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住院治疗方案(糖尿病住院治疗到什么标准可以出院)
“2型糖尿病伴酮症”入院患者治疗方案及护理、营养卫教指导
瑞京连线
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每周都会针对典型病例、医药前沿、临床应用……等方面,组织瑞京各家连锁医院、台湾李氏联合诊所等进行网络连线研讨、学习,以这种常态机制,通过案例分享、病例剖析、专家解读,来提高各医院医护诊疗、技能、学识等水平,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严谨、更科学、更周到的诊疗服务。
今天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连线病例讨论是由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陆菊明教授主持,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医生陶金、护理师王桃红、营养师潘清清分享的个案报告。
这次讨论的病例:刘先生,46岁,现在的职业是厨师,主因“间断口干、多饮、乏力半年,加重3天”,2019年8月13日就诊于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
现病史
患者自诉于半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伴乏力不适,到“省人民医院”查空腹血糖15.2mmol/L,餐后2小时30.3mmol/L,尿GLU4 ,KET-,胰岛功能测定符合2型糖尿病表现,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饮食控制、运动及“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早7u 午7u 晚7u 餐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片(拜唐苹)50mg 3/日”治疗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控制,血糖控制在空腹5-6mmol/L,餐后2小时6-8mmol/L出院,院外继续上述方案治疗,3月前多次出现心慌、手抖、易饿,症状多发生在午餐后到晚餐前,症状发生时自测血糖3.9-4.1mmol/L,进食后症状缓解,到“省人民医院”门诊调整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早7u 午5u 晚7u 餐前皮下注射”治疗,逐渐出现血糖控制不佳。
近期自测血糖持续在空腹8-10mmol/L,餐后2小时12-15mmol/L,自行调整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早9u、午6u、晚9u、餐前皮下注射”血糖仍控制在空腹8-9mmol/L,餐后2小时10-12mmol/L。3天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木不适,无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痛,多次测血糖空腹10-12mmol/L,餐后2小时15-25mmol/L,无恶心、头晕、意识不清、腹痛,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空腹血糖10.2mmol/L,餐后2小时19.7mmol/L,尿GLU-,KET1 ,糖化血红蛋白8.9%,心电图正常,以“2型糖尿病伴酮症”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精神尚可,夜间休息好,大便正常,半年内体重共下降5公斤。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嗳气、反酸,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
既往史
平素体质可。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近期无预防接种史。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无疫源地及疫区长期居住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从事餐饮工作。
- 婚育史:34岁结婚,夫妻关系和睦,配偶及1子均体健。
- 家族史:父健在,母亲已逝,死因不详,父亲兄弟3人,伯父、叔叔患糖尿病。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临床确定诊断
- 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
- 糖尿病酮症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方案
- 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普通胰岛素10u两组,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氯化钾注射液1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500ml各2组补液、灭酮。
- 尿酮体消失后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早10u 午6u 晚10u 餐前皮下注射降糖。
- 甲钴胺片(怡神保)0.5mg 3/日、维生素B1片 10mg 3/日营养神经。
- 静滴川芎嗪改善循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血糖监测
其他指标监测治疗方案调整
2019-08-16调整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早10u、午6u、晚8u、餐前皮下注射降糖。
跟踪随访
- 2019-08-29诉午餐后活动量较大,出现心慌、出冷汗,未测血糖,休息后症状缓解。建议患者活动量大时减2u胰岛素治疗。
- 2019-09-05 诉午餐前胰岛素4u,运动后血糖7.2mmol/L,进食半个苹果晚餐前血糖13.6mmol/L,嘱患者规律饮食。
- 2019-09-15 诉晚餐前胰岛素8u,正常进食,走路约6000步,出现心慌、出冷汗,未测血糖,休息后症状缓解。建议患者活动量大时减2u胰岛素治疗。
- 2019-09-22 诉现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早8-10u 午4-6u 晚6-8u 餐前皮下注射,根据饮食量、运动量定餐前胰岛素量,再未出现低血糖 。
- 2019-09-27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早8-10u 午4-6u 晚6-8u 餐前皮下注射,根据饮食量、运动量定餐前胰岛素量,监测血糖餐前6-7mmol/L,餐后2小时7-9mmol/L。
- 2019-10-04 诉近期血糖控制良好,夜间睡眠不佳。(主治医生医生已通过微信给出建议)
护理卫教
七项行为评估
卫教重点
- 高血糖急症
-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以及预防
- 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和监测的次数
- 胰岛素的存放,注射技术及部位轮换
- 足部护理
低血糖的卫教
01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02
低血糖的处理--双15法则
03
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
高血糖的卫教
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症状
02
中晚期症状
03
高血糖的预防
胰岛素的卫教
01
胰岛素的存放
02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选择和部位轮换
血糖监测的卫教
足部护理的卫教
卫教前后的行为改变
电话回访
自诉现在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空腹或餐前在6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维持在8、9mmmol/L左右,活动量大时偶尔会出现心慌,出汗等症状,告诉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的表现。询问患者饮食及胰岛素注射情况,告知患者运动前先监测血糖,出门前随身携带糖果和身份识别卡,告诉糖尿病治疗需遵循“五驾马车”的重要性。
营
养
卫
教
营养评估:个案情况
营养介入(卫教内容)
- 蛋白质的重要性
- 就餐的时间
- 低血糖饮食的相关知识
01
蛋白质的重要性
- 蛋白质是人体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它对我们身体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并且还能够促进身体发育,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为身体供能,还能够调节身体的渗透压,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构成某些激素,调节肌肉收缩,合成胶原蛋白促进伤口愈合等等。
-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肉类、豆类、奶制品举例说明。
02
就餐的时间
- 由于病人工作性质的原因晚饭吃的一般比较早16:00就已经吃晚饭,晚上下班后比较一般没有吃夜宵的习惯,所以偶有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 所以建议患者晚上适当加餐,如可进食一袋牛奶或一个苹果等。
03
低血糖相关知识
02
01
04
在外就餐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
回访内容
- 饮食有所改善、就之前的问题蛋白质的摄入量有所增加、睡前1-2小时也会适当加餐
- 血糖控制的还可以餐前一般6-7mmol/l、餐后7-9mmol/l
最后陆院长建议:患者体重可以再增加一些,具体分型是1型还是2型还需要再确定,个案中胰岛功能是在患者血糖很高的情况下做的有可能不准确,建议跟踪随访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血糖平稳后再次测定下胰岛素抗体、胰岛功能。针对血糖波动大的问题,可以修改治疗方案改成四针或加降糖药辅助。
糖尿病人住院治疗:一般住几天合适?
作者:陈刚大夫
很多糖友都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住过院。
(曾经的糖尿病友住院期间在书写学习笔记)
有症状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绝大部分空腹血糖都在13mmol/L以上,更有甚至高达18mmol/L以上。上个月还有两个是餐后血糖高达30mmol/L以上的糖友。短期胰岛素强化是现在很多医院内分泌科都采用的诊疗技术。
胰岛素初始使用的糖友,也是我强烈建议住院的人群。并且提出“降糖期”、“减药期”、“维持期”,同时提出“降糖期”和早期的“减药期”最好是在医院度过。
上面这两种情况很常见,都可谓不算“急症”住院,就此而言,糖尿病友住院需要住多少天呢?
您是否也有过类似住院经历?您当初住院是住了多少天呢?
是7天?还是10天?还是2周?
在我以往的关于住院的文章中,我的建议是要住10-14天的。如果使用胰岛素的糖友是儿童、青少年的1型,甚至是要准备长期带泵治疗的患者,我更建议要多住几天,甚至超过2周。
啊,要住这么长时间?好怕怕哦!
很多新诊断2型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也不用输液的,就这么“干敕楞(方言)”的在医院住14天?
糖尿病老人试验
很多糖界专家早就提出了“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的概念,这包括“入院前”、“住院中”和“出院后”。
我在北京工作期间,也曾提出住院患者的“分阶段管理”。明确制定了患者住院后的不同时段,医护人员不同的工作重点,并提出患者住院,要以“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诊疗重点”的思路。
我的这些提法,也绝非“空穴来风”。中国卫生界曾有“临床路径”,对于2型糖尿病的住院诊疗路径中,标准住院日是≤14天,而对于1型糖尿病,标准住院日是≤21天。
(这是国家制定的诊疗路径表单)
----------
住院这么多时间,都能干啥?怎样做到“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您曾经因为这种情况住过院,不妨回忆一下是否接受了“贵宾式”的服务:
有没有专业的医生护士或营养师、卫教师为您讲解您的病情(比如分型问题);
有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您系统讲解饮食和运动问题。在住院期间,每次进餐是否有值班医护人员为您现场点评,并称重您的食物,让您有更直观的认识,要吃多少食物?
您的所有用药,尤其是日常的口服药物,是否由医护为您的服药方案打印一张具体用药的指导表?
您的胰岛素注射,是否有专职医护为你系统讲解注射的诸多细节,出院前,是否有医护评估您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程度?
您的这次住院,是否有专职医生为您讲解本次住院的胰岛素注射是什么疗程?是短期应用还是长期使用?
您住院期间是否购买了血糖仪?并有医护指导使用,如何尽量减少误差?
血糖监测方案的表格,是否有专职医生为您讲解,并在出院后告知您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初始使用的前几个月内的重要性?
住院后,血糖从原来的13mmol/L降到6-7mmol/L左右的时候,您是否有很饿的感觉?是否有医生告诉您该怎么办?
如果您是1型糖尿病,需要长期胰岛素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是否有医生为您讲解饮食与胰岛素剂量之间的匹配关系,也就是500法则的原理?当血糖出现很高的时候,如何追加胰岛素?
您出院了,是否会有医护人员为您留下电话,或微信,以备您不时之需?
医院的这种场景,您体会过吗?
有太多的患者,在医院制定好的胰岛素剂量,出院后就没有变过。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有一位东光籍用胰岛素泵的老乡。用胰岛素泵8年了,就从来没有变过胰岛素剂量?这要错过多少美食啊?
前天,一位在“他院”住过院的胰岛素使用者经人介绍来我这咨询,说他的药费太贵了。一问方知,他出院半年了,使用诺和锐30笔芯,居然是每用一支笔芯就连笔一起扔掉。一个月的注射笔钱就600多。他说,住院时带泵5天 ,血糖下来后打这个针2天,血糖还好就让出院回家打针了。没人讲啊......
有不少的胰岛素使用者,胰岛素注射就是围绕肚脐5公分的“圈圈”扎;我还曾见到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胰岛素注射,一只注射器反复用一个月也舍不得换的糖友;
胰岛素是为智者使用的良药!
住院的目的,不只是调整血糖,用药降糖那是医生的事。住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糖友学会使用胰岛素,做胰岛素使用的智者?
指南说,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胰岛素短期强化,可以诱导“临床缓解”。近十几年的众多研究提示,经过合理、积极的胰岛素短期强化,这个缓解率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
李光伟教授曾有研究指出,胰岛素短期强化开始的1周之内,看不到胰岛功能的回复,在胰岛素使用一周以后,血糖达标的1-2周之内,胰岛功能恢复比较明显,而后逐渐减弱,在三个月后,胰岛功能的再恢复已经很不明显。所以,胰岛素短期强化的时间,定位为2周到3个月。
个人经验,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3-5天,绝大部分患者的血糖都可以进入到三餐前和睡前小于6--7mmol/L,三餐后血糖降到8--10mmol/L以下。此后,进入快速“减药期”,经过2-3周的“减药过程”,很多患者就会进入“临床缓解”,停用了胰岛素。部分患者需要继续使用不增加胰岛素数量的二甲双胍完成2-3个月的“过度维持期”。
即使达不到这个“裸奔”的过程,我也可能建议患者继续采用精简的一针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方案,希望再坚持2-3个月
这些内容,在患者住院之初就要获得糖友的认可,要让他们看到“裸奔”的希望。
然而,很多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并没有经历过如此2周的“精心打造”。这里面可能也有糖友个人的很多因素:
不痛不痒,干啥在这待十多天?
邻居大哥打胰岛素,连住院都没有。
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
医院太黑了,不输液,楞不让回家!
不可否认,这里面也有医院本身的因素。
医院考察科室,做绩效管理,要考察很多内容,比如:总收入,病床使用数,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
大家去医院开药,肯定遇到医生不给多开药的情况。医保报销杜绝“大处方”,开大处方医生“扣分”(像司机一样,12分,扣完自动下岗);医院考核医生药占比,药费超过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扣发奖金。
很多“大医院”,床位是“一票难求”。
住院后的前几天,各项检查收入“不菲”,三五天以后再住院,胰岛素泵的治疗费用也仅仅不到120元/天,加上床费,哈哈,如果住院到2周,让内分泌科医生护士挣到奖金都难。算算账,床位周转率怎能不抓一下呢?
有些问题,不能都说,哈哈....
现在住院的一位十多年的老糖友,他多打胰岛素就是想多吃点。我把这篇文章找出来,告诉他:预混胰岛素,是绝对不能多吃多打的!他看完了,竖起大拇指。
医患结合,是我一直提倡的糖尿病综合防治“五结合”的重要一项。什么样的医生和什么样的患者结合,才会出现更完美的结果?
您住院了,不输液,医生还想让您住到2周上,这样的医生或医院,只有2种可能:
1、医院病人少,哈哈,挣点床位也不错;
2、您可能遇到了一位很尽职尽责的医生,他们在真心希望您能进入“临床缓解”,真正获益。
其实,区别点也很容易:是不是就是“干敕楞”地待着?每天除了测血糖,没多少人问候您。
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的住院胰岛素强化期间,学习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学习资料,没有指导老师,住院的意义已经大大折扣了。
当然,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从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到成为胰岛素的使用智者,用2周时间能达到及格状态,就已经很不错了。
哎,陈大夫,您说这些还有啥用啊,我们都错过这个时间了。
我做此文,主要意义在于:
1、医患结合,真的很重要;
2、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是需要时间保证的;
3、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最好要住院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
4、糖尿病无处不在,知识积累有可能也会帮助到别人;
5、糖尿病诊疗是有温度的。“干敕楞”的住在那,无人问津,还不如趁早出院!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在查些啥?
我们知道,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理想的血糖控制,更是要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我们不仅仅会关注血糖的高低,也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明确有无合并疾病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入院会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糖代谢指标1.血糖
血糖既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入院后查静脉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可了解当下病情,更是为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近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会下降,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这时可选择检查糖化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
3.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主要是通过测定空腹胰岛素和(或)C肽,或测定多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和(或)C肽来评估。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胰岛功能,这既能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也能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4.糖尿病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意义在于辅助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往往抗体呈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阴性。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已经诊断了2型糖尿病,还有必要查这些抗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特殊的1型糖尿病(如LADA),在早期可能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以在随访评估中,抗体的检测仍是必要的。
二、合并疾病相关筛查1.其他代谢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肥胖等,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因此,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的控制——即其他代谢指标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包括血压、血脂、尿酸、BMI等。以下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的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肿瘤标志物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人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常规筛查,可尽早发现异常。
3.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等。心脏彩超可以发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异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4.肾功能、尿液检查
查尿常规,关注有无尿蛋白、管型尿、血尿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排查慢性肾脏病;同时能指导临床选药,因为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减量或禁用。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检查##关注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