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一院糖尿病(山大一院糖尿病谁最好)
Science+1!山大医学团队发表突破性成果
3月14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和孔炜教授团队、山东大学于晓教授团队,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Metabolic signaling of ceramides through the FPR2 receptor inhibit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脂肪细胞中的神经酰胺膜受体FPR2,系统阐明了神经酰胺-FPR2信号轴调控脂肪产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PR2特异性识别神经酰胺的分子机制。这项突破性工作不仅为深入理解神经酰胺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全新视角,更为代谢性疾病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后林慧,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马传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蔡葵,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郭璐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王雪梅,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吕琳、张超,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林骏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孙金鹏教授、姜长涛教授、孔炜教授、于晓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易凡、药学院教授秦承雪为该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筛选鉴定FPR2是神经酰胺的膜受体
C16:0神经酰胺通过FPR2抑制冷暴露诱导的产热
神经酰胺作为鞘磷脂代谢核心分子,其异常累积与糖尿病、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团队发现神经酰胺可能通过一种Gi偶联的GPCR调控脂肪产热,利用GPCR高灵敏多通路信号检测系统,鉴定出FPR2是脂肪细胞中Gi偶联的神经酰胺受体。通过基因敲除和拮抗剂实验证实C16:0神经酰胺通过激活FPR2受体抑制脂肪产热。
FPR2识别不同长链神经酰胺的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神经酰胺-FPR2-Gi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发现神经酰胺的鞘链深埋于FPR2正构口袋底部,脂肪酸链在口袋上方呈现特征性折叠构象(“p”或“S”形),阐明了FPR2对神经酰胺的选择性识别机制。基于此发现,通过定点突变将FPR1/FPR3改造为神经酰胺响应型受体。不仅验证了关键功能基序的分子逻辑,更为GPCR功能重编程提供了范式参考。
孙金鹏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的相关研究,聚焦于GPCR的配体发现、药物靶点确证、功能研究和小分子确证,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9篇)、Science(2篇)、Cell(4篇)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揭示了粘附类受体(aGPCRs)是识别类固醇激素的GPCR亚家族;揭示了痒觉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和独特的激活模式;阐释了黏附类受体对力的感知机制并发展了多肽激动剂和拮抗剂;解析了嗅觉受体对气味的感知机制。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 | 马传顺
编辑 | 张雨馨
山一医附属省立医院、附属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举办糖尿病义诊
2020年是第十四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宣布:2020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The Nurse and Diabetes),旨在关注提升护士在糖尿病预防、诊疗和管理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护士和护理团队对糖尿病的认知和相关知识普及率。为提高社会各界对糖尿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改善人民的生活、生存和生命质量。由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大型义诊活动于11月13日(周日上午7:30-11:30)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成功举行。
在义诊开始前,全体成员在泉城公园进行了健步走活动。健步走活动方法易掌握,不易发生运动伤害,亦不受年龄、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改变血液质量、调节血管机能、减肥、促进骨关节健康、增加人体免疫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等优势。本次义诊邀请了济南及驻济多家三甲医院的知名内分泌专家、营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等参加,山东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丽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管庆波教授等80多位糖尿病防治领域的专家,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济南各大媒体及志愿者齐聚一堂。现场气氛轻松活跃,糖尿病专家与患者面对面病情交流、营养师提供饮食指导、糖尿病教育护士进行糖尿病科普宣传,还有血糖测定、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等项目也有序进行,可谓是一场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的“健康嘉年华”。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1.14亿,成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正在快速增长。1980年代,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足1%。2007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者总数超过9000万,同时,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人群达到了1.48亿人,患病率为15.5%。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
30年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从不到1%飙升到11.6%,超过50%为糖尿病前期。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仅有30.1%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仅有1/3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不合理膳食和缺乏锻炼是全球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的关键原因。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且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成果。因此,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对于积极预防糖尿病、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活动的目的唤起全社会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推动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联合举办的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其主旨就是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号召,集中和发挥驻济南地区各大医院知名专家的资源优势,让广大患者通过现场咨询和科普宣传,接受一次全面系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同时呼吁全社会立即行动起来,造福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诊治患者约300人,发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800余份。本次活动对提高人民群众对糖尿病防治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和赞扬。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日间减重降糖手术新模式:住院当天完成所有术前检查并安排手术
5月12日,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联合中日友好医院代谢减重中心(减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成功举办“减重代谢手术病人全程终身化管理”交流会。
中日友好医院代谢减重中心(减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全国唯一针对糖尿病肥胖患者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以及生活指方式指导的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孟化教授累计完成各类减重与代谢手术7000余例。会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及中日友好医院代谢减重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关于“减重代谢手术病人全程终身化管理”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胃肠外科主任丁印鲁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减重代谢与糖尿病外科中心特色分享》这一主题,分享了胃肠外科开展减重代谢与糖尿病外科手术以来的经验总结以及分享本中心的特色和亮点。中日友好医院刘宝胤教授就《袖状胃手术缝合技巧》、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汪天时就《袖状胃手术操作演示与讲解》进行精彩演讲。
据悉,肥胖症既是一种独立疾病,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5月11日定为了“世界防治肥胖日”。 针对糖尿病、肥胖人群年轻化的特点,山大二院胃肠外科摸索出了一套日间减重降糖手术模式,患者住院当天即可完成所有术前检查,并安排手术,绝大部分“胖友”和“糖友”术后3天左右便可出院回家。月均手术量40台以上。
此外,胃肠外科常规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微创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胃底折叠术,顽固性便秘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各类型的腹壁疝的微创手术。科室承担多项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临床研究课题,为微创手术的规范治疗及进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丁印鲁参与数篇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专家共识及指南的制定与编撰,积极推动腹腔镜及机器人胃肠肿瘤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
(通讯员 臧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