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糖糖尿病(水果糖糖尿病人的后果)
糖尿病人饮食 糖尿病吃什么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糖尿病患大多是因为不合理的饮食造成的,所以我们要了解糖尿病的饮食,才能更好的治疗和与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糖尿病饮食的相关知识吧!
糖尿病人饮食
一、低钠高纤维素饮食
高钠饮食可增加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人应以低钠饮食为宜,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而可溶解的纤维素有利于改善脂肪、胆固醇和糖的代谢,并能减轻体重,可以适量多吃这类食物。
二、限富含淀粉食品和忌高糖食品
富含淀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类、豆类、谷类),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它虽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因其可直接转化为糖,因此必须限量。
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 糖尿病患者在忌食糖(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麦芽糖、奶糖、巧克力、蜂蜜)、糖类制品(蜜饯、水果罐头、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因为这些食品可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直接加重病情,干扰糖尿病的治疗。所以,必须禁止食用。
三、限制脂肪类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本身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又因糖尿病易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蛋黄、鱿鱼、虾、蟹黄的摄入,以免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发生高脂血症。
糖尿病易于合并糖尿病性肾病,而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说,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应适量。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千克体重0.8克以内为宜。
四、忌辛辣食物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五、远离烟酒
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此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酒。
(养生)
糖尿病人的食谱
洋葱
洋葱味淡性平,有降低血糖作用,用洋葱50~100克水煎服,也可以作菜食用。
蚌肉苦瓜汤
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共煮汤,加油盐调味,熟后喝汤吃苦瓜蚌肉,适用于轻型糖尿病。
沙参玉竹煲老鸭
沙参30~50克,玉竹30克,老雄鸭1只,葱、姜盐少许焖煮,熟后食肉饮汤。适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玉米须炖龟
玉米须100克,乌电1只,葱、盐、料酒适量,炖熟食肉饮汤。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黄鳝
具有一定降糖作用。用黄鳝制做的药膳有:参蒸鳝段、内金鳝鱼、烩鳝血丝、归参黄鳝、翠皮爆鳝丝等均可选用。
韭菜煮蛤蜊肉
韭菜250克,蛤蜊肉250克,料酒、姜、盐少许,煮熟饮汤食肉。适用于糖尿病肾阴不足者。
枸杞子蒸鸡
枸杞子15克,子母鸡1只,加料酒、姜、葱、调料,共煮熟食枸杞子、鸡肉并饮汤,适用于糖尿病肾气虚弱者。
苦瓜炖豆腐
苦瓜250克切片,豆腐200克。食油烧开后,将瓜片倒入锅内煸炒,加盐、酱油、葱花等作料,添汤,放入豆腐一起炖熟。
淋香油调味,随饭食用。豆腐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主治目赤、消渴等症。苦瓜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显著降血糖的作用,为糖尿病人的夏令食疗上品。
南瓜虾皮汤
南瓜400克,虾皮20克。食油爆锅后,放入瓜块稍炒,加盐、葱花、虾皮,添水煮汤,吃瓜喝汤。虾皮补钙,南瓜有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临床症状。
大麦豌豆粥
大麦米200克,绿豌豆200克,加水煮粥。豌豆消渴,止泻痢、利小便。大麦有消渴祛热、益气宽中的作用,两者合用煮粥食,香滑可口,是夏季糖尿病人的理想流汁食物。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的一些饮食方面的介绍,大家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日常的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问题,一旦吃不好就会引起血糖发高。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果糖≠水果中的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量摄入果糖会伤害免疫系统。这篇新研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有朋友问我,这是不是代表不能多吃水果?
其实,果糖不仅伤害免疫系统,之前就有大量研究显示,过量摄入会促进炎症,增加脂肪肝、糖尿病和痛风等多种疾病的风险。但是,果糖并不等于水果中的糖。对人体来说,果糖有3种来源,一是天然水果和水果干。水果中的糖由3部分构成: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果糖只是其中之一,水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量基本相当。二是糖和蜂蜜。日常家里吃的食糖,包括绵白糖、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红糖等,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其在肠道中消化吸收后,会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蜂蜜中也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3种糖。三是工业化生产的果葡糖浆和其他果糖产品。果葡糖浆的果糖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0%。果葡糖浆味道清甜,冰镇之后更爽口,所以可乐雪碧等各种甜饮料里都以它为主要甜味来源。在喜欢喝饮料的人群当中,甜饮料才是果糖的最大来源。
如果我们吃的是水果和水果干,那么除了果糖之外,还会得到其他很多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比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少量B族维生素,钾、镁等矿物质,膳食纤维和低聚糖,还有类黄酮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这些成分对预防营养素缺乏、降低炎症反应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摄入的是糖或果葡糖浆,那我们除了摄入了热量,得到了糖分,其他什么营养也没有。关键是,在代谢糖的过程中还要额外消耗营养素,加快身体的营养耗竭。所以,吃水果和喝甜饮料,得到的健康效果大不一样。
少量果糖摄入可能是有益健康的,比如对肝脏的葡萄糖代谢有益。配合淀粉类食物,在不增加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前提下少量摄入果糖,可帮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大量摄入就适得其反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膳食指南都建议把一日当中的添加糖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25克以内,这里也包括了果糖的数量。如何把握好健康量,这里提出几个建议。第一,避免喝任何甜饮料。第二,日常家庭膳食中少加糖,喝粥、喝汤尽量不放糖,蜂蜜也要严格限量。第三,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酸奶等食物。第四,水果的数量每天200~350克就好(去皮去核量),不要经常吃到1斤以上。第五,吃水果时,不要过度迷恋浓烈的甜味,甜度高的水果应当酌情减量。第六,不要大量喝果汁,哪怕是自己榨的或100%的果汁。第七,水果可以用来替代甜食,或替代部分凉菜,在用餐时少量食用,既能避免过量,又能发挥少量果糖对葡萄糖代谢的促进作用。最后要提醒的是,人体对果糖的代谢能力有遗传差异,也有体质差异,消化不良者,以及胃肠道炎症患者,应当更严格地控制果糖的量,包括水果的量也应比健康人减少,吃时更应注意少量多次。
来源:生命时报
控糖也能放心吃的水果榜单!告诉你水果升糖的真相
西瓜桃子火龙果,榴莲葡萄哈密瓜……夏天,是水果盛宴的季节。
但甜蜜的水果,也给不少控糖人带来了负担:水果这么甜,糖一定很多吧?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例如有血糖困扰的爸妈,吃了怕血糖飙高,忍着不吃又嘴馋;有些水果,别人吃了血糖稳稳的,自己一吃血糖居高不下,咋回事啊!?
吃个水果,太难了。
有读者在丁香的评论区大胆提出需求,结果一呼百应,想知道的人真不少。
图片来源:丁香生活研究评论区
安排!
丁香医生请来专业的临床营养医师,来分享一下「控糖也能放心吃水果」的秘诀(最后有水果榜单和吃法哦)。
首先,要解决两个大家很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
水果糖多,糖尿病人最好别吃
控血糖是漫长的事情,如果天天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生活会少很多乐趣,所谓的健康饮食也很难坚持。
先给大家一颗定心丸: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而且建议吃。
2023 年新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第一条原则中明确提到:食物多样是基础,每天的应季水果,是均衡饮食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指南截图
新鲜的水果中确实有糖,但还有丰富的健康有益成分,例如膳食纤维、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钾、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多酚等植物活性物。
这些成分和糖正负相加后,整体来说: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吃新鲜水果都对长期控糖有利。
2023 年新发表的一篇文章,对 19 篇水果与糖尿病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合理吃水果,与降低空腹血糖相关。
健康(糖耐量正常)的人,每天吃新鲜水果,也可能有助于预防 2 型糖尿病。
误区二
越甜的水果糖越多,不能吃
传统概念里,水果含糖量和「甜不甜」有关,越甜的越不能吃,只剩一些比较酸或没啥味道的……不仅吃着没滋没味,还可能踩坑(例如火龙果,不甜,但糖不低)。
听说过升糖指数(GI)的朋友可选种类就多一些,苹果、草莓、桃子等都能解解馋,但西瓜、菠萝等中高 GI 的水果,还是一口也不敢碰。
实际上,这两个方法都有点片面。
比如「控糖到底能不能吃西瓜」,就是让很多人疑惑的真实问题:
😭 西瓜很甜,尝着就很有负担;
😁 实际含糖量比苹果还低,100 克中只有 8 克左右碳水;
😭 GI 高达 70 ,算得上是水果 GI 排行榜中最高的。
图片来源:网络
吃个水果,能不能更简单一点 🙂
能!
学会这三步
控糖也能安心吃水果
对于控糖人群,没有「绝对一口都不能吃」的水果,关键在于要吃对方法。
第一步:选什么品种?看血糖负荷
血糖负荷(GL) 是综合了食物的升糖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指标,比 GI 能更加客观充分的反应某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GL = 食物的 GI ✖️该食物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认为:
≤ 10 为低血糖负荷
11~19 为中血糖负荷
≥ 20 为高血糖负荷
推荐优先选择低 GL 的水果,中高 GL 的水果,就一定要注意控制量,再少吃一点。
常见水果的 GI 和 GL 值排行
品种
GI
GL
草莓
40
1
李子
24
2
柚子
25
2
桃子
28
3
梨
36
4
蓝莓
28
4
橙子
31
5
葡萄
43
5
蜜柑
43
5
哈密瓜
70
5
菠萝
66
6
西瓜
72
6
奇异果
52
6
木瓜
46
7
人参果
35
7
杏
50
8
芒果
55
8
荔枝
57
9
龙眼
60
10
甜香蕉
52
11
菠萝蜜
41
11
鲜枣
42
12
榴莲
49
13
* 水果有不同品种、产地,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供参考
* 数据由中国食物成分表、悉尼大学、血糖研究等文献整合得出
提醒大家一下,水果加工成水果干或水果罐头后,GI 可能变化不大,但 GL 可能飙升。
水果,尽量还是吃新鲜的哦。
水果及其加工品的 GI、GL 值
品种
GI
GL
杏
50
8
杏(罐头)
60
13
菠萝
66
6
菠萝(罐头)
65
10
香蕉
52
11
香蕉干
48
42
葡萄(黑)
56
11
葡萄干(黑)
65
51
* 受品种、产地等影响,同一类水果的数据可能有差异,供参考;
但低 GL 的水果,也不代表就能敞开肚子吃了。有些水果查不到 GL 值,又该怎么办呢?
第二步:吃多少合适?学会替换更灵活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对于吃水果的时间和量都要注意,建议放在两餐之间的点心时间,每天 200 克左右。
但生活总是有各种意外和疑问:
一不小心贪嘴,水果吃多了;不想加餐吃,就想餐后吃,又担心碳水过多了;草莓 GL 低,是不是能多吃点?榴莲含糖量特别高,吃几口才不会超?
掌握食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法,让每天的饮食选择更灵活,好坚持。
首先,为了控制总热量和总碳水摄入不超量,我们以「90 千卡一份」作为标准,计算出各种食物「一份」能吃多少。
同样是 90 千卡,不同水果一份的量,还是差异挺大的。
90 千卡常见水果对应重量
品种
可食果肉
参考量
圣女果
360 克
哈密瓜
265 克
西瓜
265 克
李子
237 克
杏(小)
237 克
库尔勒香梨
214 克
文旦柚
214 克
蜜橘
200 克
蜜桃
196 克
橙子
187 克
富士苹果
184 克
巨峰葡萄
176 克
芒果
173 克
火龙果
163 克
蓝莓
158 克
猕猴桃
148 克
无花果
138 克
荔枝
127 克
山竹
125 克
香蕉
105 克
冬枣
80 克
榴莲
60 克
* 数据来自《中国食物成分表(第 6 版)》 & USDA 食物数据库;
* 重量为可吃的纯果肉量,考虑到果皮果核,实际可参考图片;
然后,确定好自己各类食物能吃多少份,就可以开始换啦。
水果与水果作为同类食物,可以灵活换。
例如,每天吃 1 份水果,那可以:
今天吃西瓜,1 份可以吃 265 克;
明天吃苹果,1 份能吃 184 克;
早上吃 0.5 份柚子 105 克,下午吃 0.5 份葡萄 88 克……
总之,每天总量不超过 1 份,哪怕糖很多的榴莲,也能吃一点解解馋。
偶尔不小心水果吃多了,也不用慌,可以少吃点主食来换一下。
90 千卡不同主食重量
品种
重量/g
品种
重量/g
米饭
78
馒头
40
煮面条
84
玉米
80
蒸土豆
130
红心红薯
147
* 数据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换算;
例如餐后想多吃一份西瓜,那今天这顿的米饭就要少吃 78 克(一份)。
但要注意,水果和主食只能偶尔换换,不能天天用水果替代主食。
偶尔水果吃多了少吃点主食,能保障一天的碳水化合物不超标。但水果和主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有很大不同,经常用水果替换主食,饮食就不均衡了,反而不利于长期控糖。
掌握了前面这两步,控糖的朋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水果是绝对不能吃的啦。
但生活中,可能还是会遇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明明很注意了,为啥血糖还是飙高了啊?
第三步:吃了不放心?监测血糖很重要
老糖友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的食物,小区的老张吃了血糖平平稳稳,自己吃了血糖却嗖嗖飙升……
每个人的代谢和食物反应,真的各不一样。
无论是 GI,还是 GL,又或者是热量表、含糖表,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测试数据参考。具体怎么样,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同样是榴莲,有人欢喜有人忧
图片来源:🍠 网友
医生通常会提醒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抵抗人群,要养成监测血糖的习惯。监测不仅是为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也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代谢特点,发现自己对哪些食物比较敏感(怕疼怕忘怕麻烦的朋友,可以试试 24 小时动态血糖仪)。
自己吃了血糖嗖嗖升的水果,哪怕是低 GI、低 GL,下次也要少吃点;自己吃了血糖比较稳的,偶尔贪嘴多吃几口也不慌。
理论方法 个人实践,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吃水果方案,控糖人也可以放心享受甜甜的水果。
快把文章 分享 给需要的家人朋友,一起健康吃水果吧
最后唠两句
随着自己和父母家人年龄增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开始找上门来。
让人难受的常常不是这些疾病本身,而是为了控制疾病要改变很多生活习惯。要记得吃药,要改变饮食,要坚持运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么坚持不了,要么活得像个苦行僧,日子过得好没意思。
其实,慢病饮食不是简单无趣的「这不能吃,那不敢吃」,而是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了解,根据习惯、喜好、身体反应做调整,在美食和健康中找到平衡,才可以与食物和平共处。
慢病管理是个长期的事儿,吃得幸福,才能更好地坚持啊。
合作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2] Ren Y, Sun S, Su Y, Ying C, Luo H. Effect of fruit on glucose control in diabetes mellitus: a meta-analysis of ninete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3 May 5;14:1174545. doi: 10.3389/fendo.2023.1174545.
[3] Li, L., Yang, HY., Ma, Y. et al. Whole fresh fruit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in different glycemic stages: a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investigation. Eur J Nutr 62, 771–782 (2023). https://doi.org/10.1007/s00394-022-02998-6
[4]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of Fruits Complete Chart
[5]《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策划制作
策划:feidi | 监制:王姐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微信改版,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