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监控(妊娠糖尿病监控标准)
注意|妊娠期糖尿病自我监测与管理的几点提示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彭薇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妊娠糖尿病(GDM)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在美国孕妇中的发病率约7%,我国GDM的发病率为1.31%-3.75%。GDM对母儿都有较大危害,因此及时诊断并管理好孕期糖尿病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母婴合并症及降低围生期婴儿死亡率有明显作用。
时机:首次产前检查时及孕24-28周时
对象:所有人群普查
高危人群:BMI>30kg/m2, 孕前有糖耐量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或既往GDM病史的孕妇。
2.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空腹血糖:大于5.1 mmol/L
餐后1小时血糖>1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8.5 mmol/L
3.当准妈妈们发现血糖升高后孕期怎么监测血糖呢?初期:每日至少监测4次血糖,一般是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是指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算时间)。
血糖控制平稳以后:可以每三天监测一日4次指血糖。
4.准妈妈们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呢?由于孕期高血糖对胎儿及母体本身的危害较大,因此血糖监测及血糖控制都比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更加严格。
餐前:3.3~5.3 mmol/L
餐后1小时:≤7.8 mmol/L
餐后2小时:≤6.7 mmol/L
5.妊娠期的高血糖患者其他的血糖监控项目?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老说由于大多数孕妇的孕期会出现稀释性贫血,通常糖化结果会比非孕妇低,因此并不推荐。
尿酮体
GDM很少发生酮症,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在应急状态下容易发生。因此GDM患者可不做常规监测。但是当血糖大于11.1 mmol/L、存在应激反应或疾病时、以及出现糖尿病酮症相关症状,如恶心、腹痛等应及时检测。
6.妊娠期糖尿病可怕吗?怎么治疗呢?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在孕期结束后血糖可恢复正常,因此不用太过担忧。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们在孕期可以通过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相互配合而实现血糖的正常化。以此为基础预防糖尿病酮症的发生、以及保证胎儿的健康。因此只要在孕期做好血糖监测及自我管理、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治疗,也能顺利的产下健康的宝宝。
妊娠期糖尿病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吗?维生素D2辅助或更好
妊娠期糖尿病这一情况常令准妈妈们感到焦虑,既担心母体健康,也担心胎儿安全。关于是否可以采用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这个问题涉及药物作用、胎盘屏障和个体差异等多个层面。近些年的数据表明,在部分病例中,口服药物的应用确实能带来较为理想的血糖控制,但同时也引发了对胎儿潜在影响的持续关注。
临床数据的指示
近年来,一份发表于《Diabetes Care》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经过精细筛选和密切监控的孕妇中,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应用与传统胰岛素治疗相比,部分指标表现出相似的血糖调控效果。数据显示,在样本中约有38%的患者在妊娠后期使用口服药后,平均血糖水平下降了15%至20%。然而,该研究同时注意到,口服药物部分成分可透过胎盘屏障,长期对胎儿生长及新陈代谢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药物作用机制的解析
二甲双胍作为口服降糖药的代表,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和提高外周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帮助降低血糖。而另一类药物格列本脲则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发挥作用。这些药理机制为部分孕妇提供了除注射胰岛素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虽然一些数据支持在严格条件下使用,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途径和可能的胎盘传递效应,仍使得其安全性评估充满挑战。
维生素D2的微妙角色
在调控葡萄糖代谢的研究中,维生素D水平被发现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补充维生素D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这为血糖控制增添了一抹不同的色彩。虽然目前关于维生素D2在妊娠期降糖方案中发挥辅助作用的临床试验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已有部分数据提示:孕期补充适量维生素D2后,血糖波动性有所减缓,从而可能为口服药物治疗提供更为稳定的内环境。
个体化治疗的思考
多项数据强调,治疗方案的选择并非“一刀切”。一份涵盖近千例病例的统计中,体重控制较好、血糖波动较小的孕妇更容易从口服药物中获益,而有基础代谢紊乱或并存其他慢性疾病者则多倾向于胰岛素治疗。个体化评估不仅要考虑母体血糖调控效果,还需关注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带来的长期影响。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具体血糖监测数据、体重管理情况及生活习惯,制定出最适合自身的方案。
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当面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选择时,衡量风险与收益显得尤为关键。数据提示,口服降糖药物在部分条件下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补充或替代方案,但同时也伴随着药物跨越胎盘屏障的隐忧。通过严格的血糖监控和定期检查,有效控制母体血糖波动,是保障母胎安全的前提。与此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2作为辅助调节手段,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糖异常波动风险,提供一条更加温和的调控途径。
综合视角下的实际应用
近期一项为期两年的观察显示,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治疗方案中,部分孕妇在口服药物与饮食、运动管理的配合下,其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这一发现为部分特殊病例提供了新的选择思路。这类治疗并非普适方案,仍需依托严密的随访和监控数据,才能在不断调整中寻求最佳平衡。通过系统性的数据支持和动态评估,患者与医护团队共同构建起一条安全、高效的治疗路径,既关注母体健康,又不忽视胎儿的长期发育需求。
最终,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充分了解药理机制和临床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个体情况作出决策。口服降糖药物在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展现出一定优势,但决策过程应融入数据支持与实际监控,并适时结合维生素D2的辅助作用,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平衡。每个治疗方案都应成为母体与胎儿共同健康的守护,细致的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管理正是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石。
孕期大补+少动?当心妊娠期糖尿病!专家支招如何轻松摆脱糖妈妈
熬过了孕初期的食欲不振与呕吐
到了孕中期好不容易有了胃口
本着1人吃2人补的“满满干劲”和家人的积极投喂
相信很多孕妈开启了“大补 少动”的养胎日常~
走一小段就喊累,明明刚吃了饭,看见甜品又想加个餐…
所以,小和只能冒着挨打的风险给各位孕妈们进谏
形象事小,警惕妊娠期糖尿病事大啊宝贝们!
啥是妊娠期糖尿病?
怀孕前糖代谢正常,怀孕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怀孕时,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孕妇身体机能处于特殊状态,容易导致血糖异常。在我国,GDM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
如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诊断是否是妊娠期糖尿病,需要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也就是说明平常所说的“糖耐”。一般来说,在怀孕第24周至第28周的时候做“糖耐”,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糖尿病家族史、高龄、肥胖、曾经患过妊娠期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的孕妈妈则从孕早期就要开始监测血糖。怀孕时需要丰富的营养,但绝对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不少孕妈妈大吃特吃,生怕胎宝宝营养不够,如果产检时糖耐没通过,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妈和胎宝宝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妊娠糖尿病有啥危害?
对孕妈妈的危害
会增加流产、难产、产后出血的风险;
会影响孕妇的免疫力,使孕妇容易并发感染;
未来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很多。
对胎宝宝的危害
容易使胎宝宝体重超标太多,增加胎宝宝发育不良、畸形的风险;
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的发生率;
新生儿容易低血糖。
当然,很多孕妈也反复在孕医在线追问和美的专家们,本身长得就胖,咋控制饮食才能避免妊娠糖尿病啊?被孕期糖尿病盯上可咋整啊?
有没有好的方法控制呀?
孕妈们不必太惊慌,Get这些,轻松控制好血糖。
血糖异常3步走!
step1管住嘴,迈开腿!
控制饮食: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要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蛋白质要适量、脂肪不要过量;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另外,控制饮食不能矫枉过正,担心血糖升高,就每天只吃黄瓜、西红柿,胎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孕妈妈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美有专门的孕期营养门诊,必要时也可以请营养师帮助制定食谱;
适当运动:如果孕妈妈除了妊娠期糖尿病,没有其他的并发症,就应该每天保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就是快步走、瑜伽,但是要注意安全。孕妇容易头晕,运动时尽量有家人陪伴。另外,孕妇的运动量增加一定要循序渐进。
step2自备血糖仪
监控血糖变化
step3药物治疗
如果经过饮食调整加锻炼干预,血糖仍然异常,要到医院看内分泌科,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妈产后需要复查血糖哦~更需要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