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晚上吃夜宵吗(糖尿病晚上吃夜宵好吗)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警惕!夜宵或成健康大敌 导致糖尿病等发病风险增加

据《生命时报》 很多人都爱吃夜宵,然而两项最新研究显示,夜间进食会导致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脏病、乳腺癌等发病风险增加,值得“夜宵一族”警惕。

夜宵的健康隐患

吃夜宵能放松压力,促进人际交往,背后却隐藏极大的健康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张丁指出,如果三餐不好好吃,晚上却暴饮暴食,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诱发消化道疾病 张丁说,夜宵常吃烤串、烤鱼、海鲜,加上过度饮酒、暴饮暴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甚至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日本医学家粟田英男发现,胃黏膜上皮细胞2至3天就要更新一次,这一过程是在夜间进行,太晚进餐会影响胃黏膜修复。

2.与某些癌症相关 研究发现,晚上10点至12点、凌晨零点至2点、2点至4点进食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分别增加80%、120%、90%。夜间进食(每周至少一次在晚上10点后吃东西)长达20年或以上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128%。科学家分析,深夜进食可能影响胰岛素、褪黑激素、皮质醇激素的分泌,从而产生与乳腺癌高度相关的代谢问题。张丁说,烧烤类夜宵可能含有苯并芘类致癌物质,偶尔吃一两次不至于产生太大危害,但经常吃就会增加患癌风险。

3.影响代谢功能 北京电力医院营养科主任崔军说,晚上机体新陈代谢下降,热量消耗减少,吃夜宵容易导致肥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最新研究显示,与晚上7点前吃晚餐相比,晚上11点吃夜宵会让身体存储更多脂肪,导致空腹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上升,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夜宵的黄金吃法

张丁指出,如果晚上饿了,适度补充能量即可,如果非要吃夜宵,需要把握好三大原则:1.睡前2至3小时不吃夜宵 张丁指出,胃肠对糖类的消化吸收高峰大约在饭后2小时左右,如果摄入脂肪,那这个时间还需要延后,因此夜宵与睡眠应相隔至少2至3小时,晚上9点后最好不要吃夜宵。

2.品种多样清淡量小 尽量不要吃高脂肪以及刺激性较强、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烤肉、麻辣小龙虾、土豆、洋葱等;少吃西瓜等水分大、糖分高的水果;也不要吃得太咸,否则会导致水分潴留在体内,影响睡眠质量。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要深夜饮酒。

3.选择健康食物 以填饱肚子为目标的加班族和夜班族可以选择全麦面包、燕麦片、香蕉、杏仁、牛奶、蜂蜜等。

有些人可以适当吃夜宵,有些人则最好远离夜宵。崔军为不同人群推荐了一份深夜食谱。1.可以适当吃夜宵的人: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睡前可以补充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瘦子可以适度补充碳水化合物,同时要经常进行肌肉锻炼;经常健身的人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脱脂酸奶。2.最好忍一忍的人:体脂比例较高、体重指数超标的人,进入中老年后健康风险更大,最好不要吃夜宵;“小胖墩”长大后很容易肥胖,家长一定要控制他们的饮食;基础代谢低的易胖体质者通常“喝凉水都长肉”,睡前3小时最好别吃东西。

糖尿病人可以吃夜宵吗?掌握这4个技巧也可以吃!

现在很多人一到夜晚都有熬夜的习惯,而因为经常熬夜到很晚,所以很多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其中也包含着大多数糖尿病人。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冬季能量消耗比较快,因此到了夜晚也容易出现饥饿的现象,所以很多糖尿病人在晚上都会吃夜宵。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饮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那到底糖尿病人可以吃夜宵吗?其实糖尿病人是可以适当的吃夜宵但是在吃夜宵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

糖尿病人可以吃夜宵吗?

一般来说,对于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人是不建议吃夜宵的,但是有些糖尿病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熬夜或者是在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在睡前就需要适当的加餐。因此对于这些糖尿病人来说,就可以吃夜宵,但是在吃夜宵的时候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吃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控制吃夜宵的时间

糖尿病人吃夜宵的时间要尽量在晚餐后的三个小时或者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比较合适,要避免吃完夜宵就睡觉,这样防止夜宵在进入肠胃后堆积在胃部里而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

二、夜宵的选择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在吃夜宵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高热量、高脂肪以及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和这些食物相比起来,面食、饼干、高蛋白质的食物对糖尿病人来说更健康。

三、避免吃得过饱

有些人在吃夜宵的时候会让自己吃得很饱,但这样是不行的,长期的吃夜宵过饱会让胰岛反复被刺激,从而让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这样对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是不利的。

四、避免摄入过咸的食物

在吃夜宵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口味比较清淡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咸的食物让自己经常感觉到口渴,吃夜宵吃得过咸不仅会让自己总感觉想喝水,才会导致水分堆积在身体内难以排出,这对肾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注意如果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吃夜宵,但是偶尔的吃一些是对身体没有特别的影响的。而对于需要经常吃夜宵的糖尿病人来说,在吃夜宵的时候要注意以上这几点,只有注意好这些才能够避免吃夜宵对血糖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血糖出现不稳定以及对身体形成其他一些危害,甚至会危害到性命。

健康丨深夜觅食的你 需要知道这些事

夏日的烟火气,来自街头巷尾的宵夜店:滋滋作响的烤肉、冒着蒜香的烤生蚝、让人垂涎欲滴的小龙虾……

但是,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的宵夜,在错误的时间进食,会改变胰岛素水平,进而影响人体的昼夜节律,扰乱生物钟。此前就有研究显示,夜间进食会导致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发病风险增加,对人体影响很大。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给爱好深夜觅食的你提个醒,教你宵夜的正确“打开”方式。

1.诱发消化道疾病

宵夜常吃烤串、烤鱼、海鲜等,加上过度饮酒、暴饮暴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甚至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专家发现,胃黏膜上皮细胞大约2~3天就要更新一次,这一过程是在夜间进行,太晚进餐将会影响黏膜修复。

2.影响代谢功能

最新研究显示,与晚上7点前吃晚餐相比,晚上11点吃宵夜会让身体存储更多脂肪。

宵夜不但更容易导致肥胖,还会导致空腹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上升,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3.影响神经功能

身体内各器官为了消化吸收食物而“加班工作”,作为“司令官”的大脑也得不到休息,兴奋度增强,易引起失眠。

4.造成营养代谢失衡

宵夜食物以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重口味居多,营养摄入不均衡,可能带来脂质代谢异常、钙质流失加速、B族维生素大量消耗等问题。

长此以往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易疲劳、免疫功能减退、骨质疏松、尿路结石等诸多营养代谢问题。

5.注意食品安全隐患

大排档、宵夜摊点多设在马路边或公共空地,从业者的健康状况、餐具消毒、场地卫生、食品安全等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尤其夏季,食物储存稍有不当就可能变质、受到病原体污染,可能吃出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虽然上述研究不建议大家吃宵夜,但如果晚上饿了,非要吃点东西,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把握好3个原则。

◎选择健康食物

以填饱肚子为目标的加班族和夜班族,可以选择全麦面包、燕麦片、香蕉、杏仁、牛奶、蜂蜜等。

奶类(牛奶、酸奶)、粥类、面食(热汤面、疙瘩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品种多样,清淡量小

尽量不要吃高脂肪、高油,以及刺激性较强、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烤肉、麻辣小龙虾、土豆等;少吃西瓜等水分大、糖分高的水果。

也不要吃得太咸,否则影响睡眠质量,起床后还会出现浮肿;更重要的是,尽量不要深夜饮酒。

◎睡前2~3小时不吃宵夜

胃肠对糖类的消化吸收高峰大约在饭后2小时左右,如果摄入脂肪,那这个时间还需要延后。

因此宵夜与睡眠应相隔至少2~3小时,尽量在晚上9点前吃。

==可以适当吃夜宵的人==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鸡蛋;

瘦子可以适度补充碳水化合物,同时要经常进行肌肉锻炼;

==这些人最好忍忍==

体脂比例较高、体重指数超标的人,进入中老年后健康风险更大,最好不要吃宵夜,以免打破血糖、血脂平衡;

基础代谢低的易胖体质者总会调侃自己“喝凉水都长肉”,运动量往往也偏少,所以睡前3小时最好别吃东西。(图片源于网络,内容源于生命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