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控糖营养师(糖尿病的营养调控)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友聪明吃主食:稳糖又健康!

提示:不吃主食危害更大: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完全不摄取会造成能量不足,严重的话可能导致酮酸中毒。另外,不吃主食也可能造成血糖下降,导致肝脏必须重新生成葡萄糖,产生多余的含氮废物,造成肾脏的代谢负担。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白饭、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容易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因此许多糖尿病友不敢吃淀粉类,甚至误以为白饭吃得越少越好。不过,完全不吃主食类,恐增加肾脏负担,甚至造成酮酸中毒。营养师建议,透过4个小秘诀,选择低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淀粉类食物,糖友也可以安心吃主食!

如何正确饮食是许多糖尿病友烦恼的问题,其实,糖尿病患者和一般人一样,都应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只是糖友必须更加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帮助控制血糖。因此,糖友也可以适量食用米饭、面条、马铃薯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只是要多注意升糖指数和进餐顺序。如果完全不吃主食,反而有害健康。

4秘诀挑选主食 低升糖指数好健康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主食类都会造成血糖上升,如果是糖尿病尚未并发肾病变前,建议糖友可以减少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或者选择低升糖指数(低GI)的食物,就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并且降低胰岛素阻抗、肥胖、心血管疾病。

那么,怎么知道哪些食物属于低GI呢?郑师嘉营养师提出以下4个秘诀,帮助糖友正确挑选,健康吃主食。

秘诀一/纤维含量

纤维含量越高,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含丰富膳食纤维的糙米,有助减缓淀粉的分解和吸收,其升糖指数就比白米低了许多。因此,在米饭的选择上,建议以糙米替代白米。

秘诀二/是否加工

以同样的食材来说,未经加工的原态食物,升糖指数通常比较低。比如,食材来源同样是马铃薯,清蒸马铃薯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比起经过多重加工、精致度高的洋芋片,升糖指数就比较低。

秘诀三/咀嚼次数

口感较扎实的食物,因为富有嚼劲,需要咀嚼多次,消化速度也较慢,升糖指数往往也较低。举例来说,选择义大利麵就比油麵来得好。

秘诀四/糊化程度

糊化程度较高的食物,容易被肠胃吸收,升糖指数通常也比较高。比如,稀饭的升糖指数就大于干饭。

除了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郑师嘉营养师提醒,糖友也可以透过进餐顺序,改善餐后血糖波动。国外实验发现,先吃蔬菜和蛋白质食物(比如肉、鱼、蛋),过15分钟之后再吃碳水化合物(米、麵等主食),平均餐后血糖有明显下降。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关注您健康

【直播预告】营养师在线指导糖尿病患儿如何科学控糖

1 直播主题

营养师在线指导糖尿病患儿如何科学控糖

2 直播时间

11月18日 16:00~17:00

3 主讲专家

熊诗文,首都儿科研究所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

2 直播内容要点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早发现、科学地进行综合管理,能有效阻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携手百度健康医典,邀请权威专家团带来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科普直播,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改善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提高自身和家人的预防意识,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编辑 | 宣传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这10大健康食材,糖尿病人放心吃!科学控糖从饮食开始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是控糖的关键。根据多项权威指南和临床研究,以下10类食材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有助于稳定血糖,糖友可优先选择并合理搭配。

一、全谷物及杂粮:低GI控糖主力军

推荐食材:燕麦、荞麦、糙米、黑米、玉米、藜麦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升糖指数(GI)普遍低于精制米面。例如,燕麦的GI值为55,糙米为68,而白米饭高达83。建议将全谷物与精米按1:1比例混合煮饭,或选择全麦馒头、杂粮粥(避免熬得过黏)。

二、深色绿叶蔬菜:纤维与抗氧化剂的“双保险”

推荐食材:菠菜、西兰花、油麦菜、芹菜、苦瓜、莴苣

这类蔬菜每100克含糖量通常低于5克,且富含镁、钾等矿物质。例如,苦瓜中的苦瓜皂苷可辅助调节血糖,菠菜的膳食纤维延缓葡萄糖吸收。建议每日摄入500克,以凉拌、清炒为主,避免油炸。

三、低糖水果:补充维生素,控量是关键

推荐食材:草莓、蓝莓、青苹果、樱桃、柚子

选择GI值≤55的水果,每日总量不超过200克,分两次加餐食用(如上午10点、下午3点)。例如,草莓GI值40,西瓜GI值72但含糖量仅6%,少量食用(不超过100克)亦可。注意避开芒果、菠萝等高糖品种。

四、豆类及制品:植物蛋白的优质来源

推荐食材:黄豆、黑豆、豆腐、豆浆、鹰嘴豆

豆类蛋白质含量高达20%-40%,且富含大豆异黄酮和可溶性纤维。研究表明,每日摄入30克大豆(约相当于70克老豆腐)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注意选择无糖豆浆,避免油炸豆制品。

五、鱼类及禽肉:低脂高蛋白的“控糖搭档”

推荐食材:三文鱼、鳕鱼、鸡胸肉、瘦牛肉

鱼类中的Ω-3脂肪酸可降低炎症反应,禽肉提供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低。建议每日摄入70-140克(生重),优先清蒸、炖煮,避免红烧或油炸。

六、坚果与种子:健康脂肪的“能量包”

推荐食材:核桃、杏仁、亚麻籽、奇亚籽

每日10克坚果(约2个核桃)可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和镁元素,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亚麻籽中的木酚素还能延缓碳水吸收。注意选择原味坚果,避免盐焗或糖渍产品。

七、魔芋:零热量的“饱腹神器”

魔芋富含葡甘露聚糖,这种可溶性纤维遇水膨胀30倍,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干扰葡萄糖吸收。推荐凉拌魔芋丝或替代部分主食,每餐50-100克。

八、低脂乳制品:补钙控糖两不误

推荐食材:无糖酸奶、低脂牛奶、奶酪

建议每日300毫升低脂牛奶,可提供钙和维生素D,研究显示乳制品中的乳清蛋白有助于调节餐后血糖。注意避免含糖风味酸奶。

九、健康油脂:控量选对种类

推荐用油:橄榄油、亚麻籽油、山茶油

每日控制在20-30克,低温烹调优先。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血脂代谢,亚麻籽油的Ω-3脂肪酸比例高达50%。

十、苦味食物:天然的“降糖辅助剂”

推荐食材:苦瓜、苦荞、蒲公英叶

苦瓜中的多肽-P结构与胰岛素相似,动物实验显示其有一定降糖作用;苦荞含黄酮类物质芦丁,可改善微循环。建议每周食用2-3次,焯水去草酸后烹饪。

科学搭配的3大原则

1. 粗细搭配:每餐主食中全谷物占比≥1/3

2. 分餐制:每日3餐 2次加餐,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3. 烹饪方式:清蒸、凉拌优于煎炸,减少油脂和盐分

需警惕的5类“升糖陷阱”

1. 糯米制品(年糕、粽子)

2. 油炸主食(油条、麻团)

3. 精加工糕点(蛋糕、饼干)

4. 浓稠粥类(淀粉糊化程度高)

5. 腌制食品(酱菜、腐乳)

通过科学选择食材、合理搭配三餐,糖尿病患者不仅能享受多样化的饮食,还能有效控制血糖。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并与营养师共同制定个性化食谱。