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乌梅糖尿病(乌梅对糖尿病有作用吗)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酸甜可口的它,还能治胃炎胆囊炎

乌梅临床应用甚广,细研本品,可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又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近年来,用乌梅治疗胃炎、胆囊炎、糖尿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胃阴虚,肝气犯胃

初诊:

患者,女,42岁。患者3个月前曾感冒发热,病后形瘦乏力,食欲不佳,西医诊断为消化功能障碍,也曾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效果不明显。刻下症:面色少华,胃中时有灼热,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大便量少不爽,小便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无力。辨证属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木承土,运化失常;治以益气养胃,柔肝助运。方药: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乌梅10克、生麦芽12克、枸杞子12克、鸡内金12克、石斛9克、黄连5克、神曲9克。水煎服,5剂,每日1剂。

二诊:

服药后精神好转,饮食增加,食后胃中无灼热感,药已见效。前方加麦冬12克、白豆蔻6克,再进5剂,诸症悉平。

按:

本案立方用药,妙在方内加入乌梅一药。乌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止渴、安蛔止痛之功。近年来,笔者常用乌梅配合益气和胃、养阴生津、理气止痛药治疗消化功能不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纵观历代医家,对乌梅之用评价甚高,清代的叶天士善用乌梅治胃阴虚、肝郁脾虚之症。他认为:“凡醒胃、养胃及治胃病,必先制肝”。“治胃应重视养胃”,“乌梅味酸,且禀木气最全,花于冬而实于夏,得少阳生气而成”。故此可见,制肝、柔肝、养胃生津,乌梅均可称之为良药。本案例患病已久,消化功能障碍,方虽用参芪及消导之品,更妙在用乌梅味酸,以图酸甘化阴,共济养胃、调和中焦、柔肝助运,故效甚捷。

肝胆湿热

初诊:

患者,女,54岁。患者诉其患慢性胆囊炎3年,近来常有发作,治以疏肝理气,可有小效,但总未能彻底好。患者常感右上腹隐隐钝痛,口干喜饮,大便数日一解,小便黄。观其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综观脉证,实属湿热夹滞,壅结肝胆;治以清化湿热,利胆通腑。方药:茵陈20克、乌梅9克、生大黄9克(后下)、木香6克、佛手9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9克、元胡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水煎服,3剂,每日1剂。

二诊:

服药后病情稍安,仍上腹痛不休,思之再三,方内酌加乌梅10克,水煎服,5剂,每日1剂。药后腑气得通,小便转清,右上腹已解,嘱其以上方继服10剂,病未再复发。

按:

近代医学研究,乌梅有收缩胆囊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故本案二诊加乌梅一味,则取其利胆止痛作用,故获效。

文/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王金亮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今日大暑——糖尿病可以用一把乌梅入药,缓解口干渴降血糖

糖尿病,很多人得了这种病,都会觉得心烦意乱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嘴太干了,怎么喝水都解不了渴,就像一块干石头扔进大海里,根本无法填满。

(王主任介绍)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在三伏天之际肝火旺盛,这就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尿和血糖上升的现象更加严重。

那么,对于这些口渴多尿严重、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我们该怎么办呢?

就拿我的一位患者刘姐来说,她今年50多岁了,得糖尿病已经有5年了

每年到了春夏季节,她的口干口渴、多尿的情况就变得非常严重,空腹血糖一直在11mmol/L左右

而且还常常感到头晕头胀,腰膝酸软无力

我经过辨证后发现她是典型的肾阴虚证

口干渴是因为体内阴虚燥热,腰膝酸软、头晕脑胀则是由肾虚引发的

(中药材乌梅)

我的治疗思路就是:补肾滋阴

开了一个方子,里面包括乌梅、五味子、山茱萸、桑椹苷等。

(此处不便写全配伍用量,需要的可以辨证分析)

乌梅味道酸甜,可以滋阴生津,缓解口干口渴的症状;五味子、山茱萸、桑椹苷都具有很好的养阴补肾功效,这四种药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药材五味子)

半个月后,刘姐的口干渴、头晕头胀、腰膝酸软无力的症状都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再次测量空腹血糖时,已经降到了7.8mmol/L

效不更方一个月后,刘姐高兴地告诉我,她的不适症状都消失了,血糖现在稳定在5.4mmol/L以下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刘姐非常配合我,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

(中药材山茱萸)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患有糖尿病,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复诊,切勿不可自行用药

糖尿病不是终生“判刑”!张仲景有一个大招:乌梅丸,调和寒热

其实张仲景有一个大招:乌梅丸,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效果惊艳,但被埋没了!

现在教科书《方剂学》上把它列入杀虫剂,实在是小看了它,也因此埋没了它。

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就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

在《伤寒论》中,厥阴病的病机算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人搞不清楚,厥阴方更是为人少用,但其实厥阴证,是许多疑难杂症的根本所在。

临床更多的情况是寒热共存、上热下寒、下热上寒、外寒里热、里寒外热等,大多是生理机能不足引起的寒热不调,杂病中此类情况甚多,如糖尿病、肾病等。

乌梅丸这个方剂的奇妙之处在于,有清上温下之功,调和寒热之能。

梅丸在《伤寒论》中的剂型是丸剂,也可作汤剂组方:

组成:乌梅、细辛、千姜、黄连、当归、制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功用】泄热润燥,缓通大便。

【主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方解】:乌梅酸温安蛔,涩肠止痢,为君药。花椒、细辛性味辛温,辛可伏蛔,温能祛寒,黄连、黄柏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热。

二药又是止痢要药,四种药物寒温并用,共为臣药。附子、干姜、桂枝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共为佐药。

梁某,女,54岁,2021 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多饮、多尿、便秘半年。患者于半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伴大便干结,在某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增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10~ 12mmol/L。

诊见:面色巷白,面容疲佬,消瘦体型,口千,小便频数,夜间尤甚,每晚要起床4~6次,大便秘结,3天1次.

舌淡、苔薄徵黄,脉滑。

中医诊断:消渴,证属脾肾亏盛,胃蕴燥热。

冶以:补益脾肾,养胃通便,方用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细辛、千姜、黄连、当归、制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服药4剂后,大便开始通畅,小便减为每晚了-次。再服9剂后,大便正常,小便每晚1~2 次,原方加减继用5剂,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 5 -7mmol/L。

患者完全符合厥阴病之病机。仅5剂药,患者就改善症状,血糖恢复正常,血糖高与胃热消谷、增加了血糖来路有关,用乌梅丸之黄连、黄柏清上热,食欲正常,故血糖降至正常。

但是并不是个人都能5剂病除,这个方子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在原方的基础上,依然要进行加减,大家切不可自行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