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脑血栓的关系(糖尿病和脑血栓有关系吗)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的两大原因,及其他高危并发症
糖尿病人并发脑血栓主要包括两大原因:
原因一:糖尿病人因为血糖升高,会让血液变的粘稠,增加了血小板聚集性,这样会使得血液流动缓慢,非常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这样就发生了脑血栓。
原因二:糖尿病这种病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并且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乃至水、盐代谢失调,酸、碱失调,以上众多的代谢障碍是致使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所以糖尿病人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损害脑血管,形成脑血栓。
糖尿病人7大高危并发症:
1、脑血管病
患1型糖尿病的糖友,身体不再产生能调节血糖的胰岛素;患2型糖尿病的糖友,身体不能好好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反过来,好胆固醇下降,甘油三酯升高。胰岛素抵抗会造成动脉硬化、变窄,导致血压升高。70%的糖友同时伴有高血压,这是导致中风、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也会对思维及记忆造成影响。
若血压及胆固醇控制的不好(仅靠饮食运动或仅靠药物治疗),会增加所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或者光敏组织受损。高血糖有损眼球的精细血管。
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症状,只是你离事物越远,画面会越暗。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1个百分点,眼疾病恶化的风险增加三分之一。
3、糖尿病肾脏病变
随着时间过去,肾脏中的过滤血液的肾小球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而硬化。当你收到确诊2型糖尿病的通知时,若有7%的时间,你的蛋白质渗漏到你的尿液中,这就是肾脏出问题的早期信号。
那些不好好按计划控制糖尿病的人中约有半数在10年内肾脏持续受损,40%会走向肾衰竭。
4、糖尿病神经病变
当糖尿病被确诊时,大约7.5%的人已经有因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最终,大约有半数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人会恶化。
一开始,你的手脚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或是感觉到轻微的刺痛又或是麻木。但最终,神经病变使控制胃肠道的神经罢工,从而引起疼痛、虚弱以及消化等问题。
5、糖尿病足
大脑与下肢的神经受损恶化,肌肉松弛,脚的形状发生改变,引起拇指外翻、平足及其他畸形。鞋子里的小小石子可能会让你的脚受伤,而神经麻木导致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血液循环不畅更是让愈合速度变慢。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感染蔓延至你的骨头。
6、心血管病
高血糖除了会提高你的血压和胆固醇外,还会直接损害你的静脉、动脉和心脏肌肉。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近一倍,中风风险更是普通人的四倍。心脏病发作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去除它的致命影响,中风会导致瘫痪以及其他严重残疾。
7、寿命缩短
所有这些健康问题最终会导致最大的并发症:过早死亡。近期一项研究显示,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可能会比没有该疾病的人少活13年。糖尿病被列为第七大死亡原因,但死亡证明有时只列出了并发症而不是疾病本身,因此真实数据可能更高。
药方,药效,因人,因病而异,文章仅供参考
关注微信公众号:四川德仁堂(scdrtjt),了解最齐全、最健康、最服务的健康平台
打呼噜并非“小病”,它会诱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
打呼噜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少人都都说打呼的人睡得香。
可能您觉得这点小毛病无伤大雅,可是有的人打呼时间一长,就遇上心脏绞痛、记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情况,最后甚至还会一睡不醒!
打呼噜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有些人打的不是一般的呼噜,如雷的鼾声响了一阵后突然就停了,就像喘不上气一样,过上好一会又重新开始“打雷”,一整个晚上都在“打鼾-呼吸停止-鼾声再起”之间循坏,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反复的间歇性呼吸停止,会使全身组织器官反复缺血、缺氧,导致机体分泌许多有害的炎症因子,发生细胞损伤,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因此,睡眠呼吸障碍可导致高血压的形成以及冠心病和脑血栓发生率的增高。
这类病人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正常人群2~8倍。
如果呼吸发生停止非常频繁,多于平均每小时15次,即便没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需要积极治疗。这种疾病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增加,可能越来越严重。
如果睡眠时总是血氧降低,机体逐渐耐受了低血氧状态,机体唤醒大脑的“保护”机制就会越来越不敏感。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就非常危险了,有可能直接转入脑水肿和窒息死亡。
如果打呼噜且伴有以下症状,就需要去医院检查:
1.尽管睡了一整夜,醒来仍然感到十分疲惫。
2.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甚至憋醒。
3.晨起后口干舌燥,头痛。
4.白天总是困倦或打盹,在开会、坐车时很容易睡着。
5.暴躁易怒,睡醒时血压升高。
健康睡眠小妙招6.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
别以为打呼噜就是睡得香!严重的“打呼噜”可能会使人一睡不起!快来学习一下健康睡眠的小方法吧!
1、减肥
与标准体重的人相比,肥胖患者更容易患者此病。这点很好理解,因为肥胖患者颈部软组织(脂肪)体积增大,造成气道狭窄,睡眠时气道也更容易被堵塞。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这种常见的减肥方法,还应该尝试拔罐减肥:通过拔罐时强大的吸拔力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加速排出。
拔罐减肥不同于药物减肥等,药物作用通常有一定的期限,而拔罐减肥是通过调整患者内在功能而发挥内因作用,所以一般不会在拔罐减肥治疗停止后很快又发胖。
2、少喝酒
平时尽量少喝酒,因为饮酒后下颚更容易放松,容易打呼噜。赶紧行动起来,让呼噜声远离自己,远离家人吧!
3、选择合适的枕头
过高的枕头会让你的气道折叠。过低的枕头则可能让头部过分后仰、下颌抬高,造成舌根后坠。过软的枕头则会让你在侧卧睡时,颈部没有支撑,过分向外歪曲,造成气道不畅。综上所述,高度适中中等偏硬一点的枕头是最好的。
4、半侧卧
要想缓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侧卧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仰卧时,重力作用会导致舌根后坠以及咽后壁的塌陷,造成上气道的阻塞,而侧卧睡则比较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半侧卧能有效控制单纯性打呼噜,并且效果良好。如果枕边人打呼噜,不妨想办法帮TA挪一下身体姿势。
5、睡前放松
如果白天的工作过于忙碌,压力过大,得不到放松,精神紧绷也会导致打呼噜。
睡前应该先全身放松15分钟,洗个温水澡、听听柔和的音乐然后入睡,入睡准备做得好,会睡得比较安稳,没有负担。
6、使用家用呼吸机
一种简单的呼吸机,可以在家使用。它能产生一定的压力,在吸气时,主动将气「吹」到患者的呼吸道内,可以很好的改善睡觉时缺氧的情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糖友们!五架马车不是并驾齐驱!要有主有次!
现代治疗糖尿病,人人皆知的疗法有5种,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好多人误以为方方面面都做好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却不知马车跑的要有快有慢,有要先跑,有要后跑的!
五架马车指的是治疗的五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其直接作用的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个要素,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监测只是一个辅助检查手段,是确保饮食、运动、药物可以正确发挥作用的手段。
糖尿病的短期治疗中是以控制血糖为主的,那总是以控制血糖为主吗?
前边我们说了,控制血糖只是监控疾病的手段。前期以降糖为目标,是因为虽然糖尿病发病的病因很复杂,但根本是因为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缺乏,或者产生胰岛素抵抗。如果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就会导致无法产生胰岛素,进而引起糖尿病。而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尿糖增加,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所以,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对于漫长的糖尿病治疗过程来说,控制血糖只是短期内目标,血糖正常,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才会降低。
控制饮食是最主要最主要的一驾马车!
其实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只需要控制饮食就可控制病症,甚至是消失。血糖、尿糖也会恢复正常水平。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若饮食控制良好,也可以促进疾病的好转,缩短病程。
在采取饮食控制时,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饥饿感,有许多患者无法坚持,会因此而放弃饮食治疗。对此,我们并不是坚决不让患者吃,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比如患者可少食多餐;可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多吃一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先吃菜类等副食,再吃主食。
多做运动有利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运动不能盲目而长时间,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适当而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利用。
如果做到了“达标”和“护心”,就不怕病情得不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血糖应该尽量“达标”,维持在正常水平内。不应认为越低越好,血糖处于正常值之内为糖尿病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应当尤其受到重视!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25%,应当重视与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时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高危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应该采取改善血脂异常、降低高血压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血栓等病症。
控制饮食,运动起来,驾好这两辆马车才能跑的更快、更远、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