米、小米这类传统粗粮,它们不仅容易消化,还能增强免疫力。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通过调整饮食成功控制住了血糖。比如一位退休的大爷,原本每天三顿白米饭,血糖一直居高不下。
后来在医生建议下,他用燕麦代替了早饭的白粥,用红薯代替了晚餐的米饭。三个月后,复查时,血糖竟然降到了正常范围。他感慨,“啥药都不如换主食管用!”
当然,仅仅调整饮食还不够。适量的运动同样重要。比如饭后散步、跳广场舞、慢跑,这些简单的运动,都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
还记得那位退休大爷吗?除了换主食,他还坚持每天在小区里快走半小时。时间久了,不仅血糖降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糖尿病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有人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导致双眼视力模糊,看东西都变得困难;有人因为糖尿病引发了肾病,不得不定期做透析。
更有甚者,因为糖尿病伤及心脏或大脑,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些病例听起来触目惊心,但也提醒我们,这个病不是小事,早预防、早干预,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其实,识别糖尿病并不难。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口渴、尿频、体重莫名下降,或是经常觉得疲惫、没劲,不妨去医院查查血糖。
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需要警惕。至于如何避免糖尿病,关键就在于从日常生活入手。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作息,每一步都能为健康加分。
总的来说,糖尿病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
只要我们能从小事做起,比如把主食换成更健康的粗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用一碗燕麦粥替代早晨的白米粥,出门散步半小时,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健康其实离你并不远。
中老年糖尿病人如何吃好一日三餐?
首先想告诉各位糖友的结论是:主食一定要吃,定量吃、粗细搭配;一日三餐很有必要,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甚至需要进行分餐,一天吃到5-6顿。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说说如何吃好三顿正餐以及2-3顿的加餐。
三顿正餐的主食如何吃?
主食的错误打开方式:
1、不敢吃主食,怕血糖高
长期过少的主食摄取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总热量不够,蛋白质、脂肪来凑,后两者过量分解,短期内会出现饥饿性酮症,长期如此易身体消瘦、营养不足;二是由于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远远超过需求量,血糖控制不佳的同时还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2、无糖点心不升血糖,可以“放心”吃
无糖点心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不单加蔗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的糖类,或者用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替代天然蔗糖等,但这些点心本身含有的糖、淀粉,是一点也没有减少的,有些点心如桃酥、沙琪玛等不但是精细的淀粉,同时还含有大量的黄油或植物油,热量高,过多摄取容易升血糖。所以,无糖点心要少吃,更不能放肆吃。
3、芝麻、核桃、五谷杂粮磨成粉吃
这种吃法对于消化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其实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增加摄入食物的种类,更利于咀嚼、消化、吸收。但不建议老年糖尿病人长期用此类粉剂替代正常形态的杂粮和坚果,因为经过碾碎后的杂粮更容易升高餐后血糖,尤其和坚果等高热量的食物一起冲调食用,导致过高热量的集中摄取,进而不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主食的正确打开方式:
1、定时定量吃主食
定时定量吃饭是药物或胰岛素控糖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营养治疗原则,一些降糖药物甚至需要进食主食类食物才能发挥其降糖作用。操作上简单地说需要做到:一日三顿正餐,0-3顿分餐(根据食量、血糖值等个性化设置),每顿正餐间隔4小时以上,相对固定餐点以及每顿正餐的主食量。一般身高150cm以上的老年人,每天主食总量一般不少于150g。
2、适当粗细搭配,吃膳食纤维丰富的全谷类主食
全谷类食物俗称粗粮,主要包括玉米、小米、黑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黄豆等杂豆类。和精白米面等细粮比较,粗粮控糖效果是毋庸置疑的,粗粮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是主要的控糖功臣,所以老年糖尿病人的主食应做到粗细搭配,具体粗细比例多少?因人而异,有胃食管反流或消化道溃疡的老年人,吃过多粗粮可能加重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因此,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粗细比例的调整。
3、喝粥的正确方式——会加工让血糖指数下来
各类粥品是老年人的最爱,细软好消化,可是如果血糖高了,尽量避免大米粥,尤其是熬煮时间过长、过于粘稠的粥,可以少量食用小米粥、棒渣粥、燕麦牛奶粥、杂豆粥。总之,粥类熬煮时间不宜过长,淀粉糊化后更易吸收入血,升高餐后血糖。
4、根茎类菜当主食吃
土豆泥、蒸山药、莲藕排骨汤都是老年人爱吃、嚼得动的菜品,血糖高的老年人记住了,土豆、山药、芋头、紫薯、莲藕等根茎类的菜,一定要替换主食来吃,或者当配菜少量摄取,这样才能控制好血糖。
5、口袋常备点心,预防低血糖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人或活动量偏大的老年人,需在身边常备一些点心,以备不时之需,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选用无糖点心或糖果、巧克力、面包片、饼干等均可,但这些食物不能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加餐而每天食用,只能用于预防或改善低血糖症状。
Tips:老年糖尿病人吃主食应定时定量、粗细搭配、少食多餐,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三顿正餐的蛋白质类食物如何选择?
影响血糖的因素除了糖份之外,整体热量的过多摄取也会使血糖升高,蛋白质、脂肪同样提供热量,因此,正餐里蛋白质食物的选择也很关键。鸡蛋、牛奶、精瘦肉、鱼虾、豆制品是五大优质蛋白质类食物,不但蛋白含量高,人体也好消化吸收,因此,老年糖尿病人应该足量和多样化地摄取以上优质蛋白质。具体操作可以:早餐一杯奶,一个鸡蛋,午餐吃上1两-2两精瘦猪、牛、羊肉,晚餐配上2两豆腐或者2两鱼虾。这样既能吃到足量蛋白质,也不影响餐后血糖。
三顿正餐的控糖小能手是什么?
很多爱吃面食的北方人发现,只要上顿吃饺子,餐后血糖肯定高,这个高血糖的锅饺
子可不背,那为什么光吃饺子或者炸酱面,餐后血糖容易高呢?主要是这顿正餐里主食过量了,而控糖小能手——蔬菜的摄入量又不够。蔬菜尤其是叶菜的热量很低,以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主要营养成分,它的作用是延缓胃排空,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因此,糖尿病人的中午、晚餐两顿正餐,均建议摄取至少200g左右的叶菜。
如何吃好加餐?
如果餐后血糖总是控制不好,内分泌科或者营养科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进行分餐,在三顿正餐减量的基础上,增加2-3顿加餐,以实现减小胰岛负荷,控制餐后血糖的目的。加餐的量需个体化制定,但食材的选择上建议如下:低糖水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全麦面包、苏打饼干、原味坚果、无糖酸奶、豆浆等。分餐需做到定时定量,而不是饿了或者低血糖了才吃。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中老年糖尿病人控糖饮食的总原则以及食物的宜忌:
1、总原则
- 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
- 均衡营养,食物多样化
- 少量多餐,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 饮食清淡,低脂少油
2、糖尿病病人的健康食物
- 粗杂粮,可代替部分的精细粮
- 大豆及豆制品,可替代部分动物性食品
- 蔬菜,可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3、不宜选择的食物
- 糖制食品
-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
- 富含胆固醇的肝、肾、脑等内脏类食物,蛋黄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 酒:饮酒可导致低血糖,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
来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