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肾不好吗(糖尿病是肾不好还是胰岛不好)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高血压、糖尿病都与肾有关!这些伤肾的行为,别再做了
腰疼、脱发、腿抽筋……
这些都是肾脏不好的表现吗?
哪些不良习惯会让肾受伤呢?
又有哪些好习惯可以保护肾脏,
让肾脏更健康呢?
肾脏不好
身体会报警
日常生活中,大家好像经常把“肾不好”挂在嘴边。比如,脱发多、早上脸肿、腰疼、腿抽筋等等,都会怀疑是不是肾不好。
那么,这些表现真的代表肾脏出问题了吗?其实,上述问题中只有早上脸肿、腿抽筋可能表示肾脏有问题,而脱发和腰痛不一定是肾脏出了问题。
肾脏不健康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浮肿:
身体浮肿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同患者的浮肿现象或轻或重,轻者可能会在早晨出现脸颊、眼部的浮肿,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
2、血尿、蛋白尿(泡沫尿):
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肉眼可见的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镜下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蛋白尿是指尿化验中尿蛋白阳性。患者尿中常见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者尿中有蛋白。
3、高血压:
高血压会造成肾损伤,导致高血压肾病,即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高血压也是肾病的常见表现。也就是说,高血压和肾脏关系密切,高血压既可引起肾病,肾病也可以引起高血压。
4、血肌酐升高:
血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它的升高就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5、食欲不振:
若患了肾病,体内毒素排泄不畅,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6、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不良生活习惯
带来肾损伤
肾损伤包括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损伤。两种肾损伤造成的后果是肾脏不能正常工作,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导致贫血、骨病、尿量减少、心衰、神经系统症状等。
肾损伤会对人体造成如此大的危害,那么,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肾损伤呢?
×
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会导致肾小球处于“三高”(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从而加重肾脏负担。
×
乱用药物
药物通过肾脏排泄,用药种类太多、剂量过大就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发生障碍。
×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甜腻和油腻的食物,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发肥胖。
×
乱用利尿剂
利尿剂是帮助患者排尿的一种药物,不适当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肾脏缺血,从而出现肾功能受损。
×
不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导致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
保护肾脏
从吃和动做起
在饮食方面,民间常说的“以形补形”没有道理,“吃豆子或者吃猪腰能补肾”的说法是错的。建议大家低盐饮食,少吃动物内脏。
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和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低盐、低嘌呤、低蛋白,有时需要低钾饮食,但不要吃低钠盐。低钠盐氯化钾来替代氯化钠,肾脏功能不佳的患者排钾能力下降,吃低钠盐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能会引起心跳变慢,甚至心脏骤停。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如马拉松比赛、划艇、爬山、举重等,可造成横纹肌溶解,有时会出现急性肾损伤。因此,应合理运动,科学安排运动量。
转自:大众健康杂志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我是糖尿病,查肾脏有啥用?医生:近4成患者,发展为肾病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也不是什么罕见群体了,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血糖异常的人群,其中糖尿病患者更不在少数。
糖尿病已经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早在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3.7亿。
而且在这些患者当中80%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甚至有研究表明,在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会达到5.5亿人。
在20岁以上人群中,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甚至达到了9.7%。
也就是说你能看到的成年人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
患上糖尿病最可怕的并不是血糖增高,而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所形成的慢性并发症。
在其中糖尿病肾病可谓是非常难缠而且非常痛苦的,很多患者往往因为肾脏的损伤,最后只能通过透析来解决自己的肾脏功能问题。
但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肾脏疾病吗?
为什么肾脏跟糖尿病还有关,难道血糖太高会导致肾脏损伤?
今天@康复Therapy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都会出现肾脏的问题,这其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首先得明确一点,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微血管并发症,而另一方面是大血管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非常多的,如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以及平时血糖的控制水平,这些都和血管损伤与否密切相关。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其实血糖升高之后对肾脏的损伤是很大的,因为肾脏里面就有很多的小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
这些血管会受到血压和血糖的影响,如果这些指标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损伤。
这就是糖尿病发生肾脏疾病的最根本原因,当然里面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篇幅有限,记住结论就好。
一般都认为,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状态,与肾脏损伤是直接相关的。
曾经有学者调查过,1991年-200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地方的医院,总共3469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发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是39.7%.
而与之相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占31.5%,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为51.1%。
但是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过类似的结论,在所有糖尿病患者当中,有20%~40%的患者,最终都会发生肾脏问题。
总体说来,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并不是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但是也不容忽视,占比也是非常高的。
在2001年曾经有专家研究过这类问题,发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当中,有34.7%都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
这无疑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肾脏问题。
那么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作为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有哪些相关因素呢?
无非是以下三点,而且并不是完全无法控制。
- 1、糖尿病的病程。
- 2、血糖控制状态。
- 3、血压水平。
以上3点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虽然我们不能控制糖尿病的病程,但是血糖控制状态以及血压的水平是完全可以控制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想要挽救自己的肾脏,能做的最主要的就是以下2点:需要所有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血糖和血压更加关注,经常测量并且及时干预。
另外补充一句,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当中,对血压的控制应该更加重视,而且在使用药物的选择上,可以更加倾向于ACEI和ARB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风险。
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比如血液中的肌酐水平很高,就应该小心二甲双胍的应用了,这是双胍类药物的禁忌症。
总之对于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的控制应该更加重视。
此外积极地做好血压控制,调整自身的血脂状态,在必要的时候应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首要条件,所以不要再忽视自己的血糖问题了,不要避重就轻。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诊断「肝癌」的标志物,准确率达98%?医生为什么还开其他检查
49岁的胡兵,公开眼部手术全记录,可他为啥没用偏方和特效药?
手指麻木,还肩膀疼?医生建议:推荐2个简单动作,拉伸胸小肌
多喝水可以排除尿酸吗?医生:预防痛风,推荐4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