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感染性皮肤病(糖尿病感染性皮炎症状)
糖尿病并发皮肤病原来有6种,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指导专家
徐 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皮肤病变是糖友常见的并发症,春夏交接病菌生长旺盛,糖友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皮肤病变。
小编为您讲解:6种常见糖尿病并发皮肤病,预防快来学3招~
1、皮肤感染皮肤感染在糖友中非常常见,甚至有不少患者是在看皮肤感染时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的。
发生皮肤感染的因素很复杂,有人认为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常常是糖尿病的起病症状之一,可以是全身泛发性瘙痒,也可以是局限性瘙痒,后者尤其多发生在外阴部位、腋下。
皮肤瘙痒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患者的腰背部和下肢。
糖尿病性皮肤病有五类症状:皮肤潮红,面部可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潮红斑;异常色斑;橙皮症;糖尿病性大疱;糖尿病性类脂渐进性坏死。
4、糖尿病性皮肤血管病糖尿病皮肤微血管病变,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可以见于全身任何部位,这种溃疡是浅表的、疼痛性的,并呈渐进性加重。
也可累及其他部位的血管,如视网膜病、心肌梗塞等,最后累及下肢大血管,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5、糖尿病性硬化性水肿约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及肥胖病人;主要发生于颈、上背及肩部,皮肤呈淡红或苍白,表面有光泽呈非凹陷性硬肿胀,组织增厚。
6、糖尿病性黄色瘤常急速成群发生,好发于患者的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也可见于患者的躯干、四肢、臀部等处。
预防学3招糖友对皮肤发生的变化一定要引起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1、每天清洁皮肤。糖友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洗脸尽量选择性质温和的洗面奶、洗面皂,水温不宜过高,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的清洗剂。另外,糖友皮肤容易干燥,所以每天要润肤1~2次。
2、尽量穿着纯棉衣物。纯棉衣物刺激小,勤换衣裤,凉嗮被褥,保证居住环境卫生,女性糖友不穿化纤内衣。
3、出现瘙痒等异常及时就诊。局部轻度的瘙痒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止痒药物,瘙痒严重或范围比较广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千万别因为“怕药物副作用”、“扛扛就过去”等愚昧的想法硬撑,用药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皮肤溃烂。
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①健康时报1501期《糖尿病并发皮肤病有五种》(专家投稿),②健康时报网2015年8月18日《5个信号提示糖尿病皮肤病变》,③39健康网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jksb2016)
本期编辑:小超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jksbtltw@163.com 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皮肤瘙痒,怎么办?医生:教你3招来改善
刘阿姨今年62岁,刚退休不久。本想着,能在退休后过几天清闲的日子。却不料,就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小感冒中,被检查出患有高血糖症,最近又出现了皮肤瘙痒的问题。
“医生,我这皮肤痒的厉害,是怎么回事呀?”
“您这是糖尿病引发的皮肤瘙痒。
“那我是先治皮肤病呢,还是先治糖尿病呢?”
“阿姨,你别着急。按照您的情况,咱们还得以降糖为主。只要把血糖控制好,这皮肤瘙痒的症状也就不存在了。”
皮肤瘙痒问题,常常表现为阵发性,尤其会在夜间加重。患者因奇痒难耐,会抓、挠,导致皮肤表面出现抓痕,甚至是破皮结痂,使皮肤表面发红。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从而加重病情。
皮肤瘙痒问题也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当中,大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性皮肤病。
引发糖尿病性皮肤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糖尿病患者因体内的血糖含量异常,导致皮肤的糖含量也明显偏高,这种情况就会刺激到我们的神经末梢以及植物神经,并使其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2.同时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处于缓慢的脱水状态,这种脱水状态也会影响到皮肤,使其分泌的汗液量减少,从而使皮肤表面干燥甚至脱皮。所以也会使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
3.糖尿病患者还会引发肾功能衰退的并发症,而肾功能衰退在严重时,会出现尿毒症,尿毒症也会诱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问题。
4.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不断升高,不断升高则会使皮肤的微循环出现紊乱,这也可能促使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问题。
5.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异常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被感染,尤其包括细菌和真菌类的感染,被感染后的患者,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的问题。
6. 糖尿病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过敏,而皮肤过敏的情况也包括在内。若出现过敏性皮肤病,也同样会导致皮肤瘙痒的问题。
糖尿病性皮肤病患者的症状并不相同,跟病因有很大的关系,主要症状包括:
★感染性症状
糖尿病皮肤病感染风险非常大,如病毒性感染的带状疱疹,念珠菌感染的间擦疹等
★糖尿病胫前斑
这种皮肤表现可以说是糖尿病性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男性患者居多,发病前期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深红色丘疹,发展缓慢。一般情况下,在一年到两年间可以自行消退。
★皮肤增厚
关节周围的皮肤组织明显增厚,导致身体活动时,动作僵硬,常见部位为指尖关节。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如何缓解?
★大疱
常见发病部位为足部和小腿,发病突然,以大水泡为主,通常直径大约在几厘米左右不等。一般两周到五周之间,自行痊愈。
★足病
因糖尿病患者汗腺分泌失常,导致身体表面分泌含量较少,使足部出现色素沉淀,足底部产生溃疡,甚至足部的肌肉逐渐萎缩等。
第一招:个人卫生
1.医生建议,在平时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但同时要注意不可过度清洁。洗澡太过频繁,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反而会使皮肤瘙痒的问题加重。
2.糖尿病性皮肤病患者应当在清洁皮肤后,再进一步使用护肤产品,可保证皮肤处于湿润状态,以达到减轻瘙痒的症状。
但是在选择润肤产品的时候也要注意,尽量选择成分简单的护肤产品,以免护肤品内含有容易引发过敏的成分,如较常见的酒精类成分。因糖尿病患者本身易过敏,以免因过敏导致病情恶化。
3.患者在选择贴身衣服时,建议尽量选择纯棉类,以柔软亲肤为益,从而以达到对病变皮肤的呵护。
第二招:辅助药物治疗
皮肤瘙痒极其严重者,可以使用一些外用类辅助药物,来缓解症状。
1. 如患者为感染性皮肤病症,可以针对致病菌给药,去除病菌,抵抗感染。
2. 如患者瘙痒难耐,无法控制抓挠,可给于缓解瘙痒类药物。
3. 如患者出现直径较大的水泡,为避免病情恶化,可将水泡内液体抽出,包扎。
第三招:控制好血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开头也提到过,糖尿病性皮肤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既然皮肤瘙痒问题是因高血糖引起,那还是以控制好为主。
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主要方法⒈药物
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最快的方法就是,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根据个人血糖的情况,在每餐前,提前注射适量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还可通过服用降糖类药物,来降低血糖。如常见的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和阿卡波糖等。
⒉饮食调理
以普通患者为例,每日以粗粮为主,摄入400g左右即可。其次是蔬菜,300g左右为宜,牛奶,200g左右。肉类,100g左右。油、盐、糖,少于6g。
⒊运动
保持适量运动,尤其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每周保证三次到五次的有氧运动,可选择慢跑、跳绳或者游泳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时,请记住这三招。首先应当在平时做好皮肤清洁,必要的时后,可使用辅助药物来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最重要的是,应将血糖值长期、平稳的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因为,这才是治疗糖尿性皮肤瘙痒问题的根本所在。
警惕!这种皮肤病不容小觑,糖尿病患者需预防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是血糖升高这么简单,它还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超1.3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将显著升高住院和死亡风险。
例如,50岁以上成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就容易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人初次感染这个病毒可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长期潜伏在身体的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当年龄增大、长期的慢性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时,体内的病毒可能再次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友们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会显著增加。
带状疱疹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哪些危害?
带状疱疹因为名称中的“疱疹”两字太过吸引眼球,往往容易让公众只注意到疱疹的“恐怖”而忽视掉了另一个重要症状:疼痛!
根据《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的研究: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普遍低估常见疼痛的严重程度(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在中老年认知和实际经历的疼痛程度评级中,差距最大的前三名分别是: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牙疼、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此外,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
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后,常表现为疼痛更剧烈,也更易发生后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除了带状疱疹本身带来的痛苦,罹患带状疱疹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会变得更加困难,不仅增加糖尿病管理难度,还会增加门诊就诊、药物和住院治疗的医疗负担,让患者和家人都十分担心。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一旦确诊带状疱疹,临床医生会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降低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在皮疹出现后的3天内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最好。
但,很遗憾,治疗带状疱疹没有特效药,也并非“一次中招,终身免疫”,曾经得过带状疱疹的人,在痊愈后同样可能复发。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摄入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免疫力下降是带状疱疹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秋冬季节,早晚气温变化较大,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等举措都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
在日常防护的基础上,还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来进一步保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我国共上市两款带状疱疹疫苗:一款是国产带状疱疹疫苗,技术路线为减毒活疫苗,另一款是进口带状疱疹疫苗,技术路线为重组蛋白路线。老年朋友们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接种。通过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免疫保护,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或复发,降低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
来源: 长沙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